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振甫《文章例话》中的阅读方法、准则及视野
1
作者 邹茜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9期113-118,共6页
周振甫在《文章例话》的阅读部分中选取以钱钟书、朱熹和章学诚为主的前人文话,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与广阔视野,给出了兼具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阅读观,主要表现在讲求循环往复的阅读方法、基于辩证求真的阅读准则以及具有历... 周振甫在《文章例话》的阅读部分中选取以钱钟书、朱熹和章学诚为主的前人文话,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与广阔视野,给出了兼具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阅读观,主要表现在讲求循环往复的阅读方法、基于辩证求真的阅读准则以及具有历时性和群文阅读特征的阅读视野等方面。这样的阅读观指向理解与表达,与写作乃至写作研究息息相关,对当下的学术论文阅读与写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振甫 《文章例话》 阅读观 回环解释 群文阅读
下载PDF
实归不负虚往——周振甫《文章例话》荐读
2
作者 龚侃 《语文学习》 2019年第6期81-85,共5页
一、殚见洽闻,力行会通《谈艺录》和《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的两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扣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良朋嘉惠,并志简端。”(《管锥编·序》)“审定全稿者,为周君振... 一、殚见洽闻,力行会通《谈艺录》和《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的两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扣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良朋嘉惠,并志简端。”(《管锥编·序》)“审定全稿者,为周君振甫。当时原书付印,君实理董之,余始得与定交。三十五年间,人物浪淘,著述薪积。何意陈编,未遭弃置,切磋拂拭,犹仰故人,诵‘卬须我友'之句,欣慨交心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例话》 周振甫 《管锥编》 《谈艺录》 学术著作 钱锺书
原文传递
《文章例话》PK韩寒、郭敬明
3
作者 林秋雁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0年第8期77-78,共2页
《文章例话》是由叶圣陶先生在《新少年》上的专栏整理而成,发表于1936年1月至12月,共24期。,1936年,《新少年》创刊,叶先生应邀开设专栏《文章展览》,他选用24篇文章,在每篇文章后加入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指导。24篇文章,经过近... 《文章例话》是由叶圣陶先生在《新少年》上的专栏整理而成,发表于1936年1月至12月,共24期。,1936年,《新少年》创刊,叶先生应邀开设专栏《文章展览》,他选用24篇文章,在每篇文章后加入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指导。24篇文章,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大浪淘沙,许多仍如黄金闪烁,叶先生以文教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例话》 郭敬明 《新少年》 韩寒 写作指导 叶圣陶 浪淘沙 专栏
原文传递
中学语文教材语言必须简洁——略论教材语言的规范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忠先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9期68-69,共2页
书面语言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简洁。它的最高标准应当是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标准衡量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称赞它“通体... 书面语言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简洁。它的最高标准应当是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标准衡量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称赞它“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和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叶圣陶《文章例话》,三联书店,1983,第7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语言 简洁 中学 《文章例话》 书面语言 《背影》 三联书店 叶圣陶
原文传递
“语文品质”笔记
5
作者 王尚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2,共1页
最近重读周振甫先生的《文章例话》,发现其“阅读编”的第一个标题就是“仔细理会”,居然与我“语文品质”笔记第一则所引金圣叹的意思完全一致,有如他乡遇故知,喜出望外!他引用的是朱熹的例子。我查了一下,朱熹相关的原文是:
关键词 笔记 品质 语文 《文章例话》 周振甫 金圣叹 朱熹
原文传递
语文建构与文本借助
6
作者 吴永福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年第7期118-118,共1页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有其学科建构的必要。且鉴于各学科的横向比较,即大都有较完整的知识系统,语文也一直在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大致说来,就有语言知识、文章读写知识及文学文化知识等。一般地说,知识的运用就是能力,但...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有其学科建构的必要。且鉴于各学科的横向比较,即大都有较完整的知识系统,语文也一直在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大致说来,就有语言知识、文章读写知识及文学文化知识等。一般地说,知识的运用就是能力,但语文知识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数理化之处,在于不是纯知识,不见得会现成地转化为能力。换言之,此种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文本解读,但不能代替文本学习。文本作为有条理的语言,比起人为设计的语言碎片来,更便于学习。语文教学中,也有过知识点的切分。往往讲解了一些知识后,再设计许多题目来练,以为这样就可以学好语言了,实则不然。不仅语言知识的讲解不见得会转化为语言运用,就是文章读写知识的讲解,也不会迁移成能力。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到:“阅读和写作也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知识 文本解读 《文章例话》 知识系统 语言知识 基础教育 文化知识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7
作者 张玉梅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3年第11期28-29,共2页
在教学中我发现初中学生作文往往表现出这样的通病:或千篇一律,言之无物;或拾人牙慧,一味模仿;或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究其原因,那是学生在作文材料上的“贫血”现象所致。众所周知:材料积累是写作的前提,是第一要素,缺少材料... 在教学中我发现初中学生作文往往表现出这样的通病:或千篇一律,言之无物;或拾人牙慧,一味模仿;或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究其原因,那是学生在作文材料上的“贫血”现象所致。众所周知:材料积累是写作的前提,是第一要素,缺少材料的作文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阅读积累,才能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所说:“作文要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个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去寻找写作所必需的“源头活水”,做到“胸藏万汇”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 初中语文教学 《文章例话》 作文材料 生活积累 著名教育家 材料积累 情感积累
下载PDF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
8
作者 齐雅萍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59,共1页
写好作文,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前提是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作文是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叶圣陶先生在《文章... 写好作文,有效进行作文教学,前提是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作文是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里说:“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周密一点儿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文章例话》 活水 源头 作文教学 感情真挚 叶圣陶
下载PDF
巧用三面“镜子” 拓宽作文渠道
9
作者 杨启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4年第4期86-87,共2页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学生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写什么,致使作文成为最疲惫、最痛苦的一件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得先让他们有东西可写.因此,我尝试着发挥三面“镜子”的作用,为学生打开写作和生活的绿色通道,拓宽作文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镜子” 《文章例话》 学生实际 热爱生活 巧用 语文课程标准 写作教学
下载PDF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作文的源头
10
作者 徐国荣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4年第6期28-28,共1页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大作家创作大作品是这样,小学生写小作文亦是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须得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大作家创作大作品是这样,小学生写小作文亦是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须得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而这个源头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针对小学生作文难,也曾做过这样的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闪烁着景色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无话可说”,指没有写作素材,没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形容不出来”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句表述,指缺乏语言的学习积累。这都是那些“怕”作文学生存在的通病。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作文难也就迎刃而解。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阶段就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和“话不会说”的两大难题呢?这就要对症下药,从丰富小学生的精神生活与语言积累入手。我们知道,生活在小县城的孩子,要生活没有农村孩子的活动范围广、视野宽,要语言没有大城市孩子所处环境的文化氛围浓。他们年龄小、自律性差,不会自觉的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这一问题仍难以解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才能不怕作文,乐于表达。而在小学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了。几年来,我尝试着利用各种校内外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积累语言,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把学生引向作文的源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学生 小作文 源头 《文章例话》 精神生活 语言积累 农村孩子 小学生活
下载PDF
以生活为源泉,捕捉习作的精彩
11
作者 金海燕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2年第11期46-46,共1页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习作应该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习作应该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作文教学必须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泉眼”,学生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源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习作 生活 《文章例话》 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 亲身经历 学生作文
下载PDF
造境,拒绝符号化的解读
12
作者 蒋玉梅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5期29-29,共1页
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造境”;但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作的解读,特别容易陷入概念化、符号化解读的泥潭中。周振甫先生在《文章例话》一书中曾经引用朱熹之言批评一种不良的读书态度:“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 文学作品的阅读需要“造境”;但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作的解读,特别容易陷入概念化、符号化解读的泥潭中。周振甫先生在《文章例话》一书中曾经引用朱熹之言批评一种不良的读书态度:“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物全未晓,便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境” 符号化 解读 《文章例话》 文学作品 阅读需要 读书态度 《关雎》
原文传递
心随“趣”动,情在“文”中——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微探
13
作者 朱静 《生活教育》 2018年第7期75-76,93,共3页
叶圣陶先生曾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 叶圣陶先生曾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教师要用好生活这一把"钥匙",用它来打开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之门。只要激发了学生动笔的兴趣,写作,也就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 习作教学 农村小学 “趣” “文” 《语文课程标准》 《文章例话》 学生实际
下载PDF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泉
14
作者 高小晖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2年第4期42-42,共1页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体会到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关键是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爱生活 作文教学 《文章例话》 《语文课程标准》 学生实际 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 引导学生
下载PDF
从生活中找作文素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金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4年第10期45-46,共2页
语文学习中,最让学生头疼的莫过于作文了。确实,现在的孩子每天重复的都是"学校——食堂——家庭"三点一线的机械生活。周末、寒暑假,除了各种补习班,电视、电脑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学生生活面过于狭窄,阅读量严重不足。俗话... 语文学习中,最让学生头疼的莫过于作文了。确实,现在的孩子每天重复的都是"学校——食堂——家庭"三点一线的机械生活。周末、寒暑假,除了各种补习班,电视、电脑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学生生活面过于狭窄,阅读量严重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想做饭,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写作文时绞尽脑汁,倍感吃力,写出来的文章假大空泛滥就不足为怪了。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生活 作文素材 《文章例话》 语文学习 空闲时间 补习班 阅读量 叶圣陶
原文传递
文学作品中“称呼语”的艺术作用
16
作者 葛德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3,共1页
林纾《春觉斋论画》中说:“名大家画,多在人不经意处格外经意。”文学亦然,像“称呼语”,往往不为人经意,但文坛高手们却又精心着意,使之成为一种具有修辞意义的写作技巧。周振甫先生《文章例话》一书中,专设一章论述,日:“称... 林纾《春觉斋论画》中说:“名大家画,多在人不经意处格外经意。”文学亦然,像“称呼语”,往往不为人经意,但文坛高手们却又精心着意,使之成为一种具有修辞意义的写作技巧。周振甫先生《文章例话》一书中,专设一章论述,日:“称谓不一”,足见其在写作中的艺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用 文学作品 称呼语 《文章例话》 写作技巧 修辞意义 周振甫
原文传递
善挖资源巧作文
17
作者 王晨莉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0年第10期40-40,共1页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l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训练 《文章例话》 资源 写作素材 习作素材 生活 叶圣陶 “流”
原文传递
以“读”助“写” 练中悟法 学会写作——浅谈“读好书、习方法、会写作”目标实施策略
18
作者 丁立美 郝淑云 《小学语文教学》 2019年第18期20-22,共3页
多年来,一些教师的语文教学一直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课堂上只是简单重复,没有方法或有方法无梯度,导致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对此,我们把各年级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提取并形成了梯度,让课堂有趣有料,让学生喜欢学并能真正学到方法。我们在... 多年来,一些教师的语文教学一直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课堂上只是简单重复,没有方法或有方法无梯度,导致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对此,我们把各年级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提取并形成了梯度,让课堂有趣有料,让学生喜欢学并能真正学到方法。我们在第三学段提出了'读好书(整本书)、习方法、会写作'的目标。除了以教材的课文为例子进行方法教学外,还通过多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进行方法的训练,并且在'练'中悟法,学会写作,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读'和'写',以'读'学法,以'读'促'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兴趣 习作指导 读好书 全班交流 质疑问难 激趣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观察生活 《文章例话》 叶圣陶
原文传递
引领学生走进习作的乐园
19
作者 黎晓明 《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1年第9期34-34,共1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丰富的习作素材来源于绚丽多彩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实际 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 《文章例话》 热爱生活 写作教学 引导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