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2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尹路 许多年 +2 位作者 乐幸福 齐雯 张继娟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岩性普遍较粗,...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岩性普遍较粗,相对优质的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少量河口砂坝微相中,其成分以长石岩屑砂砾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砾岩。岩石普遍较致密。岩心孔隙度为3.17%~23.40%,平均为9.04%,渗透率为0.01~934.00mD,平均为0.73mD,属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可见粒间缝和其他微裂缝。②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沉积的泥页岩,最厚处超过400m,为残留海—潟湖相沉积,水体盐度较高,岩性以云质泥岩和泥质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多大于1.0%,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6.0mg/g,氯仿沥青“A”平均为0.2%,HI平均为322mg/g,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烃源岩。③研究区具有3期成藏特征,晚三叠世之前为第1期油气充注,未能聚集成藏,早侏罗世为第2期油气充注期,对应黄色荧光烃类包裹体;早—中白垩世为第3期油气充注期,对应蓝白色荧光烃类包裹体,后2期油气充注对百口泉组油气成藏起主要贡献作用。④研究区源储配置紧密性是导致玛湖西斜坡和玛湖东斜坡油气差异性聚集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成藏 砾岩油藏 差异聚集 源储配置 百口泉组 三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天海 许多年 +3 位作者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沙湾凹陷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湾凹陷百口泉组可划分出3个四级层序和数个五级层序,且3个四级层序分别对应百口泉组的3个层段,五级层序受短期沉积旋回控制,分别对应不同的沉积微相。②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岩性变化更为敏感,能量高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低能量区对应滨浅湖亚相。③百一段和百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面积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百三段沉积时期湖盆面积增大,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为典型的水进退积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性较好,被滨浅湖亚相的泥质岩所覆盖,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④研究区百口泉组扇体规模大、物源近,岩性以砂砾岩为主,为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潜在的有利成藏区,是油气资源规模发现的重点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砂砾岩 古地貌 沉积相 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百口泉组 三叠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规律
3
作者 龙盛芳 侯云超 +5 位作者 杨超 郭懿萱 张杰 曾亚丽 高楠 李尚洪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凝灰岩标志层约束和速度模型正演等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等时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湖泛泥岩具有高伽马、高声波和...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凝灰岩标志层约束和速度模型正演等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等时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湖泛泥岩具有高伽马、高声波和中—高电阻率特征,单层湖泛泥岩在横向上表现为向湖盆中心倾斜的特征,纵向上长7段—长3段均有分布,具有等时对比意义;长4+5段发育的细粒沉积是不同时期湖泛作用的叠加响应结果。②研究区长7段—长3段以湖泛泥岩为界,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等时地层单元(Pss1—Pss7),横向上彼此叠置,向湖盆中心方向进积,垂向上表现为顶积层、斜积层和底积层“三元”结构。③研究区长7段—长3段整体表现为震荡湖退背景下的前积式充填特征,其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Pss1—Pss2),坡度相对较小,地层总体呈楔状加积—弱进积叠置样式;中期(Pss3—Pss5)随着前积斜坡推进到半深湖—深湖区,坡度变大,地层主要表现为“S”形前积结构,顶积层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底积层深湖相重力流砂体发育;晚期(Pss6—Pss7)湖盆萎缩,水体变浅,斜坡高度和角度均变小,顶积层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斜积层中上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斜积层中下部和底积层以前三角洲—半深湖相泥质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演化 前积斜坡 湖泛面 凝灰岩标志 正演模拟 延长组 三叠系 庆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改进的U-Net网络小断层识别技术在玛湖凹陷玛中地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的应用
4
作者 宋志华 李垒 +2 位作者 雷德文 张鑫 凌勋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9,共10页
利用改进的U-Net网络小断层识别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中地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的小断层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构造导向滤波预处理能有效改善地震资料的品质,提高断层识别的准确率。加入了跳跃连接和中继监督、正态标准化和... 利用改进的U-Net网络小断层识别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中地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的小断层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构造导向滤波预处理能有效改善地震资料的品质,提高断层识别的准确率。加入了跳跃连接和中继监督、正态标准化和聚焦均方损失函数的U-Net网络方法,对小断层的精细识别能力有所提升。(2)使用200组训练样本集和20组验证样本集,模型地震数据由反射系数与雷克子波褶积生成,断层由人工标注而成。选取最优的网络模型参数,并在合成的含噪地震数据上分别利用相干属性、常规U-Net网络方法及改进的U-Net网络方法进行测试,构造导向滤波有效突出了断层的边界,且增强了同相轴的横向连续性,改进后的U-Net网络方法对于7 m以上断距的断层可进行有效识别。(3)对于玛湖凹陷玛中地区三叠系白碱滩组高角度走滑断裂和伴生小断距次级断裂的识别,改进后的U-Net网络方法的识别精度明显高于相干属性和常规U-Net网络方法,研究区大侏罗沟断裂北翼的(3)号与(4)号砂体,是拓展MZ4井区三叠系白碱滩组高效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et网络 断层识别 高角度走滑断裂 伴生小断距次级断裂 正态标准化 聚焦均方损失函数 白碱滩组 三叠系 玛湖凹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组分的运移分异作用
5
作者 师良 范柏江 +3 位作者 李忠厚 余紫巍 蔺子瑾 戴欣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饱和烃(SAT)含量高,非烃与沥青质(NSO+Asph)含量低。页岩和泥岩的SAT含量低,NSO+Asph含量高。砂岩的n 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高,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低;页岩和泥岩的n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低,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高。页岩和泥岩的Pr/Ph,Pr/nC_(17)和Ph/n C_(18)等含量比值参数数值变化大,砂岩的数值变化小。页岩和泥岩的C_(27)/C_(29)规则甾烷含量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藿烷Ts/Tm与Ts/(Ts+Tm)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C_(32)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变化较大,砂岩则具有相对集中的数值。砂岩的伽马蜡烷指数较高且数值分布范围较广,而页岩与泥岩则相反;页岩和泥岩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的含量比值普遍大于1,而砂岩的数值普遍小于1。综合研究认为,不同石油组分在烃源岩内部的分布差异是吸附差异和不同石油组分运移分异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分异 烃组分 页岩 延长组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6
作者 曹江骏 王茜 +3 位作者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71,共14页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并预测出...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并预测出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填隙物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具有高孔低渗特征。(2)胶结作用是研究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致密化的主控因素,储层平均视胶结率为86.3%,达到强胶结程度,以自生黏土矿物中的伊利石胶结为主;压实作用对储层致密化起次要作用,储层平均视压实率为46.0%,为中等压实程度;溶蚀作用降低了储层的致密化程度,但储层渗流能力较低,酸性流体难以大规模溶蚀,平均视溶蚀率仅为13.8%,为弱溶蚀程度。(3)受中等压实—弱溶蚀—强胶结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成岩系数差异较大。Ⅰ类储层成岩系数大于2.4,Ⅱ1类储层成岩系数为1.8~2.4,Ⅱ2类储层成岩系数为1.2~<1.8,Ⅲ类储层成岩系数小于1.2,Ⅰ类与Ⅱ1类储层为有利储层。区域上中部混源区有利储层发育规模最大,是勘探的主要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致密化 强胶结作用 成岩系数 长7段 延长组 三叠系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3亚段页岩有机质转化率、排烃效率与页岩油主富集类型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文智 卞从胜 +4 位作者 李永新 刘伟 董劲 王坤 曾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3,共12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资源主富集类型不清等问题,开展长73亚段页岩有机质生烃转化率、排烃效率与页岩顶底板保存条件等方面研究,并对长73亚段页岩油主富集类型进行评价。研究认为:长73亚段页岩有机质转化率平均为...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资源主富集类型不清等问题,开展长73亚段页岩有机质生烃转化率、排烃效率与页岩顶底板保存条件等方面研究,并对长73亚段页岩油主富集类型进行评价。研究认为:长73亚段页岩有机质转化率平均为45%左右,有大于50%的有机质尚未向石油烃转化,且成熟度越低,未转化有机质占比越大。已转化石油烃的累计排烃效率平均为27.5%,未转化有机质加上滞留烃占比大于70%;长73亚段页岩的相对排烃效率平均为60%,约40%已转化烃留滞在源岩内部。长73亚段页岩顶底板分别为长71—2亚段和长8段砂岩,之上还有长6段砂岩,已在有孔渗能力的部位形成大规模低孔渗—致密油藏,且长73亚段页岩为负压,压力系数为0.80~0.85,顶底板保存条件较差,滞留烃多以吸附态存在,可动性较差。评价认为长73亚段中高熟页岩油不是主富集类型,但在避开长6段、长8段和长71—2亚段已形成油藏区且断层、裂缝不发育的顶底板封闭性良好部位,应存在流动性较好的中高熟页岩油富集机会;中低熟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是长73亚段页岩油主富集类型,宜通过先导试验准备相关技术并落实资源可利用性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转化率 排烃效率 顶底板保存条件 陆相页岩油 主富集类型 长73亚段页岩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泥灰岩油气地质特征及充探1井发现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泽成 辛勇光 +11 位作者 谢武仁 文龙 张豪 谢增业 张建勇 田瀚 李文正 付小东 孙豪飞 王小芳 胡国艺 张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0-961,共12页
2022年,风险探井充探1井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三2亚段海相泥灰岩段测试获工业油气流,发现新的产油气层段和新类型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大发现,但对泥灰岩油气成藏认识尚不清楚,制约了勘探选区与部署。以充探1井为重点,研究剖析了雷三2亚... 2022年,风险探井充探1井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三2亚段海相泥灰岩段测试获工业油气流,发现新的产油气层段和新类型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大发现,但对泥灰岩油气成藏认识尚不清楚,制约了勘探选区与部署。以充探1井为重点,研究剖析了雷三2亚段泥灰岩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①油气及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显示充探1井雷三2亚段泥灰岩油气来源于自身泥灰岩烃源,泥灰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储集层,源-储一体;②雷三2亚段泥灰岩在川中地区为潟湖相沉积,厚40~130 m,面积约40000 km^(2),生烃强度为(4~12)×10^(8)m^(3)/km^(2),估算生烃量为25×10^(12)m^(3);③川中潟湖相区泥灰岩储集层大面积分布,西充—仪陇、资阳—简阳和磨溪南等3个地区储集层厚20~60 m,分布面积为7500 km^(2);④潟湖相泥灰岩油气具有“源-储一体、膏盐岩封盖、超压”成藏特征,属于海相非常规油气新类型,油气在生烃中心、储集层厚值区和裂缝发育复合区富集,是一个值得勘探重视的非常规油气新领域。⑤依据川中二维地震并结合三维地震解释分析,优选西充和遂宁2个有利区带,估算区带天然气资源量为(2000~3000)×10^(8)m^(3),是近期值得重视的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三叠系雷口坡组 潟湖相 泥灰岩 源储一体 海相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类型、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奇奇 辛红刚 +3 位作者 王林 罗顺社 淡卫东 冯胜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3-840,共18页
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砂体是深水盆地勘探的有利目标区。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录井及薄片鉴定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细粒重力流沉积类型、特征、沉积演化过程以及沉积模式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主要... 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砂体是深水盆地勘探的有利目标区。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录井及薄片鉴定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细粒重力流沉积类型、特征、沉积演化过程以及沉积模式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主要发育10种岩相、6种岩相组合和5种深水沉积类型,即滑动—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混合事件层、浊流沉积和深湖相泥质沉积;并依据其岩相及组合特征、深水沉积类型将半深湖—深湖亚相划分出限制性水道、非限制性水道、堤岸、朵叶体、水道间及半深湖—深湖泥6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受外力作用开始失稳运动,经历了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浊流5个演化阶段,伴随着“流体转换分离”及“滑水作用”,致使重力流沉积从湖盆边缘至湖盆中心依次发育限制性水道—堤岸、非限制性水道—堤岸、朵叶体等沉积单元。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重力流沉积 深水沉积类型 沉积模式 延长组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邻水-丰都台凹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华国 罗冰 +10 位作者 钟克修 冯青平 刘磊 廖义沙 彭才 蔡家兰 徐文礼 朱宜新 郝静 罗鑫 徐姁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4,共13页
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对大型含油气盆地内碳酸盐岩层系的沉积充填过程及成藏地质条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覆盖全区的二维地震及钻测井资料,对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沉积时期隆凹格局及古地理演化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结果表... 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对大型含油气盆地内碳酸盐岩层系的沉积充填过程及成藏地质条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覆盖全区的二维地震及钻测井资料,对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沉积时期隆凹格局及古地理演化进行了精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从地震剖面、地层及岩性组合等特征上识别出邻水-丰都台凹,其两侧坡度为1°~2°,且左侧坡度大于右侧坡度;(2)邻水-丰都台凹与其他古地质单元共同控制了嘉二段沉积时期川东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及构造-沉积分异特征,嘉二段沉积早—中期,颗粒滩沿邻水-丰都台凹周缘发育,晚期台凹内则大面积发育膏质潟湖沉积;(3)邻水-丰都台凹及周缘微古地貌控制沉积早期颗粒滩分布,台凹周缘地貌高部位更易形成优质白云岩储层,持续干旱、蒸发环境致使沉积晚期台凹内形成区域盖层沉积;(4)总体来看,嘉二段具备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有望成为寻找滩相整装气藏的战略勘探层系,建议将邻水-丰都台凹周缘台内滩相发育带作为川东地区嘉陵江组下步勘探重点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分异 潟湖 白云岩储层 台内滩 嘉陵江组 三叠系 邻水-丰都台凹 川东地区
下载PDF
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沉积模式与分支河流体系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磊 张昌民 +2 位作者 赵康 安志渊 张祥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玛湖凹陷呈现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的全油气系统格局,研究储层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和优势储层分布规律是完善全油气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以分支河流体系(DFS)沉积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分层段绘制玛湖凹陷二叠系-... 玛湖凹陷呈现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的全油气系统格局,研究储层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和优势储层分布规律是完善全油气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以分支河流体系(DFS)沉积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分层段绘制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各地层组的沉积相平面分布图,总结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模式,依据沉积相平面图定量测算DFS的数量规模,研究沉积体系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玛湖凹陷各地层组普遍发育DFS,部分DFS入湖形成扇三角洲和河流三角洲。佳木河组具有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共生的特征,主要发育冲积扇等小型DFS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风城组、夏子街组和乌尔禾组火山活动减弱,发育冲积扇和河流扇等类型的DFS,受湖平面变化影响,沉积体系类型和规模变化很大;上乌尔禾组和百口泉组主要发育粗粒砾质河流扇沉积体系;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发育砂质巨型扇和河流扇沉积体系。DFS类型和规模与盆地构造发育阶段和气候变化相关,随着盆地构造由压陷向挠曲和坳陷阶段演化,DFS规模逐渐增大,由短流程冲积扇为主演变为以长流程河流扇和巨型扇为主,三角洲类型由以扇三角洲向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二叠系 三叠系 沉积模式 分支河流体系
下载PDF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水力裂缝特征及形成机制
12
作者 覃建华 王建国 +3 位作者 李思远 李胜 窦智 彭仕宓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6,共8页
水力裂缝的分布规律对致密砾岩油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通过对玛湖凹陷已压裂砾岩油区的水平取心井MaJ02井的岩心裂缝观察,剖析了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中水力裂缝的类型、产状、组系、开度、密度及支撑剂充填情况,明确了... 水力裂缝的分布规律对致密砾岩油藏高效开发至关重要。通过对玛湖凹陷已压裂砾岩油区的水平取心井MaJ02井的岩心裂缝观察,剖析了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中水力裂缝的类型、产状、组系、开度、密度及支撑剂充填情况,明确了其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玛湖凹陷MaJ02井百口泉组岩心中发育的水力裂缝条数占总裂缝数的77.6%,走向为90°~110°,倾角为70°~90°。(2)研究区主要发育以走滑机制形成的剪切缝,占比为65.8%,其次为张应力形成的张性缝,占比为34.2%。剪切缝多成组出现,开度较小,多为全充填,裂缝面以“穿砾”为主,多条裂缝叠加而形成缝网破碎带;而张性缝多为单条出现,开度相对较大,裂缝面不规则,为全充填或半充填,裂缝面以“绕砾”为主。(3)研究区取心井与已压裂井距离越小,压裂段射孔簇间距越小,水力裂缝密度越大。在压裂工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泥质支撑漂浮砾岩相和前缘席状砂微相的裂缝相对发育,砂质含量越高,水力裂缝密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砾岩 水力裂缝 张性缝 剪切缝 形成机制 百口泉组 三叠系 玛湖凹陷
下载PDF
黑龙江兰西地区三叠系老龙头组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
13
作者 王金奎 党胤 +3 位作者 张文婧 马永义 聂志阳 黄清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6,共8页
黑龙江省兰西地区Xr7井三叠系老龙头组揭示了一套紫红色、绿灰色和灰色砂泥岩沉积地层,为了获取这套杂色砂泥岩沉积环境信息,对钻井岩石样品的痕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了检测和综合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老龙头组沉积岩中轻、重稀土元素分... 黑龙江省兰西地区Xr7井三叠系老龙头组揭示了一套紫红色、绿灰色和灰色砂泥岩沉积地层,为了获取这套杂色砂泥岩沉积环境信息,对钻井岩石样品的痕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了检测和综合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老龙头组沉积岩中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δEu表现为显著负异常、δCe无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右倾,重稀土亏损、近平坦型;痕量元素Sr、Cu质量分数及其比值w(Sr)/w(Cu)等在剖面上波动变化表明老龙头组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经历由早期干旱炎热到晚期温暖湿润的一个气候变迁过程;w(Li)、w(Sr)、w(Ga)以及w(Sr)/w(Ba)等指标综合研究表明,老龙头组沉积时期水体主要为淡水环境;氧化还原环境判定指标w(Ni)/w(Co)、w(V)/w(Cr)、w(U)/w(Th)、δU、δEu和δCe等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系沉积时期主体为氧化环境。研究成果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地质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古气候 古环境 三叠系 老龙头组 兰西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60井区三叠系长6_(1)^(1)储层构型表征
14
作者 尹艳树 丁文刚 +1 位作者 安小平 徐振华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9,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60井区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以河道沉积为主,具有连片分布特征,但在开发过程中注采对应性差,连片砂体内部构型及叠置样式复杂。以现代沉积、数值模拟为基础,结合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对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_(...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60井区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以河道沉积为主,具有连片分布特征,但在开发过程中注采对应性差,连片砂体内部构型及叠置样式复杂。以现代沉积、数值模拟为基础,结合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对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_(1)^(1)小层沉积相及砂体开展精细解剖,明确了其内部砂体构型特征,并划分了砂体演化期次。研究结果表明:(1)塞160井区为典型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支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2)研究区平面上浅水三角洲发育典型的指状河口坝砂体,河道多数分布在河口坝中间,形成“河在中间、坝在两边”的平面分布样式。(3)垂直物源方向上,分流河道多深切但未切穿河口坝,形成了“河在坝上走”的河-坝组合样式;顺物源方向上,单一河口坝砂体前积形成了复合河口坝砂体。(4)不同河口坝之间发育泥质或物性隔夹层,导致连片砂体不完全连通;单一河口坝砂体长度为280~1 400 m,宽度为200~420 m;同期河口坝规模(长宽比)及前积倾角相似,不同期次河口坝表现为顺物源长度及前积倾角减小,宽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指状河口坝 储层构型 延长组 三叠系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构造-沉积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
15
作者 文龙 张本健 +3 位作者 陈骁 徐亮 马华灵 彭瀚霖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针对二叠系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复杂、有利相带展布格局恢复困难及勘探有利区带不明朗等问题,利用近年新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盆缘野外及盆内钻井、录井资料,开展四川盆地二叠系构造沉积演化的系统研究,探索主要构造运动的响应特征... 针对二叠系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复杂、有利相带展布格局恢复困难及勘探有利区带不明朗等问题,利用近年新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盆缘野外及盆内钻井、录井资料,开展四川盆地二叠系构造沉积演化的系统研究,探索主要构造运动的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建立各组、段之间的连续沉积演化关系,明确多套目的层系的有利沉积相带展布,为有利勘探区带的优选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①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二叠纪拉张构造背景、地幔柱隆升及火山喷发等多种因素,影响了二叠系构造沉积分异;②四川盆地二叠纪表现为区域拉张构造动力背景,属克拉通裂陷盆地沉积体系,控制了多个层系边缘礁滩相带的展布,为发育规模岩性圈闭群奠定了基础;③三叠纪早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沉积格局,并受盆地边缘古陆、岛链、水下隆起影响,整体呈现填平补齐的特征,属克拉通坳陷盆地沉积体系,滩体受微地貌控制呈垂向加积、侧向进积的特点,平面上在清水台地区大面积席状展布;④基于构造—沉积背景分析以及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应用,明确了栖霞组“一缘两环带”,茅口组“一隆一缘”,长兴组“三隆三洼”,飞仙关组“三隆成滩、三洼补齐”等主要沉积面貌。综合含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指出川西地区栖霞组台缘带及川中—蜀南地区台内高带,剑阁—南充—石柱地区茅口组台缘带,开江—梁平地区海槽及蓬溪—武胜—石柱地区浅水陆棚长兴组边缘礁滩等,是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的主要勘探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三叠系 构造—沉积特征 油气勘探 有利区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楠 邵晓州 +5 位作者 朱光有 张文选 齐亚林 张晓磊 欧阳思琪 王淑敏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65,共1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15口井的暗色泥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测井解释成果,推断出其古沉积环境,总结了烃源岩质量的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自下而...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15口井的暗色泥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测井解释成果,推断出其古沉积环境,总结了烃源岩质量的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长7_(3)亚段有机质丰度最大,长7_(2)亚段次之,长7_(1)亚段最小。长7_(3)亚段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2.4%,生烃潜力大,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_(1)型为主,是一套处于成熟阶段的好—优质湖相烃源岩。(2)平凉北地区长7_(3)亚段沉积期气候潮湿温暖,为陆相淡水环境。较高的古生产力、缺氧还原水体为有机质的生长、繁殖和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3)平凉北地区长7_(3)亚段发育火山-热液型烃源岩。火山活动与热水沉积共同影响着长7_(3)亚段的水体环境,其较高的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大量生成的基础,缺氧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完整保存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古生产力 潮湿温暖气候 缺氧还原环境 火山-热液型烃源岩 长7段 三叠系 平凉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构造层序格架与沉积叠合演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海姣 郑孟林 +10 位作者 韩杨 吴海生 王韬 常秋生 李永军 段丰浩 王霞田 张磊 陈洪 郭文建 霍进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3-679,共17页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重要富烃凹陷和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区域,形成多层系的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了查明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法,通过岩芯观察和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二叠系—三叠系油气主要赋存层系进行...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重要富烃凹陷和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区域,形成多层系的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了查明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法,通过岩芯观察和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二叠系—三叠系油气主要赋存层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存在多个大型地层不整合面,可划分为下二叠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等构造层序。二叠纪到三叠纪,玛湖地区经历了断陷、坳陷和大型坳陷斜坡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三大构造层序的叠置。下二叠统为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箕状结构构造层序,北部地层厚、南部地层薄,在北深南浅的箕状结构背景下沉积,凹陷区为分布广泛的细粒混积岩,为优质烃源岩建造,朝向斜坡区岩性逐渐变为砂岩、砾岩;中二叠统为坳陷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中部厚、周缘薄的构造层序,发育盆地边缘扇三角洲,表现为盆大、水浅,盆地边缘扇体有限,盆内砂泥互层沉积;上二叠统—三叠系,玛湖地区处于准噶尔大型坳陷盆地的西北部斜坡区,在浅水、缓坡和湖侵背景下形成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呈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三大构造层序的纵向叠置,形成了该区多层分布地层-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沉积格架 扇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油气成藏 二叠系—三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高伽马砂岩测井识别及其展布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游富粮 柳广弟 +5 位作者 孙明亮 李超正 刘祥柏 安成 王子昕 李亿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8,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内发育大量的砂岩夹层,这些砂岩夹层常伴有自然伽马值异常高的现象,部分砂岩的自然伽马值可高达330.5 API,在测井剖面上极易与泥页岩混淆。为识别高伽马砂岩,按照粒度和结构特征将该区延长组长...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内发育大量的砂岩夹层,这些砂岩夹层常伴有自然伽马值异常高的现象,部分砂岩的自然伽马值可高达330.5 API,在测井剖面上极易与泥页岩混淆。为识别高伽马砂岩,按照粒度和结构特征将该区延长组长7段碎屑岩划分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页岩,并应用常规测井数据运算组合成2个新参数——参数A和参数B,参数A和参数B组成的交汇图版以及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可有效区分识别出长7段中的正常砂岩和高伽马砂岩。长7段高伽马砂岩的累计厚度平面展布图表明,高伽马砂岩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南部;高伽马砂岩由湖盆边缘向湖盆中心呈指状发散展布的特征指示,其形成可能与长7段沉积期间的火山喷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伽马砂岩 岩性识别 长7段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9段事件沉积类型、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子野 毛治国 +4 位作者 袁选俊 邓秀芹 惠潇 张忠义 崔景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6-529,共14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测试数据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9段(简称长9段)事件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长9段存在地震、重力流、火山、缺氧等4类9亚类事件沉积。通过对不同类型事件沉积特征和分布...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测试数据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9段(简称长9段)事件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长9段存在地震、重力流、火山、缺氧等4类9亚类事件沉积。通过对不同类型事件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提出不同类型的事件沉积普遍存在共生或伴生关系,具有内在成因联系和分布规律。识别出事件沉积较发育的5种沉积(微)相,建立了事件沉积成因模式。震积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幕式扩张的湖侵期,常见液化流动、重力作用及脆性剪切变形;重力流主要分布在高水位期,夹于前三角洲或半深湖细粒沉积中,形成条带状、朵状的滑塌浊积扇,震积岩层段之上相对发育;火山事件沉积见于长9段下部,呈顶、底突变接触,可反映同期火山活动;缺氧沉积一般形成于湖侵后期至高水位期。长9段高位期发育厚层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期事件沉积有利于形成油气潜在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沉积 震积岩 重力流沉积 缺氧事件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相对湖平面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兆芹 刘景彦 +2 位作者 杨宪章 罗彩明 董火祥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以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曲线等多种资料,将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定性识别与小波变换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层序单元定量划分,共划分出长期层序5个、中期层序13个、短期层序53个及超短期层序256个;... 以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曲线等多种资料,将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定性识别与小波变换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层序单元定量划分,共划分出长期层序5个、中期层序13个、短期层序53个及超短期层序256个;基于超短期旋回绘制Fischer图解,结果显示三叠系相对湖平面呈现湖退到湖侵的过程,在SQ4时期湖平面上升至最高点,内部次一级的湖侵湖退过程与长期旋回相互对应。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随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沉积相带呈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近端、远端与滨浅湖沉积交替演变的特征。笔者研究弄清了英买力地区三叠系湖平面升降规律及其与沉积相带的演化关系,为后续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湖平面变化 Fischer图解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三叠系 英买力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