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应论视角下的散文翻译研究——以张培基英译散文《想北平》为例
1
作者 骆凡 吕红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5期3-6,共4页
散文是中国文学的主脉之一,散文作品的英译能够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因此,本文从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出发,以张培基英译散文《想北平》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译者如何在语境关系、语言结构上实现顺应,以及顺应的动态性、顺应过程的... 散文是中国文学的主脉之一,散文作品的英译能够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因此,本文从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出发,以张培基英译散文《想北平》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译者如何在语境关系、语言结构上实现顺应,以及顺应的动态性、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如何体现在译文之中,并讨论译者采取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以期为文学作品的英译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散文翻译 翻译方法与技巧 《想北平》
下载PDF
《想北平》教学简案
2
作者 杨斌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19,共2页
【教学目标及策略】 1.注重文本解读,通过对文本(尤其是语言)的解读,品味、理解作者的情感。 2.挖掘文化内涵,充分理解“乡愁”这一文化母题的丰富意蕴。 3.创造对话氛吲,努力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想北平》 文本解读 文化内涵 文化母题 学习主体 对话 学生
下载PDF
个性化:散文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想北平》教学设计例说
3
作者 郑逸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54,共3页
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目前已有许多共性的认识和个性的策略。笔者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给一线教师参考:从“个性化”切入散文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个性化” 教学内容 《想北平》 教学设计 散文 一线教师
原文传递
《想北平》“读写融合”教学设计
4
作者 刘学飞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4,共5页
“散文的教学,叙写的对象自然是重要的,但作者的情感及其创作动因,也应放进教学内容。”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想北平》 读写 创作动因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想北平》:“比”出那份“说不出”的爱
5
作者 刘学飞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87,共1页
一、爱的斤两“比”,比喻中知 爱,这种情感是复杂的,兼杂感性和理性,只言片语很难道明言清,爱得浓烈时更是无从说起。“怎样爱?”“我说不出”。
关键词 《想北平》 文学评论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留予旧日画北平 一花一木记真情——品析《想北平》的“微画面”之美
6
作者 沈建忠 杨伟民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3年第11期48-49,共2页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女士曾说:“当我学写散文时,我以为我是在做人生的学徒。”(山两“古县牡丹杯”2011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颁奖典礼上的贺词)人生,是作家生活经历与阅历的集合。而回忆就是作家人生历程中凝结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美丽的...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女士曾说:“当我学写散文时,我以为我是在做人生的学徒。”(山两“古县牡丹杯”2011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颁奖典礼上的贺词)人生,是作家生活经历与阅历的集合。而回忆就是作家人生历程中凝结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精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北平》 画面 真情 人生历程 中国作协 颁奖典礼 生活经历 散文
下载PDF
以心灵“对话”深入文本——《想北平》教学实录
7
作者 陈际深 《学语文》 2016年第5期32-33,共2页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散文中的名篇.文中对北平景物的描写和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在同类散文中别具一格.笔者在执教这篇文章时,总觉得学生一直在文本外打转,虽然能够说出这篇文章的主题,但总觉得言不及义.也许是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原因...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散文中的名篇.文中对北平景物的描写和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在同类散文中别具一格.笔者在执教这篇文章时,总觉得学生一直在文本外打转,虽然能够说出这篇文章的主题,但总觉得言不及义.也许是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原因,他们无法真正走进作者和文本的世界.不能独立阅读,不能独立思考,不能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更谈不好自己的阅读感受了.所以,要让学生真正地体悟情感和理解作者的家园之思,必须引导学生走人文本,用心灵与文本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北平》 文本对话 “对话” 教学实录 心灵 引导学生 别具一格 生活阅历
下载PDF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例——郑桂华老师执教《想北平》课堂实录分析
8
作者 丰建霞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7-28,100,共3页
郑桂华执教的高二课文老舍散文《想北平》,以作者老舍心中流淌的对于北平的浓浓的"情"为教学内容,兼顾文本内容与文体特性,以文体特性切入,"唤起学生对老舍对于北平的这份情感的理解",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 郑桂华执教的高二课文老舍散文《想北平》,以作者老舍心中流淌的对于北平的浓浓的"情"为教学内容,兼顾文本内容与文体特性,以文体特性切入,"唤起学生对老舍对于北平的这份情感的理解",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教学效果理想,是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散文教学 郑桂华 《想北平》
下载PDF
《想北平》课堂实录
9
作者 李仁甫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6年第11期58-64,共7页
授课时间:2015年10月16日授课地点: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5)班授课人:李仁甫(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整个第三专题,看看所有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看看谁找得快。
关键词 《想北平》 课堂实录 授课时间 江苏省 特级教师 高级教师 中学 同学
下载PDF
问老舍:你究竟在想些什么?——《想北平》情感主旨再探究
10
作者 朱水军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1年第9期30-31,共2页
《想北平》是老舍散文中的名篇之一,是作者流寓青岛时所作。全文流淌着的是作者与北平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深厚情感。苏教版《教学参考书》(必修一)关于此文的情感与主旨有如下简洁表述:
关键词 《想北平》 情感 老舍 《教学参考书》 苏教版 作者 散文
下载PDF
一曲令人心醉、神伤的“爱”之歌——老舍《想北平》案例设计
11
作者 汤丽萍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0年第3期25-27,共3页
【运用策略】 运用到的差异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的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 《想北平》 案例设计 “爱” 人心 老舍 教学策略 鉴赏能力 探究能力
下载PDF
以朗读教学提高学科育人效能——以《想北平》一课为例
12
作者 王志成 《现代教学》 2013年第7期39-39,共1页
《想北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力图使学生通过品读语言,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从而进行语言的深度感知。同时,我还试图引导学生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渗透的情感、哲思等,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从而进... 《想北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力图使学生通过品读语言,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从而进行语言的深度感知。同时,我还试图引导学生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渗透的情感、哲思等,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从而进行生命的深度体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通过品读真正走进文本的内核,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让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其陶冶人、塑造人、净化人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北平》 育人功能 朗读教学 文本对话 学科 引导学生 审美情趣 人文素养
下载PDF
一花一草一点情——浅析《想北平》的乡情
13
作者 左敏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第5期26-26,共1页
老舍是一位地道的北京人,他用浓厚的纯京味语言,贴近生活的表达展现了对北平的眷恋与刻骨铭心的热爱。《想北平》这篇文章是典型的以京味语言为主的散文,从一些细微之处就能看到作者的真情流露。
关键词 《想北平》 乡情 贴近生活 北京人 语言 老舍 眷恋 散文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想北平》英译中译者的适应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远远 王月芳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7年第1期60-64,共5页
生态翻译学是21世纪新出现的翻译理论,是一种生态视角的翻译研究。本文以散文《想北平》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宏观上探讨了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译文的选择;微观上分析了译者在"三维"转换过程中,采取各... 生态翻译学是21世纪新出现的翻译理论,是一种生态视角的翻译研究。本文以散文《想北平》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宏观上探讨了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译文的选择;微观上分析了译者在"三维"转换过程中,采取各种翻译策略与技巧所进行的适应性选择。经分析发现,生态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能为散文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适应与选择 三维转换 张培基 《想北平》
下载PDF
评点,使对话更深入——《想北平》教后三思
15
作者 于扬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58,共2页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多用于小说和戏剧研究。评点大家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流传下来的评点,不少学生课后有所涉及。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试着用评点的方法对文本分析鉴赏,写下准确简明,精练深...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多用于小说和戏剧研究。评点大家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流传下来的评点,不少学生课后有所涉及。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试着用评点的方法对文本分析鉴赏,写下准确简明,精练深刻,富有情趣的评点文字,不失为促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好方法。况且,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在当今强调发扬学生主体性以及重视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其他读者“对话”的教改潮流中,“评点法”更有进一步弘扬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评点法 《想北平》 学生主体性 古代文学批评 文本分析 戏剧研究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我欲落泪”的牵念——浅谈老舍《想北平》的“冷抒情” 被引量:1
16
作者 谈胜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40,共2页
要说说老舍《想北平》的妙处,真还有些想说而说不出的感觉。总担心胡言妄语一出,会辱没了先生的大作和文名。不说吧,又觉得愧对了这篇出语平淡、真情弥漫的美文,终不免生出些许遗憾。老实说,笔者初读该文,犹如啜饮乡野米酒,淡而... 要说说老舍《想北平》的妙处,真还有些想说而说不出的感觉。总担心胡言妄语一出,会辱没了先生的大作和文名。不说吧,又觉得愧对了这篇出语平淡、真情弥漫的美文,终不免生出些许遗憾。老实说,笔者初读该文,犹如啜饮乡野米酒,淡而无力;不过,读后待反复揣摩,涵泳久之,始觉中心如醉,竞不能自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北平》 老舍 抒情 美文 真情
原文传递
从豪斯质量评估模式看张培基英译散文——以《想北平》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蓉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8-100,共3页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翻译要同时关注内容和风格。张培基的翻译灵活巧妙地运用翻译技巧,不仅译其形而且传其神,其《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从文化等方面解释其作品。该文在探讨英译散文主要...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翻译要同时关注内容和风格。张培基的翻译灵活巧妙地运用翻译技巧,不仅译其形而且传其神,其《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从文化等方面解释其作品。该文在探讨英译散文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选取《想北平》作为最有代表性的译文,以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理论依据,从语场、语旨、语式的角度出发,评估《想北平》译文翻译质量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北平》 翻译质量评估 语场 语旨 语式
下载PDF
《想北平》中不可忽略的一句话
18
作者 于扬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3,共3页
老舍的《想北平》中有这样一句:“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这么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正是我们不可忽略的赏析文章思想感情的好“抓手”。
关键词 《想北平》 忽略 感情 老舍
原文传递
对象和主体的双重建构——重读老舍《想北平》
19
作者 陆亚萍 詹丹 《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老舍《想北平》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在我们合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中,也选人这篇文章并加以评点分析。^[1]本文把教材分析中没有谈透的观点予以展开,将谈得不尽恰当的问题予以纠正,希望同行批评指教。
关键词 《想北平》 双重建构 老舍 中学语文教材 重读 《大学语文》 教材分析 名篇
下载PDF
《想北平》两人教
20
作者 沈明理(执教) 张洁慧(执教) 闻达(点评)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09年第11期18-21,共4页
[教学目标] 1.感知细节的魅力和语言的平淡、朴素美。 2.感受文章难以言说的深沉情感,获得情感上的陶冶和共鸣。
关键词 《想北平》 教学目标 朴素美 情感 感知 文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