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维桢撰《张氏通波阡表》不同文本的差异及其成因探析——兼论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文献方面的贡献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晓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88,共9页
元末知名文士杨维桢的《张氏通波阡表》尚保存着墨迹(中间有阙文),是其书法的代表作。同时,在《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和正德《松江府志》中均录有《张氏通波阡表》的文字。《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本文字和墨迹本十分接近,而与正德《松... 元末知名文士杨维桢的《张氏通波阡表》尚保存着墨迹(中间有阙文),是其书法的代表作。同时,在《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和正德《松江府志》中均录有《张氏通波阡表》的文字。《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本文字和墨迹本十分接近,而与正德《松江府志》本差异较大。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在于《杨铁崖先生文集全录》是根据墨迹过录的(过录过程中还带来不少错字),正德《松江府志》根据的是石刻,而石刻则改正了墨迹中颇多错误(特别是张氏的家族世系),有可能墨迹系初稿,石刻根据定稿。《张氏通波阡表》的例子,也显示了正德《松江府志》在保存元代石刻文献方面的独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氏通波阡表》 杨维桢 正德《松江府志》 文本 石刻
下载PDF
明代《松江府志》所见农文的整理与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葛小寒 《古今农业》 2015年第4期31-39,共9页
现存明代《松江府志》包括了《正德志》、《崇祯志》及其增修本,其中存有大量与农业相关的农文值得整理。《正德志》中共有农文41篇,《崇祯志》及其增修本中则激增到了176篇。考察两志所录农文的"变"与"不变",会发... 现存明代《松江府志》包括了《正德志》、《崇祯志》及其增修本,其中存有大量与农业相关的农文值得整理。《正德志》中共有农文41篇,《崇祯志》及其增修本中则激增到了176篇。考察两志所录农文的"变"与"不变",会发现农文的著录不仅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松江社会的状况,更反映了地方志中的一种或可称之为"王朝农学"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松江府志》 农文
下载PDF
上海出现于五代?——对崇祯《松江府志》一条史料的考辨
3
作者 张剑光 《上海地方志》 2020年第4期78-81,96,共5页
引用文献原文对正文加以说明,是崇祯《松江府志》编修的一大特点。然而,经考辨,该志中一条《吴越备史》的引文并非原文,而应是志书编修者对当时历史的综合评论,且是一个失误的评论。总之,上海、上海镇在五代时期出现的可能性很小。
关键词 上海 五代 崇祯《松江府志》 《吴越备史》 史料考辨
下载PDF
明末清初社会变动与地方志的编纂——以《松江府志》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玉荣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8年第7期43-49,共7页
文章以明末清初《松江府志》的编纂为例,阐明地方志的编纂深受社会变动的影响,具有因时而变的特点。明末,由于中央政权的式微,松江士绅在编纂地方志时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可以依照士绅主体的选择,对地方事务进行评议,突显地方特色,引导地... 文章以明末清初《松江府志》的编纂为例,阐明地方志的编纂深受社会变动的影响,具有因时而变的特点。明末,由于中央政权的式微,松江士绅在编纂地方志时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可以依照士绅主体的选择,对地方事务进行评议,突显地方特色,引导地方社会的价值取向,成为地方事务话语权的主体。而在清初府志的编纂中,处处体现了中央试图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不仅主持之人为官方儒学教授、他邑之人,不再突显地方士绅的作为;撰写也是以中央统一标准,有关地方社会的特殊习气不再彰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国家控制力加强、地方舆论空间相对缩小、士人社会地位下降的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社会变动 《松江府志》
原文传递
明朱氏父子组印
5
作者 孔品屏 《书法》 2021年第6期134-139,共6页
在明代,以朱豹、朱察卿父子(图一)为代表的朱氏家族,是上海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望族。朱氏家学渊源深厚,进士举人辈出,自朱豹高祖朱木起就以文学闻名于乡野,是学优则仕的典型。明清两代的《松江府志》《上海县志》和《南汇县志》对朱氏家... 在明代,以朱豹、朱察卿父子(图一)为代表的朱氏家族,是上海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望族。朱氏家学渊源深厚,进士举人辈出,自朱豹高祖朱木起就以文学闻名于乡野,是学优则仕的典型。明清两代的《松江府志》《上海县志》和《南汇县志》对朱氏家族都有详细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学渊源 朱氏家族 望族 明清两代 《松江府志》 父子 上海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