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诗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谈 被引量:1
1
作者 鲍道宏 《福建教育》 2016年第40期48-50,共3页
参加一次小学古诗词教学研讨会,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该教师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不俗,而且因是省级教研活动,看得出该教师也作了认真的准备。但若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 参加一次小学古诗词教学研讨会,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该教师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不俗,而且因是省级教研活动,看得出该教师也作了认真的准备。但若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倡导的阅读教学理念出发,即主张阅读教学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深入思考这节课,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语文素养 古诗教学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教学研讨会 教学能力
下载PDF
古诗文教学也可指向表达——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为例
2
作者 彭荣辉 崔兴君 《教育视界》 2019年第10期43-44,共2页
古诗文怎么教,历来颇受争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以为,读读背背即可。好读书,不求甚解。先积累,待学生有了足够识见,自然就会明白。也有人以为,还是讲一讲为好。学生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明显就是囫囵吞枣。于是,能... 古诗文怎么教,历来颇受争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以为,读读背背即可。好读书,不求甚解。先积累,待学生有了足够识见,自然就会明白。也有人以为,还是讲一讲为好。学生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明显就是囫囵吞枣。于是,能讲则讲,能多讲则多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文教学 指向 学生 读书
下载PDF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3
作者 何慧 孟庆维 《黑河教育》 2010年第9期43-43,共1页
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该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句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 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该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句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西湖 古诗 美景 感受 描写
下载PDF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解读的新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佘洪彬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1年第9期61-62,共2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为“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进行教学,完全将其定位成一首写景诗,这一理解和教参提示的“这是一首写西湖的晴日荷花壮观景象的诗”的理解也是相吻合的。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解读 教学实践 七言绝句 写景诗 西湖 描写 教师
下载PDF
说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创作特色
5
作者 闻开 张生武 《商洛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诗歌创作 创作特色 西湖 美的主题 师范专科学校 诗的意境 “活法” 自我观
下载PDF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6
作者 洪欣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9年第5期20-21,共2页
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诗句的意思,能感悟诗句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五年级 苏教版 下册 标本 语言形象 诗句
下载PDF
另类解读思考与对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因来 《学周刊(中旬)》 2012年第12期78-79,共2页
一、课堂实录 生甲:从“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红”感觉到了血,杨万里和林子方的感情血血相融(大概是来自《大江保卫战》,原文是“水水相融”),他们就像兄弟,好像他们身上的血都一样的。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 解读 课堂实录 “红” 杨万里
下载PDF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鉴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学妍 《小学语文》 2018年第5期68-69,共2页
千百年来,杭州西湖被誉为“人问天堂”里最璀璨的明珠,秀丽的湖光山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相互交融,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春赏花,夏赏风,秋赏月,冬赏雪,西湖景致随着四季流转而不断变化,无论晴雨总有独特之美。北宋文豪苏... 千百年来,杭州西湖被誉为“人问天堂”里最璀璨的明珠,秀丽的湖光山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相互交融,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春赏花,夏赏风,秋赏月,冬赏雪,西湖景致随着四季流转而不断变化,无论晴雨总有独特之美。北宋文豪苏东坡曾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形容西湖的灵动多姿。大约百年之后,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则从夏日的满湖荷花中汲取灵感,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将晴天西湖的明艳光彩描绘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杭州西湖 鉴赏 人文底蕴 苏东坡
下载PDF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六月中”补正
9
作者 陈书录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中” 补正 杨万里 诗歌 节气 习俗
下载PDF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六月中”读解
10
作者 李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04年第2期 读解 约定俗成 风光 先生
下载PDF
用心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拓展阅读
11
作者 冯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4年第9期71-71,共1页
有人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具有“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特别明显。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诵读、品味、感... 有人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具有“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其中,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特别明显。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诵读、品味、感受,他们就能从中聆听到悠扬悦耳的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艺术魅力 杨万里 拓展阅读 古典诗词 感受 语文教材 艺术作品
下载PDF
古诗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指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例谈
12
作者 郁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9年第12期42-43,共2页
占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 占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这样的模式教学只能是强硬地灌输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笔者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谈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教学 阅读指导 个性化 阅读教学 古典文学 语文教师 模式教学
下载PDF
读出古诗的“情”“境”——《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案例分析
13
作者 顾健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1年第3期54-54,共1页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古诗。由于古诗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古诗的诗意按诗句进行支离破碎地分析,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笔者结合《晓出...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古诗。由于古诗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古诗的诗意按诗句进行支离破碎地分析,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笔者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来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诤膳阳诗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案例分析 古诗 “境” “情” 中国古典文学 引导学生 语文课本
下载PDF
自主互动 张扬个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案例与反思
14
作者 卢悦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1年第2期51-52,共2页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只会当一名机械的聆听者或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话者。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案例 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 口语交际情境 自主 反思 设计理念
下载PDF
文不对题为哪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主题探寻
15
作者 范学亮 《阅读与写作》 2008年第6期23-23,共1页
题目是送别诗,而诗歌的正文却是纯粹写景的文字,这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为什么诗歌正文一字不提与送别有关的事情?既然正文是写西湖六月的荷花,为什么题目不叫“荷花”或者“西湖荷花”呢?每当我想起这首写荷花的名诗,我心里总... 题目是送别诗,而诗歌的正文却是纯粹写景的文字,这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为什么诗歌正文一字不提与送别有关的事情?既然正文是写西湖六月的荷花,为什么题目不叫“荷花”或者“西湖荷花”呢?每当我想起这首写荷花的名诗,我心里总会产生上面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别诗 荷花 正文 诗歌 西湖 写景
下载PDF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
16
作者 黄璟 黄桂香 《广西教育》 2018年第44期66-69,共4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24课《古诗两首》之一,教师的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环节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解诗题师:同学们,很多来我们学校听课的老师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24课《古诗两首》之一,教师的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环节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解诗题师:同学们,很多来我们学校听课的老师都十分喜欢我们的上课铃声,知道为什么吗?生1:因为我们的上课铃声听起来很有韵味.生2:我们的上课铃声好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 语文教材 阅读能力 第十册 苏教版 铃声
下载PDF
一样荷塘 别样情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小池》比较赏析
17
作者 谭志永 《语文知识》 2005年第10期35-35,共1页
这两首诗都是杨万里所作,都是描写夏天的荷塘景色,构思都很新巧,语言都很通俗流畅,但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比较赏析 《小池》 荷塘 情趣 描写
下载PDF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谈
18
作者 胡光玉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年第8期65-65,共1页
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领略古诗那传神的文字,优美的意境.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教学 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也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试答范学亮先生
19
作者 余晓安 《阅读与写作》 2008年第12期20-20,共1页
《阅读与写作》2008年第6期上刊登了范学亮先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主题探寻》一文。范先生在文中就杨万里这首诗的正文与标题的关系、诗的主题等方面以提问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许多见解。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同时也激起了笔者作进... 《阅读与写作》2008年第6期上刊登了范学亮先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主题探寻》一文。范先生在文中就杨万里这首诗的正文与标题的关系、诗的主题等方面以提问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许多见解。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同时也激起了笔者作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笔者不才,就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写在下面,以就教于学者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阅读与写作》 杨万里
下载PDF
学问若不转向爱,有何价值——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诗歌解读
20
作者 许小兰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7年第5期48-49,共2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送别诗,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只是这描写美景的诗歌居然是篇饯别之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送别诗,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只是这描写美景的诗歌居然是篇饯别之作!较之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它少了惆怅;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比,它没有丝毫的离愁别绪:再回想一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寻不见那种荡气回肠的豁达。难道只是对这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歌解读 学问 价值 九年义务教育 语文教材 宋代诗人 离愁别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