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影响
1
作者 张悦 《黑龙江科学》 2016年第24期13-15,共3页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着重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高中地理作为高考的科目,学生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去自主探究学习。如何进行地理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要找准的方向。
关键词 中国三大自然区 人类活动 影响 高中地理 实践 兴趣
下载PDF
“我国三大自然区”重难点知识导析
2
作者 周古莉 《地理教育》 2003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初中 教学研究 《我国三大自然区 土壤 太阳辐射 气温
下载PDF
三大自然区过渡带生境质量时空差异及形成机制——以榆中县为例 被引量:91
3
作者 刘春芳 王川 刘立程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9-432,共14页
以地处三大自然区过渡地带的榆中县为案例,分析了1995-2015年县域及内部分区生境质量演变的时空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并探索了生境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全县生境质量变化保持稳定并略有提升,县域内部生境质量变化... 以地处三大自然区过渡地带的榆中县为案例,分析了1995-2015年县域及内部分区生境质量演变的时空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并探索了生境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全县生境质量变化保持稳定并略有提升,县域内部生境质量变化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三级梯度特征;(2)全县生境质量的地带间与地带内差异均趋于缩小,北部黄土高原区持续加大,中部平原区连续下降,南部山区则先缩小后增大;(3)全县及县域内部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因为地理尺度的差异而不同。自然环境变量对生境质量变化发挥着基础和关键性的作用,社会经济变量呈现出减小的态势,而政策调控变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则越来越大,各因子间的协同增强效应推动了生境质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自然区过渡带 生境质量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机制
原文传递
三大自然区过渡地带近50年来气候类型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育 朱耿睿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1-801,共11页
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过渡地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亚洲季风、中纬度西风环流共同影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使用国际通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和国内常用的积温与干燥度分类法,研究了97.5&#... 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过渡地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亚洲季风、中纬度西风环流共同影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使用国际通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和国内常用的积温与干燥度分类法,研究了97.5°~108°E,33°~41.5°N的三大自然区过渡地带1961q010年的气候带类型及其变化过程。并通过将各气候类型的面积变化与主要季风指数、西风指数和南方涛动等主要指数进行了对比,并计算了他们的关系,与此同时结合东亚各气候区气温及降水的变化模式探讨三大自然区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对各气候系统的响应。基于此项研究:夏季西风和东亚冬季风的增强会使该区域变湿,东亚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增强则会使该区域海拔较低的区域变干,海拔较高的区域变湿。高原夏季风的增强则会使整个区域变干。北大西洋涛动增强,会使该区域变湿;厄尔尼诺增强(减弱),则会使该区域变干(变湿)。总体来讲,该区域的水分状况主要受控于中纬度西风带环流,虽然亚洲夏季风的增强有可能会增加该区域东南部的降水,但是根据计算出的干燥度和气候带类型变化,增温效应可能会抵消降水增加,从而使该区域变干。根据本项研究,三大自然区过渡地带受到多个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气温及降水等单一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该区域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带类型面积变化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运用于该区域气候变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自然区过渡地带 气候变化 柯本气候分类 积温-干燥度 响应
原文传递
陕西省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国宁 尚忠堂 +2 位作者 阎栓牢 刘文科 马袁 《灾害学》 CSCD 1989年第1期42-48,共7页
陕西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跨越三个气候带,五个气候区,六个地貌区,秦岭和北山将全省分为三大自然区。这种气候和地貌条件的复杂性形成了陕西农业生产类型的多样性和自然灾害的频繁性,旱、涝、雹、冻、风、病、虫“七灾”... 陕西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跨越三个气候带,五个气候区,六个地貌区,秦岭和北山将全省分为三大自然区。这种气候和地貌条件的复杂性形成了陕西农业生产类型的多样性和自然灾害的频繁性,旱、涝、雹、冻、风、病、虫“七灾”俱全,且常交替出现。各种灾害危害程度的比例大约是:干旱占50%,雨涝占30%,霜冻占10%,其它占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三大自然区 陕西农业 大陆性季风气候 频繁性 生产类型 气候 地貌 渭北 农业发展
下载PDF
中国的国土整治及中国区域地理考点扫描
6
作者 黄文良 《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 2006年第Z1期45-54,共10页
关键词 域地理 地理事物 国土整治 地理现象 三大自然区 沙漠化土地 空白图 地形 地理知识 空间思维能
下载PDF
2006年高考区域地理考点大搜捕
7
作者 张茜 《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 2006年第2期40-47,共8页
关键词 域地理 大搜捕 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 荒漠化防治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 退耕还林还草 社会经济发
下载PDF
智慧乡村新视⻆——湖北省测绘工程院的智慧乡村实践
8
作者 邵蕊(文/图) 魏以宽(文/图) 修延霞(文/图) 《中国测绘》 2023年第5期51-53,共3页
主动谋划,强化农业发展。湖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 主动谋划,强化农业发展。湖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地区,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自然区 平原湖 东部季风 地貌类型 工程院 智慧乡村 湖北省 丘陵
下载PDF
浅析2014年高考文综安徽卷第34题浅析题
9
作者 丁波 张建军 严敏 《地理教学》 2014年第19期48-50,共3页
一、原题呈现(2014年高考文综安徽卷第34题)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 一、原题呈现(2014年高考文综安徽卷第34题)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⑴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⑵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⑶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化用品 卷第 天然药库 中药材资源 生长习性 地理学科 域地理 地理问题 三大自然区 药材种植
下载PDF
甘肃省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模式现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涛 安长江 +1 位作者 栗孟飞 康璟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9年第7期24-26,共3页
甘肃省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绝大多数地区海拔1000m以上,干旱冷凉,光照充裕,地形多样,农业立体分布特征明显,孕育了地域明显、种类丰富的中药材生长环境资源。甘肃是我国四大药材生产区之一... 甘肃省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绝大多数地区海拔1000m以上,干旱冷凉,光照充裕,地形多样,农业立体分布特征明显,孕育了地域明显、种类丰富的中药材生长环境资源。甘肃是我国四大药材生产区之一,中药材品种1600多个,常用药材300余种,特别是黄芪、当归、党参、大黄、甘草并称陇药五金花,在国内外负有盛名。近年来,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90.47千公顷,占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6.83%,产量115.45万吨,是2006年的3.1倍,中药材产量呈每年递增的态势(图1),但各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自然区 常用药材 机械化生产 中药材种植 东部季风 农作物种植面积 中药材品种 立体分布
下载PDF
陕西省房屋建筑调查要点研究
11
作者 马哲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第13期49-51,共3页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是黄土高原区,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中部是关中平原区,海拔46...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是黄土高原区,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中部是关中平原区,海拔460-850米,总面积4.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由于三个自然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建筑材料的不同,陕西民居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房屋,一类是窑洞。依据《G-02城镇房屋建筑调查技术导则》《G-03农村房屋建筑调查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结合陕西省房屋建筑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经不断研究分析,总结出陕西省房屋建筑调查技术要点,为后期调查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建筑材料 三大自然区 城镇房屋 技术导则 黄土高原 窑洞 黄河中游地
下载PDF
安徽省地方品种猪保护与利用工作情况
12
《中国畜牧业》 2014年第23期23-24,共2页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之间、皖南三大自然区。全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自然生态多样性以及生活习性的不同,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猪遗传资源,全省共五个猪种,...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之间、皖南三大自然区。全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自然生态多样性以及生活习性的不同,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猪遗传资源,全省共五个猪种,九个类群。分别是:淮河以北和沿淮地区的淮猪(包括皖北猪、定远猪和霍寿黑猪等三个类群),沿江地区的安庆六白猪、圩猪(包括枞阳黑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远猪 淮河以北 淮猪 三大自然区 遗传资源 圩猪 沿淮地 皖北 沿江地 生态多样性
下载PDF
陕西果蔬生产中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13
作者 井赵斌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第3期25-26,共2页
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南北狭长,地貌多样,纵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分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巴山区三大自然区,生态多样,资源丰富,特色鲜明。陕西是全国第一果品生产大省, 蔬菜居西北地区第一,全国前列。果蔬... 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南北狭长,地貌多样,纵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分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巴山区三大自然区,生态多样,资源丰富,特色鲜明。陕西是全国第一果品生产大省, 蔬菜居西北地区第一,全国前列。果蔬的生长发育和地域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土壤和地形地貌的综合影响,其中以气候条件的影响最大。陕西主要果蔬种植区虽有优势,但也存在着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危害重的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腹地 生产大省 三大自然区 黄土高原 主要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北亚热带 气候带
下载PDF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的原则
14
作者 本刊评论员 《甘肃林业》 2016年第3期1-1,共1页
我省是全国唯一包含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的省份。干旱少雨,地貌复杂,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省年均降水量约400毫米,其中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河西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严重影响营造林成效... 我省是全国唯一包含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的省份。干旱少雨,地貌复杂,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省年均降水量约400毫米,其中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河西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严重影响营造林成效。随着林业建设的逐步深入,林业生态治理项目不断向远山、深山、沙区推进,自然条件越来越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生态恢复周期越来越长,治理成本越来越高,森林覆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周期 西北干旱 东部季风 林业建设 青藏高原 三大自然区 造林成效 生态治理 国土面积 河西地
下载PDF
《高中地理》(选修二)重难点解析
15
作者 刘博 《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 2006年第Z1期26-38,共13页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东部季风 农业 降水量减少 南昆铁路 土壤次生盐渍化 能源生产 土地资源 三大自然区
下载PDF
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 被引量:53
16
作者 杜勤勤 张明军 +3 位作者 王圣杰 车存伟 邱雪 马转转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48-1764,共17页
1998-2012年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global warming hiatus)现象,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62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研究了全国及三大自然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结果表明:(1)1998-2012年间,中国气温变化率为-0.221℃/1... 1998-2012年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global warming hiatus)现象,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62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研究了全国及三大自然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结果表明:(1)1998-2012年间,中国气温变化率为-0.221℃/10 a,较1960-1998年增温率下降0.427℃/10 a,存在同全球变暖停滞类似的增温减缓现象,且减缓程度更明显,其中冬季对中国增温减缓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74.13%,夏季最小;(2)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从不同自然区看,1998-2012年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降温显著,其中东部季风区为中国最强降温区,为全国增温减缓贡献了53.79%,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依赖性,减缓期冬季气温下降了0.896℃/10 a,而夏季上升了0.134℃/10 a。青藏高寒区1998-2012年增温率达0.204℃/10 a,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并不显著;(3)中国增温减缓可能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负相位、太阳黑子数与太阳总辐照减小等因素的影响;(4)1998-2012年中国虽出现增温减缓现象,但2012年之后气温快速升高,且从周期变化看,未来几年可能持续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停滞 中国 三大自然区 气温
原文传递
甘肃省生境质量变化的图谱特征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鑫 程文仕 +2 位作者 李晓丹 杨昌裕 邢秀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31-3140,共10页
生境质量是影响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以地处三大自然区交汇带的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在定量估算地区2000—2018年生境质量水平基础上,基于图谱变化分析理论和InVEST模型,探索地区生境质量时空... 生境质量是影响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以地处三大自然区交汇带的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在定量估算地区2000—2018年生境质量水平基础上,基于图谱变化分析理论和InVEST模型,探索地区生境质量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图谱转移状态和变化强度。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甘肃省生境质量总体维持中等水平并略有提升,在空间上自北向南呈逐级递增的阶梯式变化特征,在数量上则高低并存;从图谱转移视角分析,甘肃省生境质量格局较为稳定,未发生状态转移的图谱单元占主导,而在发生了生境质量状态转移的图谱单元中,"较高←→较低"、"较高←→高"、"较高←→低"这6类状态间的互换转移最显著,空间分布也较为集聚;"北剧南和"是甘肃省生境质量变化强度的主要格局,自北向南依次为"强变区"、"复合区"、"温缓区"和"平和区"4类变化强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时空差异 图谱特征 InVEST模型 三大自然区交汇带
原文传递
界山——乌鞘岭
18
作者 康印瑞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3年第10期27-27,共1页
当您打开中国地形图,找到祁连山时,就会一眼看到主峰海拔3000多米的乌鞘岭。它位于巍巍祁连山东端的甘肃中部,是东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由于乌鞘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使它成为我国自然环境中的一条界山。首先,它是我国地形第一... 当您打开中国地形图,找到祁连山时,就会一眼看到主峰海拔3000多米的乌鞘岭。它位于巍巍祁连山东端的甘肃中部,是东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由于乌鞘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使它成为我国自然环境中的一条界山。首先,它是我国地形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边界,乌鞘岭的西南为地形第一级阶梯。以东以北为第二级阶梯;同时乌鞘岭也是划分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经过的地段,以东为季风区和外流区域,以西为非季风区和内流区域。其次,它处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点上。在地形上,它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在气候区划上,高原亚干旱区、中温带亚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三大气候区在乌鞘岭相交;在植被分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内流 气候 海拔高度 三大自然区 重要交通要道 中温带 甘肃中部 祁连山东端 高山草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