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演义》对朱然形象的矮化及其历史原因
1
作者 王前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三国时期,朱然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名将,在吴国政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他在截杀关羽之战、猇亭之战、江陵守卫战等著名战役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但在罗贯中等小说家笔下,朱然形象被严重矮化贬损。这与《三国演义》“拥刘反曹贬孙... 三国时期,朱然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名将,在吴国政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他在截杀关羽之战、猇亭之战、江陵守卫战等著名战役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但在罗贯中等小说家笔下,朱然形象被严重矮化贬损。这与《三国演义》“拥刘反曹贬孙”的基本倾向分不开,和历史上朱然截杀关羽、追杀刘备等事件更是有着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然 三国名将 三国演义 矮化 历史原因
下载PDF
《三国演义》罗译本和虞译本中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研究
2
作者 曹雪琴 冉明志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963-970,共8页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两个英文全译本(罗慕士译本和虞苏美译本)前二十回中文化专有项翻译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两译本翻译方法的异同,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译本...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两个英文全译本(罗慕士译本和虞苏美译本)前二十回中文化专有项翻译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两译本翻译方法的异同,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译本。研究发现,罗慕士力求译本向作者靠近,让译文读者体验中国文化,该译本适合用于专业人士学习研究;虞苏美译本尽量靠近读者,以便于流畅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罗译本和虞译本 文化专有项 翻译方法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三国演义》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3
作者 许奇聪 李思龙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7-10,共4页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三维”转换方法,对《三国演义》的虞苏美译本和邓罗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聚焦两个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译例,考察其闪光点和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修改建议,以期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寻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更好地达...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三维”转换方法,对《三国演义》的虞苏美译本和邓罗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聚焦两个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译例,考察其闪光点和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修改建议,以期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寻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更好地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维”转换 文化负载词
下载PDF
《三国演义》数字出版领域本体构建基础研究
4
作者 万钟诺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论证语义出版的领域本体构建理论运用于文艺作品数字出版的可行性,说明《三国演义》在严肃历史类长篇小说中的代表地位,提出对《三国演义》进行本体构建研究可对其余类型小说进行本体构建起到触类旁通作用。其后阐述领域本体构建在出版... 论证语义出版的领域本体构建理论运用于文艺作品数字出版的可行性,说明《三国演义》在严肃历史类长篇小说中的代表地位,提出对《三国演义》进行本体构建研究可对其余类型小说进行本体构建起到触类旁通作用。其后阐述领域本体构建在出版领域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分析适用于《三国演义》领域本体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将“明确性”“一致性”“扩展性”“智能性”“开放性”五大原则作为《三国演义》本体构建的原则,在七步法等国际惯用本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拟定九步法作为《三国演义》本体构建的方法论。之后,实际推演九步法中五步可用人工编辑方式验证的步骤用以验证本体构建运用于《三国演义》的可行性。最后,本研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数字出版 领域本体构建 语义出版
下载PDF
动静相生:《三国演义》的跨媒介传播及其意义
5
作者 朱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媒介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在成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主要通过口头进行传播。在成书后的数百年里,《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印刷(刊刻)媒介进行传播,戏曲等艺术形式也是其传播的手段。电子媒介诞... 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媒介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在成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主要通过口头进行传播。在成书后的数百年里,《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印刷(刊刻)媒介进行传播,戏曲等艺术形式也是其传播的手段。电子媒介诞生后,《三国演义》开始通过影视剧和广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传统媒介对《三国演义》的传播构成了其文学意义的稳定性闭环。互联网媒介诞生后,《三国演义》的传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互联网媒介不仅对《三国演义》原著进行传播,还创造了更多的衍生文本,从而打破了《三国演义》文学意义的闭环。传统媒介下的《三国演义》主要在静态中传播并获得相对稳定的文学意义。随着跨媒介传播的形成,《三国演义》则进入了生生不息的动态文化生产中。通过对《三国演义》跨媒介传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经典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接受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媒介传播 互联网 文学经典 文学意义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小人物故事意蕴探究
6
作者 汤宗国 《学语文》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三国演义》中的小人物故事,或明确宣扬“拥刘反曹”的道德观念,或从小人物对大人物产生影响的角度总结处世教训,或隐约表达“成事在天”的天命观。这些小人物故事虽然简单,却深化了小说主题,体现小说补正史之阙失、彰显史实之义理的... 《三国演义》中的小人物故事,或明确宣扬“拥刘反曹”的道德观念,或从小人物对大人物产生影响的角度总结处世教训,或隐约表达“成事在天”的天命观。这些小人物故事虽然简单,却深化了小说主题,体现小说补正史之阙失、彰显史实之义理的创作追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民间的思想意识与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小人物 大人物 补史之阙 民间趣味
下载PDF
从B站解读类视频看《三国演义》的速食化传播
7
作者 陈婷婷 《新闻世界》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新媒体时代,影视或书籍的解读类视频兴起,形成速食化传播之风。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被卷入到速食化传播的行列中来。仔细研读B站上有关《三国演义》的解读类视频发现:优质UP主与多元UGC共同为《三国演义》的解读类视... 新媒体时代,影视或书籍的解读类视频兴起,形成速食化传播之风。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被卷入到速食化传播的行列中来。仔细研读B站上有关《三国演义》的解读类视频发现:优质UP主与多元UGC共同为《三国演义》的解读类视频构建了良好的传播氛围,多元内容元素的浓缩化拼贴建构了《三国演义》的解读模式。速食化传播《三国演义》不仅有利于受众的替代性观影需求的满足,而且有利于影视行业多元意义的生成。但商业资本操控下创作方式的异化和低俗化的趋向不可逆,观众速食化观看《三国演义》往往失去了对艺术作品的完整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B站 解读类视频 速食化
下载PDF
认知识解视域下的《三国演义》诗词英译研究
8
作者 殷诗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认知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对翻译研究具有解释力。文章从认知识解视域出发,依据Langacker的四个识解维度,对《三国演义》三个英文全译本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oss的译文辖域激活和突显较多;Brewitt的译文详略... 认知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对翻译研究具有解释力。文章从认知识解视域出发,依据Langacker的四个识解维度,对《三国演义》三个英文全译本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oss的译文辖域激活和突显较多;Brewitt的译文详略度更高;虞苏美则在视角方面能更好地把握原作意图。译者识解差异由多种因素造成。该研究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应用范畴,同时为典籍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解理论 三国演义 诗词英译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以《三国演义》为例
9
作者 邢美荣 《天津教育》 202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培养多元思维方式、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综合的促进作用。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引领具体的阅读方向,提高学生阅读的计划性和投入性。同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可以根据...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培养多元思维方式、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综合的促进作用。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引领具体的阅读方向,提高学生阅读的计划性和投入性。同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书籍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兴趣爱好设置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内容 道德品质 知识素养 促进作用 多元思维 整本书 三国演义 理解与运用
下载PDF
广告设计中的文化符号化与传播商业化——基于《三国演义》的大众修辞媒介研究
10
作者 程诗婕 靖永金 《Design(汉斯)》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应用现代媒介修辞传播发展的大众文化积极提取应用《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化元素,利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打造共鸣感。以《三国演义》为例的传统元素符号被大量提取,从故事的人物设定、语言、情节等方向全角度的应用于商业环境中,广告设... 应用现代媒介修辞传播发展的大众文化积极提取应用《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化元素,利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打造共鸣感。以《三国演义》为例的传统元素符号被大量提取,从故事的人物设定、语言、情节等方向全角度的应用于商业环境中,广告设计中用共情感构造新的商业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大众媒介商业传播,也有利于《三国演义》为例的传统文化的“解构”价值重现。但是,由于对于文化核心内涵的把握不到位,以及大众媒介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娱乐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错误应用象征意义,成为批判反思的讨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文化符号 大众文化 修辞媒介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三国演义》虞罗译本比较研究
11
作者 刘彩之 杨婧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期32-34,38,共4页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体现了大量儒道自然观,其外译有助于传播我国自然哲学思想。东方生态智慧的传播,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的道德意义。鉴于此,文章通过对比研究虞苏美、罗幕士两位译者对于《三国演义》的...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体现了大量儒道自然观,其外译有助于传播我国自然哲学思想。东方生态智慧的传播,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的道德意义。鉴于此,文章通过对比研究虞苏美、罗幕士两位译者对于《三国演义》的译著,分析二者翻译的异同,探究不同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如何体现其生态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三国演义 译本对比 生态哲学观
下载PDF
推进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探究——以《三国演义》课外阅读为例
12
作者 陆媛媛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56-57,63,共3页
新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语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是不够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课堂的学习应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进行更广阔的语文阅读打下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低... 新课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语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是不够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课堂的学习应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进行更广阔的语文阅读打下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提出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课外阅读 三国演义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三国演义》回目翻译探究——以《三国演义》三个全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玉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目的决定方法,“目的法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三国演义》三个全译本中的回目翻译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邓罗、罗慕士和虞苏美在翻译回目时采用...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目的决定方法,“目的法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三国演义》三个全译本中的回目翻译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邓罗、罗慕士和虞苏美在翻译回目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最终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目的论 翻译目的 回目翻译
下载PDF
《三国演义》女性人物形象英译对比研究--女性主义翻译视角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林波 刘逸凡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基于女性主义翻译观,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邓译本与罗译本中的女性形象,发现罗译本在抗争权力政治、颠覆传统身份和干涉源语文本等3个维度有意识地消除性别差异,同时前言和脚注、劫持等典型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也有所体现;受时代限制... 基于女性主义翻译观,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邓译本与罗译本中的女性形象,发现罗译本在抗争权力政治、颠覆传统身份和干涉源语文本等3个维度有意识地消除性别差异,同时前言和脚注、劫持等典型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也有所体现;受时代限制,邓译本带有强烈的男权主义色彩,刻意使用弱化女性地位的表达。就女性主义视角而言,罗译本在充斥着封建男权话语的原文中再现和重构了智慧勇敢、坚强独立的女性人物形象,有利于该译本的传播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下载PDF
《三国演义》历史观论略
15
作者 纪德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颇为复杂,正统史观、道德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循环史观等兼而有之,并且彼此交织,相互为用。作者崇尚英雄,但他崇尚的主要是出身正统的、以宽仁忠义为本的英雄,也是能体现天心民意的英雄,因此《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颇为复杂,正统史观、道德史观、英雄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循环史观等兼而有之,并且彼此交织,相互为用。作者崇尚英雄,但他崇尚的主要是出身正统的、以宽仁忠义为本的英雄,也是能体现天心民意的英雄,因此《三国演义》呈现的是以儒家政治道德为核心的多元历史观。这种多元历史观虽然包含某些合理的成分,但无法对三国兴亡作出富有诠释力的理论说明。只有秉持唯物史观,结合小说的具体描写,才可能对蜀汉兴亡、三国归于一统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正统史观 道德史观 英雄史观 天命史观
下载PDF
《三国演义》英译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16
作者 李林波 刘逸凡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1-26,共6页
通过梳理分析国内二十年来有关《三国演义》英译的现有研究成果,探讨其研究态势和研究热点。结果发现:已有研究可分为译本研究、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翻译史研究和译介与传播等五个维度。学界对该领域的探究存在译本选择过于单一、视角... 通过梳理分析国内二十年来有关《三国演义》英译的现有研究成果,探讨其研究态势和研究热点。结果发现:已有研究可分为译本研究、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翻译史研究和译介与传播等五个维度。学界对该领域的探究存在译本选择过于单一、视角局限于传统语言层面、翻译史研究覆盖面不足等问题。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关注全译本和节译本的对比研究;加强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扩宽历时研究的时间跨度以便展现《三国演义》英译史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英译研究 罗慕士
下载PDF
明清小说评点之“间架”分析——以毛评《三国演义》为例
17
作者 刘永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与西方文论家注重小说故事情节相比,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家注重挖掘小说的“间架”结构布局。以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明清小说评点派注重探讨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与空间架构。“间”,即叙事结构中故事情节安排的偶然... 与西方文论家注重小说故事情节相比,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家注重挖掘小说的“间架”结构布局。以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明清小说评点派注重探讨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与空间架构。“间”,即叙事结构中故事情节安排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曲折性与生动性、演进性与节奏性。“架”,即叙事结构中同一故事情节演进的空间结构和不同故事情节转换的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评点 间架 三国演义 叙事结构
下载PDF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调查研究
18
作者 莫顺斌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1期0037-0039,共3页
小说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辅助领导或参与的重大决策和战役部署,不仅具有突出的前瞻性和可行性,而且成效显著。这是他长期开展调查研究、重视信息收集利用的结果。诸葛亮的调研工作具有调研的意识、目标、内容、方法。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调查研究 内容 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三国演义》英译本比较研究——以杨宪益译本、张亦文译本、邓罗译本、罗幕士译本为例
19
作者 刘爱军 《运城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4-70,共7页
《三国演义》的杨宪益译本、张亦文译本与邓罗译本、罗慕士译本的对应章节相比,存在诸多共性,整体词类、动词词类、名词词类、形容词词类、副词词类数量较少,而且差距较为显著。邓罗译本、罗慕士译本整体词类的丰富性使得其译文对原文... 《三国演义》的杨宪益译本、张亦文译本与邓罗译本、罗慕士译本的对应章节相比,存在诸多共性,整体词类、动词词类、名词词类、形容词词类、副词词类数量较少,而且差距较为显著。邓罗译本、罗慕士译本整体词类的丰富性使得其译文对原文的再现更为细腻和精确,句式构造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对于句首词and和代词it和its较高频率的使用增强了语篇的衔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母语译者 非母语译者 特色词 独特词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三国演义》电视剧字幕翻译研究
20
作者 张琨帆 杨凤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6期2575-2579,共5页
“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关键之举。在传播过程中,电视剧是重要的跨文化媒介之一,若想要让西方受众群体理解中国电视剧,字幕翻译就变得非常重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关键之举。在传播过程中,电视剧是重要的跨文化媒介之一,若想要让西方受众群体理解中国电视剧,字幕翻译就变得非常重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拟通过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对《三国演义》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帮助译者进行翻译,也更好地促进《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传播,弘扬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三国演义》电视剧 字幕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