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花》在日本的翻译与接受——与日译者浦元里花的对谈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冬丽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3,98,共7页
金宇澄的《繁花》作为“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现了上海人的生活图景,经由小说、舞台剧、漫画、电视剧多模态传播的加持下,成为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的一道靓丽风景。2022年初,《繁花》日译本由早川书房出版,译者浦元里花... 金宇澄的《繁花》作为“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现了上海人的生活图景,经由小说、舞台剧、漫画、电视剧多模态传播的加持下,成为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的一道靓丽风景。2022年初,《繁花》日译本由早川书房出版,译者浦元里花前后花费近十年时间,完成这一充满挑战而又幸福的翻译工作。浦元里花将金宇澄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丰子恺”,文艺评论家福嶋亮大认为《繁花》“正如《红楼梦》《海上花列传》一般,折射出中国文学的传统--即在‘支离破碎’的会话和故事的交叠中演绎出丰饶的情感。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触碰到中国小说的传统脉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 文艺评论家 金宇澄 《繁花》 翻译与接受 二十一世纪 舞台剧 多模态
下载PDF
城市的新景观、诗学隐喻与修辞语言——论小说、舞台剧和电视剧《繁花》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志毅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68-74,115,共8页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上海的城市空间,被认为是最好的表现上海的“城市小说”,舞台剧、电视剧《繁花》则通过舞台和影像直观地展现了上海的城市新景观。在舞台剧《繁花》中,导演马俊丰运用转台、多演区、多...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上海的城市空间,被认为是最好的表现上海的“城市小说”,舞台剧、电视剧《繁花》则通过舞台和影像直观地展现了上海的城市新景观。在舞台剧《繁花》中,导演马俊丰运用转台、多演区、多媒体等手段来展示舞台的假定性、空间性和意象性。电视剧《繁花》则拍出了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的上海这个魔都的魅力。导演王家卫没有完全按照小说、舞台剧的散点式来结构,而是围绕着阿宝的焦点展开叙述,因此将电视剧《繁花》拍成了电影,或者说上升到了电影的高度。这也可以说是电视剧《繁花》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舞台剧 电视剧 《繁花》 城市新景观
下载PDF
《繁花》:商业伦理理想、世俗感性张扬与对上海的想象力消费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旭光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直观而言,《繁花》是王家卫以高度作者性、风格化、电影化的语言以及诗意化表现性场景、非情节剧化的叙事结构,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革中的上海和上海人。但显然又不止于此。《繁花》之引发类乎90年代初《渴望》的全民观剧热潮... 直观而言,《繁花》是王家卫以高度作者性、风格化、电影化的语言以及诗意化表现性场景、非情节剧化的叙事结构,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革中的上海和上海人。但显然又不止于此。《繁花》之引发类乎90年代初《渴望》的全民观剧热潮,绝不仅仅因为上海,也不仅仅因为王家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情节剧 《渴望》 电影化 《繁花》 诗意化 风格化 想象力
下载PDF
略论电视剧《繁花》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仲呈祥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9-11,共3页
一曾在国家广电总局从事过电视剧创作领导管理工作十余年的老友李京盛观罢秦雯编剧、王家卫导演的30集电视剧《繁花》,认为该剧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给今日荧坛投下了一颗“炸弹”!此言不假,有深意藏焉!我亦有此同感。《繁花》未播出,预... 一曾在国家广电总局从事过电视剧创作领导管理工作十余年的老友李京盛观罢秦雯编剧、王家卫导演的30集电视剧《繁花》,认为该剧托物言志,寓理于情,给今日荧坛投下了一颗“炸弹”!此言不假,有深意藏焉!我亦有此同感。《繁花》未播出,预热有方,观众期待强烈。一经播出,虽开篇二集,尚闻争议,但愈往后播,反响则与日俱增,由荧坛跨界到全社会,形成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王家卫 国家广电总局 地位与价值 《繁花》 李京盛 托物言志 跨界
下载PDF
《繁花》热引发消费热 一部剧带来的流量红利如何持久
5
作者 侯隽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繁花落尽,江湖再见。这部由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将1990年代的上海滩众生相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同时,也在全网掀起热烈讨论。喜欢的人爱得不行,沉迷这种“外滩老钱风”的腔调;不喜欢的人则认为《繁花》是“王家卫版的《小时代》”。... 繁花落尽,江湖再见。这部由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将1990年代的上海滩众生相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同时,也在全网掀起热烈讨论。喜欢的人爱得不行,沉迷这种“外滩老钱风”的腔调;不喜欢的人则认为《繁花》是“王家卫版的《小时代》”。尽管口碑非常两极化,但《繁花》俨然已经成为各类品牌争相露面的秀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小时代》 王家卫 两极化 热引发 众生相 沉迷
下载PDF
《繁花》:食、色、音交响的当代“清明上河图”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涛 陈旭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8,共7页
《繁花》绽放,俨然一阙致敬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上海的年代绝唱;《繁花》谢幕,不啻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海派食味”文化盛筵。直观而言,《繁花》的导演王家卫以高度作者性、风格化、电影化的语言,以及诗意化表现性场景,非情节剧化的叙... 《繁花》绽放,俨然一阙致敬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上海的年代绝唱;《繁花》谢幕,不啻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海派食味”文化盛筵。直观而言,《繁花》的导演王家卫以高度作者性、风格化、电影化的语言,以及诗意化表现性场景,非情节剧化的叙事结构,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革中的上海和上海人。但对于导演王家卫而言,或许只有两个时代令其念念不忘地反复呈现,繁复雕凿:一个是20世纪60年代,另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情节剧 清明上河图 《繁花》 电影化 诗意化 当代中国改革 风格化
下载PDF
集体记忆理论下打造城市文化原创IP探析——以电视剧《繁花》为例
7
作者 李梦 郑冬晓 《视听》 2024年第5期12-15,共4页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构建城市文化原创IP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开年大剧《繁花》的爆火,让上海这座城市备受瞩目,剧中出现的场景和美食吸引了不同地区的游客涌向上海。《繁花》的成功在于其巧妙地利用文化符号和精...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构建城市文化原创IP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开年大剧《繁花》的爆火,让上海这座城市备受瞩目,剧中出现的场景和美食吸引了不同地区的游客涌向上海。《繁花》的成功在于其巧妙地利用文化符号和精神符号,唤醒了人们的集体记忆,为上海塑造了一个生动且具深度的文化原创IP,也为未来如何利用集体记忆理论打造城市文化原创IP提供了一些可实践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城市文化 原创IP 《繁花》
下载PDF
影视服装与化妆的叙事年代感建构——以电视剧《繁花》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瞿丹姞 《纺织报告》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影视服装和妆容的年代感塑造了影视剧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文章分析了电视剧《繁花》如何通过大量时尚品牌的衣服、项链、手提包、手表以及流行的头发样式,对人物身份进行定位,刻画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情绪,从每个人的服饰、... 影视服装和妆容的年代感塑造了影视剧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性格和身份。文章分析了电视剧《繁花》如何通过大量时尚品牌的衣服、项链、手提包、手表以及流行的头发样式,对人物身份进行定位,刻画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情绪,从每个人的服饰、妆容建构出1992年上海的年代感,传递出年代的品位和生命力,其对历史细节的尊重和还原让剧中的服饰和妆容更具时代特点且生动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年代感 服装和化妆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诗意繁华:《繁花》的视觉化诗意美学探索
9
作者 陈晓坚 袁佳琦 《艺术评鉴》 2024年第7期153-158,共6页
本文通过融合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繁花》中的视觉语言(色彩、光影、构图)是如何构建传统美学中的“意象”和“意境”,探讨了王家卫导演如何运用现代美学中的形式主义原则,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构建充满... 本文通过融合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繁花》中的视觉语言(色彩、光影、构图)是如何构建传统美学中的“意象”和“意境”,探讨了王家卫导演如何运用现代美学中的形式主义原则,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构建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本文旨在揭示王家卫导演艺术的核心,解读其对东方美学内涵的现代演绎,并讨论这种诗意美学对当代影视艺术创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诗意美学 巴洛克式视像 影视艺术
下载PDF
电视剧《繁花》:香港“他者”的上海传奇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津 《写作》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作为2024年初最受瞩目的电视剧之一,王家卫导演的《繁花》通过宝总这一传奇人物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繁花》虽然讲的是上海故事,却从不同角度嵌入了香港地区的印迹。王家卫用其特有的构图、光影、色调、... 作为2024年初最受瞩目的电视剧之一,王家卫导演的《繁花》通过宝总这一传奇人物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繁花》虽然讲的是上海故事,却从不同角度嵌入了香港地区的印迹。王家卫用其特有的构图、光影、色调、浅焦和慢镜画面,使整部剧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复古情调。宝总的传奇经历,隐藏着沪港两座大都市在文化、经济和社会层面的渊源。而剧集中一个个勇敢坚韧的女性形象诠释着20世纪90年代上海女性的独立精神。这些大时代下的有情男女,共同书写着独属上海的时代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传奇 怀旧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论“夜游神”意象下《繁花》的危机与中间性
11
作者 张煜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8,共9页
金宇澄的《繁花》第四章是全书乃至当代文学里一个重要的节点。一方面,本章枢连了全书在跨媒介叙事、时空话语、历史美学、身体政治、存在诗学等多个面向的文学尝试;另一方面,这一章的核心意象“夜游神”远超现代语义与语境,如能研究其... 金宇澄的《繁花》第四章是全书乃至当代文学里一个重要的节点。一方面,本章枢连了全书在跨媒介叙事、时空话语、历史美学、身体政治、存在诗学等多个面向的文学尝试;另一方面,这一章的核心意象“夜游神”远超现代语义与语境,如能研究其背后脉络庞杂的传统与例外,既能读好《繁花》这部精微的小说,又能以此做基点,为深入讨论其他作品、活动、思潮,提供新的框架、视角、理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当代文学 核心意象 金宇澄 《繁花》 存在诗学 中间性 超现代
下载PDF
《繁花》中的消费逻辑与欲望生产
12
作者 冉梦丽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电视剧《繁花》中的体面与排场,凸显出消费社会到来引发的新的社会变革。消费社会以无意识的手段驯化出消费“生产力”,并营造出“个性”想象的欲望幻觉,制造了消费主体的身份认同。人们愈发倾向于借助资本符号来“包装”自身、打造自我... 电视剧《繁花》中的体面与排场,凸显出消费社会到来引发的新的社会变革。消费社会以无意识的手段驯化出消费“生产力”,并营造出“个性”想象的欲望幻觉,制造了消费主体的身份认同。人们愈发倾向于借助资本符号来“包装”自身、打造自我,却折射出这样一种悲剧性悖论——消费并拥有物品的同时意味着欲望的缺席。消费文化显示出的是“权力形式的征服”,当最接近理想的参照物的时候,既是想象性地“成为自己”的时刻,也是与“范例”最相吻合的时候,这意味着对“集体命令”的服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消费逻辑 欲望生产 主体
下载PDF
人物情节、意味形式与声画组合:电视剧《繁花》的审美创新探析
13
作者 肖博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7-112,共6页
在众多遵循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流程的影视剧集中,电视剧《繁花》以其独树一帜的“作者性”艺术风格脱颖而出,展现了独特的表现技巧,为观众呈现新颖的审美体验。特别是在人物情节构建、意味形式探索以及声画组合创新上,《繁花》尤为突出... 在众多遵循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流程的影视剧集中,电视剧《繁花》以其独树一帜的“作者性”艺术风格脱颖而出,展现了独特的表现技巧,为观众呈现新颖的审美体验。特别是在人物情节构建、意味形式探索以及声画组合创新上,《繁花》尤为突出,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该剧审美创新的核心。《繁花》的审美意义源自于各异如面的人物群像和情节呈现;意味则孕育于充满时代感的镜头语言和对上海城市记忆的深刻艺术重塑;而声画元素的精妙融合不仅增强了空间的实体感,也提升了剧中人物的即时“心象”与情绪,实现了审美升华。这些创新不仅在视觉和情感上给予观众深刻的触动,也在艺术表现上实现突破,为当代影视剧美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有意味的形式 三多样律 第一人称画外音叙事 审美创新
下载PDF
看《繁花》经典品音乐人生——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反思与启示
14
作者 刘蕴浩 朱茜 《当代音乐》 2024年第9期174-177,共4页
电视剧《繁花》是导演王家卫2024年的开山之作,这部电视剧一经上映,便勾起了观众的层层回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好评不断。其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繁花》30集的剧情竟融入了57首颇具经典且流行的音乐作品。笔者以其音乐作品... 电视剧《繁花》是导演王家卫2024年的开山之作,这部电视剧一经上映,便勾起了观众的层层回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好评不断。其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繁花》30集的剧情竟融入了57首颇具经典且流行的音乐作品。笔者以其音乐作品作为参照,将中国流行音乐的表现特征进行理论性观照,重新审视了其时代性、娱乐性、商品性、流行性、时尚性和文化性等方面,认为该剧中的那些音乐作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行音乐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中国流行音乐 新时代 反思与启示
下载PDF
时代·记忆·城市:文化地理学视域下电视剧《繁花》的“上海性”建构
15
作者 李文欣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中国电视剧在发展历程中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地域特色的呈现一直都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电视剧《繁花》改编自金宇澄的同名小说,由王家卫执导,以阿宝为视角描绘了改革开放时期上海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生百态。剧中对时代、... 中国电视剧在发展历程中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地域特色的呈现一直都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电视剧《繁花》改编自金宇澄的同名小说,由王家卫执导,以阿宝为视角描绘了改革开放时期上海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生百态。剧中对时代、记忆、城市的“上海性”刻画为地域文化书写提供了思路,也为未来地域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电视剧《繁花》 文化地理学 集体记忆
下载PDF
“上海叙事”下的《繁花》
16
作者 彭公亮 徐艳群 《长江文艺评论》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电灯下面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1]这是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序章中的第一段文字,开门见山,让原本只能心领神会的“上海味道”变得具体可感,便于流传。电影《阿飞正传》的导演王家卫首次导演电视剧,文本选定《繁花》,主演选定沪籍明星,沪语对白,收视率破2。目前,电视剧《繁花》已经收官,但是观众意犹未尽,重新掀起一股“上海叙事”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朝伟 王家卫 《阿飞正传》 《繁花》 收视率 否极泰来 电视剧 扑克牌
下载PDF
论新媒体时代地方文化的回春与破圈——以电视剧《繁花》为例
17
作者 李唯 《艺术科技》 2024年第8期128-130,共3页
目的:长时间以来,在新闻媒体传播和方言电视文本的展现中,关于上海的刻板印象被大量塑造并定型,这不仅加剧了地域歧视,造成了对地方方言和文化的偏见,而且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这一困局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目的:长时间以来,在新闻媒体传播和方言电视文本的展现中,关于上海的刻板印象被大量塑造并定型,这不仅加剧了地域歧视,造成了对地方方言和文化的偏见,而且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这一困局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上海方言和文化重现活力。文章根据该剧的传播特点,对其优势展开思考。方法:文章从内容呈现、形象塑造、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繁花》在方言上的创新使用,如何实现集体记忆的消费;如何通过图像、声音和文本的结合实现形象凝聚,在叙事过程中刻画鲜明的人物,引发观众的情感认同;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它蕴含何种价值与内涵。结果:该剧塑造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主义发展的现实情况,对上海与沪语的形象构建有利于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上海地方文化繁荣与跨地域传播,同时以视听符号的艺术加工,唤醒港台民众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反映出优秀文艺作品对社会的正面影响。结论:《繁花》之所以能产生广泛影响,不仅因为其内容优质,也离不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的支持。观众通过网站实时弹幕、评论和社交软件的讨论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掀起了上海的方言热潮和旅游热潮,推动了地方文化回春与破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电视剧 方言 地方文化 刻板印象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印象、缩影与期待——评《繁花》影视与戏剧改编策略差异
18
作者 丁之馨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5期138-140,共3页
2024年初,电视剧《繁花》上映并引发热议,不久后舞台剧《繁花》也重返舞台。文学作品改编影视、戏剧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两种截然不同的改编引发了业内外的对比与探讨。本文将从电视剧版的上海印象、舞台剧版的时代缩影、观众的审美... 2024年初,电视剧《繁花》上映并引发热议,不久后舞台剧《繁花》也重返舞台。文学作品改编影视、戏剧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两种截然不同的改编引发了业内外的对比与探讨。本文将从电视剧版的上海印象、舞台剧版的时代缩影、观众的审美期待三个角度探讨《繁花》的改编策略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金宇澄 王家卫 改编 期待视野
下载PDF
王家卫《繁花》:时空印象、历史寓言与对倒写意
19
作者 徐本宸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5期6-8,共3页
王家卫导演十年磨一剑的电视剧《繁花》,延续了香港地区新浪潮的美学传统,以诗意唯美的作者风格、怀旧情结的对倒表达和浮光掠影的视听语言,将上海故事推向了极尽绚烂的浪漫。从法国印象派电影的角度分析时空书写,对比历史事件和人物情... 王家卫导演十年磨一剑的电视剧《繁花》,延续了香港地区新浪潮的美学传统,以诗意唯美的作者风格、怀旧情结的对倒表达和浮光掠影的视听语言,将上海故事推向了极尽绚烂的浪漫。从法国印象派电影的角度分析时空书写,对比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线来探讨象征和寓言的作用,借刘以鬯的“对倒”叙事结构映照憧憬之爱与追忆之爱,解读《繁花》的独特作者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繁花》 法国印象派 历史寓言 《对倒》 刘以鬯
下载PDF
作为媒介空间的黄河路:电视剧《繁花》里的城市形象传播
20
作者 王南 《视听》 2024年第5期8-11,共4页
将热播电视剧《繁花》中的黄河路这一实体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传播上海城市形象过程中对于城市媒介空间的具体塑造可知,在社会建构中,黄河路是一个公共空间,剧中人通过信息交流,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剧外人打卡拍照,体验剧中的媒介场... 将热播电视剧《繁花》中的黄河路这一实体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传播上海城市形象过程中对于城市媒介空间的具体塑造可知,在社会建构中,黄河路是一个公共空间,剧中人通过信息交流,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剧外人打卡拍照,体验剧中的媒介场景,使现实与虚拟相交融。黄河路作为地理媒介,将人与地方联系起来,沟通着人与城市的关系,最终形成了城市的集体记忆空间和充满烟火气的怀旧空间,塑造着具有独特地方感的上海城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媒介空间 地理媒介 城市传播 黄河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