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戏剧鉴赏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学习《汉宫秋》为例 |
齐耘萱
王玮琦
|
《语文教学之友》
|
2024 |
0 |
|
2
|
论昭君题材历史剧的创作模式——从元杂剧《汉宫秋》到当代“昭君戏” |
郑世鲜
|
《民族艺林》
|
2023 |
0 |
|
3
|
浅析《汉宫秋》中的“审美同情”——以第四折中汉元帝的形象塑造为例 |
张琬悦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4
|
季节转换之内蕴探究——以《汉宫秋》《和戎记》为例 |
谭明珠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5
|
德庇时英译《汉宫秋》中的“摹仿”文学传统 |
李亦菲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23 |
0 |
|
6
|
马致远《汉宫秋》主题辨析 |
胡小成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7
|
论中国书法与传统音乐的艺术共通性——以《兰亭序》及《汉宫秋》为例 |
柴帅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9 |
4
|
|
8
|
一部传统文人的人生悲剧——也谈马致远的《汉宫秋》 |
景建军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3
|
|
9
|
“题旨结构”:主题多样性的终极溯源——从《汉宫秋》看戏剧主题多样性的成因 |
刘丽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0
|
《汉宫秋》对“昭君和番”母题的突破和创新 |
杨有山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1
|
孤雁意象与《汉宫秋》的审美情思 |
彭红卫
|
《理论月刊》
|
2004 |
1
|
|
12
|
痛斥奸佞之可恶悲叹忠贤之不幸——《汉宫秋》主题新论 |
王建平
|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3
|
简论《汉宫秋》的悲剧主人公及其意蕴 |
李中合
|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6
|
|
14
|
《汉宫秋》:人性的解禁 |
熊沛军
|
《戏剧之家》
|
2009 |
1
|
|
15
|
《汉宫秋》与《梧桐雨》的异曲同工之“趣” |
包小玲
|
《平顶山师专学报》
|
2004 |
2
|
|
16
|
试论《汉宫秋》中的三个人物形象 |
黄萍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2 |
1
|
|
17
|
字字着色 语语生情——论《汉宫秋》的语言艺术 |
姚春梅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8
|
元明两代昭君戏比较研究——以《汉宫秋》与《和戎记》为例 |
甄静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0 |
1
|
|
19
|
从《汉宫秋》看元杂剧结构的音乐性特征 |
虞江芙
|
《理论月刊》
|
2005 |
0 |
|
20
|
元曲作家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理解和接受——从马致远《汉宫秋》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比较谈起 |
刘晓凤
刘晓玲
|
《杜甫研究学刊》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