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胺卡那霉素复方制剂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作用分析
1
作者 张辉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第4期63-64,共2页
近些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各地区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下,人们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物质生活品质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餐桌”上的美食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如今在现代化新进科技的支持下,鸡养殖早已实现规模化、系统化... 近些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各地区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下,人们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物质生活品质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餐桌”上的美食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如今在现代化新进科技的支持下,鸡养殖早已实现规模化、系统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疾病威胁,尤其一些传染性疾病较为多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鸡养殖企业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大肠杆菌病 传染性疾病 鸡养殖 丁胺卡那霉素 持续增长 畜禽养殖 疾病威胁 复方制剂治疗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对EDTA依赖性凝集血小板的解离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小棉 赖金甜 +1 位作者 张伟红 邓伟雄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研究丁胺卡那霉素对EDTA抗凝剂依赖的聚集血小板的解离作用和机制,为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凝聚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法。方法在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样本中,于不同时间段加入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进行凝... 目的研究丁胺卡那霉素对EDTA抗凝剂依赖的聚集血小板的解离作用和机制,为血常规标本中血小板凝聚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法。方法在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样本中,于不同时间段加入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进行凝集血小板的解离试验,通过血小板计数和涂片观察解离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41、CD61、CD62p、PAC-1和IgG的表达百分率。结果抽血后1h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对血小板凝集的解离作用明显,血小板计数可恢复到即时检测的水平,血小板CD62p、PAC-1和IgG的表达量被显著抑制,而CD41和CD61未受明显影响。结论PTCP患者血常规样品抽血后1h内加入丁胺卡那霉素能有效解离凝集的血小板,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PAC-1和IgG的表达有关;此法有助于解决EDTA所致的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聚集 丁胺卡那霉素 解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所致豚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新波 金晓冬 +1 位作者 董缪武 林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59-661,共3页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能否拮抗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所致的耳毒性。方法 :取听力正常的豚鼠 5 0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5组 :庆大霉素组 ;丁胺卡那霉素组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组 ;丁胺卡那霉素 +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药 2wk...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能否拮抗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所致的耳毒性。方法 :取听力正常的豚鼠 5 0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5组 :庆大霉素组 ;丁胺卡那霉素组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组 ;丁胺卡那霉素 +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药 2wk后饲养 1wk ,检查中耳粘膜反应、眼震抑制率及耳蜗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组与庆大霉素组比较 ;丁胺卡那霉素 +地塞米松组与丁胺卡那霉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庆大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 耳毒性 豚鼠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肾毒性损害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恒言 徐培菊 +4 位作者 沈锦 陈华琼 彭祟谦 雷培芸 杨渝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0-42,共3页
药物性肾毒性损害常表现为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我们对1991年因细菌感染住院,又对丁胺卡那霉素(丁卡)敏感的23例患儿作了前瞻性研究。男13例,女10例,年龄2月~9岁。治疗前所有实验检查包括血BuN、Cr、uA,尿β_2M、Alb、γGT、NA... 药物性肾毒性损害常表现为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我们对1991年因细菌感染住院,又对丁胺卡那霉素(丁卡)敏感的23例患儿作了前瞻性研究。男13例,女10例,年龄2月~9岁。治疗前所有实验检查包括血BuN、Cr、uA,尿β_2M、Alb、γGT、NAG、THP,尿渗透压与血渗透压及其比值,尿常规,血清丁卡浓度等均正常。在用丁卡治疗第3天及第7天时重复前述各项检查。此研究表明兼有临床及实验检查异常者即显性DAIN占34.8%(8/23例),仅有实验检查异常者即隐性DAIN占52.2%(12/23例),故本组用丁卡致DAIN总发生率为87%20/2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毒性 丁胺卡那霉素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呋喃西林膀胱冲洗治疗糖尿病并尿路感染效果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彭瑞琴 梁喜兰 马晓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尿路感染 糖尿病患 冲洗治疗 呋喃西林 膀胱 感染患者 病死率
下载PDF
鞘内注入丁胺卡那霉素脑脊液浓度动态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孔文琴 马淑萍 +3 位作者 张培元 刘岭 李永杰 李金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21-122,共2页
本文对1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鞘注丁胺卡那霉素0.1g,用生物稀释试管法,24小时动态观察。结果显示,1、2、4小时浓度高峰达10μg/ml,24小时仍可维持5.05μg/ml,未见毒副作用。本研究为应用鞘内注射丁胺卡... 本文对1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鞘注丁胺卡那霉素0.1g,用生物稀释试管法,24小时动态观察。结果显示,1、2、4小时浓度高峰达10μg/ml,24小时仍可维持5.05μg/ml,未见毒副作用。本研究为应用鞘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剂量、剂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液 丁胺卡那霉素 鞘内注射 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诱发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巴云鹏 董明敏 +1 位作者 董民声 汤文学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3-75,T003,共4页
目的 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于耳蜗时外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凋亡发生特点。方法 用一定剂量的丁胺卡那霉素对 15只豚鼠行耳蜗造模后利用光镜、TUNEL标记技术 (teminal-deoxynucleotidytransferasemediatedd -UTPnick -endlabeling)... 目的 探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于耳蜗时外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凋亡发生特点。方法 用一定剂量的丁胺卡那霉素对 15只豚鼠行耳蜗造模后利用光镜、TUNEL标记技术 (teminal-deoxynucleotidytransferasemediatedd -UTPnick -endlabeling)原位检测凋亡发生。结果 肌注丁胺卡那霉素 1d后即可诱发豚鼠耳蜗底转外毛细胞发生凋亡 ,随着用药时间延长 ,其余各转外毛细胞亦发生凋亡 ,甚至出现部分外毛细胞丢失现象。结论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于耳蜗系统时可引起外毛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豚鼠耳蜗听毛细胞损伤的一条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副作用 外毛细胞 药物作用 脱噬作用 听觉障碍 化学诱导 耳蜗 豚鼠
下载PDF
烧伤休克期家兔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的改变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美娟 胡宁 +3 位作者 赵冲 李铁军 陈星明 罗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389-391,共3页
50只家兔烫伤前和烫伤后静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0mg/kg)的药动学资料比较结果表明,20~30%体表面积三度烫伤后6h、12h、24h和36h给药的40只补液家兔的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参数均表现为,半衰期(t_1/... 50只家兔烫伤前和烫伤后静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0mg/kg)的药动学资料比较结果表明,20~30%体表面积三度烫伤后6h、12h、24h和36h给药的40只补液家兔的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参数均表现为,半衰期(t_1/2)延长、表观分布容积(Vd)增加,清除率(CL)和曲线下面积(AUC)改变不明显;10只烫后6h给药的不补液家兔的药动学参数则为:t_1/2会延长、Vd改变不明显、CL下降和AUC增加。本研究揭示了烧伤休克期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变化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药物动力学 烧伤 休克期
下载PDF
JNK在豚鼠丁胺卡那霉素中毒后耳蜗毛细胞的激活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臧洪瑞 姜学钧 +1 位作者 任树北 李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 :观察JNK在丁胺卡那霉素中毒后豚鼠毛细胞的激活表达。方法 :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只 ,分别行 30 0mg·kg-1·d-1丁胺卡那霉素和生理盐水肌注。 8d后处死 ,处死前检测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变化。... 目的 :观察JNK在丁胺卡那霉素中毒后豚鼠毛细胞的激活表达。方法 :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只 ,分别行 30 0mg·kg-1·d-1丁胺卡那霉素和生理盐水肌注。 8d后处死 ,处死前检测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变化。左耳铺片 ,右耳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JNK在毛细胞中的激活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DPOAE幅值无明显改变 ,冰冻切片中Cortis器无JNK激活表达 ,耳蜗铺片内、外毛细胞正常。实验组DPOAE幅值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冰冻切片中Cortis器中外毛细胞P JNK表达阳性 ,而内毛细胞、支持细胞无表达。耳蜗铺片显示外毛细胞大部分受损。结论 :JNK激活能够在丁胺卡那中毒后豚鼠外毛细胞中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耳毒性 毛细胞 C-JUN氨基末端激酶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的抗凝功能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费鲜明 袁武峰 +3 位作者 蒋雷 张蕾 严长水 周永列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丁胺卡那霉素作为抗凝剂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硅化试管法测定10例健康志愿者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抗凝全血的凝血时间(CT),以CT超过7天(168h)的最低浓度确定为抗凝浓度。测定30例志愿... 目的观察丁胺卡那霉素作为抗凝剂对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硅化试管法测定10例健康志愿者不同浓度丁胺卡那霉素抗凝全血的凝血时间(CT),以CT超过7天(168h)的最低浓度确定为抗凝浓度。测定30例志愿者新鲜全血在分别使用抗凝浓度的丁胺卡那霉素和相关抗凝剂抗凝后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LY%和GR%)、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功能试验(PT、APTT、TT和Fib)、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表达水平、全血和血浆黏度以及血浆电解质(K+、Na+、Cl-、Ca2+、总Mg2+、总P)浓度,同时测定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丁胺卡那霉素抗凝浓度为18g/L。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LY%显著低于而GR%显著高于EDTA-K2抗凝组(P均<0.01);丁胺卡那霉素抗凝血放置1h时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即刻检测结果(P<0.05),放置24h时,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放置1h时的结果(P<0.05),而与即刻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PT、APTT、TT显著高于柠檬酸三钠抗凝组(P<0.01),而两组间Fib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柠檬酸三钠抗凝组(P<0.01);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血小板CD62P和Fib-R表达率显著低于EDTA-K2抗凝组(P均<0.05);丁胺卡那霉素抗凝组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与EDTA-K2抗凝组无显著差异,全血和血浆黏度以及电解质浓度与肝素锂抗凝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丁胺卡那霉素在临床检验中可作为抗凝剂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抗凝血可用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参数、血液流变学以及电解质检测,但不适用于白细胞分类、凝血功能试验、血小板功能和活化指标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抗凝剂 临床检验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曲松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岚 郑玉强 +1 位作者 景春梅 谢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曲松在不同浓度和时间点诱导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释放内毒素的量-效关系。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显色基质鲎试剂(微板法)分别测定0.1、0.5、1.0和10MIC的药物...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曲松在不同浓度和时间点诱导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释放内毒素的量-效关系。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显色基质鲎试剂(微板法)分别测定0.1、0.5、1.0和10MIC的药物作用细菌2、4、8h后内毒素的释放量(查对内毒素标准曲线)以及细菌形态的变化。结果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曲松诱导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及丁胺卡那霉素在0.5MIC浓度范围内诱导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释放的内毒素的量随着药物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0.5MIC浓度时释放的内毒素的量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显著减少。头孢曲松在10MIC范围内诱导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释放的内毒素的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在10MIC时释放量最大。不同作用时间内毒素释放量的顺序为8h>4h>2h。丁胺卡那霉素引起细菌从球杆状变为长杆状,而头孢曲松则引起细菌从杆状变为长链状或长丝状。结论头孢曲松诱导大肠埃希菌释放内毒素的能力显著强于丁胺卡那霉素,且引起细菌形态的变化更为显著。临床上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加大首次用药剂量,达到有效杀菌浓度而非抑菌浓度,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茵 丁胺卡那霉素 头孢曲松 内毒素 释放实验
下载PDF
依布硒啉对丁胺卡那霉素致豚鼠耳蜗毒性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晨 杨宁 +3 位作者 李巍 赵宁 惠莲 姜学钧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研究依布硒啉预防丁胺卡那霉素所致豚鼠耳蜗毒性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丁胺卡那霉素组: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肌肉注射,连续7天;丁胺卡那霉素+依布硒啉组:依布硒啉30mg·kg-1·... 目的研究依布硒啉预防丁胺卡那霉素所致豚鼠耳蜗毒性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丁胺卡那霉素组: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肌肉注射,连续7天;丁胺卡那霉素+依布硒啉组:依布硒啉30mg·kg-1·d-1肌肉注射,30分钟后予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肌肉注射,连续7天;对照组:生理盐水等容量肌肉注射,连续7天。首次用药前1天和7天后分别行双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并检测给药后豚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u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hyde,MDA)含量;取左耳蜗行基底膜光镜铺片,右耳蜗行毛细胞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丁胺卡那霉素组豚鼠用药后,耳蜗大部分毛细胞纤毛缺失、紊乱、粘连,细胞器肿胀,细胞内空泡形成,核膜内陷皱缩;丁胺卡那霉素+依布硒啉组毛细胞纤毛仅轻微粘连,细胞器无肿胀,核膜完整。对照组耳蜗毛细胞未见异常;②丁胺卡那霉素组用药后1、2、4、8kHz的DPOAE幅值显著下降,丁胺卡那霉素+依布硒啉组2、4、8kHz频率处的DPOAE幅值亦出现下降,但幅度小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1);③丁胺卡那霉素组用药后血清T-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丁胺卡那霉素+依布硒啉组血清T-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变化程度均轻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1)。结论依布硒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预防性减轻丁胺卡那霉素所致的耳蜗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活性氧物质、减少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布硒啉 丁胺卡那霉素 耳毒性 毛细胞
下载PDF
治疗剂量丁胺卡那霉素的肾毒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岳多 王耀 +2 位作者 周月霞 宋志刚 王光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6-78,共3页
丁胺卡那霉素临床用于治疗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尤其对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但需注意肾脏毒性。为了探讨临床应用治疗剂量的丁胺卡那霉素对肾脏的毒性,兹将我院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33例肺部感染疾病,在用药前后及用药过程中... 丁胺卡那霉素临床用于治疗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尤其对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但需注意肾脏毒性。为了探讨临床应用治疗剂量的丁胺卡那霉素对肾脏的毒性,兹将我院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治疗33例肺部感染疾病,在用药前后及用药过程中肾功能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一、病例选择:本组33例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23岁~81岁,平均 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肾脏毒性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注入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眼内炎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亚丁 高晓虹 +1 位作者 刘芳 李文化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6期372-373,共2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注入万古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 2例眼内炎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 ,同时球内注入万古霉素 (美国Lilly公司 ) 1mg/ 0 1ml,丁胺卡那霉素0 4mg/ 0 1ml,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结果回报...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注入万古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 2例眼内炎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 ,同时球内注入万古霉素 (美国Lilly公司 ) 1mg/ 0 1ml,丁胺卡那霉素0 4mg/ 0 1ml,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结果回报后 ,改用敏感药物静脉滴注。结果 联合用药组视力提高的例数较单纯注药组为多 ,眼球萎缩的例数减少 ,平均住院天数减少。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注入万古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眼内炎疗效肯定 ,对视网膜毒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球内注入 万古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 治疗 眼内炎
下载PDF
恩诺沙星与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联合药敏试验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爽 张鹏宇 +5 位作者 刘宇 王岩 李丹 朱丹丹 和翀翼 史同瑞 《中国奶牛》 2014年第8期29-31,共3页
本试验对恩诺沙星和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在4种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无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对各菌的MIC为8~64μg/m... 本试验对恩诺沙星和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在4种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无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对各菌的MIC为8~64μg/mL,二者联合后的FIC指数范围为0.5~1,二者联合用药时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硫酸丁胺卡那霉素 奶牛乳房炎 联合药敏试验
下载PDF
曙红Y-SDS体系共振光散射法测定丁胺卡那霉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巧艳 王金中 张远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于pH=5.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丁胺卡那霉素(AMK)与曙红Y形成复合物,据此建立了以曙红Y作为共振光散射探针测定AMK的分析方法。在λ=525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最大且光散射的...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下,于pH=5.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丁胺卡那霉素(AMK)与曙红Y形成复合物,据此建立了以曙红Y作为共振光散射探针测定AMK的分析方法。在λ=525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最大且光散射的强度与AMK的浓度在4~20μg·mL^-1内成正比。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对4.0μg·mL^-1的AMK平行测定11次,检出限为0.0108μg·mL^-1,RSD为3.23%,用于市售药品的分析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法 丁胺卡那霉素 曙红Y 十二烷基磺酸钠
下载PDF
头孢三嗪和丁胺卡那霉素对肺炎大鼠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少华 杨剑军 +1 位作者 姚汉德 黄念秋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35-138,共4页
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30只采用气管内注入感染法建立肺炎克雷白杆菌性肺炎模型,按成人常用临床治疗剂量折算出大鼠的等效剂量,连续7d腹腔注射头孢三嗪(CRO)和丁胺卡那霉素(AMK),活体取材测定免疫指标。结果显示:... 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30只采用气管内注入感染法建立肺炎克雷白杆菌性肺炎模型,按成人常用临床治疗剂量折算出大鼠的等效剂量,连续7d腹腔注射头孢三嗪(CRO)和丁胺卡那霉素(AMK),活体取材测定免疫指标。结果显示:(1)各组对胸腺、脾重量及脾生发中心B细胞密度无影响;(2)CRO能增强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3)CRO增强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活性,AMK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4)AMK使T淋巴细胞CD和CD亚群降低。结果提示CRO和AMK能分别促进和抑制肺炎大鼠的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三嗪 丁胺卡那霉素 肺炎 免疫学
下载PDF
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疗效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跃东 付贵峰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1786-1788,共3页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V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科VAP病例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28例)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组(32例)予以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V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科VAP病例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28例)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组(32例)予以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和PC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和PCT水平变化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VAP,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CRP和PCT下降显著,可作为治疗VAP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丁胺卡那霉素 头孢哌酮 舒巴坦 CRP PCT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预测新生儿丁胺卡那霉素消除速率常数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敏燕 王珏 梁文权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20-1423,共4页
目的用BP网络预测新生儿丁胺卡那霉素消除速率常数。方法建立梯度下降BP网络(GD-BP-NN),贝叶斯标准化BP网络(BR-BP-NN)和遗传BP网络(G-BP-NN),以23例新生儿静脉滴注丁胺卡那霉素相关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研究新生儿胎龄,日龄和体重对丁... 目的用BP网络预测新生儿丁胺卡那霉素消除速率常数。方法建立梯度下降BP网络(GD-BP-NN),贝叶斯标准化BP网络(BR-BP-NN)和遗传BP网络(G-BP-NN),以23例新生儿静脉滴注丁胺卡那霉素相关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研究新生儿胎龄,日龄和体重对丁胺卡那霉素消除速率的影响,预测患者的消除速率常数,并比较3种网络的预测精度和运行效率。结果GD-BP-NN,BR-BP-NN和G-BP-NN预测值和实验计算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1和0.98;均方预测误差平方根(RMSE)分别是0.020,0.024和0.010;相同的预测精度条件下,GD-BP-NN,BR-BP-NN和G-BP-NN分别运行了2 000,219和82步。结论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权值和学习进行优化,从而克服了BP神经网络训练速度慢,容易陷入局域极小和全局搜索能力弱等缺点,故G-BP-NN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消除速率常数 梯度下降BP网络 贝叶斯标准化BP网络 遗传BP网络
下载PDF
烧伤高代谢期家兔丁胺卡那霉素药物动力学的改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美娟 陈代勇 +2 位作者 胡宁 吴萍萍 陈星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1-54,共4页
30只家兔烫伤前和烫伤后静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0mg/kg)的药动学资料比较的结果表明,20~30%体表面积三度烫伤后1周、2周和3周家兔的丁胺卡那霉素血浓度均明显降低;药动学参数也均表现为:半衰期(T1/2)缩短... 30只家兔烫伤前和烫伤后静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0mg/kg)的药动学资料比较的结果表明,20~30%体表面积三度烫伤后1周、2周和3周家兔的丁胺卡那霉素血浓度均明显降低;药动学参数也均表现为:半衰期(T1/2)缩短、分布容积(V1和Vd)增加、清除率(CL)增加和曲线下面积(AUC)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胺卡那霉素 药物动力学 烧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