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实践的理论升华——评《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和《山地城市学》两部专著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天其 《重庆建筑》 2002年第6期60-61,共2页
我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六十以上,山地城市和城镇人口数量也占相近比例.因此,我国山地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平原城镇的不同特点,应当受到特殊的注意,投入大量研究,并在山城城市的规划实践中总结出科学的规律.而我国城市规划人才大... 我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六十以上,山地城市和城镇人口数量也占相近比例.因此,我国山地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平原城镇的不同特点,应当受到特殊的注意,投入大量研究,并在山城城市的规划实践中总结出科学的规律.而我国城市规划人才大多集中在相对发达的沿海和平原城市,这就影响了对山地城市规划的研究,包括制定专门的法规以适应山地城镇,特别是西部城镇的健康发展的需要,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在了西部规划学者的肩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山地城市学》 书评
下载PDF
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50
2
作者 黄光宇 陈勇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7-20,共4页
本文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角度界定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并从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系统协调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从总体规划、功能区规划、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三个层面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对策,提出了生态导向的整体规... 本文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角度界定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并从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系统协调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从总体规划、功能区规划、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三个层面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对策,提出了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以期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整体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 规划设计方法
下载PDF
以规划设计为生态手段——关于生态化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亚津 Dita Leyh 《建筑与文化》 2006年第4期38-41,共4页
生态性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从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工作范围的角度,它强化于如下层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建造、城市管理与维护。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实现生态型城市最有效的方式往往在于对城市的设计,对街道模式的选择,对房... 生态性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从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工作范围的角度,它强化于如下层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建造、城市管理与维护。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实现生态型城市最有效的方式往往在于对城市的设计,对街道模式的选择,对房屋、绿色空间以及日常设施的排布,甚至是对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今天每一个城市建设的开始都是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起始点。这一张蓝图的绘画决定了大量的城市建设发展未来,从工作内容上它分为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如果我们以一个城市生活者的角度来看,这三个要素都对城市外部空间的生态质量有着直接的贡献。它们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体系的各个局部,在长久的工作中,我们将这些细密的原则总结为三个重要的主题——"城市作为生命体"、"走捷径的城市"、"步行者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规划设计 理论与实践 生态 城市规划工作者 城市街道空间 建筑设计 生态城市 综合工程 城市管理
下载PDF
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法探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韵 《天工》 2019年第8期108-108,共1页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国社会经济形态转型的大背景下,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也得到了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基于此,主要...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国社会经济形态转型的大背景下,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也得到了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基于此,主要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进而深入探究了开展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以期能够为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城市 规划设计理念 方法探究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低碳的西南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思考——以宜宾南部新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彭薇颖 《中国名城》 2016年第2期60-65,59,共7页
在对当前全球生态低碳发展理念进行研究的前提下,报告了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增长普遍存在的透支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将制约西南山地城市发展的自然生态资源因素转化为促进城市特色形成的先天优势资源要素,在宜宾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在对当前全球生态低碳发展理念进行研究的前提下,报告了西南山地城市空间增长普遍存在的透支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将制约西南山地城市发展的自然生态资源因素转化为促进城市特色形成的先天优势资源要素,在宜宾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利用天然山水资源构建"山水融城"的景观格局,利用自然绿色要素构建"生态网络"的安全格局,强调功能高效复合构建"紧凑组团"的布局模式,基于低碳交通引导构建"复合快达"的通行模式,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低碳性紧凑山地城市模型。通过"生态低碳"的建议性引导措施,真正落实生态低碳的城市空间格局,将西南山地自然生态、景观及地域文化等优势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实现山地城市物质形态与其所处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发展,同时也为完善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设计方法提供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城市 生态低碳 规划设计方法
下载PDF
生态视角下城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与流程——以寒木春华园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勉 《科技与创新》 2020年第3期124-125,127,共3页
从生态角度出发,为研究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流程,对比城市综合性公园与城市生态公园的不同点,列举它们的功能特性,明确规划设计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原则和理念,总结生态设计手法在城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以寒木春华... 从生态角度出发,为研究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流程,对比城市综合性公园与城市生态公园的不同点,列举它们的功能特性,明确规划设计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原则和理念,总结生态设计手法在城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以寒木春华园为例,对如何将生态概念运用到城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提出设想与建议,为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在体现城市历史文化、满足人们游憩功能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生态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视角 城市综合性公园 规划设计 方法流程
下载PDF
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7
作者 孙文静 桑坤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6期00074-00074,共1页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绿色环境的原则,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注重对资源的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另外,我们应该多多加强对生态城市的思考,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进行科学的规划,...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绿色环境的原则,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注重对资源的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另外,我们应该多多加强对生态城市的思考,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进行科学的规划,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的环境,提高城市的经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特征 规划设计 方法
下载PDF
生态城市概念与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8
作者 王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11期00305-00305,共1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环境的污染。环境污染和固体废物,废气,废水,增加积累,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生态城市是城市...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环境的污染。环境污染和固体废物,废气,废水,增加积累,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这是集社会和谐,经济效益,生态良性循环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人、自然、城市实现生态城市的互利共生的有机结构,本文就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规划设计 方法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梳理 被引量:2
9
作者 邰杰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3期131-138,142,共9页
从"风景园林"介入新型城镇化生态过程、基于绿色基础设施导向的城市生态弹性开放空间规划、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风景园林应急避险功能空间设计、基于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的空间网络调控建构、基于生态绩效的节约型城市绿... 从"风景园林"介入新型城镇化生态过程、基于绿色基础设施导向的城市生态弹性开放空间规划、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风景园林应急避险功能空间设计、基于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的空间网络调控建构、基于生态绩效的节约型城市绿色空间适宜性生长优化、基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型城镇体系空间模式布局、基于协同理论的高密度城镇化区域生态景观整体演变总共7个层面,聚焦于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风景园林规划的国家政策,并梳理了生态城镇规划的相关重要理论要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生态城市理论 绿色基础设施
下载PDF
从朴素生态观到景观生态观——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再回顾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洁 张京祥 《规划师》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从原始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人类的价值观经历了畏惧自然→改造自然→融和自然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主从→分裂,走向回归。与之相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也经历了由原始、朴素的生态观→从空间上亲近自然的生态观→融功能、景观于... 从原始社会到后工业社会,人类的价值观经历了畏惧自然→改造自然→融和自然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由主从→分裂,走向回归。与之相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也经历了由原始、朴素的生态观→从空间上亲近自然的生态观→融功能、景观于一体的综合生态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朴素生态 形式生态 综合生态
下载PDF
论生态型居住区规划设计
11
作者 吕金库 于波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19期227-227,共1页
基于生态学的角度,坚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生态型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创造高品质的、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型居住区,为当代和后代人奠定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基地。
关键词 居住区 生态 规划设计 理论与方法
下载PDF
城市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55
12
作者 何兴元 金莹杉 +2 位作者 朱文泉 徐文铎 陈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79-1683,共5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形成了城市森林生态学这一新学科 .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学和人类生态学 4种学科的相关理论相互融合构成了城市森林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城市森林生...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形成了城市森林生态学这一新学科 .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学和人类生态学 4种学科的相关理论相互融合构成了城市森林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城市森林生态学的形成使人们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审视城市的发展 ,并把生物环境即人类及所有植物和动物的群体视为这个系统的一个要素 ,引出了“城市森林”的概念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及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及其发展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基本理论 研究方法 城市森林
下载PDF
“城市住宅区生态价值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项目通过天津市科委验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建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88,共1页
由我校蔡为民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城市住宅区生态价值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于2010年7月13日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关键词 城市住宅区 评价方法 价值理论 天津市 科委 生态 计划项目
下载PDF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浅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骁杰 《现代园艺》 2019年第8期60-61,共2页
作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城市生态公园已被提上了各大城市议程,各地政府都在同社会进行广泛合作,以找到真正适合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案。但由于我国从事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缺乏实际经验,所以,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存... 作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城市生态公园已被提上了各大城市议程,各地政府都在同社会进行广泛合作,以找到真正适合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案。但由于我国从事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缺乏实际经验,所以,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技术与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公园 规划设计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绿色生态理念城市道路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垚 《城市建筑》 2023年第6期9-11,共3页
传统道路设计方法得到的道路设计方案优化性有待提升,需要一种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法。首先在BIM技术下进行道路总体设计;其次在道路管线设计中,对排水管线、燃气、电力及通信等管线进行综合设计,得到城市道路管道设计示意图... 传统道路设计方法得到的道路设计方案优化性有待提升,需要一种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法。首先在BIM技术下进行道路总体设计;其次在道路管线设计中,对排水管线、燃气、电力及通信等管线进行综合设计,得到城市道路管道设计示意图;最后进行道路绿化设计,考虑道路的生态景观、自然景观、经济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因素,完成绿色生态理念城市道路设计。方法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绿色生态理念下设计方法得到的道路规划方案各项参数均优于传统设计方法得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理念 路网规划设计 设计方法 城市道路
下载PDF
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为例 被引量:45
16
作者 颜文涛 袁兴中 邢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79-1684,共6页
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以重庆北部新区为对象,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北部新区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北部新区城市生态系统现状属于一般... 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及评价方法。以重庆北部新区为对象,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北部新区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北部新区城市生态系统现状属于一般健康类;基于评价结果识别健康限制因素,提出了生态系统健康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属性理论 评价模型与方法 重庆北部新区
下载PDF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及思路 被引量:56
17
作者 王浩 赵永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85-88,共4页
总结了现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及出现的相应问题 ,阐述了生态园林的产生背景 ,提出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并指出现行生态园林方面研究的局限及不足 ,对生态园林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生态园林 规划理论 规划方法
下载PDF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布凤琴 任晓雪 +1 位作者 刘倩倩 李远航 《现代园艺》 2017年第5期77-79,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城市规划以及园林的建设亦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生态园林随之诞生。生态园林的发展不仅是顺应社会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园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城市来说,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城市规划以及园林的建设亦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生态园林随之诞生。生态园林的发展不仅是顺应社会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园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城市来说,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美观,其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本文对生态园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现代城市所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简单概述了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在生态园林建设中面临的不足之地,最后提出了一些规划建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园林 城市环境问题 理论方法
下载PDF
基于熵理论的城市生态调控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单珊 王烜 +1 位作者 孙涛 马乐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81,共5页
由于城市问题日益复杂化、全局化,城市生态调控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应当随之发展变化。阐述了将基于降低熵增的理论应用到城市生态调控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熵作为表征系统无序性的重... 由于城市问题日益复杂化、全局化,城市生态调控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应当随之发展变化。阐述了将基于降低熵增的理论应用到城市生态调控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熵作为表征系统无序性的重要热力学概念,在城市这一典型的耗散系统的调控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熵理论引入城市生态调控体系,定义了城市生态系统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定量方法。此外,充分考虑基于物流能流分析的熵理论在城市生态调控中应用的关键机制,探讨了通过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熵从而增加系统有序度、维护系统健康的生态调控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为解决城市复合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调控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城市生态调控 理论框架 方法流程
原文传递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20
作者 潘振华 周媛 +3 位作者 姚婧 宁顺斌 罗于舒 汪曼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5-1093,共9页
【目的】建立合理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源-汇”理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分别筛选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好、连通性高的“源”“汇”景观... 【目的】建立合理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源-汇”理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分别筛选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好、连通性高的“源”“汇”景观作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以及水文分析模块构建和筛选研究区内的重要生态廊道,从而建立缓解城市热环境问题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结果】分别筛选出24个具有重要连通性的“源”“汇”核心斑块作为重要生态源地。构建“源-源”廊道102条,“汇-汇”廊道141条,“源-汇”廊道325条,生态节点103个,障碍点148个。通过综合相交分析,一级补偿廊道主要由岷江、毗河和其他河道构成,二级输送廊道主要分布在“汇”景观较为密集的区域,三级作用廊道主要分布在高强度建设区域。【结论】基于“源-汇”理论构建的多层级生态网络优化格局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举措。图4表3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源-汇”理论 城市热环境 景观生态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