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翼文学抒情传统的当代出发——《我们夫妇之间》文学思想史意义新论
1
作者 傅修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我们夫妇之间》作为曾引发全国性关注,也遭到猛烈批判的小说,既承接着现代文学史上左翼文学、革命文学里“革命+恋爱”题材小说的遗风流韵,也开启了左翼文学从现代迈进当代的新抒情传统。《我们夫妇之间》叙述的无非是革命队伍里一对... 《我们夫妇之间》作为曾引发全国性关注,也遭到猛烈批判的小说,既承接着现代文学史上左翼文学、革命文学里“革命+恋爱”题材小说的遗风流韵,也开启了左翼文学从现代迈进当代的新抒情传统。《我们夫妇之间》叙述的无非是革命队伍里一对夫妇的情感风波、思想风波,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种题材的小说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我们夫妇之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抒情传统 革命文学 文学思想史 革命队伍 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日常性叙事的消亡 重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鸿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的城市题材小说,发表后即遭到批判,其文学史意义远大于其文本意义。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出发,分析其深层内涵与被批判的原因。作品从“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这一超验意义出发,带有左翼痕...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的城市题材小说,发表后即遭到批判,其文学史意义远大于其文本意义。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出发,分析其深层内涵与被批判的原因。作品从“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这一超验意义出发,带有左翼痕迹,但小说中关于阶级、道德的“公共性”意义阐述不断被小说中的日常叙事原则降低到“私性领域”,甚至被后者瓦解。因此,小说没有遵循左翼与解放区文学传统,反而构成了三四十年代都市文学日常性叙事小传统的延续。其被批判的原因也在于此。经由对这篇小说的批判,日常性叙事的传统基本上从当代文坛消失,造成了当代文学格局的某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叙事结构 当代文学 日常性 重读 消亡 文学传统 文学史意义 三四十年代 城市题材
下载PDF
政治语境·文化裂隙·个性探询——重读电影《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山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62,共6页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重读 出世 命运 作品 语境 批判 艺术生涯 电影 影片
下载PDF
“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政治伦理遮蔽与还原——以《我们夫妇之间》、《霓虹灯下的哨兵》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冯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218-222,共5页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和沈西蒙、漠雁、吕兴臣编剧的九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是较早的"乡下人进城"作品。《我》的饱受争议与《霓》剧的名噪一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源于二者对城乡日常生活方式差异的不同想象。经由...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和沈西蒙、漠雁、吕兴臣编剧的九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是较早的"乡下人进城"作品。《我》的饱受争议与《霓》剧的名噪一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源于二者对城乡日常生活方式差异的不同想象。经由这一文学现象的考察,可见当代城乡差异叙事逐渐剥离阶级、国家意识的遮蔽与替代转向不同身份的生命的"生"的个体差异。"差异"的历史衍义折射了国家、阶级、民族宏大叙事的祛魅以及对生命本体差异现状的正视与回归。透视"差异"衍义的审美经验背后的政治,可知进城的乡下人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也在创造一种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霓虹灯下的哨兵》 城乡日常生活方式 差异 政治伦理 现代性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叙事成规的建立与影响——文学史视野下的《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5-38,共4页
由批评《我们夫妇之间》而引发的"萧也牧事件",成为当代文学思潮史上的一次较为重要的文学事件,但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它的定位不够全面。"萧也牧事件"构成了"十七年"文学规范建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出主... 由批评《我们夫妇之间》而引发的"萧也牧事件",成为当代文学思潮史上的一次较为重要的文学事件,但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它的定位不够全面。"萧也牧事件"构成了"十七年"文学规范建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如何叙述现实的规训。这次事件的影响,在于明确文学对现实的叙述要按照"讲话"方向所设定的工农兵话语秩序进行。与此同时,《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之后,"十七年"的城市文学创作日益纯洁化、叙事简约化,对于都市生活的体验要么回避,要么予以负面批判,城市文学的意识形态化色彩也日益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萧也牧事件 叙事规范 文学史 城市文学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与“风俗化”叙事伦理——以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保欣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54-360,共7页
"十七年"时期,受主流意识形态和时代审美风尚等的综合影响,文学领域形成许多叙事伦理的"风俗化"现象。与显性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文艺政策、领导权等形式形成的规范性影响不同,"风俗化"叙事伦理是以隐性的... "十七年"时期,受主流意识形态和时代审美风尚等的综合影响,文学领域形成许多叙事伦理的"风俗化"现象。与显性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文艺政策、领导权等形式形成的规范性影响不同,"风俗化"叙事伦理是以隐性的潜规则形式影响文学的书写与发展的。作为共和国文坛第一个公案,《我们夫妇之间》的被批颇具代表性,小说的知识分子道德叙事非正当性、日常生活的非"斗争"伦理,和在"城市"与"乡土"对比书写中作家对"乡土"道德优越性的漠视,是其获罪的根源。"风俗化"叙事伦理对文学的影响是潜隐的,往往显得更深刻。从"风俗化"叙事伦理对文学的影响和形塑中,可以看到当代文学史结构性转换的某些基本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风俗化”叙事伦理 《我们夫妇之间》
下载PDF
《我们夫妇之间》与性别政治 被引量:1
7
作者 叶奕翔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103-105,共3页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叙述的不是(或不只是)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的改造与被改造的战争,而是一场性别冲突。在"和谐——冲突——重归于好"这个结构下面,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妻子张同志的女性定位由传统到反叛再回归传统。...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叙述的不是(或不只是)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的改造与被改造的战争,而是一场性别冲突。在"和谐——冲突——重归于好"这个结构下面,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妻子张同志的女性定位由传统到反叛再回归传统。按照小说的叙述,夫妇之间的裂痕,最根本的不在于生活观念或对城市的态度的差异,也不在于阶级情感的差异,而在于妻子张同志挑战了传统的性别定位。当她回归到传统的性别角色时,矛盾便得到了解决。丁玲的批判文章《作为一种倾向来看》无意之间从性别视角批判了《我们夫妇之间》,因此,与其他从阶级视角展开批判的文章(如李定中的《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有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性别政治 视角
下载PDF
温情脉脉 人性灿燃——重读肖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2
8
作者 佘丹清 周序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71-173,共3页
在当代文坛,肖也牧和他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被指称为一种现象,并且对这种现象的概定存留在表层。其实,就作家与作品的物的状态来看,他们是悲剧的承载体;就作品的艺术而言,无论在共时还是历时的语境中,它留给人的是素朴、敏锐与人性... 在当代文坛,肖也牧和他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被指称为一种现象,并且对这种现象的概定存留在表层。其实,就作家与作品的物的状态来看,他们是悲剧的承载体;就作品的艺术而言,无论在共时还是历时的语境中,它留给人的是素朴、敏锐与人性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也牧 《我们夫妇之间》 短篇小说 文学研究
下载PDF
日常性和趣味性的承续与超验意义的消解——解析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1
9
作者 井延凤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2-74,共3页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延续了晚清及19世纪40年代以来市民文学中的日常性叙事传统,叙事存在着趣味化的倾向,使作者的创作动因也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工农结合"这一超验命题被颠覆和消解。文艺界组织的对这部作品的批判则是...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延续了晚清及19世纪40年代以来市民文学中的日常性叙事传统,叙事存在着趣味化的倾向,使作者的创作动因也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工农结合"这一超验命题被颠覆和消解。文艺界组织的对这部作品的批判则是工农兵文学、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文学规范在创作、阅读领域通过消除"异端"逐步建立霸权的典型实践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日常性 趣味性 超验意义 霸权
下载PDF
无法淹没的日常生活——重读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松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7-30,共4页
中国当代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宏大叙事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范式。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突破了这一范式。一是打破重大题材与非重大题材的区分,选取了"家务事、儿女情"为题材,二是在人物塑造上,知识分子不再是反面或次... 中国当代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宏大叙事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范式。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突破了这一范式。一是打破重大题材与非重大题材的区分,选取了"家务事、儿女情"为题材,二是在人物塑造上,知识分子不再是反面或次要角色,而是与工农干部一样成为作品的主角。《我们夫妇之间》专注于被"大历史"所忽略的日常生活,鲜活生动,显示出凡俗人生的普遍性与永恒性,而作者因此而发生的命运逆转,令人惋惜与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宏大叙事 日常生活 冲突
下载PDF
肖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对时代色彩的折射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雄仕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肖也牧是较早表现新时代城市生活感受的作家,其代表作《我们夫妇之间》对时代有着巨大的折射。无论从微观上对文本故事的分析,还是从宏观上对"肖也牧现象"及对这篇小说进行的探究都有助于我们对文学规律...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肖也牧是较早表现新时代城市生活感受的作家,其代表作《我们夫妇之间》对时代有着巨大的折射。无论从微观上对文本故事的分析,还是从宏观上对"肖也牧现象"及对这篇小说进行的探究都有助于我们对文学规律的发现与求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时代色彩 话语
下载PDF
暧昧的趋同:《我们夫妇之间》再阐释
12
作者 吴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7-70,共4页
《我们夫妇之间》作为一篇在政治漩涡中久经沉浮的文本,在埋没了数十年之后,终于在新的文学史的叙事上取得了它应有的地位。文章采用封闭式阅读的思路并结合文学史实,对文本中的一些富有意义的符号加以分析,从而对作品中的一些趋同现象... 《我们夫妇之间》作为一篇在政治漩涡中久经沉浮的文本,在埋没了数十年之后,终于在新的文学史的叙事上取得了它应有的地位。文章采用封闭式阅读的思路并结合文学史实,对文本中的一些富有意义的符号加以分析,从而对作品中的一些趋同现象做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趋同 爱情 合法性 妥协
下载PDF
规范与策略:艺术视野中的历史与现实——《武训传》和《我们夫妇之间》的再解读
13
作者 王建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43-45,共3页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大陆文艺秩序的建构,批判运动是重要方式之一。历次批判运动都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破坏性越来越强的特征。1951年文艺界对孙瑜的电影《武训传》、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看似涉及的创作者不多,也...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大陆文艺秩序的建构,批判运动是重要方式之一。历次批判运动都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破坏性越来越强的特征。1951年文艺界对孙瑜的电影《武训传》、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看似涉及的创作者不多,也未造成大规模政治迫害的局面。但是,在新时期文艺的重建过程中,和对"反右"、"文革"的深刻检讨和反省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两次批判运动中触及的问题、以及对待这些问题的方式却未曾有系统的反省,甚至在新时期以来"有意无意"之间依旧成为文艺批评中潜在的规范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训传》 《我们夫妇之间》 批判运动 规范 策略
下载PDF
还原文学争鸣的历史现场——以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为例
14
作者 赵坤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12期96-98,共3页
《我们夫妇之间》作为建国初期最早遭到批判的短篇小说,是一个备受争议、在政治漩涡中几经沉浮的作品。在1951年发表之初,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但是一年之后却遭到了无情、无尽的批判。从陈涌的批判文章开始,对萧也牧的批判日渐升温... 《我们夫妇之间》作为建国初期最早遭到批判的短篇小说,是一个备受争议、在政治漩涡中几经沉浮的作品。在1951年发表之初,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青睐,但是一年之后却遭到了无情、无尽的批判。从陈涌的批判文章开始,对萧也牧的批判日渐升温,逐渐发展成为一场由《文艺报》为首组织的批判运动,直到姜素明发表的文章结束,整个运动历尽半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也牧 《我们夫妇之间》 批判
下载PDF
浅析《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
15
作者 廖青鹏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20-124,共5页
萧也牧在《我们夫妇之间》描写出知识分子的丈夫和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在进城后由于对城市的不同态度而导致了矛盾,表现出新中国城市与乡村意识的冲突,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具有城市意味的小说。作品却也因此受到巨大的批判,因此小... 萧也牧在《我们夫妇之间》描写出知识分子的丈夫和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在进城后由于对城市的不同态度而导致了矛盾,表现出新中国城市与乡村意识的冲突,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具有城市意味的小说。作品却也因此受到巨大的批判,因此小说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当代城市文学从市民城市文学向工业城市文学的一个转变过程。文章从城市书写的外化——夫妇对城市的不同态度及方式、城市书写的表现技巧以及小说对当代城市文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粗略地分析《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城市书写 当代城市文学
下载PDF
真实与温情:论政治话语下的《我们夫妇之间》
16
作者 王建霞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0期99-101,共3页
在一个大力倡导宏大叙事、主张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时代,萧也牧的创作意图是符合当时的“颂歌”气氛的,但他却有意避开了重大事件,致力于挖掘日常生活下包含的丰富意义,并将日常生活提升到整个文本的中心地位,体现了作家现实主义的文风。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萧也牧 真实 温情
下载PDF
意识形态规训下个体主体性言说的艰难——结合丁玲等人的批评文章探究《我们夫妇之间》受批缘由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永刚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我们夫妇之间》蕴含着受规训的知识分子个体主体性言说的叙事策略。小说潜藏着抵制、消解了权威意识形态的话语声音,体现了被规训的知识分子对权力话语的潜在抗争。"丁玲"式的批评彰显了知识分子型文化管理层群体操持文艺... 《我们夫妇之间》蕴含着受规训的知识分子个体主体性言说的叙事策略。小说潜藏着抵制、消解了权威意识形态的话语声音,体现了被规训的知识分子对权力话语的潜在抗争。"丁玲"式的批评彰显了知识分子型文化管理层群体操持文艺批评话语的政治意识形态化趋向;对萧也牧的批判体现了新政权占领城市时,革命话语面临被抵制、消解时产生的焦虑和警戒意识。批判活动标志着以"指导文艺思想、文艺运动"为职责理念的《文艺报》编辑群体有组织地对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一次权力实施。建国初,国家政权致力于建构革命话语权威地位,这次批判活动与该策略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丁玲 主体性言说 政治意识形态
下载PDF
50年代文学“进城”的探索者——《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海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50年代随着革命政权由农村转向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城市转向。作品中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隐晦地记录了文学要跟随革命"进城"的时代变化在知识分子以及工农群众中的影响;细致的人物心理刻画彰显了人物心理成长与人物追寻新的文... 50年代随着革命政权由农村转向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城市转向。作品中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隐晦地记录了文学要跟随革命"进城"的时代变化在知识分子以及工农群众中的影响;细致的人物心理刻画彰显了人物心理成长与人物追寻新的文化身份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男女主人公的性别设置表达了作者在"进城"之后,对于建立平衡和谐男女关系的未来国家的想象。因此,《我们夫妇之间》是着眼于实际问题——文学"进城"的反映,是最紧跟时代潮流,追随政策步伐的。细腻的情感表达,开创性的探索应该成就它的历史地位。对这一文本的重新认识,有待于引起学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文学 萧也牧 《我们夫妇之间》
下载PDF
赞扬与批判:现代性的选择和失落——重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1
19
作者 鲍兆飞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0-43,共4页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发表的小说之一。发表之初,受到了当时文坛的重视和赞扬,不久,旋即受到了批判,对它的批判构成了当代文学史的一次重要事件。从现代性的角度解读这一事件,认为这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对启蒙现实...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发表的小说之一。发表之初,受到了当时文坛的重视和赞扬,不久,旋即受到了批判,对它的批判构成了当代文学史的一次重要事件。从现代性的角度解读这一事件,认为这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对启蒙现实主义文学消除的开端,在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启蒙现代性 革命现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