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变迁视域下东北“三少民族”传统木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1
作者 孙玉明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历史上,东北“三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常常游弋于群山峻岭之间,与山川河流为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木工艺文化。随着时代的流转和社会的变迁,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逐渐遇到发展困境。媒介及其变迁作为影响当前社... 历史上,东北“三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常常游弋于群山峻岭之间,与山川河流为伴,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木工艺文化。随着时代的流转和社会的变迁,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逐渐遇到发展困境。媒介及其变迁作为影响当前社会文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应该对这三个民族的传统木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起到重要作用。目前,除了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对这些工艺进行充分的媒介留存之外,还应探索相关传承工作与各种传播渠道的融合,提升其效率和质量。民族文字的缺失与长期封闭的生存环境使东北“三少民族”进入媒介化社会的历史相对短暂,其传统木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不仅需要艺人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民众广泛参与构建相应的情境,而快速发展的媒介可以在这一工作进程中发挥不应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变迁 传统木工艺 三少民族 东北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浅析内蒙古“三少民族”多重文化的相互影响
2
作者 莫日根 艾力 《满族研究》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是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少数民族,由于这三个民族生活在同一区域,在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互影响,进而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挖掘“三少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所体现的共性因素,不仅有...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是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少数民族,由于这三个民族生活在同一区域,在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互影响,进而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挖掘“三少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所体现的共性因素,不仅有利于内蒙古民族工作深入开展,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内蒙古“三少民族 影响
下载PDF
数字化语境下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PEST 分析
3
作者 杨娜 《传播力研究》 2024年第15期22-24,共3页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三少”民族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但由于“三少”民族世代的文化传承大多依赖口头传播,并未形成文字,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传承、保护和协调发展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困难,... 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三少”民族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但由于“三少”民族世代的文化传承大多依赖口头传播,并未形成文字,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传承、保护和协调发展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困难,虽然早在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就启动了对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抢救人口较少民族非遗项目”,加快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非遗综合示范馆、专题保护馆和科普传习所,开展了专项保护、展示推介和教育传习等培训活动,在进一步加强文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大部分地方的宣传行动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社会大众参与宣传的意愿并不高,很难形成合力。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技术逐渐被人类广泛应用于各个传统领域。基于此,运用pest模型对“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管理与数字化传承开发进行实证分析,拓展我国“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研究路径,不仅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让习惯于使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广大青少年能够熟悉“三少”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而且也能化解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和对外传承中面临的双重困境,让“三少”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活”起来,也能“火”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PEST分析 数字化传播路径
下载PDF
呼伦贝尔“三少民族”的山神崇拜与自然观初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慧平 郑小贤 张德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呼伦贝尔的大兴安岭林区是众多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繁衍生息着诸多古老民族,其中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被呼伦贝尔人称为“三少民族”。三少民族在森林环境中,以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丰富的森林文化。其中的思想、行为层面上... 呼伦贝尔的大兴安岭林区是众多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繁衍生息着诸多古老民族,其中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被呼伦贝尔人称为“三少民族”。三少民族在森林环境中,以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丰富的森林文化。其中的思想、行为层面上的文化内容,具有鲜明的自然保护意味和深刻的环境伦理学意义,而其崇尚、敬爱、回报自然的传统思想尤为突出和重要。本文对三少民族共有的自然崇拜及自然观做了阐述,并简要分析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客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少民族 山神崇拜 自然观
下载PDF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三少民族”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包锋 付刚 李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0,共4页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是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节的必然结果。个体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来自于个体内部,而是由于个体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内蒙古"三少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是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节的必然结果。个体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来自于个体内部,而是由于个体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内蒙古"三少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内蒙古"三少民族"学前教育发展的路径上,可以通过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为基础,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四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系统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三少民族"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以达到"三少民族"学前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少民族 学前教育 生态系统理论
下载PDF
嫩江流域“三少民族”艺术语言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萌 左娜 +2 位作者 林子杰 刘剑虹 王凤华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2期253-253,255,共2页
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可以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本文从材料、工艺、装饰等方面,深度挖掘北方"三少民族"的民族艺术语言,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形成地方特色的竞赛设计宗旨。保护和传承嫩江流域少数民族... 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可以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本文从材料、工艺、装饰等方面,深度挖掘北方"三少民族"的民族艺术语言,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形成地方特色的竞赛设计宗旨。保护和传承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推动创新发展方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具有勃勃生机的少数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三少民族 艺术语言 科技创新竞赛
下载PDF
呼伦贝尔林区“三少民族”风土聚落空间演进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荣丽华 王倩瑛 《小城镇建设》 2021年第3期81-88,共8页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林区“三少民族”风土聚落为研究对象,探究游猎民族聚落的产生、发展和空间演进机制,解读聚落的地域人文特质和传统根基,挖掘聚落空间演进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组织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外部政策干预的联系...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林区“三少民族”风土聚落为研究对象,探究游猎民族聚落的产生、发展和空间演进机制,解读聚落的地域人文特质和传统根基,挖掘聚落空间演进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组织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外部政策干预的联系。旨在拓展聚落研究的地域性与层次性,完善风土聚落谱系,同时为呼伦贝尔林区少数民族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少民族 风土聚落 演进机制 选址 空间形态 呼伦贝尔林区
下载PDF
“三少民族”预科生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策略——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武秋莉 郝青云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
"三少民族"预科生在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在对"三少民族"预科生进行教学和培养过程中,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在充分研究"三少民族"预科生升本后的学习状况及发展需求,制定更适合预科学生的... "三少民族"预科生在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在对"三少民族"预科生进行教学和培养过程中,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在充分研究"三少民族"预科生升本后的学习状况及发展需求,制定更适合预科学生的培养方案,并在课程教学中,关注"三少民族"预科生的特点,关照他们的学习状态,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水平,提高少数民族人才的素质,应建立适合"三少民族"预科生特点的汉语教学模式。创新"三少民族"预科生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即改革《阅读与写作》与《基础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建立能够使他们向本科教学过渡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少民族 预科生 汉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北方“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认同浅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丙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7-32,共6页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是在多个民族的内部认同中构建起来的。在全球化、分化、后殖民与少数话语的语境中,深入推进和展开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应认真分析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建构问题。结合北方"三少民...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是在多个民族的内部认同中构建起来的。在全球化、分化、后殖民与少数话语的语境中,深入推进和展开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应认真分析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建构问题。结合北方"三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情况,探索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理论根源,推动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与跨文化认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三少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球化 民族认同
下载PDF
浅谈北方三少民族传统生态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德红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运用民族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三少民族的自然崇拜、禁忌、习惯、民间文学着手论述其传统的生态观,并简要分析传统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客观作用。对三少民族而言,生态保护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传统文化... 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运用民族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三少民族的自然崇拜、禁忌、习惯、民间文学着手论述其传统的生态观,并简要分析传统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客观作用。对三少民族而言,生态保护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传统文化体现了三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智慧,体现了尊重和保护环境的朴素生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少民族 传统 生态观
下载PDF
对“三少民族”作家作品批评的再批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金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5,共4页
投向“三少民族”作家作品的文学评论,起到了凸显“三少民族”文学创作的民族题材、民族化特征及艺术性的一些应有作用。但把这类文学批评放到整个新时期内蒙古文学批评领域来看,还是存在许多缺失的。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批评的“泛民族... 投向“三少民族”作家作品的文学评论,起到了凸显“三少民族”文学创作的民族题材、民族化特征及艺术性的一些应有作用。但把这类文学批评放到整个新时期内蒙古文学批评领域来看,还是存在许多缺失的。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批评的“泛民族化”,以及批评方法的单一、陈旧导致的批评文本的重复性等方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批评者们的批评视角仍停留在过去的反映论、认识论以及意识形态论层面,没有发展、深化自己的认识,也就没能采用更有力的批评范式及批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少民族 文学批评 批评范式及批评话语
下载PDF
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高校非遗教育论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珊珊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153,共2页
"三少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补充了文字书籍对于"三少民族"文化历史记载的不足。"三少民族"地区高校应积极探索教育新思路,不断打开本地区非物质文化... "三少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补充了文字书籍对于"三少民族"文化历史记载的不足。"三少民族"地区高校应积极探索教育新思路,不断打开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续的新局面,努力搭建文化共生平台,进而促进文化共融的新景象,实现地区高校特色教育与承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促进的美好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少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教育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三少民族作家的文化忧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中国当代三少民族作家的创作中映现着文化忧思,具体表现为俗信遗失忧虑、民族形象焦虑和文化传承忧思。其文化忧思的产生与各自民族的文化境遇有关,更与三少民族作家所具有的双重价值系统有关。
关键词 三少民族作家 文化忧思 双重价值系统
下载PDF
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萌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13,共5页
三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项宝贵财富,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对其保护已刻不容缓。本文拟从法律角度探析符合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保护制度,并对现行法律规定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少民族 法律保护
下载PDF
内蒙古“三少民族”作家培养机制论析
15
作者 魏永贵 崔荣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7,48,共8页
内蒙古地区创作人才的培养机制与"三少民族"作家在内蒙古文坛的崛起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内蒙古文学走向更辉煌的新世纪的历史背景下,围绕文学创作研究班的提升作用、文学会议及评价机制的激发效应、文学机构及文学刊物的聚拢效... 内蒙古地区创作人才的培养机制与"三少民族"作家在内蒙古文坛的崛起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内蒙古文学走向更辉煌的新世纪的历史背景下,围绕文学创作研究班的提升作用、文学会议及评价机制的激发效应、文学机构及文学刊物的聚拢效果等诸多方面反思和检讨内蒙古地区创作人才的培养机制便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三少民族”作家 培养机制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三少民族”文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16
作者 李明军 郭靖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1-57,共7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少数民族文学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我国北方三个较为独特的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统称为“三少民族”),无论是其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还是其书面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少数民族文学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我国北方三个较为独特的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统称为“三少民族”),无论是其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还是其书面文学新人新作的陆续涌现,都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在学术界的异军突起,作为草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三少民族”文学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研究成果分布不均衡、文学批评所应具有的深广度尚待深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三少民族 民间文学 书面文学
下载PDF
民族文学研究的不足和可能——以中国北方三少民族文学研究为例
17
作者 崔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4-17,共4页
六十余年的中国北方三少民族文学研究可谓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缩影和具体展开。目前三少民族文学研究的不足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亟待更具阐释力和辨识度的术语或概念;能够说明各少数民族文学本质性特征的理论与结论仍未出现;研究中... 六十余年的中国北方三少民族文学研究可谓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缩影和具体展开。目前三少民族文学研究的不足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亟待更具阐释力和辨识度的术语或概念;能够说明各少数民族文学本质性特征的理论与结论仍未出现;研究中对文学本体问题的关注不够;研究采用的视角单一,多为生态视角。关注具有文学意义的核心问题,运用概念时避免泛化,回到精细的文本分析等将克服上述不足,从而带来新的研究空间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三少民族 文学研究 研究困境
原文传递
北方三少民族传承沿革与存续力研究——基于蒙东区域的调研
18
作者 李洋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第6期139-141,共3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沿革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该文运用实证调研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内蒙古东部区域为调研地点,对北方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沿革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该文运用实证调研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内蒙古东部区域为调研地点,对北方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与其存续的内在驱力进行研究,以期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保护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三少民族 蒙东 传承沿革 存续力研究
下载PDF
“三少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学情况调查与对策探究
19
作者 李铁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20-221,共2页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鄂伦春、鄂温克族、达斡尔等三少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有关部门工作的推行和改变这种现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三少民族地区 小学 体育教学 硬件条件
下载PDF
内蒙古三少民族舞蹈鄂伦春舞蹈的风格特点
20
作者 敖登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3期124-124,共1页
鄂伦春舞蹈是内蒙古三少民族的主要舞种,通过对鄂伦春舞蹈风格的研究,可以从中了解鄂伦春族人们的性格特点。鄂伦春舞蹈具有鲜明的动作特点和表现力,本文主要对鄂伦春舞蹈动作中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让大家对鄂伦春... 鄂伦春舞蹈是内蒙古三少民族的主要舞种,通过对鄂伦春舞蹈风格的研究,可以从中了解鄂伦春族人们的性格特点。鄂伦春舞蹈具有鲜明的动作特点和表现力,本文主要对鄂伦春舞蹈动作中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让大家对鄂伦春舞蹈进行深刻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少民族 鄂伦春舞蹈 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