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流浪者、精神创伤与“时空交错”——从《洛莉塔》和《普宁》看纳博科夫的文学主题 |
蒙柱环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
|
从《普宁》的“不可靠叙述者”看纳博科夫的叙事美学与伦理诉求 |
吴娟
|
《英语研究》
|
2013 |
1
|
|
3
|
《普宁》对纳博科夫文学游戏观的阐释 |
梁惠梅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4
|
论《普宁》中的经验存在与超验现实 |
王桃花
|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
2013 |
0 |
|
5
|
《普宁》的死亡情结初探 |
王桃花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0 |
0 |
|
6
|
“时间是一座环形的监狱”——从《普宁》的叙事结构看纳博科夫的时间观 |
梁惠梅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7
|
《围城》与《普宁》的艺术手法比较 |
王璞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4 |
3
|
|
8
|
《普宁》的国内研究现状与问题——以中国知网论文为例 |
陈超
|
《品位·经典》
|
2019 |
1
|
|
9
|
谜面与谜底——论《普宁》中的反讽及意蕴 |
李思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0
|
亦真亦幻——《普宁》的叙事伦理 |
尹静
|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1
|
《圣经》与灰姑娘视角下的《普宁》 |
陈超
|
《品位·经典》
|
2020 |
0 |
|
12
|
杂交性与“普宁化”——《普宁》主人公的杂交性身份解读 |
温强
|
《海外英语》
|
2016 |
0 |
|
13
|
《普宁》中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 |
崔菁菁
|
《网友世界》
|
2014 |
0 |
|
14
|
《普宁》的话语空间解读 |
阳丹丹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5
|
论《普宁》的生命政治叙事 |
陈泓杉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论《普宁》的内在有机结构 |
王青松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17
|
“一条复杂的小蛇”——简析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的叙述结构 |
张鹤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18
|
流亡与还乡——论《普宁》的主题兼及纳博科夫的文化立场 |
王立峰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9
|
现实主义的《普宁》:历史在场与政治介入 |
喻妹平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20
|
精神创伤,文化流浪者与“时空交错”——从《洛莉塔》和《普宁》看纳博科夫的文学主题 |
刘春红
|
《前沿》
CSSCI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