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从文小说《长河》中的橘意象解读
1
作者 李寅秋 马绍玺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69-71,共3页
橘是古已有之的文化意象,沈从文小说《长河》中贯穿了大量有关橘子、橘树的描写,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橘不仅仅是萝卜溪的经济作物与自然风景,更与萝卜溪的命运发展紧密相连,成为漂泊之人深厚乡情的寄托载体,象征着湘西世界淳朴、美好... 橘是古已有之的文化意象,沈从文小说《长河》中贯穿了大量有关橘子、橘树的描写,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橘不仅仅是萝卜溪的经济作物与自然风景,更与萝卜溪的命运发展紧密相连,成为漂泊之人深厚乡情的寄托载体,象征着湘西世界淳朴、美好的人性。同时,橘作为日常交往的物品,是当地维系人情的纽带,见证着湘西人民真诚纯粹的感情联络。由买卖橘子引发的误会与冲突,则折射出本地与外界、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巨大差异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长河》 人性
下载PDF
湘西文学世界的“常”与“变”——以《边城》《长河》为中心
2
作者 谢其银 《最小说》 2024年第2期11-14,共4页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湘西题材的作品,展现的“湘西文学世界”都承载着其不同的文学追求。《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其笔下“湘西文学世界”的“常”与...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湘西题材的作品,展现的“湘西文学世界”都承载着其不同的文学追求。《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其笔下“湘西文学世界”的“常”与“变”。具体表现为环境方面的理想与现实融汇、人性方面的自然与人事交错、伦理方面的个人与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世界 《边城》 《长河》
下载PDF
从《长河》审视沈从文的乡土写作
3
作者 何铭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3期13-15,共3页
20世纪30年代,在现实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竭力地表现社会黑暗现实和底层人民困苦的激情创作中,沈从文以自由主义和独特的田园牧歌式书写独树一帜。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温情和美好,是对支离破碎的“乡土中国”的一次整合和重构。但同时,... 20世纪30年代,在现实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竭力地表现社会黑暗现实和底层人民困苦的激情创作中,沈从文以自由主义和独特的田园牧歌式书写独树一帜。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温情和美好,是对支离破碎的“乡土中国”的一次整合和重构。但同时,受到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湘西已不复从前,桃源式的生活也快消失殆尽。本文主要从形象的流变、湘西自然生态和风俗画卷的演绎以及对现代性的批判三个方面针对《长河》中的乡土写作,探讨地方性审美意义的生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小说蕴含的时代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乡土写作 《长河》
下载PDF
劳动视域下的沈从文乡土小说《长河》研究
4
作者 陈瑜琳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8-61,共4页
与20世纪20年代乡土作家对劳动的苦难书写不同,沈从文对劳动的书写具有特殊表征和意义指向,在《长河》中对劳动场景的审美图像化和劳动过程的趣味化书写等都凝聚着其对人性和审美的深沉思考。在沈从文笔下,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健全人格,... 与20世纪20年代乡土作家对劳动的苦难书写不同,沈从文对劳动的书写具有特殊表征和意义指向,在《长河》中对劳动场景的审美图像化和劳动过程的趣味化书写等都凝聚着其对人性和审美的深沉思考。在沈从文笔下,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健全人格,更在于在自然的劳动过程中唤起人对美和世界的感知力,而这种对劳动的审美观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长河》 乡土小说 劳动书写 审美观念 童年经验
下载PDF
论《边城》和《长河》的思想艺术特色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思和 刘诗哲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和《长河》代表了中国新文学的民间立场和民间审美观念,改变了新文学偏重于知识分子自身题材的"由启蒙到革命"的狭窄性,把文学创作引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由启蒙到民间"的新天地。文章通过分析...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和《长河》代表了中国新文学的民间立场和民间审美观念,改变了新文学偏重于知识分子自身题材的"由启蒙到革命"的狭窄性,把文学创作引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由启蒙到民间"的新天地。文章通过分析这两部小说,以说明沈从文对文学史的艺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长河》 民间
下载PDF
《长河》:未竟的中国式"战争与和平"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永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9-186,共8页
《长河》是一部未竟的中国式"战争与和平",也是"最像湘西人的书"。沈从文曾对该书寄予很高的期望,由于战乱等原因,使它成了现在的"半部书"和"断章",学术界也因此未能对该书给予足够的重视。这... 《长河》是一部未竟的中国式"战争与和平",也是"最像湘西人的书"。沈从文曾对该书寄予很高的期望,由于战乱等原因,使它成了现在的"半部书"和"断章",学术界也因此未能对该书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部书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气象具有十足的"沈从文气",也是深入理解沈从文本人及其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关隘。现象学和互文性解读或许是接近被遮蔽的长河世界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河》 生活世界 互文性
下载PDF
沈从文的“现代”忧惧——《长河》纵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仁政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五四"时期,周作人借《小河》一诗表达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老忧惧。在小说《长河》中,沈从文的"现代"忧惧是指涉那种摧枯拉朽的革命政治的。
关键词 沈从文 《长河》 湘西
下载PDF
沈从文《长河》思想艺术特色新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巩晓悦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72,共2页
《长河》是在沈从文的创作经验与创作热情都达到了巅峰时刻的创作,由于没有最终创作完成而成为其一生的遗憾。在《长河》中,沈从文的写作视野已经从关注某几个人命运的"小我"转向发现以"国家"作为背景下的"大... 《长河》是在沈从文的创作经验与创作热情都达到了巅峰时刻的创作,由于没有最终创作完成而成为其一生的遗憾。在《长河》中,沈从文的写作视野已经从关注某几个人命运的"小我"转向发现以"国家"作为背景下的"大我",这也是《长河》存在的一种使命感,是我们应该透过文章去发现的作者隐藏于其中的深意。其内涵的秋与愁,美与希望都折射出作者特殊时段的边城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长河》 思想艺术特色
下载PDF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及其外来影响——以《长河》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绍军 《学术探索》 2006年第6期114-119,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的沈从文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长河》。沈从文在作品中综合了自己对于“边城”世界各方面的生活体验,又调动了各种艺术才能和叙事试验,写出了留在记忆里的湘西世界的独特的生活样式和社会演变;同... 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的沈从文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长河》。沈从文在作品中综合了自己对于“边城”世界各方面的生活体验,又调动了各种艺术才能和叙事试验,写出了留在记忆里的湘西世界的独特的生活样式和社会演变;同时他还在作品中表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永恒与流变”、书写了美好的人性和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从中不难看出,《长河》的创作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的影响,主要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小说创作 外来影响 《长河》
下载PDF
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与乡村抒情——论沈从文的小说《长河》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学云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6-72,共7页
《长河》以辰河流域吕家坪为背景,聚焦乱世背景下湘西社会之"变",关注"变"中的"常"态人生。在"常"与"变"的错综描写中,小说以宏阔的视角表现丰富驳杂的社会生活,湘西地方的历史命运... 《长河》以辰河流域吕家坪为背景,聚焦乱世背景下湘西社会之"变",关注"变"中的"常"态人生。在"常"与"变"的错综描写中,小说以宏阔的视角表现丰富驳杂的社会生活,湘西地方的历史命运、国家民族与地方的现实与未来,普通人在乱世危局中人生与人性的变异与恒常。《长河》将乡村抒情与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交织一体,内蕴着沈从文复杂的思想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河》 家国政治 人事命运 乡村抒情
下载PDF
从反复叙事看《长河》及其“命运” 被引量:1
11
作者 聂家伟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6-42,共7页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反复叙事的手法运用的比较多,而在《长河》中尤其突出。《长河》中这种反复叙事手法的运用,体现出了沈从文所要表现的"常"与"变",表现出沈从文的国家认同、地方志书写以及对于湘西系列小说...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反复叙事的手法运用的比较多,而在《长河》中尤其突出。《长河》中这种反复叙事手法的运用,体现出了沈从文所要表现的"常"与"变",表现出沈从文的国家认同、地方志书写以及对于湘西系列小说作总结的趋势,不仅如此,这种手法的运用,也构成他没能写完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叙事 《长河》 国家认同 地方志 湘西系列小说
下载PDF
“现代”进程中的民间狂欢——沈从文《长河》中的民间诙谐式叙事
12
作者 陈婵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0-83,共4页
沈从文的小说《长河》描写了20世纪30、40年代湘西地区受到"现代"意识形态入侵而产生的种种变化。大量民间诙谐语言的运用,反讽叙述手法的使用以及怪诞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整个小说文本呈现出鲜明的民间狂欢式风格,形成对官... 沈从文的小说《长河》描写了20世纪30、40年代湘西地区受到"现代"意识形态入侵而产生的种种变化。大量民间诙谐语言的运用,反讽叙述手法的使用以及怪诞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整个小说文本呈现出鲜明的民间狂欢式风格,形成对官方意识形态的颠覆。《长河》中的民间诙谐式叙事表现了作者对平等而自在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对自由和淳朴人性美的歌颂,以及与追求秩序、规范、权威和物质的"现代"进程的抗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河》 民间狂欢 民间诙谐语言 反讽叙事 怪诞形象
下载PDF
从反复叙事看《长河》及其“命运”
13
作者 聂家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4-39,共6页
在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中,反复叙事的手法运用得比较多,而《长河》中尤其突出。《长河》中这种反复叙事手法的运用,体现出了沈从文所要表现的"常"与"变",表现出了沈从文的国家认同、地方志书写以及对于湘西系列小说... 在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中,反复叙事的手法运用得比较多,而《长河》中尤其突出。《长河》中这种反复叙事手法的运用,体现出了沈从文所要表现的"常"与"变",表现出了沈从文的国家认同、地方志书写以及对于湘西系列小说作总结的趋势。不仅如此,这种手法的运用,也是沈从文没能写完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叙事 《长河》 国家认同 地方志 湘西系列小说
下载PDF
非经典文本中引用经典之变译研究——以电视片《长河》为例
14
作者 王昌玲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7-121,共5页
聚焦电视片《长河》中引用经典的翻译,诠释非经典文本中引用经典、古诗有别于典籍全译的特殊性,旨在通过探索经典翻译变通之法,提升中国文化海外接受度。受引文的语用环境——引用语篇,和引用目的的双重影响,经典引文的翻译多采取选择... 聚焦电视片《长河》中引用经典的翻译,诠释非经典文本中引用经典、古诗有别于典籍全译的特殊性,旨在通过探索经典翻译变通之法,提升中国文化海外接受度。受引文的语用环境——引用语篇,和引用目的的双重影响,经典引文的翻译多采取选择性释译,使所译文字与上下文纹理契合,在结构、语义和语气上与所处语篇和谐一致,而精挑细选英语引述动词是确保文气畅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引文 变译 选择性释译 《长河》
下载PDF
民族性与现代性的两难——以小说《长河》、《正红旗下》为例
15
作者 丁增武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5-59,共5页
20世纪初以来逐步趋于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基于自身"民族性"构建的实践与作为整体社会历史潮流的追求"现代性"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两难状态。《长河》、《正红旗下》从不同的时代与民族关系背景出发... 20世纪初以来逐步趋于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基于自身"民族性"构建的实践与作为整体社会历史潮流的追求"现代性"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两难状态。《长河》、《正红旗下》从不同的时代与民族关系背景出发,试图对作者自身民族的民族性进行想象性展望与重构。这种展望与重构的失败,与20世纪中国艰难的"现代性"追求及其陷入的吊诡和误区紧密相关,并凸显出二者在共存中陷入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河》 《正红旗下》 民族性 现代性 文化全球化
下载PDF
《长河》版本源流与修改考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熔 唐东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沈从文的著名长篇小说《长河》,自1938年开始在《星岛日报·星座》连载以来,曾先后出现过4个版本。遵从"善本"的原则,对其中最关键的初刊本和初版本进行校勘,发现沈从文在文字校改上具有精雕细琢的功力,且看到在特殊政治... 沈从文的著名长篇小说《长河》,自1938年开始在《星岛日报·星座》连载以来,曾先后出现过4个版本。遵从"善本"的原则,对其中最关键的初刊本和初版本进行校勘,发现沈从文在文字校改上具有精雕细琢的功力,且看到在特殊政治的环境下,《长河》这部作品多舛的命运,以及它被意识形态化的写作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长河》 版本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的变异修辞——以《边城》《长河》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晏雯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5-58,共4页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沈从文小说善于运用变异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从《边城》和《长河》来看,其小说的语音变异以谐音变异和直接摹声变异为主;词汇变异则表现为词形变异、抽...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沈从文小说善于运用变异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从《边城》和《长河》来看,其小说的语音变异以谐音变异和直接摹声变异为主;词汇变异则表现为词形变异、抽换语素、语体变异、语域变异;语法变异主要是主谓结构搭配变异和偏正结构搭配变异;语用变异主要体现为矛盾表达变异和色彩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长河》 语言风格 变异修辞
下载PDF
自然·女性——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长河》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哲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5期132-133,共2页
沈从文笔下的大自然是有灵性、人性的;女性是灌注了大自然精魂与灵气的。在《长河》的书写中,作者于有意无意闻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主张自然世界与女性主义精神结合的思想内涵。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去解读《长河》,可以深切感受作者所... 沈从文笔下的大自然是有灵性、人性的;女性是灌注了大自然精魂与灵气的。在《长河》的书写中,作者于有意无意闻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主张自然世界与女性主义精神结合的思想内涵。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去解读《长河》,可以深切感受作者所创造的自然和女性之间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长河》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 自然女性
下载PDF
浪漫的消解与理想家园的凋敝——从《边城》到《长河》
19
作者 孙雪梅 《丽水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54-58,共5页
《边城》与《长河》是沈从文乡土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篇 ,将二者的艺术手法和作者的创作主旨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 ,从《边城》到《长河》实际上呈现出了一种浪漫的消解与理想家园的凋敝的趋势 ,而社会政治现实的压力与作者的审美趣... 《边城》与《长河》是沈从文乡土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篇 ,将二者的艺术手法和作者的创作主旨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 ,从《边城》到《长河》实际上呈现出了一种浪漫的消解与理想家园的凋敝的趋势 ,而社会政治现实的压力与作者的审美趣味的转变便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长河》 理想家园 沈从文 乡土小说 艺术手法
下载PDF
生与死的乡土画卷——马金莲《长河》与萧红《呼兰河传》比较
20
作者 周爱华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5期193-195,共3页
马金莲《长河》与萧红《呼兰河传》书写乡土民间的生与死,具有浓郁的乡土抒情色彩。女童视角和桔瓣式并置结构都有助于实现小说散文化。相似的主题书写中蕴涵着不同的情感价值取向:《呼兰河传》承续“改造国民性”启蒙传统,民众对死的... 马金莲《长河》与萧红《呼兰河传》书写乡土民间的生与死,具有浓郁的乡土抒情色彩。女童视角和桔瓣式并置结构都有助于实现小说散文化。相似的主题书写中蕴涵着不同的情感价值取向:《呼兰河传》承续“改造国民性”启蒙传统,民众对死的冷漠反衬出生之“沉沦”状态;《长河》死亡书写体现出穆斯林宗教信仰,村民在苦难面前的坚韧、善良与“大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金莲 《长河》 《呼兰河传》 死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