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流浪者、精神创伤与“时空交错”——从《洛莉塔》和《普宁》看纳博科夫的文学主题 被引量:4
1
作者 蒙柱环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3-26,共4页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这些文化流浪者不但与异域文化语境存在着隔阂和冲突,而且他们总是用一种逃避或者寻找的方式来对待自...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这些文化流浪者不但与异域文化语境存在着隔阂和冲突,而且他们总是用一种逃避或者寻找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文化流浪现状。在"时空交错"机制的作用下,《洛莉塔》和《普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对于过去事物和母体文化的回忆、留恋和感情体验。"时空交错"机制不但是表明了纳博科夫对于现实的另类理解,而且为其笔下的文化流浪者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莉塔》 《普宁》 文化流浪者 “时空交错”
下载PDF
从《普宁》的“不可靠叙述者”看纳博科夫的叙事美学与伦理诉求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娟 《英语研究》 2013年第4期21-27,共7页
《普宁》是纳博科夫第一部引起美国读者广泛注意和欢迎的小说。其故事感人、设计精巧,且小说的人物塑造紧密融合于小说的复杂的叙述之中。纳博科夫通过叙述者讲述的普宁、读者心目中的普宁、自己创造的普宁以及普宁自己等多重角度的塑... 《普宁》是纳博科夫第一部引起美国读者广泛注意和欢迎的小说。其故事感人、设计精巧,且小说的人物塑造紧密融合于小说的复杂的叙述之中。纳博科夫通过叙述者讲述的普宁、读者心目中的普宁、自己创造的普宁以及普宁自己等多重角度的塑造和精巧的叙述策略,刻画了严谨治学、善良敦厚、勇敢坚强的普宁形象,不仅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挑战了传统的叙事等级,而且提出不能无视他人的痛苦、在别人的痛苦中寻找欢乐的严肃的伦理诉求,同时也实现了对俄罗斯流亡知识分子身份与角色的道德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叙事美学 伦理诉求
下载PDF
《普宁》对纳博科夫文学游戏观的阐释
3
作者 梁惠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1,共5页
纳博科夫的文学游戏观体现在其"文学如游戏"的创作理念上。在他看来,文学与游戏具备共同的属性:虚构性和娱乐性;文学是一个魔法世界,作家是一个高明的魔法师,设计创造自己的魔法世界。因此,他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游戏倾向,弥... 纳博科夫的文学游戏观体现在其"文学如游戏"的创作理念上。在他看来,文学与游戏具备共同的属性:虚构性和娱乐性;文学是一个魔法世界,作家是一个高明的魔法师,设计创造自己的魔法世界。因此,他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游戏倾向,弥漫着一股戏谑的气息,具有浓厚的后现代魔幻色彩。小说《普宁》无论是在游戏场景的描写、文字游戏的把玩、戏仿的运用,还是在叙事手法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一种游戏精神和制谜意识,是对纳博科夫文学游戏观的阐释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宁》 纳博科夫 文学游戏观 游戏
下载PDF
论《普宁》中的经验存在与超验现实
4
作者 王桃花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53-57,共5页
小说《普宁》中,纳博科夫通过对同名主人公普宁的一系列回忆与幻觉等超验现实的描写,并以松鼠作为其一贯的意象,阐释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现实——超验现实。这种现实与普宁的经验存在相互交错,表明普宁为了摆脱现实生活的种种困境,在潜意... 小说《普宁》中,纳博科夫通过对同名主人公普宁的一系列回忆与幻觉等超验现实的描写,并以松鼠作为其一贯的意象,阐释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现实——超验现实。这种现实与普宁的经验存在相互交错,表明普宁为了摆脱现实生活的种种困境,在潜意识里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但这种超验现实终究抵挡不住经验存在的残酷,普宁最终不得不面对失业等一系列他想借助回忆与幻觉来逃避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 《普宁》 经验存在 超验现实
下载PDF
《普宁》的死亡情结初探
5
作者 王桃花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67-68,共2页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作者虽然没有给主人公普宁一个死亡的结局,但死亡的阴影在整部小说中却无处不在,贯穿始终。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一系列死亡意识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也暗示了普宁是一个在事业、...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作者虽然没有给主人公普宁一个死亡的结局,但死亡的阴影在整部小说中却无处不在,贯穿始终。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一系列死亡意识的描写,揭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也暗示了普宁是一个在事业、爱情以及人际关系上极为失败的苦恼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死亡情结
下载PDF
“时间是一座环形的监狱”——从《普宁》的叙事结构看纳博科夫的时间观
6
作者 梁惠梅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9-73,共5页
在纳博科夫看来,时间是一座环形的监狱,而且没有出路。每个人都受困于现时之狱,既无法回到过去,更不能通达未来。纳博科夫独特的现实时间观在小说《普宁》中得到了最佳诠释。借助小说"双螺旋体"叙事结构,依托小说人物以及散... 在纳博科夫看来,时间是一座环形的监狱,而且没有出路。每个人都受困于现时之狱,既无法回到过去,更不能通达未来。纳博科夫独特的现实时间观在小说《普宁》中得到了最佳诠释。借助小说"双螺旋体"叙事结构,依托小说人物以及散落在文本各处的螺旋意象,纳博科夫表达了其对于时间命题的哲学思考:过去可以重现,现在无法超越,将来虚无飘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宁》 “双螺旋体”叙事结构 时间观
下载PDF
《围城》与《普宁》的艺术手法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璞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51-56,共6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钱钟书的《围城》与纳博科夫的《普宁》在艺术手法,主要是结构上的异同,从而说明了艺术家通过严谨的结构来深化小说的主题,而高超的艺术手法又将深深地影响小说的艺术层次。
关键词 《国城》 《普宁》 艺术手法
下载PDF
《普宁》的国内研究现状与问题——以中国知网论文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超 《品位·经典》 2019年第9期1-4,共4页
纳博科夫小说《普宁》自1981年由梅绍武先生译介入中国以来长期困扰着中国读者和研究者。细读中国知网自1994年以来收录的《普宁》研究论文,梳理国内学者《普宁》研究方面的争议与共识,探讨因文化差异和文本误读而产生的问题,以期把握... 纳博科夫小说《普宁》自1981年由梅绍武先生译介入中国以来长期困扰着中国读者和研究者。细读中国知网自1994年以来收录的《普宁》研究论文,梳理国内学者《普宁》研究方面的争议与共识,探讨因文化差异和文本误读而产生的问题,以期把握国内对《普宁》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阐释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宁》 文化流亡 中国知网 文化差异 文本误读
下载PDF
谜面与谜底——论《普宁》中的反讽及意蕴
9
作者 李思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评论界普遍认为纳博科夫只是一个没有思想深度的制作谜题的人。其实,纳博科夫的"谜语"拥有形式复杂的谜面以及意蕴深厚的谜底。在《普宁》中,作者构筑了两个反讽层次。第一个反讽层次是叙事者运用戏谑的口吻对包括普宁在内的... 评论界普遍认为纳博科夫只是一个没有思想深度的制作谜题的人。其实,纳博科夫的"谜语"拥有形式复杂的谜面以及意蕴深厚的谜底。在《普宁》中,作者构筑了两个反讽层次。第一个反讽层次是叙事者运用戏谑的口吻对包括普宁在内的他人他事的嘲讽,以建构出一个博学而宽厚的自我形象。第二个反讽层次是纳博科夫运用细节、叙述语调等手段对叙述者话语的瓦解,从而使叙述者成为了反讽对象。这两个层次相互交织、互为参照,在充满迷惑性的文本形式下蕴含着作者对人的复杂性的严肃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反讽
下载PDF
亦真亦幻——《普宁》的叙事伦理
10
作者 尹静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融虚幻与真实于一体。该作品叙事方式独特,不可靠叙事强化了读者与叙述者及叙述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叙事主题则体现在作者对时间和意象的独具匠心的安排上,从而引导读者去思索普宁的人生境遇。这反映了纳博科... 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融虚幻与真实于一体。该作品叙事方式独特,不可靠叙事强化了读者与叙述者及叙述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叙事主题则体现在作者对时间和意象的独具匠心的安排上,从而引导读者去思索普宁的人生境遇。这反映了纳博科夫对现实与虚构的艺术理解,更是其对人类的现实生存境遇的深刻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宁》 叙事交流模式 主题体现 时间 意象
下载PDF
《圣经》与灰姑娘视角下的《普宁》
11
作者 陈超 《品位·经典》 2020年第2期4-5,29,共3页
《普宁》是纳博科夫第一部受到美国读者重视的小说。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在尽量多地把握细节、忠于原文本的基础上,将小说与《圣经·旧约》和灰姑娘的故事进行比较性阅读,认为普宁的人物原型是约伯、保罗和灰姑娘三人的融合体,三位原... 《普宁》是纳博科夫第一部受到美国读者重视的小说。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在尽量多地把握细节、忠于原文本的基础上,将小说与《圣经·旧约》和灰姑娘的故事进行比较性阅读,认为普宁的人物原型是约伯、保罗和灰姑娘三人的融合体,三位原型人物的命运折射出普宁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普宁》 灰姑娘 原型人物
下载PDF
杂交性与“普宁化”——《普宁》主人公的杂交性身份解读
12
作者 温强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1期164-166,共3页
纳博科夫在小说《普宁》中塑造了一个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典型的俄罗斯流亡知识分子形象。该文将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普宁化"与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中的"杂交性"这一概念结合起来,从话语杂交和非话语杂交两方面入手... 纳博科夫在小说《普宁》中塑造了一个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典型的俄罗斯流亡知识分子形象。该文将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普宁化"与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中的"杂交性"这一概念结合起来,从话语杂交和非话语杂交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主人公普宁杂交性身份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他杂交性身份背后隐藏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性身份 杂交性 普宁 《普宁》
下载PDF
《普宁》中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
13
作者 崔菁菁 《网友世界》 2014年第4期40-40,共1页
纳博科夫(即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籍作家。因受到其自身的人生经历的影响,在纳博科夫的文学作品中常呈现出多元化文化、文学表达方式和方法等内容的融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文学作品中欧洲文学(尤指俄罗... 纳博科夫(即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籍作家。因受到其自身的人生经历的影响,在纳博科夫的文学作品中常呈现出多元化文化、文学表达方式和方法等内容的融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文学作品中欧洲文学(尤指俄罗斯文学)与美国文学艺术特征的结合。小说《普宁》是纳博科夫1958年的作品,小说中讲述了流亡的俄国老教授普宁在美国一所学院的任教过程。本文通过对小说《普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作者纳博科夫在文学进行创作活动中对于俄罗斯式现实主义和美国式后现代主义两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展示其在文学艺术继承方面与文学艺术创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俄罗斯式现实主义 美国式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普宁》的话语空间解读
14
作者 阳丹丹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9-47,共9页
纳博科夫的《普宁》通过一系列空间断裂性的描摹,使文本呈现出一种充满矛盾的弯曲空间,以至于普宁成了多重空间下的"差异"存在,这种差异主要在于作家对话语空间建构的策略性运用。由于言语的二维平面和文本中象域的结合,所产... 纳博科夫的《普宁》通过一系列空间断裂性的描摹,使文本呈现出一种充满矛盾的弯曲空间,以至于普宁成了多重空间下的"差异"存在,这种差异主要在于作家对话语空间建构的策略性运用。由于言语的二维平面和文本中象域的结合,所产生的四维审美空间所导致的能动性共同创造了小说"次生之文"的存在,多维的空间对应的是作者力图摆脱僵死的形式话语而寻求一个崭新的身份建构和话语权,其目的在于塑造一位俄国流亡知识分子身上的复杂性、矛盾性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话语空间 身份建构
下载PDF
论《普宁》的生命政治叙事
15
作者 陈泓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2,共7页
纳博科夫的《普宁》叙述俄国流亡知识分子在美国的求生绝境和荒诞遭遇,再现跨文化语境下流散主体的文化商讨和自我塑形,以小人物和碎片化小叙事所蕴含的生命政治记录其社会心理轨迹和文化震撼。本文拟从当代权力话语理论,特别是身体研... 纳博科夫的《普宁》叙述俄国流亡知识分子在美国的求生绝境和荒诞遭遇,再现跨文化语境下流散主体的文化商讨和自我塑形,以小人物和碎片化小叙事所蕴含的生命政治记录其社会心理轨迹和文化震撼。本文拟从当代权力话语理论,特别是身体研究视野汲取批评活力,从主人公之身体表征、遮体政治及健康书写入手,解析跨文化语境下权力与规训之间的复杂关系,认为:普宁居无定所的游牧性生活是在追寻某种冲出文化囚牢的“无器官身体”文化反抗,其遮体政治凸显了服饰所赋值的权力博弈,其以牙齿为典型意象的健康书写折射出身体美学的权力操纵,此三者杂糅在于消解异域文化的身体表征与主体存在性困境,揭示了生命政治与文化权力之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小说一道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思想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生命政治叙事 跨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论《普宁》的内在有机结构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青松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0-69,共10页
长期以来,小说结构一直是纳博科夫小说《普宁》(1957)争议的焦点。本文在评述巴拉塔罗相关论述基础上,从章节自身的自足结构、章节间的有机联系和首尾相接的深层次意图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得出结论:小说从个体细节到总体效果都... 长期以来,小说结构一直是纳博科夫小说《普宁》(1957)争议的焦点。本文在评述巴拉塔罗相关论述基础上,从章节自身的自足结构、章节间的有机联系和首尾相接的深层次意图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得出结论:小说从个体细节到总体效果都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匠心,具有无穷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宁》 内在有机结构 小说 叙事结构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人物性格 故事清情节
原文传递
“一条复杂的小蛇”——简析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的叙述结构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鹤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英语小说《普宁》以流亡异国的俄语教授铁莫菲·普宁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教书生涯为线索,展现了俄国流亡知识分子的流亡心态及在两种文化冲突间的挣扎。纳博科夫采用多变的叙述层次,巧妙地将主人公的生存状况与...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英语小说《普宁》以流亡异国的俄语教授铁莫菲·普宁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教书生涯为线索,展现了俄国流亡知识分子的流亡心态及在两种文化冲突间的挣扎。纳博科夫采用多变的叙述层次,巧妙地将主人公的生存状况与心态纳入到一个“立体化”的叙事空间中,以异于传统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对流亡知识分子的生活与内心进行了刻画与剖析,对俄国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进行了深刻思考。本文从小说的叙述特征入手,从文本的叙述构成方式上对小说的结构及作家的建构意图进行梳理和挖掘,以求更好地把握纳博科夫独特的叙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裔美籍 纳博科夫 小说 《普宁》 叙述结构 建构意图 现实主义 创作手法 流亡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流亡与还乡——论《普宁》的主题兼及纳博科夫的文化立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立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在小说《普宁》中,纳博科夫塑造了一个看似举止可笑实则内心高贵的俄国流亡知识分子形象,通过叙述视角的变化以及反讽、戏仿等修辞技巧的应用,将流亡的主题最终升华成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进而回应了浪漫主义时代以来就已经开启的还乡... 在小说《普宁》中,纳博科夫塑造了一个看似举止可笑实则内心高贵的俄国流亡知识分子形象,通过叙述视角的变化以及反讽、戏仿等修辞技巧的应用,将流亡的主题最终升华成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进而回应了浪漫主义时代以来就已经开启的还乡话题。小说的形式与主题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文本的深层内涵,其中不仅体现了纳博科夫的文化立场,更折射出他对历史及人类命运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流亡 还乡 文化立场
原文传递
现实主义的《普宁》:历史在场与政治介入 被引量:1
19
作者 喻妹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5,共12页
《普宁》被视为后现代学院小说经典,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维度,体现出作家的政治介入。小说折射纳博科夫个人经历,指涉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事件——俄国革命、纳粹暴行等,以轻盈的艺术笔触暗示当时俄国侨民艰难的历史境遇;作家试图纠正外... 《普宁》被视为后现代学院小说经典,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维度,体现出作家的政治介入。小说折射纳博科夫个人经历,指涉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事件——俄国革命、纳粹暴行等,以轻盈的艺术笔触暗示当时俄国侨民艰难的历史境遇;作家试图纠正外界对俄国侨民的误解与贬损,为俄国侨民知识分子正名。小说的历史气息与批判力量源于作家对俄国旧式自由主义思想的忠诚。作家将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批判作为隐性情节嵌入小说叙事,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历史书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普宁》 历史在场 政治介入
原文传递
精神创伤,文化流浪者与“时空交错”——从《洛莉塔》和《普宁》看纳博科夫的文学主题
20
作者 刘春红 《前沿》 CSSCI 2008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在"时空交错"机制的作用下,《洛莉塔》和《普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对于过去事物和母体...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在"时空交错"机制的作用下,《洛莉塔》和《普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对于过去事物和母体文化的回忆、留恋和感情体验。"时空交错"机制不但是表明了纳博科夫对于现实的另类理解,而且为其笔下的文化流浪者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莉塔》 《普宁》 文化流浪者 “时空交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