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茅盾与《文学》月刊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金玲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1933年7月,由茅盾作为隐形主编的《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它在国民党严密的文化控制下发展成长起来,在血雨腥风中不屈不挠,艰难地走过了五个年头,是新文学史上继《小说月报》之后、抗战之前寿命最长的大型文学刊物。茅盾拥有独特的批评... 1933年7月,由茅盾作为隐形主编的《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它在国民党严密的文化控制下发展成长起来,在血雨腥风中不屈不挠,艰难地走过了五个年头,是新文学史上继《小说月报》之后、抗战之前寿命最长的大型文学刊物。茅盾拥有独特的批评观,他将编辑策略中的"名人效应"与"陌生效应"巧妙地结合起来,团结了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家,成就了一批文坛新秀,使《文学》月刊成为30年代文学史上的"明星"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月刊 茅盾 30年代文学
下载PDF
《文学》月刊的本体色彩
2
作者 马金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6-100,共5页
《文学》月刊是继《小说月报》之后影响较大的文学刊物,是集创作本体、学术本体、批评本体为一身的优秀文学期刊。经典性的文学篇章、有影响力的文学观念、多视角的文学批评,使《文学》月刊享誉20世纪30年代文坛,在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 《文学》月刊是继《小说月报》之后影响较大的文学刊物,是集创作本体、学术本体、批评本体为一身的优秀文学期刊。经典性的文学篇章、有影响力的文学观念、多视角的文学批评,使《文学》月刊享誉20世纪30年代文坛,在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月刊 茅盾 本体色彩 创作本体 学术本体 批评本体
下载PDF
《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
3
作者 王子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42-45,共4页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月刊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特辑
下载PDF
茅盾在《文学》月刊中的文学批评
4
作者 徐文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0-61,共2页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文学论争中,为《文学》月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三十年代的文坛的走向和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文学》月刊 文学论坛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文学》月刊创刊号封面与封面设计者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倩倩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4,共4页
《文学》月刊由生活书店出版,创刊于1933年。《文学》月刊的诞生曾轰动上海,它是左翼文艺阵营的重要的话语管道,是由鲁迅和左联直接促成的。早期的书刊通常不会署上封面设计者的姓名,出版实物也因年代与时局的变迁残缺不全,为封面图像... 《文学》月刊由生活书店出版,创刊于1933年。《文学》月刊的诞生曾轰动上海,它是左翼文艺阵营的重要的话语管道,是由鲁迅和左联直接促成的。早期的书刊通常不会署上封面设计者的姓名,出版实物也因年代与时局的变迁残缺不全,为封面图像寻根溯源往往只能依靠设计师本人留下的资料与当时参与者回忆录中的只言片语寻得。文章从《文学》月刊创刊号的封面图像入手,试结合出版文献史料、图像设计元素与风格在郑川谷与陈之佛之间考证当时轰动一时的《文学》月刊的创刊号封面设计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月刊 创刊号 封面 郑川谷 陈之佛
原文传递
鲁迅与《文学》月刊 被引量:2
6
作者 施晓燕 《上海鲁迅研究》 2019年第3期50-72,共23页
1933年7月1日,《文学》月刊创刊,在《小说月报》停刊、左联期刊《萌芽》《北斗》等纷纷被查禁,国内文坛缺少一流期刊的情况下,《文学》被寄予了厚望,聚集了文艺界当时最为知名的作家,因此甫一问世便大受欢迎,创刊号甚至重版五次,杂志一... 1933年7月1日,《文学》月刊创刊,在《小说月报》停刊、左联期刊《萌芽》《北斗》等纷纷被查禁,国内文坛缺少一流期刊的情况下,《文学》被寄予了厚望,聚集了文艺界当时最为知名的作家,因此甫一问世便大受欢迎,创刊号甚至重版五次,杂志一直出版到1937年11月,因上海沦陷而停刊。《文学》月刊是当时最重要的大型文学刊物之一,有关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东华 《文学》月刊 《文学
原文传递
生活书店与文学研究会余脉的接续承传
7
作者 罗建周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41-144,150,共5页
为研究生活书店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的生产、传播所做的巨大贡献,从《小说月报》与《文学》月刊的源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生活书店以独特的价值立场与文化理想深深地介入《小说月报》、《文学》月刊等文学研究会刊物的深层运作,不... 为研究生活书店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的生产、传播所做的巨大贡献,从《小说月报》与《文学》月刊的源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生活书店以独特的价值立场与文化理想深深地介入《小说月报》、《文学》月刊等文学研究会刊物的深层运作,不仅吸纳、团结了文学研究会解散后的大批作家,而且接续承传了"五四"新文学传统,影响并制约着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书店 文学研究会 文学传播 《小说月报》 《文学》月刊
下载PDF
民国期刊封面图像的风格及语境分析
8
作者 李倩倩 曹永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03,共5页
民国期刊的封面图像是特定类别出版物文本风格的转译,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有效媒介,封面图像在时间与事件的框架中拥有特定的语境。文章以《文学》月刊创刊号封面图像为主线,联系《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十二月号、《东方杂志》第三十卷... 民国期刊的封面图像是特定类别出版物文本风格的转译,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有效媒介,封面图像在时间与事件的框架中拥有特定的语境。文章以《文学》月刊创刊号封面图像为主线,联系《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十二月号、《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的封面图像进行深入探讨。以风格分析为入口比对三本杂志的文化定位、创刊与终刊的时间与事件以及先后面向公众刊布的图像。由此进一步解析文人办出版背景下左翼期刊封面图像试图传达的信息,同时分析影响其图像风格形成的因素,复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出版相关事件的上下文,用艺术史的视野观照特定时代下思想的视觉表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月刊 小说月报 东方杂志 封面 风格
下载PDF
“左联”期刊检视(1932—1933)
9
作者 陈红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左联"在1932至1933年间创办了一些刊物,如《文学月报》、《文化月报》、《文学杂志》、《文艺月报》、《文学》月刊等。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动了"文艺大众化"讨论,研讨了一些无产阶级文化问题,彰显了... "左联"在1932至1933年间创办了一些刊物,如《文学月报》、《文化月报》、《文学杂志》、《文艺月报》、《文学》月刊等。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动了"文艺大众化"讨论,研讨了一些无产阶级文化问题,彰显了北平"左联"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实绩,尤其是《文学》月刊的刊行和《子夜》的出版,标志着左翼文学开始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文学月报》 《文化月报》 《文学杂志》 《文艺月报》 《文学》月刊
下载PDF
高中语文课内素材(八)
10
作者 冯春怡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30期42-43,共2页
课文一:《拿来主义》。主题:借鉴与创新;兼容并蓄;文化自信……。课文介绍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 课文一:《拿来主义》。主题:借鉴与创新;兼容并蓄;文化自信……。课文介绍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出现了思想混乱、分歧颇多的情况。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化自信 左翼文艺 文化遗产 兼容并蓄 借鉴与创新 课内素材 《文学》月刊
原文传递
鲁迅的介意与雅量
11
作者 唐宝民 《做人与处世》 2023年第17期27-27,共1页
1933年2月,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来上海访问,鲁迅参与了接待;7月初,美国作家兰斯顿·休士也来上海访问,鲁迅因不知情所以没有参与接待。《文学》月刊编辑傅东华把萧伯纳与休士作对比,对休士来上海招待不及萧伯纳的隆重、热闹而大为不平。
关键词 萧伯纳 休士 傅东华 英国戏剧家 《文学》月刊 鲁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