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钟山记》的三重意涵及科学精神
1
作者 肖科 董霁宇 《中学语文》 2023年第22期54-56,共3页
经典有常读常新的特质和基因。对于经典名篇《石钟山记》的文本意涵,越读越感丰厚:它不只是一篇普通说理文,还是一堂父亲现场育子课,一封婉谏朝廷君主书。苏轼偕子夜间考察石钟山的得名缘由,尽管不慎出现闪失,但其怀疑、探疑、解疑精神... 经典有常读常新的特质和基因。对于经典名篇《石钟山记》的文本意涵,越读越感丰厚:它不只是一篇普通说理文,还是一堂父亲现场育子课,一封婉谏朝廷君主书。苏轼偕子夜间考察石钟山的得名缘由,尽管不慎出现闪失,但其怀疑、探疑、解疑精神和敢于探究乃至冒险的品质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意涵 科学精神
下载PDF
苏轼《石钟山记》写作艺术探析
2
作者 卓立子 李彬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石钟山记》是苏轼"破体为文"的成功典范,文本在阐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哲理的过程中体现了高超的写作艺术.自出新意的结构安排突破了宋代"记"体文"三段论式"结构模式,优美凝... 《石钟山记》是苏轼"破体为文"的成功典范,文本在阐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哲理的过程中体现了高超的写作艺术.自出新意的结构安排突破了宋代"记"体文"三段论式"结构模式,优美凝练的语言传达出形象之妙、情态之趣,"体用为本"的修辞思想闪耀着经世济民的人格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艺术 结构 优美凝练 体用为本 《石钟山记》
原文传递
叩响时代的苏轼——读《石钟山记》有感
3
作者 李俊贤 王科威(指导)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3期13-13,共1页
在我看来,苏轼是北宋词人,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文豪之一。其实我对文人墨客的印象大多止步于此,总认为他们搬弄华丽辞藻,惯于写些生活琐事,但《石钟山记》确确实实让我看到了苏轼的另一面,也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国文人的看法。文章开头毫不含... 在我看来,苏轼是北宋词人,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文豪之一。其实我对文人墨客的印象大多止步于此,总认为他们搬弄华丽辞藻,惯于写些生活琐事,但《石钟山记》确确实实让我看到了苏轼的另一面,也彻底改变了我对中国文人的看法。文章开头毫不含糊,引《水经注》中对石钟山的描述“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山 《水经注》 生活琐事 北宋词人 苏轼 毫不含糊 另一面 《石钟山记》
下载PDF
在实践运用中建构批判性思维知识体系——特级教师李仁甫《石钟山记》课例评析
4
作者 戴静蓉 《中学语文》 2023年第31期41-43,共3页
特级教师李仁甫执教的《石钟山记》课例以生为本、聚焦语文、创设情境、以问题驱动、开展多元对话,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建构批判性思维知识体系,从中可获得培养与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创设情境 问题驱动 《石钟山记》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文言文“三阶段”教学设计——以《石钟山记》为例
5
作者 金方倩 《现代教学》 2023年第1期170-171,共2页
本文以《石钟山记》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阐述设计内容与理念。
关键词 “双减” 文言文 三阶段《石钟山记》
下载PDF
因名求实 知行合一——从《石钟山记》看苏轼的探索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启俊 《池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55-57,共3页
苏轼的游记名篇《石钟山记》极富探索精神 ,这主要体现在因名求实和知行合一两个方面。苏轼的探索精神源于其旷达超脱的处世态度和不尚奢谈、求真务实的人生观 ,同时又始终贯穿于其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石钟山记》 苏轼 探索精神
下载PDF
品《石钟山记》四美
7
作者 冯为民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29,共2页
人格美是人在实现求真、向善、爱美意向时,表现出的智慧的进发、道德的判断与审美的追求。宋代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链条中处于特殊位置。宋初统治者即施行“抑武修文”,提倡“娱乐消费”,反映到文学上,则出现了许多游宴祝寿之作。不少... 人格美是人在实现求真、向善、爱美意向时,表现出的智慧的进发、道德的判断与审美的追求。宋代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链条中处于特殊位置。宋初统治者即施行“抑武修文”,提倡“娱乐消费”,反映到文学上,则出现了许多游宴祝寿之作。不少文人墨客乐此不疲,随俗弄文。苏轼却不同,他在曲折的仕途上饱经风霜,屡受“党争”之害,动辄得咎,横遭贬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封建社会 娱乐消费 人格美 统治者 历史
下载PDF
《石钟山记》“献疑”
8
作者 周陶富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7-47,共1页
朱熹曾深有感触地说:“渎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有长进。”对苏轼的《石钟山记》,如果以“疑”的态度认真研读,把它作为陌生的朋友去接触,会有另一番收获,会真切地感受苏轼文心之细密、传道之剀切。
关键词 《石钟山记》 “疑” 苏轼 研读
原文传递
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原人教版高中语文《石钟山记》教例及课评
9
作者 董旭午 《语文教学研究》 2013年第4期29-33,共5页
第一课时: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诵读课文;师生一起疏通文字和文言语法障碍,学生自译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 《石钟山记》 高中语文 人教版 诵读课文 怀疑 教例 写作背景 语法障碍
下载PDF
其文相近 其趣各异——细品《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
10
作者 李兴茂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8年第6期34-35,共2页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一同被选入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这两篇文章常被人相提并论,因为两文颇为相似:同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长短相同,均为五百多字;结构和表现手法相近,都是先考察所游地的地理...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一同被选入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这两篇文章常被人相提并论,因为两文颇为相似:同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长短相同,均为五百多字;结构和表现手法相近,都是先考察所游地的地理沿革,再写实地的游览,末尾则发表议论;立论也相近,苏文要人实事求是,不要因惰就简,王文要人勇往直前。不要因怠就近。但仔细分析揣摩,两文在整体构架相似的情况下,却有诸多值得玩味的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相近 古代游散文 表现手法 实事求是 整体构架 人教版
下载PDF
《石钟山记》注释商榷
11
作者 杨向东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8年第10期38-38,共1页
苏轼的《石钟山记》作为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被选人华师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阅读部分)》(以下简称教科书)第六单元,这篇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艺术技巧还是语言形式,都具有较高的典范性和代表性,堪称古代游记散文的上乘... 苏轼的《石钟山记》作为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被选人华师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阅读部分)》(以下简称教科书)第六单元,这篇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艺术技巧还是语言形式,都具有较高的典范性和代表性,堪称古代游记散文的上乘之作。然而笔者却发现该文有两处注释存在疑点,现不揣浅陋,试与教科书注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注释 古代游散文 高中二年级 阅读部分 第一学期 思想内容 语言形式
下载PDF
《石钟山记》教学实录
12
作者 陈洪团 方仁工 《语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6期18-22,共5页
【教学实录】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疏通过《石钟山记》的字面意思。那么,现在请大家回忆复习,《石钟山记》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观点?思考一分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关键词 《石钟山记》 教学实录 字面意思 语言概括 同学
下载PDF
关于《石钟山记》中的“鹘”和“磔磔”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大威 《昌吉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通过对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的解读 ,参照有关文献 ,认为文中的“鹘”字是指猛禽 ,鹰的一种 ,而非有些人所说的“鹘鹘”,一种似山鹊的小鸟。而“磔磔”是双音重迭象声词 ,模拟禽鸟的叫声。
关键词 苏轼 古代文学 《石钟山记》 “鹘” “磔磔” 双音重达象声词 高中 语文
下载PDF
质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石钟山记》教学案例反思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然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第5期102-102,共1页
一、案例主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高中语文学习,学生应该在“思考领悟”方面获得发展:“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 一、案例主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高中语文学习,学生应该在“思考领悟”方面获得发展:“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在高中新课改的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思维 教学案例 《石钟山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质疑 反思 火花 课程目标
下载PDF
求真辨伪,求实慎取——《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毓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3-46,49,共5页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和《石钟山记》分别属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却都传达了古人求真辨伪、求实慎取的精神。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选择性必修的教学要求,本文整合这两篇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情感...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和《石钟山记》分别属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却都传达了古人求真辨伪、求实慎取的精神。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选择性必修的教学要求,本文整合这两篇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情感体验,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先贤“求真求实”的精神,并由篇及类,探究自然科学论著与文学作品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阅读 求真求实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石钟山记》
下载PDF
《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的比较阅读
16
作者 何淑静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3年第4期59-60,共2页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但是,这两篇山水游记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它们不侧重写景抒情,而是借记游寓理言志,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精辟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作者指出:要知难...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但是,这两篇山水游记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它们不侧重写景抒情,而是借记游寓理言志,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精辟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作者指出:要知难而进,才能极尽“非常之观”;还指出求学时“深思而慎取”的重要性。《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考辩性质的游记,强调对任何事物做判断,必须“目见耳闻”,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比较阅读 散文 山水游 写景抒情 别具一格 王安
下载PDF
《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的比较
17
作者 陈致新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34-35,共2页
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 ,以《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为例 ,从结构安排和景物描写等方面进行比较 。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比较阅读 结构安排 景物描写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比较教学法
下载PDF
《石钟山记》浅谈
18
作者 牛宝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石钟山记》(以下简称《石》文)是苏轼的一篇名文,历来选者、注者、论者甚众,各有千秋。拙文仅从以下六个方面,“详人之略,略人之详”,浅述己见而已。
关键词 《石钟山记》 苏拭 月夜 叙文 渔工 “乌台诗案” 歌钟 “之” 钟声
下载PDF
文言文英译中语法衔接手段的沿用与转换——以林语堂译《石钟山记》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秋瑶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5-46,共2页
随着中国的崛起,文化输出的需求日益增多,古文典籍的英译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一篇好文章需要逻辑清晰、衔接流畅,其译文也应如此。在衔接手段方面,英语与汉语既有相似又有差异。本文以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林语堂所译《... 随着中国的崛起,文化输出的需求日益增多,古文典籍的英译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一篇好文章需要逻辑清晰、衔接流畅,其译文也应如此。在衔接手段方面,英语与汉语既有相似又有差异。本文以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林语堂所译《石钟山记》为例,从英汉异同的角度分析古文英译过程中语法衔接手段的沿用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语法衔接手段 文言文英译
下载PDF
从苏轼《石钟山记》的失误说起
20
作者 黄进德 《江西社会科学》 1981年第Z1期141-143,共3页
苏轼的《石钟山记》,是清代吴楚材和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中的一篇,现在也是大、中学校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以致成了大家所熟知的名作。 其实,这篇散文并非苏轼的力作。文章中存在着明显的失误。他所记述的石钟山并不全面,对山名的... 苏轼的《石钟山记》,是清代吴楚材和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中的一篇,现在也是大、中学校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以致成了大家所熟知的名作。 其实,这篇散文并非苏轼的力作。文章中存在着明显的失误。他所记述的石钟山并不全面,对山名的由来也解释得并不正确。 石钟山何由得名,历来的说法有三:一是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二是山石扣之,铿然有金声;三是山体上锐而下广,形如覆钟。前两种以声论,后一种取形论。自苏轼《石钟山记》出,第一种说法广为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钟山记》 苏轼 彭玉麟 罗洪先 曾国藩 白鹿 东坡 山名 相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