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韵》——创作技法的运用与思考
1
作者 崔文玉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3年第1期16-24,共9页
《韵》———为竹笛、笙、二胡、古筝而作 ,是崔文玉于 1986年创作的一部民乐四重奏。作品试图将古老的民族乐器、传统的文化特质、单纯的民歌动机与现代作曲技法作一种“化合” ,以体现当代人对远古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在这种环境... 《韵》———为竹笛、笙、二胡、古筝而作 ,是崔文玉于 1986年创作的一部民乐四重奏。作品试图将古老的民族乐器、传统的文化特质、单纯的民歌动机与现代作曲技法作一种“化合” ,以体现当代人对远古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心态、气质神韵等的主体感受和内心体验。这部四重奏曾于 1988年在国内外 30 0多件征集作品中 ,被选为中国作曲家代表团出席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及亚洲作曲家大会演出的10件入选作品之一 ,并在 1988年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奖中获创作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 创作技法 民族器乐 四重奏 崔文玉 音乐创作 民族风格
下载PDF
我区独舞《韵》获全国“桃李杯”赛三项奖
2
作者 罗旦 《西藏艺术研究》 1998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韵》 艺术创作 少数民族文化 比赛 少数民族舞蹈 舞蹈精品 独舞 舞蹈艺术 十四届六中全会 西藏
下载PDF
《广韵》206韵来源考
3
作者 丁治民 《长江学术》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广韵》206韵是怎么来的?历来聚讼纷纭,经分类详列各家的观点,再比较现有材料,得出结论如下:《广韵》是以开元本孙愐《唐韵》204韵,再加上敦煌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上声五十一广与去声五十六严两韵而来的;《广韵》的韵数发展历程... 《广韵》206韵是怎么来的?历来聚讼纷纭,经分类详列各家的观点,再比较现有材料,得出结论如下:《广韵》是以开元本孙愐《唐韵》204韵,再加上敦煌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上声五十一广与去声五十六严两韵而来的;《广韵》的韵数发展历程应为“193-204-206”,而非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206 开元本《唐韵》 敦煌本王
下载PDF
沈乘麐的《韵学骊珠》和曲韵理论
4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3,共9页
沈乘麐精于度曲,因此,他的《韵学骊珠》专为度曲演唱而作:一是在每一韵目后标明收音方式;二是小韵前皆注明发声部位和出音方式,在同一声调内的小韵还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分为七类,每一类又分为22种不同的出音方式。这... 沈乘麐精于度曲,因此,他的《韵学骊珠》专为度曲演唱而作:一是在每一韵目后标明收音方式;二是小韵前皆注明发声部位和出音方式,在同一声调内的小韵还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分为七类,每一类又分为22种不同的出音方式。这给度曲者提供了具体的借鉴和指导,从而有助于唱准字声。《韵学骊珠》合南北曲韵于一谱,以南曲韵谱为主,依据南方语音的特征,在韵谱框架和编排体例上,对《中原音韵》作出了调整。沈乘麐的发声理论用古代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之名代替喉、牙、舌、齿、唇五个发音部位,不仅涵盖了整个七声音阶,而且对出音方式的描述更为具体,也更加有利于度曲者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学骊珠》 度曲演唱 南北曲合 发声理论
下载PDF
古书注音用字音韵地位的自动标注
5
作者 张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9-55,共7页
古音研究经常需要对大量注音用字的语音信息进行系统而全面地比较,比较的前提是明确标识注音用字的音韵地位,注音用字音韵地位自动标注系统可为此项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 注音材料 地位 自动标注系统
下载PDF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同形字辨析十则
6
作者 刘亚丽 《现代语文》 2023年第6期34-38,共5页
作为《切韵》系韵书的一种,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收录了部分字形相同而音义不同的同形字。利用传世文献和字典辞书,依据汉字形体演变和书写变异规律,对“亢、攲、茈、眙、椁、侘、翙、汨、舌、腊”等10组同形字进行辨析。通过... 作为《切韵》系韵书的一种,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收录了部分字形相同而音义不同的同形字。利用传世文献和字典辞书,依据汉字形体演变和书写变异规律,对“亢、攲、茈、眙、椁、侘、翙、汨、舌、腊”等10组同形字进行辨析。通过这一个案研究,不仅可以规范同形字的音义关系,还可以为汉字俗体的演变及书写变异规律的研究提供字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 同形字 《切韵》 辨析
下载PDF
乔中和《元韵谱》实际语音与明代河北内丘方音
7
作者 李军 《励耘语言学刊》 2023年第1期220-244,共25页
《元韵谱》以十二佸四响四十八韵,归纳了一个既反映实际语音,又尽可能区分所列字音韵来源或音韵特征的语音系统。四响既对应于实际语音四呼,又人为区分了实际语音读音合流,而音韵来源或音韵特征有别的韵字。论文在对《元韵谱》人为区分... 《元韵谱》以十二佸四响四十八韵,归纳了一个既反映实际语音,又尽可能区分所列字音韵来源或音韵特征的语音系统。四响既对应于实际语音四呼,又人为区分了实际语音读音合流,而音韵来源或音韵特征有别的韵字。论文在对《元韵谱》人为区分音韵来源、音韵特征的方式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参考韵谱列字所反映的语音特征,将人为区分的列字进行了合理归并,归纳了韵谱所反映的实际语音系统与语音特征。通过与现代内丘方言的比较,指出《元韵谱》实际语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代内丘方言的语音特征,其中的差异反映了内丘方言四百年来语音演变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谱》 四响 实际语音 内丘方音
下载PDF
安徽江淮官话片的鼻化韵及其历史由来
8
作者 张颖杰 《现代语文》 2023年第10期21-29,共9页
安徽省江淮官话片11个方言点中,纯粹的鼻化元音有9个,与4个介音i、u、y、v搭配后,又构成15个半鼻化的或不完全的鼻化音,共形成24个鼻化韵。各方言点鼻化韵的主元音和介音不同,构成了不同的鼻化韵数量与类型。各方言点的前后鼻音韵尾略... 安徽省江淮官话片11个方言点中,纯粹的鼻化元音有9个,与4个介音i、u、y、v搭配后,又构成15个半鼻化的或不完全的鼻化音,共形成24个鼻化韵。各方言点鼻化韵的主元音和介音不同,构成了不同的鼻化韵数量与类型。各方言点的前后鼻音韵尾略有不同,鼻化韵与前后鼻音搭配的主元音也不同,以相互补充为主。以全椒方言为例,考察宕江曾梗咸山深臻这八摄从中古到现代的历时演变。研究发现,隋唐时期的入声韵尾-p/-t/-k到元代已经消失,变为统一的塞擦音韵尾-?;前鼻音韵尾-m/-n和后鼻音韵尾-?之间不断相互转化;直至现代全椒方言产生9个鼻化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官话 鼻化 全椒方言 《五声反切正韵》 历史演变
下载PDF
辞书比勘与《广韵》词汇研究
9
作者 任立 《现代语文》 2023年第8期30-35,共6页
《广韵》是《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在中国辞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辞书语料具有特殊性,《广韵》词汇研究应重视辞书比勘。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综合不同训释,归纳概括词义;二是推溯训释来源,获得确切解释;三是推索引申,确定词义;... 《广韵》是《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在中国辞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辞书语料具有特殊性,《广韵》词汇研究应重视辞书比勘。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综合不同训释,归纳概括词义;二是推溯训释来源,获得确切解释;三是推索引申,确定词义;四是补充例证,丰富释义;五是发掘方俗词语;六是纠正误训误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切韵》 书词汇 辞书
下载PDF
论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韵略汇通》中的读音分合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淑学 袁学章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35,共10页
文章从古韵摄在《韵略汇通》中韵部的分合着眼,结合韵母的演变,探讨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分合格局及音值。论证了如下问题:1)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韵略汇通》音系中,读音是二分的,分别读作[ts]、[t](或[t∫])组。2)"枝春上"... 文章从古韵摄在《韵略汇通》中韵部的分合着眼,结合韵母的演变,探讨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分合格局及音值。论证了如下问题:1)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韵略汇通》音系中,读音是二分的,分别读作[ts]、[t](或[t∫])组。2)"枝春上"三声母下开口字(或合口字)间的小韵对立,不只是有无[i]介音的区别,也是声母的不同。3)[ts]组声母不拼细音。4)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合流演变不是同步的,合口字快于开口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略汇通》 枝春上三声母 知庄章三组声母
下载PDF
孙吾与及其所著韵书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强 丁治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57-60,共4页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对其考证,《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对其考证,《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会定正》反切拼读成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应相当于《韵镜》与《广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吾与 《韵会定正》 《韵会定正字切》 助纽字
下载PDF
论近代汉语-m韵尾消变的时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麦耘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1-24,共4页
《语言学论丛》第七辑(1981)载杨耐思先生《近代汉语-m的转化》一文,认为在十六世纪以前,汉语共同语中的-m韵尾已全部转变为-n。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谨剖述如下。 十六、十七世纪有不少反映当时共同语音的韵书、韵图是保留了-m韵的,如:
关键词 同语 近代汉语 南曲 吴方言 语音 通语 《韵法直图》
下载PDF
《韵镜》所标“开合”及相关问题再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9,共6页
本文认为《韵镜》所标的“开合”只能作“开”或“合”,并且证明今见本所作的“开合”是本书流传于日本期间,校读者的批注被误抄于正文之中造成的。
关键词 《韵镜》 再研究 相关 “合” 正文
下载PDF
从《韵会定正》论《洪武正韵》的得失——兼论明太祖“中原雅音”的性质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治民 赵金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8-659,共12页
七十六韵本、八十韵本的《洪武正韵》均是以明太祖"壹以中原雅音为定"的要求加以编纂的,但均未得到其认可。问题在于明太祖对"中原雅音"未作明确的说明,所以宋濂、汪广洋等对什么是"中原雅音"就很难捉摸... 七十六韵本、八十韵本的《洪武正韵》均是以明太祖"壹以中原雅音为定"的要求加以编纂的,但均未得到其认可。问题在于明太祖对"中原雅音"未作明确的说明,所以宋濂、汪广洋等对什么是"中原雅音"就很难捉摸,而《韵会定正》是在明太祖对八十韵本《洪武正韵》"字义音切未能尽"而需"重加校正"情况下进呈的,深得其认可而加以刊行。本文以存于《永乐大典》中的部分《韵会定正》为标准,从释义和注音两方面衡量八十韵本《洪武正韵》的得失,进而略窥明太祖的"中原雅音"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正韵》 八十 《韵会定正》
下载PDF
璀灿宝典 珠玉文章——黑龙江省图书馆珍藏元梅溪书院刻本《韵府群玉》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菲 许静华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元代阴时夫昆仲所撰的《韵府群玉》是现存以韵隶事最早的类书。元明以降,此书屡经翻刻。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元统二年(1334年)梅溪书院刻本《韵府群玉》是此书存世最古的版本。该书曾流入东瀛,后归中土,递藏有序,独具版本价值。
关键词 《韵府群玉》 梅溪书院刻本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下载PDF
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无未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6,共12页
《韵镜》传入日本700余年来,已经形成内涵非常丰富的"《韵镜》学",故有《韵镜》产生在中国,而"《韵镜》学"则形成在日本的说法。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情况进行详细总结,比较全面地介绍日本学者... 《韵镜》传入日本700余年来,已经形成内涵非常丰富的"《韵镜》学",故有《韵镜》产生在中国,而"《韵镜》学"则形成在日本的说法。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日本学者的《韵镜》研究情况进行详细总结,比较全面地介绍日本学者研究《韵镜》的实绩。有资料的大量汇集,也有一定的客观评述,还有对日本"《韵镜》学"发达原因的追寻,力图使研究《韵镜》的学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镜》 日本 汉语音 中国 大矢透 汉学
下载PDF
唐代新兴韵书《韵诠》考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时仪 李丰园 《辞书研究》 2007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唐代武玄之所撰《韵诠》是一部记载当时实际语音的新兴韵书,今已失传。文章就文献所载此书的三百多条佚文对其概貌作了考探,剖析其注音、析形和释义的体例,探讨其渊源和编纂特色,论述其在语言研究、辞书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学术价值... 唐代武玄之所撰《韵诠》是一部记载当时实际语音的新兴韵书,今已失传。文章就文献所载此书的三百多条佚文对其概貌作了考探,剖析其注音、析形和释义的体例,探讨其渊源和编纂特色,论述其在语言研究、辞书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学术价值,填补了辞书史研究中有关此书的研究之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诠》概貌 体例 渊源 编纂特色 学术价值
下载PDF
本悟本《韵略易通》与明代云南方音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玉来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本悟本《韵略易通》与明代云南方音张玉来山东师范大学一兰茂《韵略易通》1442年成书以后,流传十分广泛,大约一个世纪以后他的同乡本悟和尚重新刊刻了这部书。赵荫堂(1936)、陆志韦(1947)、群一(1986)分别著文... 本悟本《韵略易通》与明代云南方音张玉来山东师范大学一兰茂《韵略易通》1442年成书以后,流传十分广泛,大约一个世纪以后他的同乡本悟和尚重新刊刻了这部书。赵荫堂(1936)、陆志韦(1947)、群一(1986)分别著文肯定了本悟《韵略易通》的著作权,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悟《韵略易通》 明代云南 云南方言 三十六字母 《中国语文》 兰茂 基本音节 《云南丛书》 音系
下载PDF
《韵》
19
作者 丁宁 李湛 +1 位作者 付鑫莹 王晓丹 《美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韵》 鲁迅美术学院
原文传递
也谈本悟《韵略易通》的重×韵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宝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1,共4页
考查兰茂《韵略易通》音系,不可忽略本悟本的“重×韵”。较早注意本悟“重×韵”的是赵荫棠先生(1936),他认为“所谓重×韵的意思,即是与某韵同音。”本悟所注重韵大部分“与现在之国音深相符合”,部分“系该地当时... 考查兰茂《韵略易通》音系,不可忽略本悟本的“重×韵”。较早注意本悟“重×韵”的是赵荫棠先生(1936),他认为“所谓重×韵的意思,即是与某韵同音。”本悟所注重韵大部分“与现在之国音深相符合”,部分“系该地当时之方音”。陆志韦先生(1947)对此也作过分析,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悟《韵略易通》 《韵略汇通》 官话音 阳声 云南方言 兰茂 母系统 基础方言 江阳 阴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