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故乡长满“金麦穗”和“赶车谣”——苏教版高中语文《我心归去》教例
1
作者 董旭午 《语文教学研究》 2013年第10期50-55,共6页
课前: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国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这是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的几句歌词,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这首歌... 课前: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国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这是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中的几句歌词,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这首歌曾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心归去》 高中语文 苏教版 教例 麦穗 乡长 自读课文 中国印
下载PDF
解构与建构——《我心归去》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
2
作者 梁杰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0年第7期53-55,共3页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路及文章故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故园之思。 2.揣摩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哲理性。 3.理解文章反复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我心归去》 解说 解构 文章思路 文化内涵 文章语言 法的作用
下载PDF
《我心归去》中的小说笔调 被引量:2
3
作者 程载国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2年第10期38-39,共2页
笔调是指文学作品行文的格调,它决定了整篇作品的基调和品位,最能显露作家的功底。张梦阳在《论鲁迅散文语言的艺术发展》一文中提出,于散文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章法的整与散,也不是结构的严与松,而是散文的笔调。
关键词 《我心归去》 笔调 小说 散文语言 文学作品 艺术发展 张梦阳
下载PDF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4
作者 黄治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第19期125-125,共1页
一、教材简析 《我心归去》这篇散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有抒情。不是单纯的说理,也不是一味的抒情,而是把哲理和抒情融合在一起的,作者把哲理藏在抒情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也包含通过对一些特定... 一、教材简析 《我心归去》这篇散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有抒情。不是单纯的说理,也不是一味的抒情,而是把哲理和抒情融合在一起的,作者把哲理藏在抒情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也包含通过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述来表达。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和生活体验,认真体味作者富有情感和饱含哲理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心归去》 教学设计 抒情色彩 情感经历 引导学生 哲理性 教材简析 生活体验
下载PDF
细读《我心归去》 品味乡愁之思
5
作者 姜丽花 《课外语文(下)》 2016年第10期I0002-I0002,共1页
乡土情结源于对“根”的追寻,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但这个“根”必须能滋养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脾气、情感,所以这个人也就与故乡密不可分了,故乡的一切都会融入这个人的血脉里,骨髓里,永远的烙印上故乡的痕迹。
关键词 乡愁 品味 《我心归去》
下载PDF
《我心归去》案例分析
6
作者 曾朝晖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10期52-54,共3页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自己在文本中寻找兴趣点、疑问点,学会自己发现问题。 2.学会阅读文本,学会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在共同学习研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发现新的问题。
关键词 《我心归去》 案例分析 阅读文本 共同学习 教学目标 学会 兴趣点 老师
下载PDF
谈《我心归去》的个性化修辞
7
作者 王前茂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第6期31-32,共2页
《我心归去》是苏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它是韩少功先生的名篇之一。此文之所以被人称道就是因为其对家园之思的表达上有着强烈的哲理性。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却将故乡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得相当透彻。同时,韩少功先生又将哲理隐... 《我心归去》是苏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它是韩少功先生的名篇之一。此文之所以被人称道就是因为其对家园之思的表达上有着强烈的哲理性。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却将故乡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得相当透彻。同时,韩少功先生又将哲理隐藏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之中,让人在欣赏个性化修辞以及陌生化语言的同时,也掌握了文本的中心,感悟到其内在的人生哲理以及故乡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心归去》 个性化 修辞 语言形式 人生哲理 韩少功 哲理性 苏教版
下载PDF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之散文阅读习惯养成
8
作者 姜海燕 《学子(理论版)》 2017年第17期34-34,共1页
《我心归去》是“月是故乡明”板块下的一篇思乡散文,作者通过对比与夸张表达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与老舍的《想北平》不同的是,韩少功从在异乡的感受入手,把思乡之情上升到“精神归宿”这样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 《我心归去》是“月是故乡明”板块下的一篇思乡散文,作者通过对比与夸张表达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与老舍的《想北平》不同的是,韩少功从在异乡的感受入手,把思乡之情上升到“精神归宿”这样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与写作,而阅读中现代散文的阅读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习散文,学生要达到如下成果:通过阅读,把握文章内容(散文之“形”);体会作者的情感(散文之“神”);赏析散文的语言,学以致用。无疑“阅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读懂”散文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心归去》 散文阅读 习惯养成 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 《想北平》 教学重点 现代散文
下载PDF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9
作者 孟亚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8期142-143,共2页
【设计意图】在文本阅读中,以"故乡"为关键词串联全课,通过学生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去理解文本内涵.教师用朗读促进赏析,带领学生体味文本语言.同时,教师适当点评,质疑,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
关键词 《我心归去》 教学设计 文本阅读 学生自主 设计意图 文本内涵 文本语言 引导学生
下载PDF
故乡,关乎美与悲——读韩少功《我心归去》
10
作者 赵洁 《师道(人文)》 2006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韩少功 苏教版 《我心归去》 语文教学 中学 阅读鉴赏
下载PDF
循循善诱 别有洞天——以《我心归去》为例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11
作者 昝娟娟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7期2-3,共2页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访法散记》中的一篇,被选入《苏教版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一)》。这篇散文因其对家园之思的独特表述和极强的哲理性而为人称道。读完之后,我被深深吸引,文中有不少让我为之震撼之处,细细读来更是妙不可言。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我心归去》 提问艺术 课标教材 韩少功 苏教版 哲理性 细读
下载PDF
细微之处的个性美——浅析《我心归去》的语言艺术
12
作者 阙小平 《语文天地》 2014年第1期20-21,共2页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的散文,这篇散文运用了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于寻常散文,极具个性,颇具另类之美感。韩少功的文章对语言要求极高,所以在阅读《我心归去》时,必须重视文章中的言词。读完《我心归去》,读者禁不住会对他的写...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的散文,这篇散文运用了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于寻常散文,极具个性,颇具另类之美感。韩少功的文章对语言要求极高,所以在阅读《我心归去》时,必须重视文章中的言词。读完《我心归去》,读者禁不住会对他的写作手法赞叹有加,其“杂乱无章”的语法结构、独特多样的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心归去》 个性美 语言艺术 语言表达形式 语言要求 写作手法 语法结构 修辞手法
下载PDF
形散神聚 曲径探幽——《我心归去》主旨探究
13
作者 张海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期148-150,共3页
散文教学是整个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从研习文本到挖掘深意,对散文的学习是一个步步深化、不断攀登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学生情感世界、价值观的开拓和形成,任重道远。如何有... 散文教学是整个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从研习文本到挖掘深意,对散文的学习是一个步步深化、不断攀登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学生情感世界、价值观的开拓和形成,任重道远。如何有效地完成散文教学过程,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这一特点是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心归去》 散文教学 学生阅读 形散神不散 阅读教学 写作能力 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
下载PDF
《我心归去》备课参考
14
作者 宗海银 《语文学习》 2006年第4期6-7,1,共2页
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可身在他乡的游子依然忍不住回头把故乡眺望。故乡既是具体的家、家园。也指向人的精神追求。故乡是游子的情感归宿,又是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而思乡则是一... 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可身在他乡的游子依然忍不住回头把故乡眺望。故乡既是具体的家、家园。也指向人的精神追求。故乡是游子的情感归宿,又是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而思乡则是一曲永恒的歌谣。尽管忧伤.却不改灿烂。尤其是身在异国他乡,这种思念更是刻骨铭心,销魂蚀骨。著名作家韩少功,便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切身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课参考 韩少功 《我心归去》 散文 语文 中学
原文传递
谈《我心归去》中人称的混用
15
作者 解晴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8年第6期26-28,共3页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所写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全文文辞精彩,感情真挚,通过将故乡和法国进行比较,阐释了故乡的内涵,充满了对故乡浓浓的眷恋,美与哲思并存。它被归为必修一"月是故乡明"单元中的"漂泊的旅人"板块,这...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所写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全文文辞精彩,感情真挚,通过将故乡和法国进行比较,阐释了故乡的内涵,充满了对故乡浓浓的眷恋,美与哲思并存。它被归为必修一"月是故乡明"单元中的"漂泊的旅人"板块,这一板块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教会学生运用评点法,"以意逆志",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心归去》 混用 人称 引导学生 感情真挚 学习方式 以意逆志 写作意图
原文传递
“归去”教学实录与反思
16
作者 吕彭丰智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9年第10期4-8,共5页
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效率,锻炼思维迁移能力;体味文学作品中“归去”主题的传承;借助古人与今人对于“归去”的选择与思考,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三篇文本“归去之因”的概括;《我心归去》中作者在法国生活状态的体悟。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效率,锻炼思维迁移能力;体味文学作品中“归去”主题的传承;借助古人与今人对于“归去”的选择与思考,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三篇文本“归去之因”的概括;《我心归去》中作者在法国生活状态的体悟。教学难点:三篇文本“归去之处”的同与异;《我心归去》中故乡的抽象意义。一、课堂导入师:很高兴今天能跟咱班同学一起完成这样一节课。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同学,更应该是“师弟师妹”,这是一次“回家”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导入 人生的思考 教学实录 《我心归去》 教学重点 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 抽象意义
下载PDF
语言的侵略性
17
作者 韩雁冰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6年第6期49-49,共1页
侵略的本义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人民。我们在此谈的语言的侵略性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一位作家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一种武器,闯入了读者的心灵领域,并在这块领域内留下深深地... 侵略的本义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并奴役别国人民。我们在此谈的语言的侵略性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一位作家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一种武器,闯入了读者的心灵领域,并在这块领域内留下深深地烙印,而读者却享受于这种侵略而久久不愿走出。作者的这种语言始终保持一种向前冲的姿态,而且所向披靡,由此可见语言的功力之深厚,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都是一种幸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略性 语言知识 教学参考 读者 国家 作者 韩少功 《我心归去》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我心归去 被引量:1
18
作者 屠红梅 《语文学习》 2006年第4期2-5,共4页
[教学说明] 《我心归去》文章不长,但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另外,它又把哲理藏在形象中,或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或者通过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写来表达。因此,在欣赏语言的基础上,感悟哲理、理解故... [教学说明] 《我心归去》文章不长,但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另外,它又把哲理藏在形象中,或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或者通过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写来表达。因此,在欣赏语言的基础上,感悟哲理、理解故乡的新内涵,是把握本文的关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案例 《我心归去》 韩少功 散文 语文 中学 阅读教学
原文传递
完善“对话栏”,真正实现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玲玲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第6期11-12,共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以及必修三《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几篇课文均设有对话栏。对话栏,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平台。用好对话栏,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能有效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以及必修三《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几篇课文均设有对话栏。对话栏,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平台。用好对话栏,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对话 文本 师生 《乡土情结》 《我心归去》 《想北平》 高中语文 西伯利亚
下载PDF
带着乡土上路——谈语文教学与地方文化
20
作者 戴桂林 《语文天地》 2013年第10期29-30,共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有一篇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并且坚信通过学习会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课堂反应似乎也是如此。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却淡忘了许多。原因是文章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那些让作...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有一篇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并且坚信通过学习会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课堂反应似乎也是如此。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却淡忘了许多。原因是文章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那些让作者魂牵梦萦的生活场景在学生眼里就如历史一般遥远,又如何能引起他们灵魂的共鸣?这使笔者意识到,离开了现实土壤的所谓乡土之情如无源之水,无法滋润学生的心灵,更无法塑造他们的精神家园。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活生生的、可感知的乡土气息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气息 语文教学 地方文化 学生体会 《我心归去》 高中语文教材 生活场景 精神家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