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约与重构:唐高宗封禅的历史书写——以《旧唐书》为中心
1
作者 徐鹏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0期70-75,86,共7页
史家在《旧唐书》中记载高宗龙朔、麟德年间两次议定封禅的诏令时采用隐匿不书的书写范式,借此规避诏令下达后出现的天文灾异和自然灾害对封禅的影响,并重构封禅的起止过程,为统治者无视上天警示执意封禅提供合理化叙事。这种有所取舍... 史家在《旧唐书》中记载高宗龙朔、麟德年间两次议定封禅的诏令时采用隐匿不书的书写范式,借此规避诏令下达后出现的天文灾异和自然灾害对封禅的影响,并重构封禅的起止过程,为统治者无视上天警示执意封禅提供合理化叙事。这种有所取舍的隐匿不书形成固定的文本体例保留在《旧唐书·高宗本纪》中,造成了与其他史料的记载差异。其后玄宗面对同样的日食警示时,史家将隐匿不书的手法应用到《旧唐书·玄宗本纪》中,以补全玄宗礼仪上的合理性。关注史料“没写什么”是研究封建王朝意识形态指导下历史书写的新视野,更能深刻反映历史记载的主观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封禅 历史书写 《旧唐书》 诏令 灾异政治 玄宗封禅
下载PDF
明清学者论《旧唐书》署名问题辨正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嘉川 董理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3,共7页
《旧唐书》成书时,刘昫刚任"监修宰臣",于是《旧唐书》也就署名为"刘昫等纂"。不过这并非刘有意掠人之美为己有,而是当时的官方修史制度使然。明代中期以后,一些著名学者对《旧唐书》的这一署名形式产生了种种疑... 《旧唐书》成书时,刘昫刚任"监修宰臣",于是《旧唐书》也就署名为"刘昫等纂"。不过这并非刘有意掠人之美为己有,而是当时的官方修史制度使然。明代中期以后,一些著名学者对《旧唐书》的这一署名形式产生了种种疑问,涉及到欧阳修的史德、刘昫对《旧唐书》编撰的贡献,以及《旧唐书》编修过程中的其他一些问题。但考察唐朝五代时期官方史学的发展实际可知,这些学者的论述皆有粗疏陋略乃至根本错误的地方,刘对《旧唐书》的编撰成功,起到了他作为第三任监修官的应有作用,《旧唐书》的署名形式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刘"这一名称,已经不再只是代表他个人,而实际上成了《旧唐书》纂修队伍集体力量的代名词,成了《旧唐书》的代名词。对中国古代其他官修史书的署名情况,也必须作如是观,才不致被迷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刘昫 王鸣盛 钱大昕
下载PDF
《旧唐书》的编纂特色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0-166,239,共7页
《旧唐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多肯定其史料价值,而指斥其编纂的粗糙。实质上,《旧唐书》历三朝史馆而撰成,已脱离国史、实录的史料形态而成为第一部专门记载唐朝盛衰转变的专著。尤其是,《旧唐书》深层次解读了藩... 《旧唐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多肯定其史料价值,而指斥其编纂的粗糙。实质上,《旧唐书》历三朝史馆而撰成,已脱离国史、实录的史料形态而成为第一部专门记载唐朝盛衰转变的专著。尤其是,《旧唐书》深层次解读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与唐朝兴亡的关系,多重维度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面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新趋势,呈现了唐朝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些编纂成就实已超越单纯的史料价值而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因而有必要对《旧唐书》的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重新予以估量,这对于推进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深入,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五代时期 设馆修史 历史编纂学 历史地位
下载PDF
说《旧唐书》的“比事” 被引量:2
4
作者 牛继清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24,共10页
《旧唐书》纪、传部分在“比事”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用比较隐晦的方式对一些事关重大的唐代史事及人物进行贬斥,体现出了纂修者在书中贯彻“春秋笔法”的意图。最为典型的例子,一为效仿沈约《宋书·二凶传》的数字记日方式;二是上承... 《旧唐书》纪、传部分在“比事”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用比较隐晦的方式对一些事关重大的唐代史事及人物进行贬斥,体现出了纂修者在书中贯彻“春秋笔法”的意图。最为典型的例子,一为效仿沈约《宋书·二凶传》的数字记日方式;二是上承班固《汉书·高后纪》及《王莽传》的成例,于《则天皇后纪》中记事非常简约。研究这一现象对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古代历史编纂思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编篡思想 唐朝 历史研究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则天皇后纪》 简约记事
下载PDF
《旧唐书》辨讹 被引量:2
5
作者 武秀成 《东南文化》 CSSCI 199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旧唐书》辨讹武秀成正史本纪皆按年月排比史料,其记事年月在传写中一般少有讹错,但在《旧唐书》本纪中却存在不少另一类手民之误──脱书月份,因而出现两月合为一月,甚至数月混作一月的错乱情形。今从《德宗本纪》中取二例以明之... 《旧唐书》辨讹武秀成正史本纪皆按年月排比史料,其记事年月在传写中一般少有讹错,但在《旧唐书》本纪中却存在不少另一类手民之误──脱书月份,因而出现两月合为一月,甚至数月混作一月的错乱情形。今从《德宗本纪》中取二例以明之:1、《德宗本纪上》建中三年:“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五行志 《唐会要》 福建观察使 唐书 地震 本纪 十二月 李希烈 丁丑
下载PDF
《旧唐书》至乐楼抄本与叶石君校本考略 被引量:2
6
作者 武秀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1期35-41,共7页
《旧唐书》通行本文字讹脱甚多。今存宋刻又残缺严重,学者无以据校。而新发现的叶石君原校本,乃据明常熟陈察至乐楼抄宋本对校,态度极为严谨,其中有六十五卷为残宋本所无,正可补宋本残缺之不足,可正通行本之讹误。本文对至乐楼抄本及叶... 《旧唐书》通行本文字讹脱甚多。今存宋刻又残缺严重,学者无以据校。而新发现的叶石君原校本,乃据明常熟陈察至乐楼抄宋本对校,态度极为严谨,其中有六十五卷为残宋本所无,正可补宋本残缺之不足,可正通行本之讹误。本文对至乐楼抄本及叶石君校本的流传进行了详细考察,得知清初至乐楼抄本已多有残缺,其后则不知下落;而原以为可能亡佚的叶石君校本则幸存于湖南图书馆。对叶石君校本之价值则进行了举例性质的说明,认为其最有校勘价值的是本纪部分:有点校本已校改而此本可补确证者:有点校本已疑误而未校改,此本适可补证者;而可补点校本漏校者为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至乐楼抄本 叶石君校本 流传 存佚 校勘
下载PDF
从《旧唐书》看史书语料在辞书编纂中的地位和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能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81,共9页
史书语料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面,从理论上说,它是辞书编纂的重要资料。在《汉语大词典》的编写中,大量使用《旧唐书》中的用语作为始见例证或者是唯一例证,就充分体现出史书语料的重要价值。《旧唐书》中还有不少词语,可以用来替换辞... 史书语料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面,从理论上说,它是辞书编纂的重要资料。在《汉语大词典》的编写中,大量使用《旧唐书》中的用语作为始见例证或者是唯一例证,就充分体现出史书语料的重要价值。《旧唐书》中还有不少词语,可以用来替换辞书举例中时代偏晚的例证,可以用来增补漏收的词条和义项,可以为没有例证的词语提供例证。深入研究史书语料,有助于辞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汉语大词典》 词条 例证 义项
下载PDF
《旧唐书》“袒牛贬李”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锡光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旧唐书》 赵莹 李德裕 牛僧孺
下载PDF
清代扬州学者对《旧唐书》的整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牛继清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7-81,共5页
《旧唐书》在历代的传抄和刊刻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讹误和脱漏,清雍正间沈炳震的《新旧唐书合钞》及乾隆时的两次官方校勘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道光年间,扬州学者张宗泰、罗士琳、刘文淇、刘毓崧、陈立等前后两次对《旧唐书》做... 《旧唐书》在历代的传抄和刊刻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讹误和脱漏,清雍正间沈炳震的《新旧唐书合钞》及乾隆时的两次官方校勘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道光年间,扬州学者张宗泰、罗士琳、刘文淇、刘毓崧、陈立等前后两次对《旧唐书》做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校勘整理,大致解决了《旧唐书》严重的讹误脱漏问题,罗、刘等《旧唐书校勘记》集其大成,于《旧唐书》功不可没.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由于成书时代的局限,对于他们的校勘成果利用不够,近20年学者对"点校本"《旧唐书》的校正,也未能很好地利用《旧唐书校勘记》的已有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扬州学者 《旧唐书》 校勘
下载PDF
点校本《旧唐书》疑义考辨(一) 被引量:1
10
作者 尤炜祥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
《旧唐书》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材料,然因修书时值战乱之后,许多经籍散乱不存,或流落民间,又仓促上马,一蹴而就,客观上造成了修书质量难以提高。书中不仅存在鲁鱼亥豕之讹,张冠李戴也时或有之。其他年代、地名、史实等也有混淆不确之... 《旧唐书》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材料,然因修书时值战乱之后,许多经籍散乱不存,或流落民间,又仓促上马,一蹴而就,客观上造成了修书质量难以提高。书中不仅存在鲁鱼亥豕之讹,张冠李戴也时或有之。其他年代、地名、史实等也有混淆不确之处。在此就疑义予以一一考辨。以冀对中华书局组织的正在修订中的"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校本 《旧唐书》 疑义 考辨
下载PDF
《旧唐书》本传所叙唐人著述《经籍志》未见载者知见录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道才 《河池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3-23,共11页
《旧唐书》中的人物纪传多叙及唐人所著书的状况 ,检之《经籍志》 ,多有失载者 ,或虽有载录 ,亦有不详或矛盾之处。《旧唐书·经籍志》本开元时之目录制成 ,失载者甚多 ,不止中晚唐多有失载 ,初唐亦失载不少。
关键词 《旧唐书》 人物纪传 《经籍志》 本传
下载PDF
《旧唐书》载李善仕履考辨
12
作者 徐明英 熊红菊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唐代注疏学发达,出现了许多博注经史,兼及文集的学者,李善就是其中之一。他有《汉书辩惑》30卷、《文选注》60卷,后者流传至今,影响尤巨。李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的《儒学传》与《文苑传》。研究者对《旧唐书》所载的李善生平... 唐代注疏学发达,出现了许多博注经史,兼及文集的学者,李善就是其中之一。他有《汉书辩惑》30卷、《文选注》60卷,后者流传至今,影响尤巨。李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的《儒学传》与《文苑传》。研究者对《旧唐书》所载的李善生平仕履史料多有否定,这些意见渐被后来的研究者所秉持,逐步在学界成为通识。但这些否定《旧唐书》的新观点并未经过充分、深入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侍读 文苑传 生平事迹 崇文馆直学士 文选注 左中护 乾封 司议郎 唐书
下载PDF
简论《旧唐书》中的唐五代新兴词语[1]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能甫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4-81,84,共9页
研究汉语新词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某种事物或者现象产生于某个时代,从而确定代表它的用语为新词。《旧唐书》中记录的唐五代新生事物所涉及的新词,主要有科举考试用语、新兴的赋税名称、新兴的商业贸易类词语、新兴的职官制度词语、新兴... 研究汉语新词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某种事物或者现象产生于某个时代,从而确定代表它的用语为新词。《旧唐书》中记录的唐五代新生事物所涉及的新词,主要有科举考试用语、新兴的赋税名称、新兴的商业贸易类词语、新兴的职官制度词语、新兴的法制方面的词语等等。作为近代汉语的起点,研究唐五代的新词新语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汉语 词语 科举考试 赋税 商业贸易 职官制度 法制
下载PDF
《旧唐书》“白云记”献疑
14
作者 李成晴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77,共1页
刘昫《旧唐书》卷一九〇中《李适传》曰:睿宗时,天台道士司马承祯被征至京师。及还,适赠诗,序其高尚之致,其词甚美。当时朝廷之士,无不属和,凡三百余人。徐彦伯编而叙之,谓之《白云记》。(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27页)宋祁《新唐书·... 刘昫《旧唐书》卷一九〇中《李适传》曰:睿宗时,天台道士司马承祯被征至京师。及还,适赠诗,序其高尚之致,其词甚美。当时朝廷之士,无不属和,凡三百余人。徐彦伯编而叙之,谓之《白云记》。(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27页)宋祁《新唐书·李適传》将此事刊落不取。学者讨论唐人的集会诗,常引及《旧唐书》这条材料,对《白云记》之集名皆无异议,传世典籍如《大唐新语》《太平广记》《册府元龟》《云笈七签》等也都引作《白云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白云记 《白云集》
下载PDF
点校本《旧唐书》“初唐四杰”本传疑义考辨
15
作者 尤炜祥 潘晶安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4-27,57,共5页
"初唐四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点校本《旧唐书》"初唐四杰"本传存在不少差讹,包括夺字、形误等,乃至标点、史实都有可商榷之处。以求对中华书局组织的正在修订中的"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 "初唐四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点校本《旧唐书》"初唐四杰"本传存在不少差讹,包括夺字、形误等,乃至标点、史实都有可商榷之处。以求对中华书局组织的正在修订中的"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初唐四杰 疑义 考辨
下载PDF
点校本《旧唐书》疑义释例
16
作者 尤炜祥 《嘉兴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书局着手对"二十四史"进行整理,直至1978年告竣,前后费时20年。期间,众多前辈学者为之殚精竭虑,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一直被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公认为权威版本,但由于... 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书局着手对"二十四史"进行整理,直至1978年告竣,前后费时20年。期间,众多前辈学者为之殚精竭虑,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一直被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公认为权威版本,但由于种种原因,内中的疏失也在所难免。现以点校本《旧唐书》为例加以指正,主要有:地名、人名之误,词序颠倒之误,夺字、衍文之误,字体形近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校本 《旧唐书》 疑义 举例 中华书局
下载PDF
《新唐书》《旧唐书》中的《孔颖达传》辨异
17
作者 安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61,共5页
《新唐书》《旧唐书》是研究唐代经师孔颖达生平及其主编的《五经正义》的重要材料。二者在孔颖达的字、"十八学士图赞"、孔颖达明服氏《春秋传》、孔颖达与唐太宗的"故事"、《五经正义》的书名及卷数等问题上存在... 《新唐书》《旧唐书》是研究唐代经师孔颖达生平及其主编的《五经正义》的重要材料。二者在孔颖达的字、"十八学士图赞"、孔颖达明服氏《春秋传》、孔颖达与唐太宗的"故事"、《五经正义》的书名及卷数等问题上存在诸多的抵牾之处。这些抵牾之处反映了孔颖达及其《五经正义》的尴尬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旧唐书》 《孔颖达传》 辨异
下载PDF
《旧唐书》和《新唐书》“乐志”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喜国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2-57,共6页
唐朝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对唐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在正史中主要依靠《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通过两者内容的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偏重于"乐",比较注重音乐品种和音乐史实的叙述,行文简... 唐朝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对唐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在正史中主要依靠《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通过两者内容的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偏重于"乐",比较注重音乐品种和音乐史实的叙述,行文简洁;后者倾向于"礼",对礼仪的描述篇幅巨大,论乐的部分较少且认识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新唐书》 《音乐志》 《礼乐志》
下载PDF
《旧唐书》武元衡遇刺时间之勘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秦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年第4期39-40,共2页
武元衡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唐宪宗元和(806—820)年间两次出任宰相,在第二次宰相任上为藩镇王承宗、李师道所遣的刺客刺杀。关于武元衡遇刺的时间,《旧唐书》记载有抵牾。以武元衡遇刺的历史背景、遇刺经过及史料记载为考察对... 武元衡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唐宪宗元和(806—820)年间两次出任宰相,在第二次宰相任上为藩镇王承宗、李师道所遣的刺客刺杀。关于武元衡遇刺的时间,《旧唐书》记载有抵牾。以武元衡遇刺的历史背景、遇刺经过及史料记载为考察对象,考证出其遇刺时间为元和十年六月初三,即西历815年7月13日,从而纠正了《旧唐书》所载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勘误 武元衡 遇刺 时间
下载PDF
《舊唐書》中晚唐人物列傳史源辨析——以《順宗實録》八傳爲中心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雯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2年第2期79-99,398,共22页
《舊唐書》作爲唐代研究最基本文獻,其史料來源決定了我們對唐代基本事件的認識,因此這一問題歷來頗受關注,並形成了中晚唐列傳以實録本傳爲藍本這一常識。但事實上這一認識並未經過實證檢驗。本文即通過《順宗實録》中的八篇傳記與相... 《舊唐書》作爲唐代研究最基本文獻,其史料來源決定了我們對唐代基本事件的認識,因此這一問題歷來頗受關注,並形成了中晚唐列傳以實録本傳爲藍本這一常識。但事實上這一認識並未經過實證檢驗。本文即通過《順宗實録》中的八篇傳記與相對應《舊唐書》本傳的比讀發現,《順宗實録》傳記僅僅構成了《舊唐書》本傳的部分來源,《舊唐書》本傳的生成實際上糅入了大量其他材料,由此亦可見五代史臣在《舊唐書》的編纂上並非單純抄掇材料,而是在别擇的基礎上做了相當有效的整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舊唐書》 《順宗實録》 《傳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