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0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本《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学》出版
1
作者 束霞霞 杨燕燕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2008年8月,由蒋立科教授(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和罗曼教授所主编的《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学》(biochemical process engineering,BPE)于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进行细胞产物研究与应用以来第一部BPE教科书。
关键词 《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学》 教科书 教材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下载PDF
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CNMM-DNDC三维模型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循华 李思琪 +7 位作者 张伟 刘春岩 姚志生 韩圣慧 王睿 王凯 陈笑 李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7,共16页
CNMM-DNDC模型是本文作者团队研发的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维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建模背景和理念、核心过程和模型特点、模拟功能和观测验证、多尺度区域或流域初步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自2018年刊发首个版本以来,该... CNMM-DNDC模型是本文作者团队研发的陆地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三维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建模背景和理念、核心过程和模型特点、模拟功能和观测验证、多尺度区域或流域初步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自2018年刊发首个版本以来,该模型经过了多方面科学过程改进和模拟功能扩展,在元素化学反应、物质相变和机械迁移等基本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层面,完成了对陆地表层系统碳氮磷水循环全耦合的精细刻画。迄今开展的观测验证表明,CNMM-DNDC模型基本普适于不同生物气候带(从热带到寒区多年冻土地带)的流域或区域长时间序列“三高”(时间、空间和过程高分辨率)综合模拟,实现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磷、水三维运移、水土流失、水力驱动溶解态和颗粒态碳氮磷横向迁移、碳氮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分蒸散发和水分能量平衡等众多可持续发展目标表征变量的预测。该模型广泛推广应用于多尺度区域或流域的复杂过程虚拟科学试验研究和服务于面向生态环境建设与减污降碳的优化调控决策,可望为协同落实联合国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水循环全耦合模拟 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 CNMM-DNDC模型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下载PDF
水中构筑物表面生物膜形成物理化学过程 被引量:1
3
作者 申锴 高飞 +4 位作者 黄须强 卢小鹏 周慧敏 李卫荣 铁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水中构筑物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会加速构筑物的腐蚀,严重影响其使用效率和寿命;成熟后的生物膜老化脱落或受水力剪切作用进入主体水中,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对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生物膜的形成是由单个细菌黏附到表面开始的... 水中构筑物表面生物膜的形成会加速构筑物的腐蚀,严重影响其使用效率和寿命;成熟后的生物膜老化脱落或受水力剪切作用进入主体水中,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对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生物膜的形成是由单个细菌黏附到表面开始的,经过可逆黏附到不可逆黏附的过渡后,细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s)会加速表面微菌落的形成,再通过细菌间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使细菌启动表型和基因型变化,最终促使成熟生物膜的形成。本文综述了生物膜形成的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化学过程(薄膜形成阶段、细菌黏附阶段、胞外聚合物膜阶段、群体感应调节生物膜阶段和生物膜成熟与表征),分析总结了本领域各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并阐明了水中构筑物表面生物膜形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为生物膜防控、清除和利用等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构筑物 生物 细菌黏附 物理化学过程 胞外聚合物 群体感应调节
原文传递
仰止青山高 清风与终始——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汪家鼎
4
作者 郭故事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4期64-65,共2页
清华大学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家鼎的科研手稿。这份名为《化工分离过程进展》的手稿笔力雄健、端庄俊秀。它不仅是汪家鼎科研历程的真实记录,也生动再现了他严谨勤奋、勇攀科学高峰的治学态度和坚... 清华大学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家鼎的科研手稿。这份名为《化工分离过程进展》的手稿笔力雄健、端庄俊秀。它不仅是汪家鼎科研历程的真实记录,也生动再现了他严谨勤奋、勇攀科学高峰的治学态度和坚守育人初心、坚定服务国家的高尚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化学工程学 治学态度 化工分离过程 档案馆 真实记录 高尚情怀 育人
下载PDF
生物化学云班课开放式在线考试系统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崇奇 肖曼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文章通过探讨新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高等学校开放式在线考试系统建设迫在眉睫,并提出了开放式在线考试系统建设的九大原则,然后从题型选择、录入方式、格式、题量、内容、思政等六个方面讨论了开放式在线考试系统建设的方法... 文章通过探讨新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高等学校开放式在线考试系统建设迫在眉睫,并提出了开放式在线考试系统建设的九大原则,然后从题型选择、录入方式、格式、题量、内容、思政等六个方面讨论了开放式在线考试系统建设的方法,并且在五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云班课开放式在线考试系统对学生进行了过程性考核,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情况实时监测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云班课 开放式在线考试系统 教学改革 过程性考核
下载PDF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东方 高振会 +2 位作者 陈豫 刘展 丁德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硅藻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海洋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被引量:35
7
作者 谷洁 李生秀 +2 位作者 秦清军 李鸣雷 高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99-1705,共7页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有机物料温度、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罐底部有机物料温度较低,中上部较高;罐内有机物料在7~8h可以从环境温度上升到50℃,并在50℃以上持续198~483h。持... 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有机物料温度、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罐底部有机物料温度较低,中上部较高;罐内有机物料在7~8h可以从环境温度上升到50℃,并在50℃以上持续198~483h。持续高温时间符合消灭病原微生物标准。有机物料温度处于55℃左右的高温阶段,纤维素酶活性[0.457mgglucose/(g·24h)]和蔗糖酶活性[87.836mg glucose/(g·24h)]最高,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分别达到高峰值21.62μlH+/(g·24h)和0.932mgNH3/(g·24h)。堆腐后期降温阶段,多酚氧化酶活性达到最高值6.23mg gallicin/(g·2h)。细菌和放线菌数在堆肥2d达到高峰值,分别为2.51×1012CFU/g和3.68×108CFU/g,之后缓慢下降;放线菌数变化较平缓。真菌数在堆腐开始较高,随着堆体温度上升而下降;堆腐后期随着温度下降而缓慢上升。整个堆腐过程中,真菌数一直较低,而细菌和放线菌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高温堆腐 温度 酶活性 生物 堆腐过程 持续高温 生物化学变化 多酚氧化酶活性 生物标准
下载PDF
湖泊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亚平 万宇 +2 位作者 聂青 阮晓红 王子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共11页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数据分析,讨论了浅水型湖泊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入湖河流多年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域内氮的主要来源、不同来源的相对贡献及入湖通量的年变化规律.利用氮形态...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数据分析,讨论了浅水型湖泊水体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入湖河流多年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流域内氮的主要来源、不同来源的相对贡献及入湖通量的年变化规律.利用氮形态转化的文献资料,讨论了入湖河流、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环境氮的形态转化过程及控制形态转化的物理化学条件.结合湖泊富营养化机制,讨论了氮的湖相循环及氮、氮磷比对藻类的限制性作用.围绕湖泊富营养化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负荷 通量 形态 富营养化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下载PDF
中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金明 徐亚岩 +2 位作者 张英 李学刚 袁华茂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7,共9页
关键词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过程研究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中国 全球生态系统 食物链结构 组成部分 地球系统 全球气候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潮滩湿地N、P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高建华 欧维新 杨桂山 《湿地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220-227,共8页
潮滩湿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湿地,其生态系统表生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特殊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已经日益成为海岸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演化过程、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所受的动力条件,使N、... 潮滩湿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湿地,其生态系统表生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特殊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已经日益成为海岸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演化过程、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所受的动力条件,使N、P在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不同于其他湿地类型。通过对潮滩湿地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和循环过程、盐沼植物在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以及潮滩湿地生态系统N、P的输入和输出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潮滩湿地N、P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相关问题的主要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湿地类型 动力条件 海岸湿地 盐沼 演化过程 湿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保护 环境生物
下载PDF
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宁 李学刚 宋金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80,共6页
主要阐述了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海 气界面CO2 通量过程、溶解—颗粒碳的海洋转化过程、生物固碳与生物泵过程以及河口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气界面CO2 通量随着海—气界面的扰动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海... 主要阐述了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海 气界面CO2 通量过程、溶解—颗粒碳的海洋转化过程、生物固碳与生物泵过程以及河口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气界面CO2 通量随着海—气界面的扰动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海—气界面的扰动程度主要由风速决定,各海域的CO2 通量各不相同;溶解 颗粒碳的海洋转化过程则是由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所决定,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受时间和季节更替的影响很大;河口地带由于处在海水和淡水交界面,又有大量河流带来的陆源输入,所以总体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大洋主体水域不同,碳通量主要由河流带入;生物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碳,而浮游动物在垂直分布过程中通过取食呼吸和排泄作用使碳进行垂直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碳循环 海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2
作者 白军红 邓伟 朱颜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7,共5页
Wetlands are special ecosystems with distinctive biogeochemical circulation.Wetland soil locates where biogeochemical conversions take place,and its Eh value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biogeochemical conversion procedure... Wetlands are special ecosystems with distinctive biogeochemical circulation.Wetland soil locates where biogeochemical conversions take place,and its Eh value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biogeochemical conversion procedure of el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iogeochemical conversion procedure of essential elements such as C,N,P and S,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iogeochemical circulation in wetlands,and summarized important characters of the biogeochemical circulation in wetlands.It is concluded that controlling pollution and reinforcing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etlands will keep positive biogeochemical circulation in wet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转化过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深水人工湖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以贵州红枫湖-百花湖为例 被引量:26
13
作者 万国江 万恩源 +5 位作者 陈敬安 WanXi BaiZG 吴丰昌 王仕禄 王敬富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270,共9页
红枫湖和百花湖地处长江支流乌江水系猫跳河流域,位于黔中人为活动高强度地区,具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区位;是河道型梯级开发的人工湖,具碳酸盐岩的地质背景、水寄宿时间小、水深变幅大、水体多功能、农区与覆水区镶嵌等重要特征。红枫... 红枫湖和百花湖地处长江支流乌江水系猫跳河流域,位于黔中人为活动高强度地区,具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区位;是河道型梯级开发的人工湖,具碳酸盐岩的地质背景、水寄宿时间小、水深变幅大、水体多功能、农区与覆水区镶嵌等重要特征。红枫湖表层沉积物Pb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污染具多源特征;剖析百花湖-红枫湖"突发性"水质恶化相互关联水质指标表明"湖泊黑潮"是特定季节、特殊气候条件下,沉积有机质生物氧化作用的耦合;脱氮过程受阻的pH控制导致亚硝酸根浓度增高;维护该湖泊水系环境质量需预防工业污染、流域侵蚀、生活污染并综合治理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人工湖 沉积物-水界面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红枫湖 百花湖
原文传递
^(15)N示踪技术在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志高 刘景双 +1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2-768,共7页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几乎在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15N技术由于具有示踪和区分氮素物质的源与去向等优越性而在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湿地氮素的...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几乎在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15N技术由于具有示踪和区分氮素物质的源与去向等优越性而在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湿地氮素的输入过程、转化过程以及归趋过程三方面综述了该技术在当前国内外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特别指出当前基于该技术的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广泛性。最后,文章就该技术在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同位素分馏 ^15N示踪技术 湿地
下载PDF
地表面物理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耦合反馈机理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0
15
作者 季劲钧 余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9-448,共10页
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 A V I M) 研究地表面物理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耦合的机理和实现方法,其基础是植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等物理过程影响植物的生理生长过程,使得植被宏观形态和相应的地表的动力学参... 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 A V I M) 研究地表面物理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耦合的机理和实现方法,其基础是植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等物理过程影响植物的生理生长过程,使得植被宏观形态和相应的地表的动力学参数上发生显著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植被与大气、土壤之间的物理交换过程。这种气候与生物圈双向反馈过程是在季节和年际时间尺度上的主要相互作用机理。应用 A V I M 于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模拟了在大气状况强迫下,草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植被与大气之间 C O2 、潜热和感热的交换,揭示了地表物理和生物学过程耦合反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面物理 生物地球化学 过程 大气-植被
下载PDF
微电极测量系统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敬富 陈敬安 +3 位作者 曾艳 杨永琼 杨海全 计永雪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文利用微电极测量系统对高原深水型湖泊红枫湖沉积物-水界面O2和H2S的微剖面分布进行了高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北湖中部和大坝沉积物-水界面扩散边界层厚度约为0.7mm,O2的扩散通量(J)分别为5.80和7.65mmol·m-2·d-1,O... 本文利用微电极测量系统对高原深水型湖泊红枫湖沉积物-水界面O2和H2S的微剖面分布进行了高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北湖中部和大坝沉积物-水界面扩散边界层厚度约为0.7mm,O2的扩散通量(J)分别为5.80和7.65mmol·m-2·d-1,O2的渗透深度分别为3.6±0.3mm和3.4±0.9mm,H2S的剖面变化主要受沉积物组成、O2消耗速率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分布的影响。微电极测量系统具有原位测定、时空分辨率高、数据可靠性好等优点,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尺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驱动机制研究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技术 沉积物-水界面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原文传递
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磊 吴静 +2 位作者 邬敏辰 胡静 虞迪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970-972,共3页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根据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自身特点,构建了过程性评价体系。结果发现过程性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这表明此评价体系对培养医...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根据医学生物化学课程自身特点,构建了过程性评价体系。结果发现过程性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及时反馈并调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这表明此评价体系对培养医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物化学 过程性评价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以临床应用兼过程为导向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学波 马晓恒 +4 位作者 徐广贤 郭乐 廖国玲 杨华 王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3期1973-1974,共2页
通过建立过程考核、实验考核、闭卷考核"多层次、多形式、多特色"的临床应用兼过程为导向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指标,阐述其具体做法,并就其实施的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旨在缩短学生适应将来岗位的时间,强化学生的实... 通过建立过程考核、实验考核、闭卷考核"多层次、多形式、多特色"的临床应用兼过程为导向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指标,阐述其具体做法,并就其实施的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旨在缩短学生适应将来岗位的时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过程控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双石 苑函 +1 位作者 兰蓉 李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2153-22154,22157,共3页
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方法几方面,探讨了基于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 工作过程导向 职业教育
下载PDF
光化学降解溶解有机物及其对生物过程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学军 楼涛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8-305,共8页
溶解有机物对控制海洋和淡水水生系统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光化学降解溶解有机物改变了生态体系的溶解有机碳、有机物的分子量及光学特性,并且产生复杂的反应性氧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小分子量的有机酸、氨基酸... 溶解有机物对控制海洋和淡水水生系统的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光化学降解溶解有机物改变了生态体系的溶解有机碳、有机物的分子量及光学特性,并且产生复杂的反应性氧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小分子量的有机酸、氨基酸、二硫化碳等,对生物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综述了光化学降解溶解有机物的过程机理及其对生物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溶解有机物 生物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