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中国传统七声调式在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的新思考 |
黄珩
|
《艺术评鉴》
|
2023 |
0 |
|
2
|
聆听多彩的七声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辨析的视唱练耳教学与训练 |
张春梅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0
|
|
3
|
传统七声调式音阶组合模式 |
刘永福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8 |
2
|
|
4
|
传统七声音阶之疑 |
刘永福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5
|
日本的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 |
王卫东
雷蕾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6
|
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由张红梅文所引发 |
杨善武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8 |
2
|
|
7
|
中国传统七声音阶真伪辨 |
蒲亨建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0 |
|
8
|
再谈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兼复张红梅文 |
杨善武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0 |
|
9
|
中国五声、西方七声调式体系特性音程的比较——敬答赵宋光先生之问 |
宋克宾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0
|
同音异名七声民族调式的对比分析 |
陈文丽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
11
|
三种七声音阶的正名与“燕乐音阶”的争鸣 |
苗金海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2
|
《仁智要录》与《三五要录》所阐述的中国乐调理论——十二世纪后期中国七声音阶在日本的应用 |
吴国伟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3
|
中国传统七声音阶命名问题研究综述 |
王亚丽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4
|
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 |
蒲亨建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6
|
|
15
|
简论八音七声音阶 |
李石根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88 |
6
|
|
16
|
雅乐七声考辨 |
郑祖襄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87 |
2
|
|
17
|
自然大调与七声清乐宫调式的鉴别 |
丁文兴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00 |
0 |
|
18
|
沃尔特·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五声与七声音阶形态 |
张宝华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9
|
简述我国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形成和发展 |
付放晴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20
|
十二声调式体系——同主音六个自然七声调式的混合 |
华萃康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8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