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语境中“故事新编”的尝试、变奏与中断:也论《补天》 被引量:8
1
作者 龙永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11,18,共9页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杰出之作,也是现代文学中极富魅力的独特之作。所收8篇作品篇幅不长,但创作时间却前后长达13年之久,创作主体的话语空间与生存境遇也是多有变化。因而在对其进行具体阐释时,既要见到各个作品源自同一创作主体的生...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杰出之作,也是现代文学中极富魅力的独特之作。所收8篇作品篇幅不长,但创作时间却前后长达13年之久,创作主体的话语空间与生存境遇也是多有变化。因而在对其进行具体阐释时,既要见到各个作品源自同一创作主体的生命感悟、审美取向与艺术才情的趋同性,更要见到它们各自不同的生成语境、价值意向与话语方式的具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补天》 语境 变奏 创作主体 现代文学 创作时间 生存境遇
原文传递
《补天》的性思维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补天》 20世纪初 心理小说 性思维 精神分析理论 国民性批判 中国人 社会道德 中国古代
原文传递
利用小说进行考古--鲁迅《补天》中的文学起源问题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光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32,共9页
对于《补天》(原题《不周山》),鲁迅有过两度极具针对性的发言,先是1933年5月在一篇创作谈中说:“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 对于《补天》(原题《不周山》),鲁迅有过两度极具针对性的发言,先是1933年5月在一篇创作谈中说:“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何种“创造”?鲁迅语焉未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起源问题 鲁迅 小说 《不周山》 考论 文学 考古
原文传递
女娲神话的现代阐释——《补天》与《女神之再生》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7-81,共5页
鲁迅的作品《补天》和郭沫若的作品《女神之再生》都是五四时期对女娲神话传说的现代性阐释,寄托了两位大家对历史的思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对现实人生的不同理解和相异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 《补天》 《女神之再生》 女娲
下载PDF
大禹治水统摄下的女娲—涂山氏原型的融合与变形——论小说《补天》的文本症候、文化原型及其思想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家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4,共11页
大禹原型影响鲁迅创作是多种形态的。除了《理水》是直接取材于大禹治水故事之外①,还有一些作品也或强或弱、若隐若现地受到了大禹文化原型的影响。如《药》写于1919年4月,作品中被杀的夏瑜是以秋瑾为原型的,表现了革命者与民众的疏离... 大禹原型影响鲁迅创作是多种形态的。除了《理水》是直接取材于大禹治水故事之外①,还有一些作品也或强或弱、若隐若现地受到了大禹文化原型的影响。如《药》写于1919年4月,作品中被杀的夏瑜是以秋瑾为原型的,表现了革命者与民众的疏离,但这个人物形象隐隐约约透露出大禹原型的影响。夏瑜,夏禹也,是大禹的转换与变形。夏瑜与世俗大众的隔阂,与《理水》描写的大禹治水时遭遇的环境是一致的;夏瑜为革命牺牲的精神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公的精神是一致的。自然,大禹文化原型在这里的影响还是隐约的。相对而言,《补天》接受了大禹文化原型的影响则明显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性 《补天》 涂山氏 大禹治水 思想意蕴 文化原型
原文传递
吕剧《补天》音乐创新观念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长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3期80-85,105,共7页
大型吕剧新作《补天》的音乐创作,合理继承了传统板腔体音乐结构模式,又在音乐素材的取用、现代作曲特别是旋律发展手法的借鉴、当代声乐歌唱形式与技术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戏曲音乐创作观念。《补天》以民... 大型吕剧新作《补天》的音乐创作,合理继承了传统板腔体音乐结构模式,又在音乐素材的取用、现代作曲特别是旋律发展手法的借鉴、当代声乐歌唱形式与技术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戏曲音乐创作观念。《补天》以民歌素材发展为唱腔的创腔方法提高主角唱腔的表现力、以交响化伴奏加强唱腔戏剧表达张力性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可为传统戏曲当代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剧 《补天》 戏曲音乐
下载PDF
从《小河淌水》到大漠《补天》——卢昂的戏剧坚守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平 《福建艺术》 2006年第4期27-28,共2页
1.结识卢昂,机缘在“精品工程”。在2002—2003年度首批“精品工程”初选剧目中,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是我觉得很有意味的一个作品。从一首情深意切的“相思曲”引伸出一部凄美清纯的“歌舞剧”,《小河淌水》以其新奇而不失素朴... 1.结识卢昂,机缘在“精品工程”。在2002—2003年度首批“精品工程”初选剧目中,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是我觉得很有意味的一个作品。从一首情深意切的“相思曲”引伸出一部凄美清纯的“歌舞剧”,《小河淌水》以其新奇而不失素朴、跌宕而不失流畅、激情而不失静穆的叙述风格,演出了阿露对天风的等待,更演出了达山对“无望等待”着的阿露的等待……这与其说是对一种美好爱情的向往,不如说是对一种善良品性的坚守。观剧中,读到了一段令我感动的“导演阐述”:说是“我们传统文化以及由此而凝铸的民族性格中确实有许多极其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反思。比如对待爱情。一个人一旦把心交付给另一个人,就会用一生一世去等待和守候,无怨无悔,从一而终。在今天这个时代,这样一份对情感的执著和责任,这样一种将爱情视为信仰的操守,是需要呼唤的”。于是,在看《小河淌水》的同时,我记住了呼唤“将爱情视为信仰”的导演卢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淌水》 价值取向 《补天》 坚守 “精品工程” 戏剧 叙述风格 民族性格 传统文化 歌舞剧
下载PDF
《女神之再生》与《补天》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牟伯永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Guo Moruo’s 《The reprocess of goddess》and Lu Xun’s 《patching sky》boty derived from the myth of Nǚ Wa patching sky.With romntic skills they both portrajed an images--Nu Wa.and expressed the same topic--the spivi... Guo Moruo’s 《The reprocess of goddess》and Lu Xun’s 《patching sky》boty derived from the myth of Nǚ Wa patching sky.With romntic skills they both portrajed an images--Nu Wa.and expressed the same topic--the spivit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of 1919".But because the two authors.are different in experiences,the maintain of literature and the pursuit of aesthetice as well,the two works has clear dif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之再生》 《补天》 郭沫若 鲁迅 浪漫主义手法 文学评论 女娲形象
下载PDF
《补天》:立人思想与女娲造人神话的现代叙述
9
作者 咸立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5-193,208,共10页
鲁迅在《补天》中借女娲造人的神话叙述人之缘起,通过想象确定了立人的起点及原人的形象。女娲造人故事中神与人的相互生成及人之堕落呈现了立人与自立的辩证关系:从立人走向人立,自立是关键。此外,富有创造精神的女神形象的塑造,也照... 鲁迅在《补天》中借女娲造人的神话叙述人之缘起,通过想象确定了立人的起点及原人的形象。女娲造人故事中神与人的相互生成及人之堕落呈现了立人与自立的辩证关系:从立人走向人立,自立是关键。此外,富有创造精神的女神形象的塑造,也照亮了中国文学女性叙述的理想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补天》 造人 立人思想
下载PDF
《补天》:创作与毁灭的文化批判总论
10
作者 杨永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9-70,77,共3页
《故事新编》是鲁迅在现代理性精神观照下对中国历史进行的重新审视。其中,《补天》更是其痛苦思索的情感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质进行探寻,展示出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走到了衰败的历史困境中,就... 《故事新编》是鲁迅在现代理性精神观照下对中国历史进行的重新审视。其中,《补天》更是其痛苦思索的情感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质进行探寻,展示出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走到了衰败的历史困境中,就在于封建传统文化对人的本性的扼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故事新编》 《补天》 文化
下载PDF
《补天》与鲁迅的神话重建
11
作者 杨筝 《洛阳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鲁迅将以《补天》为代表的非现实题材小说,称为"历史的小说",而并非"历史小说",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以人性为标的,演绎、重建了中国古代神话,并赋予了现代的意味。文学渊源、原初母性、创造性失败等论题,在小说中... 鲁迅将以《补天》为代表的非现实题材小说,称为"历史的小说",而并非"历史小说",这是大有深意的。小说以人性为标的,演绎、重建了中国古代神话,并赋予了现代的意味。文学渊源、原初母性、创造性失败等论题,在小说中得到了形象性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鲁迅 神话重建 小说 人性
下载PDF
《补天》:人与神的碰撞
12
作者 袁盛勇 张劲松 《嘉应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59-61,共3页
本文从人与神的碰撞这个角度解读《补天》。在《补天》中 ,鲁迅试图借助神与人的塑造告诉人们 ,人性的堕落带来了神性的消失。神与人的对立描写带来了美与丑的对立以及相应的结构样式。所谓“油滑”在鲁迅那里 ,便是对于虚伪“德性”
关键词 鲁迅 人性 德性 《补天》 小说 文学评论 女娲形象 "油滑"手法
下载PDF
《补天》:创作与毁灭的文化批判总论
13
作者 杨永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4-36,共3页
《故事新编》是鲁迅在现代理性精神观照下对中国历史进行的重新审视。其中,《补天》更是其痛苦思索的情感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质进行探寻,展示出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走到了腐朽衰败的历史困境中... 《故事新编》是鲁迅在现代理性精神观照下对中国历史进行的重新审视。其中,《补天》更是其痛苦思索的情感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质进行探寻,展示出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走到了腐朽衰败的历史困境中,就在于封建传统文化对人的本性的扼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故事新编》 《补天》 文化
下载PDF
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生命选择——评现代吕剧《补天》
14
作者 康式昭 《戏剧丛刊》 2005年第1期49-49,52,共2页
我确实很没出息。我是流着泪读完剧本,流着泪在济南看素排,也是流着泪参加座谈会的。如今,为了写这篇小文,又重复搬演了一番流着泪看剧本,流着泪看录像光盘……
关键词 剧本 《补天》 吕剧 现代 人性 生命 重复 座谈会 济南
下载PDF
《补天》新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志平 吕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08-111,共4页
鲁迅的小说《补天》是一篇颇有争议的小说。争议的关键在于对“油滑”问题的不同理解。本文撇开这一问题,通过同等看待作品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体上的功能,对该作品重新作整体的阅读,认为《补天》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上都服从于... 鲁迅的小说《补天》是一篇颇有争议的小说。争议的关键在于对“油滑”问题的不同理解。本文撇开这一问题,通过同等看待作品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体上的功能,对该作品重新作整体的阅读,认为《补天》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上都服从于通过“人神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补天》 异化
下载PDF
神话的重构和历史的窥破——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补天》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雪英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96,共4页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 ,阐释《补天》所蕴含的显性主题和隐性主题 ,揭示了鲁迅重构神话《补天》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显性主题 隐性主题 双性文明 《补天》 鲁迅 《故事新编》 文学研究 小说
下载PDF
女娲形象:人的价值观念的确立——重读《补天》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葱秀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4期35-38,共4页
《补天》写的是一女神。先驱者把礼赞的目光投向女神?并非偶然。五四时期,先驱者为“人”的觉醒而呐喊,首先是为处于社会结构最底层的女性的觉醒而呐喊。 《补天》的第一句“女娲忽然醒來了”具有象征意义,是先驱者所企盼的一个新时代... 《补天》写的是一女神。先驱者把礼赞的目光投向女神?并非偶然。五四时期,先驱者为“人”的觉醒而呐喊,首先是为处于社会结构最底层的女性的觉醒而呐喊。 《补天》的第一句“女娲忽然醒來了”具有象征意义,是先驱者所企盼的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女性价值的被确认,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神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先驱者 五四时期 象征意义 女性价值 女娲形象 最底层 社会结构 鲁迅 价值观念
原文传递
《补天》新解 被引量:3
18
作者 聂运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2年第12期39-42,共4页
《补天》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仅就故事本身而言,鲁迅并未在典籍记载之外虚构更多的什么,但在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上,《补天》明显有着超出典籍记载之外的意旨。或者说,作为一部小说,《补天》中所描绘的女娲形象已是作者对古老传说进行新的... 《补天》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仅就故事本身而言,鲁迅并未在典籍记载之外虚构更多的什么,但在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上,《补天》明显有着超出典籍记载之外的意旨。或者说,作为一部小说,《补天》中所描绘的女娲形象已是作者对古老传说进行新的审美体验的结果,其所包孕的审美情感当是我们理解、阐释《补天》的至关重要的对象。惟此,《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神话传说 审美情感 审美体验 鲁迅 小说 典籍 女娲形象 意旨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女神之再生》和《补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正乾 《人文杂志》 198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我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1921年元月作)和鲁迅的《补天》(原题为《不周山》,1922年11月作)这两篇都取材于女蜗炼石补天的传说而形式不同的作品,作一些比较研究,一则探讨一下它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我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1921年元月作)和鲁迅的《补天》(原题为《不周山》,1922年11月作)这两篇都取材于女蜗炼石补天的传说而形式不同的作品,作一些比较研究,一则探讨一下它们在思想、艺术上的成败得失,二则借以说明目前文学创作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一)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作家,时代、民族、阶级以及文学传统的影响,赋予他们以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天》 女神 女娲 鲁迅 共工 郭沫若 作品 比较研究 《不周山》 创作个性
下载PDF
“海洋”:鲁迅《补天》中阐释“人和文学缘起”的核心符码 被引量:4
20
作者 倪浓水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0-76,共7页
《补天》是鲁迅依据"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和"海上神仙岛"的神话"新编"而成,但是如果将这些神话的"本事"与《补天》的文本进行对照性阅读,可以发现,鲁迅将"本事"的内陆空... 《补天》是鲁迅依据"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和"海上神仙岛"的神话"新编"而成,但是如果将这些神话的"本事"与《补天》的文本进行对照性阅读,可以发现,鲁迅将"本事"的内陆空间改动成了海洋空间,添加了许多"海洋元素",重构了神话故事。它涉及到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海洋文明与内陆文明的关系、海洋社会"先民"的来源等等信息。"海洋"因素是《补天》阐释鲁迅所言"人和文学缘起"的核心符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补天》 海洋元素 "人和文学的缘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