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三叠—侏罗系储盖组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桂卿 杨秋来 边青兰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8-194,共7页
根据储层与盖层特征及两者的关系 ,对塔北沙雅隆起三叠—侏罗系储盖组合进行评价 ,指出以中三叠统阿克库勒组中部为盖层 ,下段为储层的组合为全区最好的组合。同时探讨了储盖组合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 。
关键词 沙雅隆起 三叠—侏罗系 储盖组合 评价
下载PDF
川东北旺苍地区三叠-侏罗系岩石特征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白华青 《四川地质学报》 201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通过对研究区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和主要颗粒成分的统计,结合长石岩屑比值变化规律发现三叠—侏罗系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偏低,其中下中侏罗统相对较高。借助Dickinson和Suczek等提出的砂岩碎屑模型将研究区物源分为再循环造山带和混合物... 通过对研究区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和主要颗粒成分的统计,结合长石岩屑比值变化规律发现三叠—侏罗系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偏低,其中下中侏罗统相对较高。借助Dickinson和Suczek等提出的砂岩碎屑模型将研究区物源分为再循环造山带和混合物源区两种类型。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的物源区是龙门山隆起,属于再循环造山带型;早中侏罗世的物源区为米仓山—大巴山和龙门山,但以米仓山—大巴山隆起为主,属于混合物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侏罗系 岩石特征 物源分析 川东北旺苍
下载PDF
三叠系—侏罗系环境变化及界线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谭丽娟 师萌 +1 位作者 葛毓柱 郭优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5-300,共16页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全球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生物及环境变化,包括温度上升,气候从干旱过渡到潮湿,海平面快速的海退-海进以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等。相关地质及地球化学方法对全球各地质剖面进行的大量研究认为,中部大西洋岩浆省(C...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全球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生物及环境变化,包括温度上升,气候从干旱过渡到潮湿,海平面快速的海退-海进以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等。相关地质及地球化学方法对全球各地质剖面进行的大量研究认为,中部大西洋岩浆省(CAMP)的密集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_2及其他火山气体的排放最有可能造成生物灭绝及环境变化。同时,大量轻质碳的输入也扰乱了全球碳循环,造成碳同位素值在该时期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次数的负偏移。目前,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研究主要依据生物地层学(如菊石和孢粉化石带的划分),结合地球化学(如碳同位素标定、元素分布分析),综合数据建立地质模型等方法进行。中国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还很薄弱,主要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缺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总结国际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尤其是研究方法,对中国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侏罗系界线 环境变化 种群灭绝 中部大西洋岩浆省 古生物化石 碳同位素 元素分析
下载PDF
湿润型风成沙丘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以秘鲁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三叠系—侏罗系下Nia组为例
4
作者 韩杰 张志伟 +4 位作者 赵永斌 田作基 阳孝法 刘亚明 马中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共11页
风成沙丘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有着特殊的环境指示意义,其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对风成沙丘研究较为关键。通过对秘鲁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下Nia组风成砂岩的露头资料、岩心资料及相关薄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岩性为红色细粒长石砂岩或长石... 风成沙丘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有着特殊的环境指示意义,其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对风成沙丘研究较为关键。通过对秘鲁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下Nia组风成砂岩的露头资料、岩心资料及相关薄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岩性为红色细粒长石砂岩或长石质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高,宏观露头发育风成交错层理及黏附结构,石英颗粒表面具有碟形撞击坑、红褐色铁质黏土套及硅质沉淀等风成特征,表明下Nia组为一套内陆沙漠风成沙丘沉积。针对岩性特征进一步总结出细粒砂岩、极细粒砂岩、泥质砂岩及细粒砂岩与泥质砂岩互层4类岩性组合,识别出丘间迁移界面与沙丘再活化面2类风成沙丘界面,并划分为沙丘及丘间2个亚相,组合成4个风成沙丘单元。结合湿丘间沉积特征认为下Nia组风成沉积长期受潜水面影响,发育与三叠纪—侏罗纪南美洲地区普遍湿润的古气候保持一致的湿润型风成沙丘沉积,湿润型风成沙丘既控制了极好物性的储层发育,也控制了分布广、沉积厚的风成沙丘堆积。研究成果为秘鲁地区下Nia组风成砂岩储层的整体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沙丘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三叠—侏罗系 马德雷德迪奥斯盆地 秘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河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学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5
作者 方琳浩 彭博 +7 位作者 邓胜徽 卢远征 张新智 邱若原 彭佳里 张小宇 鲜本忠 师生宝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35-1648,共14页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五次最大规模之一的生物灭绝事件、中大西洋大火成岩省喷发、泛大陆进一步裂解导致的中大西洋开启以及大气CO_(2)浓度急剧升高等。然而该时期中国各板块主要发育陆相沉积,其三叠系—侏罗系界线(TJB)很难...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五次最大规模之一的生物灭绝事件、中大西洋大火成岩省喷发、泛大陆进一步裂解导致的中大西洋开启以及大气CO_(2)浓度急剧升高等。然而该时期中国各板块主要发育陆相沉积,其三叠系—侏罗系界线(TJB)很难与定义于海相地层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进行精细对比。应用基于C3植物的碳同位素地层学,进行了两次独立地、系统地以高等植物木质部为研究对象的采样和测试,获得了可以指示同期大气CO_(2)的δ^(13)C演化和进行全球等时对比的碳同位素地层曲线。并在植物大化石和孢粉的生物地层约束基础上,首次完成了库车河剖面与海相三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ETE)底界和TJB的精细对比;推测与全球其他剖面ETE等时的地层界线位于38层底部附近,与TJB的GSSP等时地层界线位于41层底部附近。海相与陆相的ETE和TJB层位附近均出现了δ13C负偏,指示全球性的碳同位素的波动,推论该时期发生了全球规模的、地表圈层的碳储库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侏罗系界线 生物大灭绝 地层对比 碳同位素地层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湖北当阳庙前—淯溪地区三叠系—侏罗系泥(页)岩—砂岩类矿产资源特征及适用矿种调查评价
6
作者 黄德将 易涛 +2 位作者 万传辉 曾凯 刘林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1年第3期318-323,共6页
为优化矿业权设置、资源配置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切实加强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对当阳市庙前—淯溪地区的三叠系—侏罗系泥(页)岩—砂岩类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大致查明矿石类型、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石质量的... 为优化矿业权设置、资源配置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切实加强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对当阳市庙前—淯溪地区的三叠系—侏罗系泥(页)岩—砂岩类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大致查明矿石类型、矿物组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石质量的基础上,结合矿石实际开发利用现状及现行地质矿产行业规范,对其适用矿种进行综合评价,规范其定名,以期为更好地制定符合当地建筑陶瓷工业生产的技术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砂岩矿 矿种评价 开发利用现状 三叠—侏罗系 矿石质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郝家沟剖面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孢粉组合与古气候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新智 方琳浩 +8 位作者 吴涛 苗运法 张明震 王雪莲 吕沛宗 何秀娟 邱若原 杨涵 任嘉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1176,共16页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TJB)发生了三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nd-Triassic mass extinction,ETE),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崩溃。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群首当其冲,但是该时段的植物群变化的详细...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TJB)发生了三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end-Triassic mass extinction,ETE),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崩溃。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群首当其冲,但是该时段的植物群变化的详细数据还相对缺乏。本文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TJB地层系统采样研究,来揭示该过程的植物群响应。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及含量变化划分了3个孢粉组合,对古气候进行了重建。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TJB的气候演变经历了湿热—湿冷—干热的转换过程。同时对ETE和TJB两个重要界线及灭绝发生的期次关系进行了讨论,由孢粉数据结合前人植物大化石、有机碳同位素地层曲线、生物标志化合物和Hg/TOC全球对比的结果,指示ETE和TJB可能分别位于郝家沟组43层底附近和八道湾组49层底附近;并推测三叠纪末陆地植被的灭绝在高纬度的准噶尔盆地记录到3个期次。在ETE与TJB之间地层中发现了与全球多处记录到的孢子含量激增一致的现象,推测该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的波动具有全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叠—侏罗系 孢粉 三叠纪末生物灭绝 古气候
下载PDF
川中东北部须家河组与珍珠冲段地层划分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霞飞 龚昌明 +3 位作者 张闻林 刘德容 何逢阳 康仁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1-643,共13页
通过地震反射终端研究,认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J2x)与下侏罗统(J1z)的分界面为一层序界面(T3x被界面截削,J1z沿界面上超);因此可依据LUNA法则予以确定。LUNA认为,层序边界不整合可依据可容空间生成速率突变的岩层几何形态来识别,表现在... 通过地震反射终端研究,认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J2x)与下侏罗统(J1z)的分界面为一层序界面(T3x被界面截削,J1z沿界面上超);因此可依据LUNA法则予以确定。LUNA认为,层序边界不整合可依据可容空间生成速率突变的岩层几何形态来识别,表现在古河道规模和河道砂岩的叠置方式,而拼合砂岩体底面乃是层序界面(SB)之所在,在录井图上,表现为Gr、Rt曲线的转折点——由下伏层序的反韵律向上突变为上复层序的正韵律。此面与底部砾岩底面是一致的。通过测制华蓥山西缘界线上下短剖面以及取芯井岩芯描述,发现J1z与T3x在古生物—生态及沉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地质演变的不可逆性。古生物:主要为植物化石,T3x6黑页岩中植物化石十分丰富且保存完好,粗砂岩中常见茎杆印模;J1z化石罕见,可见炭化植物细碎屑或他生的煤"砾"。沉积与成岩特征:除菱铁矿结核分布于界面上下数米深度范围内,在J1z底、T3x6顶皆可见到外,其他特征都是大不相同的。剖面结构——T3x6中下部为大套灰白色中(粗)—细砂岩,厚数米至几十米,上部为浅灰、灰黄细砂—粉砂岩与黑页岩交互;J1z下部为浅灰、灰绿薄层粉砂岩与红色、杂色泥岩交互,上部泥岩变为灰色,砂岩亦变厚。成分——J1z下部粉砂岩石英含量高于T3x6砂岩,而燧石和变质岩屑显著低于后者。结构成熟度——J1z粉砂岩分选程度显著低于T3x6砂岩,J1z中的薄层浊积是T3x中见不到的。沉积构造——T3x中常见双粘土层、鱼骨状交错层、突然相变、透镜状和脉状层理、薄互层,是J1z中所没有的。硅质中砾岩——J1z底部砾岩为可靠分界标志,与T3x6底部者不难区分;风暴流砾石和牛角炭只见于T3x6;植物根系在J1z中常见,T3x中偶见。这些差异源于沉积环境的不同,T3x属浅海河口湾潮汐成因,J1z为陆相湖泊三角洲系统。它们在测井响应上也各有特点,不难区别。本文证明,在钻进过程中,依据岩屑信息,迅速判断钻达层位是可以做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东北部 三叠—侏罗系分界 LUNA法则 用岩屑确定钻达层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