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天丸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c-fos、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慧 白方会 +2 位作者 伍志勇 吴艳华 陈宝田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7期85-87,109,共4页
目的:观察正天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c-fos、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根据体表换算预防性给予正天丸灌胃,模型组和空... 目的:观察正天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c-fos、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根据体表换算预防性给予正天丸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皮下注射NTG致大鼠偏头痛模型,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观察各组大鼠耳红时间、持续挠头时间和爬笼次数,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中c-fos、ERK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耳红持续时间、持续挠头时间和爬笼次数均明显减少。c-fos和ERK在硝酸甘油诱发的偏头痛大鼠的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有较高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中ER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ERK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正天丸可通过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中c-fos、ERK的表达发挥降低偏头痛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天丸 偏头痛 大鼠 三叉神经复合 C-FOS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芎麻汤对硝酸甘油型偏头痛大鼠血浆及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上CGRP表达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顶鼎 郭建生 +3 位作者 郭倩瑶 王晓倩 匡朝 夏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研究芎麻汤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及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TCC)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芎麻汤的作用靶点。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芎麻汤高、中、低剂量组,舒马曲... 目的:研究芎麻汤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及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TCC)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芎麻汤的作用靶点。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芎麻汤高、中、低剂量组,舒马曲普坦组,每组6只;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复制偏头痛模型,给药后取颈外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CGRP含量,心脏灌注后取大鼠TCC部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GRP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芎麻汤能有效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浆中CGRP含量,并有效降低偏头痛大鼠TCC上CGRP免疫阳性染色光密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芎麻汤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模型大鼠具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GR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芎麻汤 偏头痛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硝酸甘油 三叉神经复合
原文传递
脉冲射频V_1与C_(2-3)后内侧支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春英 陈日 +2 位作者 施小妹 傅少雄 刘荣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评价第五对脑神经即三叉神经第一支(V1)联合颈2-3(C2-3)后内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0名额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V1脉冲射频组(V组,n=15)和C2-3后内侧支联合V1脉冲射频组(C组,n=15)。比... 目的:评价第五对脑神经即三叉神经第一支(V1)联合颈2-3(C2-3)后内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0名额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V1脉冲射频组(V组,n=15)和C2-3后内侧支联合V1脉冲射频组(C组,n=15)。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天、1、3、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治疗的副作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14天及1个月的曲马多日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6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值、曲马多日用量及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第1天,C组VAS值及曲马多日用量均明显低于V组(P<0.05);但随后各时点两组VAS值、曲马多日用量及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额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联合C2-3后内侧支脉冲射频可增强即时V1的射频镇痛效果,但远期疗效无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 脉冲射频 神经后内侧支 三叉神经-神经复合
下载PDF
抗氧化剂硫辛酸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何秋 肖明明 +1 位作者 罗文娟 任占秀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8,64,共5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pha-lipoid acid,α-LA)对硝酸甘油诱发的实验性偏头痛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α-LA组、溶剂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GTN)法制作偏...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pha-lipoid acid,α-LA)对硝酸甘油诱发的实验性偏头痛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α-LA组、溶剂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GTN)法制作偏头痛大鼠模型。α-LA组在造模后30 min腹腔给予α-LA(60 mg·kg-1),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颈复合体、硬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p-ERK1/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α-LA组大鼠行为症状明显改善,p-ERK1/2蛋白表达下降,模型组与α-L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LA可减弱偏头痛大鼠模型中p-ERK1/2的表达,α-LA可能有防治偏头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2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2 偏头痛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颈复合体 硬脑膜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付勇 肖明明 +3 位作者 邹建军 任占秀 何秋 王怀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制作大鼠偏头痛模型,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制作大鼠偏头痛模型,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颈复合体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在各组大鼠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模型组中MMP-9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MMP-9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表达增强,其可能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基质金属蛋白酶 硬脑膜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颈复合体 动物
下载PDF
川芎嗪腹腔注射治疗大鼠偏头痛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白方会 李慧 +3 位作者 伍志勇 高媛 聂玲辉 陈宝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腹腔注射治疗大鼠偏头痛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A组大鼠制模前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B、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 A、B组末次给药30 min后左肩部皮下注射硝酸... 目的:观察川芎嗪腹腔注射治疗大鼠偏头痛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A组大鼠制模前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B、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 A、B组末次给药30 min后左肩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以制备偏头痛模型,C组同期左肩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观察各组造模后各时间段爬笼、挠头次数,采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TCC)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RPV1 mRNA。结果与B组比较,A、C组制模后各时段大鼠爬笼次数、挠头次数均减少(除A、B组制模后0~30 min大鼠挠头次数比较外,P均<0.05)。各组大鼠TCC内均有TRPV1不同程度阳性表达,B组表达亮度较A、C组明显。与B组比较,A、C组的TRPV1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均<0.01)。结论川芎嗪腹腔注射对偏头痛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CC中TRPV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偏头痛 瞬时受电位香草酸亚型1 三叉神经复合
下载PDF
基于TRPV1通道探究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白方会 张保朝 +4 位作者 徐茜 贾东佩 胡科 陈宝田 李慧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究正天丸的抗偏头痛作用是否与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TCC)中TRPV1受体的表达有关。方法随机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偏头痛组、正天丸组。除正天丸组给以每天正天丸(1.62 g/kg)灌胃,其余两组灌胃1 ml 0.9%NaCl,连续给药7 d。... 目的探究正天丸的抗偏头痛作用是否与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TCC)中TRPV1受体的表达有关。方法随机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偏头痛组、正天丸组。除正天丸组给以每天正天丸(1.62 g/kg)灌胃,其余两组灌胃1 ml 0.9%NaCl,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予偏头痛组和正天丸组大鼠皮下注射10 mg/kg硝酸甘油造制造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造模后行为学表现,检测各组大鼠TCC内TRPV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正天丸组大鼠偏头痛样行为持续约1.5 h,偏头痛组大鼠偏头痛样行为持续约2.5 h。免疫荧光结果可见偏头痛组大鼠TCC中TRPV1表达强度明显较空白组高,正天丸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偏头痛组。偏头痛组大鼠TRPV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较显著高于空白组,正天丸组大鼠TRPV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偏头痛组(P<0.05)。结论抑制TCC中TRPV1的过表达可能是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天丸 偏头痛 TRPV1 三叉神经复合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薇 肖明明 +3 位作者 任占秀 何秋 刘苏丽 王怀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实验性大鼠偏头痛模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各亚型(PPARα、PPARβ/δ、PPARγ)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按照体质量均衡原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实验性大鼠偏头痛模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各亚型(PPARα、PPARβ/δ、PPARγ)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按照体质量均衡原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模型组按TassorelliCristina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腹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剂量为9.5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取各组大鼠三叉神经颈复合体,采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测定PPARα、PPARβ/δ、PPARγ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PPARα、PPARβ/δ、PPARγ呈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三叉神经颈复合体中PPARα、PPARβ/δ、PPARγ蛋白含量分别达到0.361±0.051、0.372±0.061、0.654±0.101,较之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大鼠脑组织PPARα、PPARβ/δ、PPARγ表达增强,可能是偏头痛发生过程中的一种代偿性神经保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硝酸甘油 三叉神经颈复合体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
原文传递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文娟 何秋 +1 位作者 陈薇 丁文才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法制做大鼠偏头痛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观察各...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法制做大鼠偏头痛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TG)及三叉神经颈复合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结果 ERK、p-ERK在各组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颈复合体细胞中均呈阴性表达,模型组大鼠p-ER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偏头痛大鼠p-ERK过表达,ERK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痛觉信号的传导,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偏头痛 硬脑膜 三叉神经 脑干三叉神经颈复合体 大鼠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对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大鼠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刘苏丽 肖明明 +2 位作者 何秋 任占秀 赵鸿梅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按Tassorelli法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罗格列酮组(于造模后30 min腹腔注射罗格列酮),对照组...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按Tassorelli法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罗格列酮组(于造模后30 min腹腔注射罗格列酮),对照组(不造模,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三叉神经颈复合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对照组三叉神经颈复合体中PPARγ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为阳性表达,罗格列酮组为强阳性表达。模型组IL-6、ICAM-1和MMP-9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大鼠耳发红、肢频繁挠头、爬笼次数增多、烦躁不安等症状减轻,IL-6、ICAM-1、MMP-9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偏头痛时PPARγ表达增强;罗格列酮可通过活化PPARγ,下调IL-6、ICAM-1、MMP-9对偏头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硝酸甘油 三叉神经颈复合体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Γ 白介素-6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罗格列酮
原文传递
基于TRPV4-MAPK轴探讨苗药定痛汤对偏头痛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湲 吴远华 +3 位作者 张东兰 曹丽平 刘时喜 邵勇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苗药定痛汤对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大鼠模型偏头痛发作时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TCC)组织中的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TRPV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轴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琥珀酸... 目的:探讨苗药定痛汤对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大鼠模型偏头痛发作时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TCC)组织中的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TRPV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轴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琥珀酸舒马普坦6 mg/kg)和定痛汤5.14 g/kg、10.28 g/kg组,每组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复制偏头痛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TCC组织中TRPV4和p38蛋白染色情况;分别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RPV4、p38、p-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第3次注射硝酸甘油180 min内,定痛汤10.28 g/kg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为(142±30),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定痛汤5.14 g/kg组;另外,平均倦怠期为(14.2±4.5)min,明显长于模型组和定痛汤5.14 g/kg组。定痛汤10.28 g/kg组大鼠血清5-HT、CGRP、IL-1β、TNF-α含量以及TCC组织中TRPV4、p38、p-p38、p-ERK1/2、JNK、p-JNK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定痛汤5.14 g/kg组大鼠。结论:苗药定痛汤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PV4-MAPK轴来达到防治偏头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药定痛汤 TRPV4-MAPK轴 偏头痛大鼠模型 硝酸甘油 三叉神经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