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印度《诗镜》讨论藏族诗歌体现的暗示修饰法与意象之关系
1
作者 亚马降泽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公元十三世纪,古印度文学理论经典《诗镜》被翻译成藏文,从此流传于藏地,并成为藏族修辞学、写作学、诗学和美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诗镜》中所蕴含的暗示修饰法与意象的关系对藏族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 公元十三世纪,古印度文学理论经典《诗镜》被翻译成藏文,从此流传于藏地,并成为藏族修辞学、写作学、诗学和美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诗镜》中所蕴含的暗示修饰法与意象的关系对藏族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学界对意象、审美和修饰法相关的研究成果,归纳意象的涵义,对《诗镜》中暗示修饰法和意象的关系在藏族诗学领域的传播历程及其对藏族特色文体形式建构与应用所具有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藏族 暗示 意象
下载PDF
藏族传统修辞理论《诗镜》中的罗摩故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仁欠卓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65-68,共4页
印度文艺理论庄严论派代表人物檀丁的著作《诗镜》第二章"意义修饰"之"宏壮修饰"有"志气恢宏"和"财力雄厚"两种修饰,均以罗摩故事作为背景,修饰人物和事物特征。1277年萨迦派僧人雄敦·多... 印度文艺理论庄严论派代表人物檀丁的著作《诗镜》第二章"意义修饰"之"宏壮修饰"有"志气恢宏"和"财力雄厚"两种修饰,均以罗摩故事作为背景,修饰人物和事物特征。1277年萨迦派僧人雄敦·多吉坚参将《诗镜》翻译成藏文后,藏族历代文人对《诗镜》作疏,出现了多部注解注疏之作,这些作品中有篇幅各异、长短不等的罗摩故事,使罗摩故事成为藏族文坛最具代表性的外来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罗摩衍那 题材 本土化
下载PDF
论檀丁《诗镜》对藏族美学思想及文艺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旦增尼玛 《西藏艺术研究》 2020年第1期37-45,共9页
《诗镜》(《■》)是古代印度梵语诗学的重要文献资料,是一部熔诗学、美学、修辞学于一炉的经典著作,故其三个学科的理论思想,浑然一体,彼此难分。该文章主要运用美学、文学、阐释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主要从三个层面:一是古印度文论《诗... 《诗镜》(《■》)是古代印度梵语诗学的重要文献资料,是一部熔诗学、美学、修辞学于一炉的经典著作,故其三个学科的理论思想,浑然一体,彼此难分。该文章主要运用美学、文学、阐释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主要从三个层面:一是古印度文论《诗镜》在西藏的传播与接受;二是《诗镜》影响下的藏族审美意识的嬗变;三是其文论对藏族文艺创作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研究,努力将为我国美学理论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艺美学理论体系建设提供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藏族美学 藏族文论 梵语
下载PDF
当代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藏族传统比喻修辞研究——以檀丁《诗镜》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旦增尼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96-102,共7页
文章借鉴当代认知科学的理念和研究成果,运用“接纳不可能特征的五组方式”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藏文比喻修辞格的自身规律,研究藏文古典文论《诗镜》提出的比喻修辞格的认知性特征,描写了每个比喻辞格变体的结构公式,将藏文比喻修辞格的... 文章借鉴当代认知科学的理念和研究成果,运用“接纳不可能特征的五组方式”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藏文比喻修辞格的自身规律,研究藏文古典文论《诗镜》提出的比喻修辞格的认知性特征,描写了每个比喻辞格变体的结构公式,将藏文比喻修辞格的本体研究扩展至认知关系研究的层面,力图构建藏族传统修辞学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修辞格 《诗镜》 认知性 藏文文论
下载PDF
古代印度《诗镜》的藏译历程 被引量:1
5
作者 卓泽加 《民族翻译》 2017年第4期30-36,共7页
《诗镜》是古代印度梵语文学鼎盛末期的理论大作之一,后经藏族历代译师的不懈努力使其所有内容译为藏文,并且逐渐成为了具有鲜明藏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传统学者对《诗镜》藏译历程的表述历来含糊不清,... 《诗镜》是古代印度梵语文学鼎盛末期的理论大作之一,后经藏族历代译师的不懈努力使其所有内容译为藏文,并且逐渐成为了具有鲜明藏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传统学者对《诗镜》藏译历程的表述历来含糊不清,当代学者又尚未对其进行过系统研究。鉴于此,文章主要依据《诗镜》藏译重要译者的文集和传记,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原始资料,试图较为完整地论述印度《诗镜》的藏译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藏译 历程
下载PDF
《诗镜》疏论释疑——吴玉教授访谈录
6
作者 多杰太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9年第1期1-23,共23页
本文以现代文学理念为观照,从《诗镜》中有关文学本质和体裁、创作手法及其概念分类等提出二十个疑难问题,尔后,依据《诗镜》与《邦氏诗注》两部经典的观点和主旨予以解答,进而罗列后期各类《诗镜》注疏中出现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参证... 本文以现代文学理念为观照,从《诗镜》中有关文学本质和体裁、创作手法及其概念分类等提出二十个疑难问题,尔后,依据《诗镜》与《邦氏诗注》两部经典的观点和主旨予以解答,进而罗列后期各类《诗镜》注疏中出现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参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邦氏疏论》 释疑
下载PDF
《诗镜》与仓央嘉措情歌
7
作者 孟昭毅 梁玥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3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檀丁的《诗镜》是印度古典梵语诗学重要代表作之一,于13世纪传入中国西藏,对藏族古典文学,特别是诗歌美学产生了广泛影响。诗人仓央嘉措即为其中一例,他虽然身为六世达赖喇嘛,但是在总结前人诗歌创作的基础上写出许多描写爱情之诗,汉译... 檀丁的《诗镜》是印度古典梵语诗学重要代表作之一,于13世纪传入中国西藏,对藏族古典文学,特别是诗歌美学产生了广泛影响。诗人仓央嘉措即为其中一例,他虽然身为六世达赖喇嘛,但是在总结前人诗歌创作的基础上写出许多描写爱情之诗,汉译为“情歌”。仓央嘉措情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均体现了对《诗镜》理论的实践与尝试。在美学层面上,仓央嘉措情歌再现《诗镜》理论之精华,具有文辞韵律之美且有所创新,关注精神感受的表达,把握情歌情感表达的精髓,因而独树一帜,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仓央嘉措 情歌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与《诗镜》风格论比较
8
作者 曹顺庆 高妤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3年第1期165-178,共14页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名著《文心雕龙》和印度古典梵语诗学名著《诗镜》的风格论均涉及内容、形式、方法和效果等四个方面的思考,都认可风格的组合,但二者的论述存在差异:《文心雕龙》注重个人风格,而《诗镜》对个人风格着笔不多;二书在文...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名著《文心雕龙》和印度古典梵语诗学名著《诗镜》的风格论均涉及内容、形式、方法和效果等四个方面的思考,都认可风格的组合,但二者的论述存在差异:《文心雕龙》注重个人风格,而《诗镜》对个人风格着笔不多;二书在文体风格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心雕龙》对语言风格的论述薄弱,而《诗镜》以语言风格论为主;《文心雕龙》包含时代风格论,而《诗镜》没有涉及时代风格论问题。本文从中印两国的文化差异等入手,尝试对这些诗学观的异同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诗镜》 风格论
原文传递
论藏文《诗镜》生命美学意蕴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其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7-205,共9页
藏族翻译家和学者将古印度檀丁梵文《诗镜》翻译为藏文,并在内容上、诗例上增删取舍使之民族化、本土化,将藏文《诗镜》划归藏族美学论著范畴,合乎学理和学术规范。藏文《诗镜》积淀着丰富的生命美学资源,需作深度开采、挖掘。联系佛学... 藏族翻译家和学者将古印度檀丁梵文《诗镜》翻译为藏文,并在内容上、诗例上增删取舍使之民族化、本土化,将藏文《诗镜》划归藏族美学论著范畴,合乎学理和学术规范。藏文《诗镜》积淀着丰富的生命美学资源,需作深度开采、挖掘。联系佛学世界观、人生观,从藏文《诗镜》对诗歌内容的总括、对"味论"美学的体认以及对诗例的遴选、增写等层面进行考察,可透析其所蕴含的关于人之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价值的哲学之思和审美之思,确认其光彩夺目的生命美学元素。藏文《诗镜》生命美学有中国美学共性又有藏族美学个性,作为"地方性知识"可超越时空与西方生命美学直接对话,彰显藏民族审美特征和诗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诗镜》 生命美学 民族性 世界性
下载PDF
《诗镜》文本的注释传统与文学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意娜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藏族《诗镜》迻译自梵文,后成为藏族文学的“创作指南”。它在数百年间经历了反复的翻译、解释、诠释和语内翻译过程,形成流传至今形式多样、为数众多的不同注疏版本,积淀为极具特征的“《诗镜》学统”。《诗镜》学统具有如下特征:跨越... 藏族《诗镜》迻译自梵文,后成为藏族文学的“创作指南”。它在数百年间经历了反复的翻译、解释、诠释和语内翻译过程,形成流传至今形式多样、为数众多的不同注疏版本,积淀为极具特征的“《诗镜》学统”。《诗镜》学统具有如下特征:跨越梵藏语际和跨越古今的“双跨性”,与佛教思想体系形成重叠互渗的“互文性”,以及由于语言本身就处于永恒变化之中,再加上源于原典作者和注释者之间多重“视域差”造成的“未定性”。藏族《诗镜》历经多重重构,在经典文学文本之外,兼具历史文本、文化文本等属性,并在藏族文人模仿和践行过程中逐渐内化为藏族文学观念的“因子”,大大超越了原典的意涵,进而成为充满张力的开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注释 翻译 解释学 历史流传物
原文传递
藏族《诗镜》文本经典化历程论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意娜(藏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藏族《诗镜》是藏族古典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它的经典化过程与常见的文献经典化路径有若干差异,代表了一种步步为营、层层本土化的努力方向,可将之概括为“开创之作—多样并存—选择认同—范式保留—重新命名—理念传播—塑... 藏族《诗镜》是藏族古典文学的“创作指南”和经典文本。它的经典化过程与常见的文献经典化路径有若干差异,代表了一种步步为营、层层本土化的努力方向,可将之概括为“开创之作—多样并存—选择认同—范式保留—重新命名—理念传播—塑造典型—教育传承”。此外,《诗镜》的经典化路径还具有“译-述”一体和反复经典化的特征,就更容易看清权力持续参与的结果,即从多声部到单声部的统合,进而形成阐释幅度收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交织作用的面貌。在历史阐释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过程中,《诗镜》得以成为经典,并且具备了历史阐释的开放性,具有了跨语际并跨时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阐释 经典化 经典 学统
原文传递
蒙藏《诗镜》研究史概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树林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1,共17页
古印度《诗镜》随着印度佛教传入藏蒙地区,受到推崇,掀起注释、研究的热潮,诞生卷帙浩繁的《诗镜》阐释著作和例诗,成为一种传统。这批阐释著作和例诗注重对《诗镜》的注释和名词术语的解释,补充和完善重要理论概念,增加新的理论范畴,... 古印度《诗镜》随着印度佛教传入藏蒙地区,受到推崇,掀起注释、研究的热潮,诞生卷帙浩繁的《诗镜》阐释著作和例诗,成为一种传统。这批阐释著作和例诗注重对《诗镜》的注释和名词术语的解释,补充和完善重要理论概念,增加新的理论范畴,通过本土化创造,创建并发展了蒙藏民族各自的诗学理论体系。《诗镜》研究著作均由藏文撰写,阐释方法多样,内容丰富,不仅主导当时文学创作,也深刻影响了后世创作,成为东方文学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传统研究 本土化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从《诗镜》的译介和注疏看藏族文论的形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完代克(藏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13世纪中期,萨班·贡噶坚参首次将印度古代梵语文论《诗镜》翻译成藏文。此后,经过各派僧俗文人对其原典进行翻译、理解、解释、应用,写出了400多部注疏、评论类著作,完成了《诗镜》的本土化和经典化,使之成为藏族文论的主要组成部... 13世纪中期,萨班·贡噶坚参首次将印度古代梵语文论《诗镜》翻译成藏文。此后,经过各派僧俗文人对其原典进行翻译、理解、解释、应用,写出了400多部注疏、评论类著作,完成了《诗镜》的本土化和经典化,使之成为藏族文论的主要组成部分。《诗镜》在经过13世纪至14世纪中期的形成、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期的发展、17世纪初期至19世纪晚期的兴盛之后,与本土诗学家创立的“味”论、“生命”论等相结合,改变《诗镜》重形式轻内容的唯美倾向,重新建构了“形体、生命、修辞”三位一体的诗学体系,树立了内容与形式对立统一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注疏 “生命” 论藏族文论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蒙藏“诗镜”诗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树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68,2,共7页
蒙藏高僧创作的《诗镜》阐释著作和例诗作为民族诗学遗产被当代研究所关注,逐渐从一开始的《诗镜》研究中分离出来,目前已显现出比《诗镜》原著研究更强劲的发展态势。蒙、藏、汉学者的研究包括部分具体著作的解析、某一范畴的探讨、民... 蒙藏高僧创作的《诗镜》阐释著作和例诗作为民族诗学遗产被当代研究所关注,逐渐从一开始的《诗镜》研究中分离出来,目前已显现出比《诗镜》原著研究更强劲的发展态势。蒙、藏、汉学者的研究包括部分具体著作的解析、某一范畴的探讨、民族诗学产生与发展的探索、民族诗学体系的建构等,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视角、多层次的特点,尤其在现代理论阐释和转换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藏 《诗镜》 现代研究
下载PDF
《唐诗镜》作者陆时雍生卒年新考
15
作者 杨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9-71,共3页
明有二陆时雍,一为浙江桐乡陆时雍,字仲昭,一字昭仲,浙江桐乡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贡生,是我国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明史》、《清史稿》均无传。一为浙江归安陆时雍,字幼淳,归安人,嘉靖进士。疑此二人事迹相混,文章拟... 明有二陆时雍,一为浙江桐乡陆时雍,字仲昭,一字昭仲,浙江桐乡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贡生,是我国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明史》、《清史稿》均无传。一为浙江归安陆时雍,字幼淳,归安人,嘉靖进士。疑此二人事迹相混,文章拟对二人生平进行考证。同时笔者将对《唐诗镜》作者桐乡陆时雍的生卒年进行详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镜》作者 陆时雍 生卒年考
下载PDF
《诗镜》的传入与发展阶段研究(13-20世纪)
16
作者 完代克 娘毛加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0年第4期145-156,共12页
《诗镜》从13世纪开始传入到20世纪为止,藏族学者们通过注解原著、再创作等方式继承和发扬该理论,至今产生了相关文本400余部,成为藏族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诗镜》的传入和发展历程分为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兴盛阶段三个阶... 《诗镜》从13世纪开始传入到20世纪为止,藏族学者们通过注解原著、再创作等方式继承和发扬该理论,至今产生了相关文本400余部,成为藏族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诗镜》的传入和发展历程分为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兴盛阶段三个阶段并加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注释 传承 发展阶段
原文传递
《诗境》藏译本中混合修饰法的一颂失译初探
17
作者 边巴次仁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121-129,共9页
《诗镜》■为7世纪印度宫廷诗人檀丁所撰,历史上注释众多。公元十三世纪(1250-1270)印度著名诗人班智达srilakamakara、lak·mikara(梵文为■、藏文为■)和藏族匈译师·多吉坚参将它译成了藏文,随后由邦译师·洛追旦巴和司... 《诗镜》■为7世纪印度宫廷诗人檀丁所撰,历史上注释众多。公元十三世纪(1250-1270)印度著名诗人班智达srilakamakara、lak·mikara(梵文为■、藏文为■)和藏族匈译师·多吉坚参将它译成了藏文,随后由邦译师·洛追旦巴和司徒等历代藏族译师,先后根据梵文原本校订改译,推动了藏族文学思潮和理论的发展,逐渐成为藏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探讨《诗镜》的梵藏译本,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从原文层面了解梵藏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印度文化和藏族文化交流的认识。但是后期可能在抄录时,存在诸多错字、漏字现象,正如更敦群培大学者所说“现在藏译版的《诗经》中还有几颂未翻译,望有志趣之人,将其翻译全为好”。为此,本文参照《诗镜》梵文原文与注疏,以及藏译和藏译注疏,通过语法功能对《诗镜》梵藏文本进行了拆解、分析词汇等详细的对照,其中对藏文漏译的一颂原文作了尝试性地翻译,且探讨了这颂漏译的内容正是藏文各注释当中所说的缺少互不观待个独立混合修饰法的例子,以供参考。同时依据《韵律宝生》对梵文原文进行了原诗的韵律分析,旨在通过上述研究,对《诗镜》的梵藏翻译情况有更深的了解,并且从更广的视角和层面探寻《诗镜》对藏族文化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历史上以梵文为媒介的印度文化和藏族文化之间持久而深入的交流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镜》 梵文原文 藏语版本 弥补漏译
下载PDF
诗学理论在卫藏地区——基于匈邦师徒传承的考察(13-16世纪)
18
作者 完代克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129-141,共13页
13世纪晚期,匈敦·多杰坚参首次将梵文诗学理论《诗镜》(Kāvyādarša)全译成藏文,成为藏族传统文论的主要组成部分。随后邦·洛追丹巴对其进行了广泛阐释,晚年创作了《诗镜广注·本意释明》,这部著作与其说是首部系统解... 13世纪晚期,匈敦·多杰坚参首次将梵文诗学理论《诗镜》(Kāvyādarša)全译成藏文,成为藏族传统文论的主要组成部分。随后邦·洛追丹巴对其进行了广泛阐释,晚年创作了《诗镜广注·本意释明》,这部著作与其说是首部系统解释《诗镜》的注疏本,不如说是为其开辟了新的理解途径。撰写此部著作的前前后后,邦·洛追丹巴依次在阿里贡塘乃波齐、萨迦、桑普、纳塘、拉萨、桑耶、达隆、热振、尼托等地进行了广泛讲授,前来听讲的门徒数不胜数,其中对诗学教习传承方面有卓越贡献的数贡唐德罗和大译师强曲孜莫二人。他后培养了南喀桑波、扎巴坚赞等主要弟子,这两位大师的传承中出现了多位成就非凡的译师和文论家,一边以匈敦的译本为蓝本做不同程度的语内翻译和校对,为诗学的接受提供便利。一边推动诗文创作和著书立说,建构适应藏族文学的文论批评范式和理论框架。主要运用阐释学、文献研究法梳理了《诗镜》在13-16世纪间的本土化和经典化历程,为藏族传统文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学术资源。认为匈邦师徒为藏族诗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讲授传统和匈邦师徒传承体系为此门学问能够代代相传、流传至今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重新建构“形体、生命、修辞”三位一体的诗学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邦师徒 《诗镜》 传承
下载PDF
《诗镜论》研究概述
19
作者 王满特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3-27,共5页
公元 7世纪印度古代文学理论家檀丁所撰诗学理论著作《诗镜论》译为藏文以后 ,藏族学者争相传习 ,蔚成风气。它和藏文古体诗的创作相结合 ,经过漫长的发展道路 ,已经成为藏族文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对蒙古族古代文... 公元 7世纪印度古代文学理论家檀丁所撰诗学理论著作《诗镜论》译为藏文以后 ,藏族学者争相传习 ,蔚成风气。它和藏文古体诗的创作相结合 ,经过漫长的发展道路 ,已经成为藏族文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对蒙古族古代文论产生了巨大影响。蒙古族喇嘛学者用藏文撰写诗镜论注释和诗例 ,极大地促进了它的传播并扩大了其对蒙古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蒙古族 歌理论 文学理论 藏文版本 蒙文版本
下载PDF
梵语诗学庄严论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锡南 曾祥裕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10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梵语诗学庄严论是印度古典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丰富发达的印度古代语言学有关。庄严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的外延和内涵也不断地产生变化。梵语诗学中的"庄严"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修辞存在很多差异。
关键词 梵语 庄严论 修辞学 《诗镜》 曲语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