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家族地区的“二次葬”及文化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朱世学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10,共6页
"二次葬"是土家族地区延续久远、分布较为普遍的丧葬习俗,是土家族祖先崇拜观念、渔猎经济形态、穴居生活方式以及土家族历史上"忌首"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 土家族 一次葬 文化
下载PDF
试论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二次合葬墓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俊 《文博》 1990年第4期24-32,共9页
本世纪五十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黄河流域一些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许多二次合葬墓。这类墓葬不同于五十年代中期在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一次葬墓,在埋葬方法上判然有别,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同志对二次合葬墓的文化类型和社会性... 本世纪五十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黄河流域一些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许多二次合葬墓。这类墓葬不同于五十年代中期在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一次葬墓,在埋葬方法上判然有别,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同志对二次合葬墓的文化类型和社会性质发表了许多有益的看法,其中王仁湘同志的观点比较中肯。笔者在广泛研究了各家的看法及各地所出的二次合葬墓资料的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这类葬墓分布较集中的关中及相邻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类型 西安半坡遗址 一次葬 姜寨 考古工作者 关中地区 父系氏族社会 器物 尖底瓶
下载PDF
平江二次葬浅析
3
作者 江新建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87-90,共4页
“二次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葬俗,至今仍流行于长江南北。本文拟对地处湘、鄂、赣交界的湖南省平江县境内的二次葬进行一些探索。一、平江境内的二次葬关于平江境内的二次葬,清同治《平江县志·风俗》云:“至入土之尸,棺朽骨散,拾... “二次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葬俗,至今仍流行于长江南北。本文拟对地处湘、鄂、赣交界的湖南省平江县境内的二次葬进行一些探索。一、平江境内的二次葬关于平江境内的二次葬,清同治《平江县志·风俗》云:“至入土之尸,棺朽骨散,拾而置之小罐或瓦瓶中,时俗呼为检洗。恬正为怪……”即将已经安葬好了的尸体挖出来,然后再把骸骨捡起置于另一葬具内,再进行二次葬。该地的居民死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平江县 虞祭 一次葬 清同治 瓦瓶 封识 冥司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上)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忠培 朱延平 《文物世界》 1994年第1期1-28,共24页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上)张忠培,朱延平(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目次前言第一章母权制社会的史迹第一节漫长的母系社会(一)最小级亲属体是血亲集团(二)子女的世系从母方计算(三)女性享有较高的...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上)张忠培,朱延平(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目次前言第一章母权制社会的史迹第一节漫长的母系社会(一)最小级亲属体是血亲集团(二)子女的世系从母方计算(三)女性享有较高的埋葬礼遇第二节母权制阶段(一)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一次葬 文化遗址 石铲 张忠培 母系社会 收割工具 马厂文化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忠培 朱延平 《文物世界》 1994年第2期1-18,共18页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下)张忠培,朱延平(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章父权制时代第一节父权制的产生父系社会是在母系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和母系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旦进入父系社会,各...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下)张忠培,朱延平(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章父权制时代第一节父权制的产生父系社会是在母系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和母系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旦进入父系社会,各方面的进步都在加快,社会发展也以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大汶口文化 张忠培 新石器时代遗址 母系社会 父系社会 皇娘娘台 大汉口文化 一次葬
下载PDF
黑河卡伦山古墓葬发掘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10
6
作者 郝思德 李陈奇 《黑河学刊》 1986年第1期36-41,共6页
卡伦山古墓葬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在社员推土取砂时被发现。当时,遗迹遗物暴露并不多,未引起重视。随着取砂范围的扩大,较多人骨和遗物破土而出,才引起社员的注意,报告了地区文化局。
关键词 发掘 卡伦 古墓 古墓群 一次葬 人骨 弦纹 铜饰件 鼓腹 夹砂陶
下载PDF
也谈闽赣川黔地区悬棺葬几个问题的比较研究——兼与林蔚文同志商榷
7
作者 陈明芳 《江西文物》 1991年第1期22-30,35,共10页
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分布着一些在崖壁上或崖穴中安葬死者遗体的葬俗遗迹,因其葬地的选择与山崖有关,所以被称之为“崖葬”、“悬棺葬”、“崖棺葬”、“崖洞葬”、“崖墓”、“崖洞墓”等等。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南... 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分布着一些在崖壁上或崖穴中安葬死者遗体的葬俗遗迹,因其葬地的选择与山崖有关,所以被称之为“崖葬”、“悬棺葬”、“崖棺葬”、“崖洞葬”、“崖墓”、“崖洞墓”等等。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南方地区这类葬在崖上的葬俗便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自此“崖葬”一词便沿用至今。五十多年来不少学者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些考古文化的奥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考古学界和民族学界对崖葬课题的研究方兴未艾。《考古与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文化 考古学界 崖洞 珙县志 历史文献记载 一次葬 僚人 船棺
下载PDF
纳杰日金墓葬出土的腰带
8
作者 B.E.麦德维杰夫 景爱 《黑河学刊》 1985年第4期70-74,55,共6页
纳杰日金墓地位于伯力边区比拉河右岸纳杰日金村旁。据出土的宋代铜钱判断,该墓属于中古女真早期时代(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考古队在历时三年的发掘中,共揭露了九十座墓葬;另外,还收集了以前在土建工... 纳杰日金墓地位于伯力边区比拉河右岸纳杰日金村旁。据出土的宋代铜钱判断,该墓属于中古女真早期时代(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考古队在历时三年的发掘中,共揭露了九十座墓葬;另外,还收集了以前在土建工程中由推土机所暴露出来的广泛资料。这里的墓葬有四种形式:一次土坑葬,地表火葬,二次土坑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杰日金 牌饰 河右 女真人 苏联科学院 一次葬 土建工程 钟下 带扣 半园
下载PDF
悬棺葬的内涵之谜
9
作者 杨树帆 《中国西部》 2001年第6期30-32,共3页
埋葬死者,这是人类珍惜生命和留恋人间生活意识的反映,是人类从蒙昧状态脱离出来,走向文明的标志.就现今的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大约10万年的尼安德特就有了安葬死者的习俗.距今18000年的北京山顶洞人有非常复杂的丧葬习俗.据发掘报告得知... 埋葬死者,这是人类珍惜生命和留恋人间生活意识的反映,是人类从蒙昧状态脱离出来,走向文明的标志.就现今的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大约10万年的尼安德特就有了安葬死者的习俗.距今18000年的北京山顶洞人有非常复杂的丧葬习俗.据发掘报告得知,山顶洞洞穴的一侧有一个埋葬着三个人的墓地.死者被装饰了石珠、钻孔兽齿、骨坠等饰物,并在死者的身旁撒了一圈赤铁矿的红色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棺 死者 一次葬
下载PDF
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甘肃民乐东灰山考古拾遗
10
作者 曲枫 《大众考古》 2016年第6期42-49,共8页
金刚宝座塔塔成了我们这一段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安慰。1987年4月15日,我们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一行10人,从兰州出发来到了甘肃民乐县的六坝乡,在那里开始一段终生不忘的考古生活。我们被当地的乡政府安排住在一个破... 金刚宝座塔塔成了我们这一段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安慰。1987年4月15日,我们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一行10人,从兰州出发来到了甘肃民乐县的六坝乡,在那里开始一段终生不忘的考古生活。我们被当地的乡政府安排住在一个破烂不堪的院子里。四方形的院子,西侧有个三开间的房子。房子就是房子,里面什么也没有。乡亲们帮我们找到了一些木板子,院子里有砖,我们把砖摆放整齐,再把木板放在砖上,就是一个大通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山 金刚宝座塔 破烂不堪 探方 探沟 陶壶 赵女士 一次葬 盖罐 腿骨
下载PDF
炎黄黎苗新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敏杰 祁慧 《学习月刊》 2008年第2期29-31,共3页
一、炎黄的地望与相应的考古学文化炎黄二族,实为同源。《国语·晋语四》曰:"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上古时族名常与人名通用,少典、有蟜为不可考之古... 一、炎黄的地望与相应的考古学文化炎黄二族,实为同源。《国语·晋语四》曰:"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上古时族名常与人名通用,少典、有蟜为不可考之古族,当互为婚姻,演化出炎黄二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炎帝 黄帝 屈家岭文化 半坡类型 文化类型 庙底沟类型 石家河文化 王湾三期文化 炎黄 一次葬
下载PDF
苏联对靺鞨文化遗存的调查与研究(下)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树山 《黑河学刊》 1985年第3期78-83,共6页
阿穆尔河中游的大规模考古调查是在1959年进行的。这一年考察了犹太自治省和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一些早期铁器时代遗存。首先,对乃费尔德镇附近的靺鞨墓地进行了全面的发掘。一共发掘了40座古墓,全部是土矿墓。墓穴呈长方形,深度111——... 阿穆尔河中游的大规模考古调查是在1959年进行的。这一年考察了犹太自治省和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一些早期铁器时代遗存。首先,对乃费尔德镇附近的靺鞨墓地进行了全面的发掘。一共发掘了40座古墓,全部是土矿墓。墓穴呈长方形,深度111——130公分。墓中发现了人的骨骸和一部分器物。这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考古调查 阿穆尔河 直肢 哈巴罗夫斯克 克拉德尼 护城壕 屈肢 一次葬 费尔德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丧俗浅谈 被引量:1
13
作者 曲青山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丧葬习惯。这些丧葬习惯各式各样,充分反映了各个民族自身的特点,反映了各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我国少数民族的丧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丧葬习惯。这些丧葬习惯各式各样,充分反映了各个民族自身的特点,反映了各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我国少数民族的丧俗,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土葬、火葬、水葬、风葬、天葬、野葬、塔葬等几类形式;并在每一个大的形式下又有其具体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俗 习俗 历史过程 择吉日 羌人 一次葬
下载PDF
中国悬棺综论
14
作者 陆敬严 刘大申 《江西文物》 1991年第1期1-7,14,共8页
悬棺葬是一种古老而特别的葬俗,起源于中国武夷山地区,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南的许多省区,甚至漂洋过海达于台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史志的一些零散记载,虽提供了某些悬棺的线索,但因其文字简略空泛,迷信成份过多,从而降低了其参考价值。我... 悬棺葬是一种古老而特别的葬俗,起源于中国武夷山地区,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南的许多省区,甚至漂洋过海达于台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史志的一些零散记载,虽提供了某些悬棺的线索,但因其文字简略空泛,迷信成份过多,从而降低了其参考价值。我们“中国悬棺研究”课题组通过两年多的广泛考察,并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从总体上进行研究,探索悬棺的源流和规律。中国境内流行的丧葬形式有土葬、弃尸葬、挂树葬、火葬、鸟兽葬等等,悬棺葬不同于上述葬式,当归为一种与之相并列的葬式,其标志是将棺椁置于陡峭的山崖上,其特征是:所选的山崖险峻陡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岛屿 仙水岩 史志 长江以南 相对年代 船棺 一次葬 南广河
下载PDF
专用名词要加注拼音字母
15
作者 秦九凤 《视听界》 1989年第5期17-17,共1页
六月十三日晚,金陵之声电台的《大江南北》节目里广播了一篇纪念孙中山奉安大典六十年的专访:《访孙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范良》。
关键词 专用名词 奉安 副主席 人员名单 十年 文中 蒋光 十九路军 一次葬 访问记
下载PDF
平洋墓葬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玲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215-243,共29页
平洋墓葬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是两处隔绰尔河分布的文化面貌相同的墓地——砖厂墓地和战斗墓地的统称,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4年发掘了这两处墓地,共发掘墓葬118座,并于1990年以《平洋墓葬》为名发表了两处墓地的发掘报告... 平洋墓葬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是两处隔绰尔河分布的文化面貌相同的墓地——砖厂墓地和战斗墓地的统称,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4年发掘了这两处墓地,共发掘墓葬118座,并于1990年以《平洋墓葬》为名发表了两处墓地的发掘报告。发掘报告的作者根据总结出的陶器演变规律,将两处墓地的墓葬统一分为四期,认为墓地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2002年,笔者和林法先生主要根据对平洋墓葬出土的椭圆形双梁铜泡、金耳饰形制特点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洋墓 一次葬 发掘报告 牌饰 玉皇庙文化 铜泡 文化面貌 边疆考古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早期
原文传递
通化万发拨子遗址春秋战国时期丛葬墓颅骨的观察与测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泓 贾莹 +1 位作者 金旭东 赵殿坤 《边疆考古研究》 2004年第1期293-300,共8页
本文所研究的颅骨标本取自吉林省通化市金厂镇跃进乡万发拨子遗址的1座土坑竖穴墓M21,该墓的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M21整座墓葬共有男女老幼35具人骨,头向不一,墓葬北侧的人骨排列比较整齐,从北侧向南侧依次排列,头位于东侧或者西侧,有... 本文所研究的颅骨标本取自吉林省通化市金厂镇跃进乡万发拨子遗址的1座土坑竖穴墓M21,该墓的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M21整座墓葬共有男女老幼35具人骨,头向不一,墓葬北侧的人骨排列比较整齐,从北侧向南侧依次排列,头位于东侧或者西侧,有的幼儿南北取向,横置于成人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竖穴墓 万发 人骨 石棺墓 金厂镇 吉林省通化 颅指数 一次葬 北亚人种
原文传递
从墓葬形制的变化考察夫余历史发展过程
18
作者 李鍾洙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99-215,共17页
一、前言夫余是东北地区的古代重要政权,但由于文献与考古资料的不足,对其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以往只是对个别墓葬进行研究,而尚未有全面研究夫余墓葬特征及其变化的文章与成果。关于夫余葬俗,文献已有相关记载。通过文献记载可知,... 一、前言夫余是东北地区的古代重要政权,但由于文献与考古资料的不足,对其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以往只是对个别墓葬进行研究,而尚未有全面研究夫余墓葬特征及其变化的文章与成果。关于夫余葬俗,文献已有相关记载。通过文献记载可知,夫余人使用椁而不使用棺,有殉葬与厚葬之俗,尤其是在国王或首领葬礼中使用从汉地传来的玉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制 夫余 器物 平洋墓 竖穴墓 一次葬 河深 直肢 边疆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嘎仙洞考古发现意义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松岩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283-290,共8页
一公元一世纪末匈奴分裂衰微,鲜卑继之而起。至魏晋时期,鲜卑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主要的民族,十六国时期鲜卑陆续建立过许多政权,包括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西燕、吐谷浑及代(北魏),其中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 一公元一世纪末匈奴分裂衰微,鲜卑继之而起。至魏晋时期,鲜卑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主要的民族,十六国时期鲜卑陆续建立过许多政权,包括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西燕、吐谷浑及代(北魏),其中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可以说,鲜卑在中国历史上曾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我们却对鲜卑早期历史及起源知之甚少,一是鲜卑没有自己的文字,早期事迹只零散见于中原王朝的史籍中;二是鲜卑地处边疆,与中原王朝缺乏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嘎仙洞 拓跋鲜卑 鲜卑山 边疆考古研究 昌意 竖穴墓 西汉晚期 探沟 一次葬 十六国时期
原文传递
新疆史前“化妆棒”器物组合的性别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鹏辉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329-341,共13页
新疆史前考古材料中有大量的化妆器物,而且在中亚草原地带史前文化中分布广泛,数量较多,属于典型文物。一套化妆器物完整的组合包括锥形化妆棒、各色石质颜料块、研磨器和盛装这些器物的小皮袋。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器物 墓主 考古工作者 苏贝希 边疆考古研究 研磨器 墓群 考古材料 一次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