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被引量:
2
1
作者
徐望驾
曹秀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在六朝所有义疏体著作中,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一部,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揭示了它在断代词汇史研究中的参考价值,分析了新词新义、佛语词等重要词汇现象。
关键词
《论语集解义疏》
义
疏
体
皇侃
中古汉语
语料价值
断代词汇
佛语词
习用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集解义疏》篇序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焦桂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南朝梁代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是北宋前惟一完整存有篇序的《论语》注本,其篇序主要从首章出发分析篇义,将鲁《论语》二十篇理解为绝对的前后相次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够合理与科学。但篇序对一些篇名较早作出了较为合...
南朝梁代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是北宋前惟一完整存有篇序的《论语》注本,其篇序主要从首章出发分析篇义,将鲁《论语》二十篇理解为绝对的前后相次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够合理与科学。但篇序对一些篇名较早作出了较为合理的阐释,又有其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解义疏》
篇序
局限
贡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版本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望驾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2期88-91,共4页
南朝·梁皇侃所撰《论语集解义疏》在南宋末年流入日本,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返中土,现今国内各种版本,可粗略地分为两个系统:丛书本和善本。丛书本系统包括《知不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古经解汇函》本和《丛...
南朝·梁皇侃所撰《论语集解义疏》在南宋末年流入日本,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返中土,现今国内各种版本,可粗略地分为两个系统:丛书本和善本。丛书本系统包括《知不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古经解汇函》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善本系统保存了三种,分别为清代名家陈澧、袁廷■、王艺孙批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解义疏》
版本
丛书
善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中的疑问句
4
作者
徐望驾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4,17,共5页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中出现了几种为中古汉语所特有的疑问句新形式:“那”字句、由“为是”和“为当”复合的选择问句以及多种否定词构成的正反问句。在汉语语法史研究方面,皇疏具有特殊的语料价值。
关键词
皇侃
《论语集解义疏》
疑问句
语料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圣人作教论——以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的窥探
5
作者
李前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8-95,共8页
孔子的称呼,在魏晋南朝有一个隐微的转变:从圣人到圣师。与之相伴随的,是东晋《论语》诠释中“圣人作教”说的兴起,这一提法在萧梁时达到鼎盛,集中表现在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直接将《论语》定性为“遍该众典以教一切”的教典,并对...
孔子的称呼,在魏晋南朝有一个隐微的转变:从圣人到圣师。与之相伴随的,是东晋《论语》诠释中“圣人作教”说的兴起,这一提法在萧梁时达到鼎盛,集中表现在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直接将《论语》定性为“遍该众典以教一切”的教典,并对“圣人作教”做了系统的阐发,延伸出贤人助教等命题。这种趋势的形成,用王弼“举本统末”的思想来看,可以说是玄学的“举本”精义经郭象达到鼎盛后,转而对“统末”深蕴的发挥;从李充“老庄明其本,圣教救其末”的提法来看,则反映了西晋以后,对圣教济世的呼唤;而在东晋佛、道教并兴的背景下,强调孔子作教、孔门弟子助教,又有儒教自我标识的意味;玄学化的圣人作教与助教的贤人,则包含着学者对理想天子的期待以及对自身的安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人作教
贤人
皇侃
《论语集解义疏》
李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朝儒学的困境
被引量:
2
6
作者
乐胜奎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2期75-84,共10页
本文以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为文本,通过对六朝儒学的代表人物皇侃的儒 学思想的分析,发现其中的内在矛盾,以一种新的视域解释六朝儒学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六朝时期
儒学
皇侃
《论语集解义疏》
人性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
7
作者
陈东辉
《日本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59-61,共3页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杭州大学中文系陈东辉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杭州大学中文系陈东辉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丛书
典籍交流
《古逸丛书》
古文孝经
《续修四库全书》
《乐书要录》
中日两国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四部丛刊》
《论语集解义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化钰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27-32,共6页
千百年来,学术界对《左传》、《国语》作者、成书年代以及两书思想倾向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成为经学研究中一大悬案.从古至今尚无人对《左传》、《国语》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和科学地、全面性地比较研究.笔者不揣浅陋,对《左传》、《国语...
千百年来,学术界对《左传》、《国语》作者、成书年代以及两书思想倾向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成为经学研究中一大悬案.从古至今尚无人对《左传》、《国语》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和科学地、全面性地比较研究.笔者不揣浅陋,对《左传》、《国语》进行比较、研究,我想,这不仅有助于悬案的解决,而且对探讨春秋到战国时之历史,研究史学,语言学,民俗学等也是不无意义的.一、关于《左氏春秋》的辩论太史公司马迁说:孔子明王道于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宝,论【史】旧文,兴于鲁两次【春秋】,止起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繁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指,为有所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1)太史公认为《左传》乃是左丘明所作,目的是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从虞氏春秋,吕氏春秋“上采春秋,下现近势”(2)编撰而成情况看,左丘明编篡《左传》是可能的.孔子讲,“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证明他与孔子为同时代的人.孔安国认为,“左丘明鲁太史”,皇侃说他是“受春秋于仲尼者也”(3)力主作者为左丘明.孔子生于鲁襄公22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14年.他68岁时返鲁,至于左丘明是否受春秋经于仲尼,怕无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左传》
左丘明
《汉书·艺文志》
《春秋左氏传》
《齐语》
《论语集解义疏》
政治观点
人神合一
《四库全书总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教无类”新解
被引量:
1
9
作者
赵明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96-99,共4页
“有教无类”新解赵明因建国以来,学界对《论语·卫灵公》篇“有教无类”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异解至少有十种之多。要而言之,归为四类观点:(一)教育不分阶级;(二)教育不分种类;(三)教育不分族类;(四)对于“民”实...
“有教无类”新解赵明因建国以来,学界对《论语·卫灵公》篇“有教无类”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异解至少有十种之多。要而言之,归为四类观点:(一)教育不分阶级;(二)教育不分种类;(三)教育不分族类;(四)对于“民”实行军事训练,应按地域划分,而不分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教无类”
教化
《论语
》
政治用语
孔子
“少数民族”
《论语集解义疏》
“类”
军事训练
《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教无类”辩
被引量:
4
10
作者
陈汉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25-32,共8页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和评价,历来都有争议。本文拟就“有教无类”的本义、理论基础、历史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作一探讨与辩析,以就...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和评价,历来都有争议。本文拟就“有教无类”的本义、理论基础、历史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作一探讨与辩析,以就教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有教无类”的本义“有教无类”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古往今来对这句话的不同解释和争论,分歧集中在对“教”的对象——“类”的理解和对它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上。宋代朱熹在他著的《论语集注》中解释说:“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也。”朱熹认为,人性本来都是善的,只是由于不同的“气习”薰染,才有性善、性恶之分。如有君子教训,则性恶者也。可以恢复性善。故不论其善类恶类均应予以教育。南北朝的皇侃在《论语集解义疏》中,把“有教无类”疏解为:“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皇侃认为,孔子此语本义是教育对象不分“贵贱”,不论“庶鄙”。有些同志看问题不够全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写道:“孔丘开设‘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教无类”
孔子
奴隶主贵族
《论语集解义疏》
新兴地主阶级
“类”
大教育
教育家
皇侃
教育对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王之道斯为美”试解
被引量:
1
11
作者
黄实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先王之道斯为美”见于《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对这段话的解说,一般以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说法为准。朱熹认为,礼有体有用,“体...
一、问题的提出“先王之道斯为美”见于《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对这段话的解说,一般以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说法为准。朱熹认为,礼有体有用,“体”指的是“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王之道
《论语
》
集注》
和为贵
《礼记·乐记》
实
义
词
《论语集解义疏》
《四库全书》
《乐记》
体用
原文传递
从诸经辨“有教无类”之真谛
12
作者
赵明因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33,共8页
关键词
“有教无类”
“少数民族”
孔子
教化
《论语
》
“类”
《论语集解义疏》
《尚书·尧典》
《孝经》
族类
原文传递
一颗熠熠生辉的教育明珠——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13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始建于1955年,这里有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乐于奉献、工作勤恳的教师队伍;有勤奋向上、成绩优秀的莘莘学子。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始建于1955年,这里有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乐于奉献、工作勤恳的教师队伍;有勤奋向上、成绩优秀的莘莘学子。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论语集解义疏》中引白虎通云.“学,觉也,悟也,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而去非取是。积成君子之德也。”“学”、“悟”、“德”三个字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理念,这同时也是每一位师生心中永恒不变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
中学
实验
《论语集解义疏》
教育
教师队伍
领导班子
原文传递
《儒藏》编纂随劄——目录版本校勘六则
14
作者
李暢然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498-520,共23页
本札记涉及目录版本者三,涉及校勘者三。涉及目录版本者以十三经注疏合刻本的书题、注疏撰人题为主题,讨论了十三经注疏因合刻而造成的书名困惑以及注疏撰人题的递嬗过程,指出合刻过程中书名经历了由单疏之名改题'注疏'、注疏...
本札记涉及目录版本者三,涉及校勘者三。涉及目录版本者以十三经注疏合刻本的书题、注疏撰人题为主题,讨论了十三经注疏因合刻而造成的书名困惑以及注疏撰人题的递嬗过程,指出合刻过程中书名经历了由单疏之名改题'注疏'、注疏撰人题经历了由单疏本之题与经注本之题的简单拼合,到因书名改题'注疏'而相应将疏撰人题调后与注撰人题并列,并将疏撰人由'某某撰'改题'某某疏',且削去结衔的过程。这些递嬗过程可以折射出今天习以为常的注疏合刻在性质上与丛书、与集注的异同。最后附带指出皇侃《论语义疏》从日传抄本转为刻本的过程中刻意模仿了注疏合刻的晚期风格,因此刻本改题《论语集解义疏》非谓皇疏名此,而意谓'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在语义上相当于'论语注疏'。涉及校勘者通过几个生动、典型的例子强调异文正误的判断宜慎而又慎,指出四库本《四书或问》多妄改,还提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直接受到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所附《考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
疏
合刻
经学史
目录版本学
《论语
义
疏》
与
《论语集解义疏》
校勘学
《四书或问》
清武英殿本十三经注
疏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被引量:
2
1
作者
徐望驾
曹秀华
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湖南常德师范学院法学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文摘
在六朝所有义疏体著作中,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一部,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揭示了它在断代词汇史研究中的参考价值,分析了新词新义、佛语词等重要词汇现象。
关键词
《论语集解义疏》
义
疏
体
皇侃
中古汉语
语料价值
断代词汇
佛语词
习用语
Keywords
The Analects' Explain(
论语
集解
义
疏
)
new word and meaning
phrase
Buddhist word and phrase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集解义疏》篇序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焦桂美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文摘
南朝梁代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是北宋前惟一完整存有篇序的《论语》注本,其篇序主要从首章出发分析篇义,将鲁《论语》二十篇理解为绝对的前后相次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够合理与科学。但篇序对一些篇名较早作出了较为合理的阐释,又有其贡献。
关键词
《论语集解义疏》
篇序
局限
贡献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版本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望驾
机构
浙江大学 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2期88-91,共4页
文摘
南朝·梁皇侃所撰《论语集解义疏》在南宋末年流入日本,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返中土,现今国内各种版本,可粗略地分为两个系统:丛书本和善本。丛书本系统包括《知不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古经解汇函》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善本系统保存了三种,分别为清代名家陈澧、袁廷■、王艺孙批校。
关键词
《论语集解义疏》
版本
丛书
善本
Keywords
The Analects'explain
edition
series edition
good edition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中的疑问句
4
作者
徐望驾
机构
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4,17,共5页
文摘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中出现了几种为中古汉语所特有的疑问句新形式:“那”字句、由“为是”和“为当”复合的选择问句以及多种否定词构成的正反问句。在汉语语法史研究方面,皇疏具有特殊的语料价值。
关键词
皇侃
《论语集解义疏》
疑问句
语料价值
Keywords
Huangkan
Luyujijieyishu
interrogative sentence
language material value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圣人作教论——以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的窥探
5
作者
李前梅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8-95,共8页
文摘
孔子的称呼,在魏晋南朝有一个隐微的转变:从圣人到圣师。与之相伴随的,是东晋《论语》诠释中“圣人作教”说的兴起,这一提法在萧梁时达到鼎盛,集中表现在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直接将《论语》定性为“遍该众典以教一切”的教典,并对“圣人作教”做了系统的阐发,延伸出贤人助教等命题。这种趋势的形成,用王弼“举本统末”的思想来看,可以说是玄学的“举本”精义经郭象达到鼎盛后,转而对“统末”深蕴的发挥;从李充“老庄明其本,圣教救其末”的提法来看,则反映了西晋以后,对圣教济世的呼唤;而在东晋佛、道教并兴的背景下,强调孔子作教、孔门弟子助教,又有儒教自我标识的意味;玄学化的圣人作教与助教的贤人,则包含着学者对理想天子的期待以及对自身的安放。
关键词
圣人作教
贤人
皇侃
《论语集解义疏》
李充
Keywords
Sage's Teaching
The Sag
Huang Kan
The Commentary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Li Chong
分类号
B24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朝儒学的困境
被引量:
2
6
作者
乐胜奎
机构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2期75-84,共10页
文摘
本文以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为文本,通过对六朝儒学的代表人物皇侃的儒 学思想的分析,发现其中的内在矛盾,以一种新的视域解释六朝儒学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六朝时期
儒学
皇侃
《论语集解义疏》
人性精神
分类号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
7
作者
陈东辉
机构
杭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日本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59-61,共3页
文摘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杭州大学中文系陈东辉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
关键词
古籍丛书
典籍交流
《古逸丛书》
古文孝经
《续修四库全书》
《乐书要录》
中日两国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四部丛刊》
《论语集解义疏》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化钰
出处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27-32,共6页
文摘
千百年来,学术界对《左传》、《国语》作者、成书年代以及两书思想倾向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成为经学研究中一大悬案.从古至今尚无人对《左传》、《国语》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和科学地、全面性地比较研究.笔者不揣浅陋,对《左传》、《国语》进行比较、研究,我想,这不仅有助于悬案的解决,而且对探讨春秋到战国时之历史,研究史学,语言学,民俗学等也是不无意义的.一、关于《左氏春秋》的辩论太史公司马迁说:孔子明王道于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宝,论【史】旧文,兴于鲁两次【春秋】,止起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繁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指,为有所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1)太史公认为《左传》乃是左丘明所作,目的是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从虞氏春秋,吕氏春秋“上采春秋,下现近势”(2)编撰而成情况看,左丘明编篡《左传》是可能的.孔子讲,“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证明他与孔子为同时代的人.孔安国认为,“左丘明鲁太史”,皇侃说他是“受春秋于仲尼者也”(3)力主作者为左丘明.孔子生于鲁襄公22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14年.他68岁时返鲁,至于左丘明是否受春秋经于仲尼,怕无确证.?
关键词
《国语》
《左传》
左丘明
《汉书·艺文志》
《春秋左氏传》
《齐语》
《论语集解义疏》
政治观点
人神合一
《四库全书总目》
分类号
K225.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教无类”新解
被引量:
1
9
作者
赵明因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96-99,共4页
文摘
“有教无类”新解赵明因建国以来,学界对《论语·卫灵公》篇“有教无类”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异解至少有十种之多。要而言之,归为四类观点:(一)教育不分阶级;(二)教育不分种类;(三)教育不分族类;(四)对于“民”实行军事训练,应按地域划分,而不分族类。...
关键词
“有教无类”
教化
《论语
》
政治用语
孔子
“少数民族”
《论语集解义疏》
“类”
军事训练
《诗》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教无类”辩
被引量:
4
10
作者
陈汉才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25-32,共8页
文摘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和评价,历来都有争议。本文拟就“有教无类”的本义、理论基础、历史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作一探讨与辩析,以就教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有教无类”的本义“有教无类”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古往今来对这句话的不同解释和争论,分歧集中在对“教”的对象——“类”的理解和对它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上。宋代朱熹在他著的《论语集注》中解释说:“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也。”朱熹认为,人性本来都是善的,只是由于不同的“气习”薰染,才有性善、性恶之分。如有君子教训,则性恶者也。可以恢复性善。故不论其善类恶类均应予以教育。南北朝的皇侃在《论语集解义疏》中,把“有教无类”疏解为:“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皇侃认为,孔子此语本义是教育对象不分“贵贱”,不论“庶鄙”。有些同志看问题不够全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写道:“孔丘开设‘私学’,………
关键词
“有教无类”
孔子
奴隶主贵族
《论语集解义疏》
新兴地主阶级
“类”
大教育
教育家
皇侃
教育对象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王之道斯为美”试解
被引量:
1
11
作者
黄实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先王之道斯为美”见于《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对这段话的解说,一般以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说法为准。朱熹认为,礼有体有用,“体”指的是“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
关键词
先王之道
《论语
》
集注》
和为贵
《礼记·乐记》
实
义
词
《论语集解义疏》
《四库全书》
《乐记》
体用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诸经辨“有教无类”之真谛
12
作者
赵明因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33,共8页
关键词
“有教无类”
“少数民族”
孔子
教化
《论语
》
“类”
《论语集解义疏》
《尚书·尧典》
《孝经》
族类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颗熠熠生辉的教育明珠——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13
出处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文摘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始建于1955年,这里有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乐于奉献、工作勤恳的教师队伍;有勤奋向上、成绩优秀的莘莘学子。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论语集解义疏》中引白虎通云.“学,觉也,悟也,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而去非取是。积成君子之德也。”“学”、“悟”、“德”三个字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理念,这同时也是每一位师生心中永恒不变的信念。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
中学
实验
《论语集解义疏》
教育
教师队伍
领导班子
分类号
G639.2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儒藏》编纂随劄——目录版本校勘六则
14
作者
李暢然
机构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
出处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498-520,共23页
文摘
本札记涉及目录版本者三,涉及校勘者三。涉及目录版本者以十三经注疏合刻本的书题、注疏撰人题为主题,讨论了十三经注疏因合刻而造成的书名困惑以及注疏撰人题的递嬗过程,指出合刻过程中书名经历了由单疏之名改题'注疏'、注疏撰人题经历了由单疏本之题与经注本之题的简单拼合,到因书名改题'注疏'而相应将疏撰人题调后与注撰人题并列,并将疏撰人由'某某撰'改题'某某疏',且削去结衔的过程。这些递嬗过程可以折射出今天习以为常的注疏合刻在性质上与丛书、与集注的异同。最后附带指出皇侃《论语义疏》从日传抄本转为刻本的过程中刻意模仿了注疏合刻的晚期风格,因此刻本改题《论语集解义疏》非谓皇疏名此,而意谓'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在语义上相当于'论语注疏'。涉及校勘者通过几个生动、典型的例子强调异文正误的判断宜慎而又慎,指出四库本《四书或问》多妄改,还提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直接受到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所附《考证》的影响。
关键词
注
疏
合刻
经学史
目录版本学
《论语
义
疏》
与
《论语集解义疏》
校勘学
《四书或问》
清武英殿本十三经注
疏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G256.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徐望驾
曹秀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语集解义疏》篇序初步研究
焦桂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版本研究述评
徐望驾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中的疑问句
徐望驾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圣人作教论——以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的窥探
李前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六朝儒学的困境
乐胜奎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
陈东辉
《日本研究》
CSSCI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
王化钰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有教无类”新解
赵明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有教无类”辩
陈汉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先王之道斯为美”试解
黄实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原文传递
12
从诸经辨“有教无类”之真谛
赵明因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原文传递
13
一颗熠熠生辉的教育明珠——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人民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14
《儒藏》编纂随劄——目录版本校勘六则
李暢然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