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的曲面目标谐振散射机理研究
1
作者 李远龙 张云华 +2 位作者 魏学李 何思远 朱国强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位于谐振区的雷达目标可由极点特征进行识别,但极点特征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应的谐振机理并不明确。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uniform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UTD),研究了曲面绕射的谐振机理,并提出了一种用于... 位于谐振区的雷达目标可由极点特征进行识别,但极点特征的物理意义及其对应的谐振机理并不明确。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uniform 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UTD),研究了曲面绕射的谐振机理,并提出了一种用于谐振区含曲面目标识别的极点正向推算方法。首先,用投影递推寻迹算法在目标表面获取爬行波的闭合路径及几何参数;然后,基于UTD给出曲面绕射场表达式,推导出用于预测极点的谐振方程;最后,通过对理想导体球及椭球进行极点预测,与频域仿真提取的极点进行对比,综合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区 目标识别 一致性几何理论(UTD) 爬行波 极点预测
下载PDF
基于几何绕射理论模型高精度参数估计的多频带合成成像 被引量:12
2
作者 田彪 刘洋 +1 位作者 徐世友 陈曾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2-1539,共8页
针对多频带信号融合成像的相干化处理,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绕射理论模型高精度参数估计的多频带合成算法。该方法利用不同频带的全极点模型中极点及散射中心幅度的相位差异来估计非相干量,通过缺损数据幅度相位联合估计算法对相干化处... 针对多频带信号融合成像的相干化处理,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几何绕射理论模型高精度参数估计的多频带合成算法。该方法利用不同频带的全极点模型中极点及散射中心幅度的相位差异来估计非相干量,通过缺损数据幅度相位联合估计算法对相干化处理后的频带数据进行填补,利用全频带数据对几何绕射-全极点模型参数进行精确估计,得到融合数据。实验表明,由融合数据得到的1维距离像和ISAR像的分辨率高于单个频带数据得到的结果,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图像处理 多频带合成 相干化 缺损数据幅度相位联合估计 几何-全极点模型
下载PDF
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几何绕射理论绕射线寻迹 被引量:18
3
作者 宗卫华 梁昌洪 +1 位作者 曹祥玉 项铁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2-485,489,共5页
基于几何绕射理论研究了圆锥体以及圆柱体上精确的绕射线寻迹方程 ,所得公式在射线寻迹上适用于远场与近场 ,比目前文献提及的方法更精确 .数值计算结果在远场情况下与文献结果吻合 。
关键词 线寻迹 几何理论 圆锥体 圆柱体 线寻迹 天线 隔离度
下载PDF
基于稀疏成份分析的几何绕射模型参数估计 被引量:8
4
作者 杜小勇 胡卫东 郁文贤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2-366,共5页
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参数估计对目标特性分析和目标识别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几何绕射模型为基础,综合利用多频段的频域测量数据,给出了散射中心位置、幅度和散射类型参数的融合估计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挖掘模型信息,... 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参数估计对目标特性分析和目标识别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几何绕射模型为基础,综合利用多频段的频域测量数据,给出了散射中心位置、幅度和散射类型参数的融合估计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地挖掘模型信息,具有超分辨能力,给超宽带雷达信号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模型 稀疏成份分析 信号综合 参数估计
下载PDF
高车流量公路声屏障绕射衰减理论模型与计算 被引量:8
5
作者 郑耀斌 周兆驹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8,42,共5页
公路上设置的声屏障的长度一般为有限长,如何准确的计算出此种情况下声屏障的绕射衰减,是声屏障声学设计的关键。通过建立有限长声屏障的绕射声衰减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 声学 声屏障 衰减 理论模型 计算
下载PDF
面向对象技术在几何绕射理论编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晓德 李伟明 +1 位作者 高本庆 刘瑞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1期85-91,共7页
几何绕射理论(GTD)是电磁辐射与散射计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算法,而编程是其实施的一个关键。针对GTD应用软件开发中存在的模块重用率低、可扩充性差的问题,引入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OOSD)技术;重点分析了面向对象分... 几何绕射理论(GTD)是电磁辐射与散射计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算法,而编程是其实施的一个关键。针对GTD应用软件开发中存在的模块重用率低、可扩充性差的问题,引入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OOSD)技术;重点分析了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和面向对象编程(OOP)在GTD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并给出一个椭球、圆柱组合体上单极天线方向图的算例。该工作较好地解决了GTD应用软件的可扩充性和易维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 方向图 几何理论 面向对象 电磁辐
下载PDF
并矢格林函数在圆柱坐标系中的本征展开及其在几何绕射理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柯亨玉 黄锡文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41-52,共12页
本文首先利用振子辐射场与并矢格林函数之间的关系导出了并矢格函数矢量波函数展开式。应用复变函数方法求圆柱矢量波函数径向谱域积分,求出了圆柱坐标系中并矢格林函数本征波函数展开式。文章还研究了并矢格林函数方法在几何绕射理论... 本文首先利用振子辐射场与并矢格林函数之间的关系导出了并矢格函数矢量波函数展开式。应用复变函数方法求圆柱矢量波函数径向谱域积分,求出了圆柱坐标系中并矢格林函数本征波函数展开式。文章还研究了并矢格林函数方法在几何绕射理论中的应用,给出了导电圆柱表面电振子在高频大电尺寸条件下几何绕射理论幅射场公式。对这一典型问题几何绕射理论结果的推广,得到了一般凸曲面导体振子辐射场的几何绕射理论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矢格林函数 电磁场 几何理论
下载PDF
几何绕射理论应用中的后向射线跟踪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建新 高攸纲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7-32,共6页
讨论了几何绕射理论应用中后向射线跟踪问题,给出了平面反射射线、曲面绕射射线、边缘绕射射线、曲面绕射-平面反射射线和曲面绕射-边缘绕射射线的跟踪方法,讨论了相关射线的遮挡问题,并且用该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
关键词 线理论 几何理论 线跟踪
下载PDF
几何绕射理论下楔形障碍物衍射
9
作者 王海波 余志 蔡铭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6期140-143,147,共5页
应用几何绕射理论,研究不同角度和不同频率情况下楔形障碍物衍射衰减规律,并结合90°楔形障碍物现实应用,模拟楔形建筑物下声音传播衰减。得出了楔形障碍物插入损失与楔形角度和声波频率的关系,结果与Maekawa实测值比较并进行精度... 应用几何绕射理论,研究不同角度和不同频率情况下楔形障碍物衍射衰减规律,并结合90°楔形障碍物现实应用,模拟楔形建筑物下声音传播衰减。得出了楔形障碍物插入损失与楔形角度和声波频率的关系,结果与Maekawa实测值比较并进行精度分析。针对现实场景下楔形建筑物的遮挡,应用空间剖分和声线束追踪生成声音路径,模拟楔形建筑物区域的声音衰减。结果显示声音衰减随楔形角度减小和频率增加而增大,几何绕射理论可应用于大区域建筑物群声传播衰减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几何理论 90°楔角 斜顶建筑物
下载PDF
几何绕射理论中几个特殊函数的数值计算
10
作者 刘建新 杨永照 《航天器工程》 1996年第4期35-41,共7页
在考虑高频区空间飞行器上天线辐射特性时,一般采用几何绕射理论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到过渡函数、Fock函数等特殊函数,本文给出了这些函数的数值计算公式,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并绘制了函数曲线,使几何绕射理论(GTD)方法能方便地用于空间... 在考虑高频区空间飞行器上天线辐射特性时,一般采用几何绕射理论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到过渡函数、Fock函数等特殊函数,本文给出了这些函数的数值计算公式,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并绘制了函数曲线,使几何绕射理论(GTD)方法能方便地用于空间飞行器天线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天线 几何理论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中用几何绕射理论进行衍射快速计算及其应用
11
作者 武以立 邓文宇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 1990年第Z1期104-109,共6页
一、引言迄今用于计算各向异性介质中衍射效应的二个重要方法是抛物线各向异性和菲涅尔近似技术以及波的角谱理论,前者只对波速可很好用抛物线和传播距离足够远使菲涅尔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形有用,后者对于非抛物线各向异性的普遍情况,是... 一、引言迄今用于计算各向异性介质中衍射效应的二个重要方法是抛物线各向异性和菲涅尔近似技术以及波的角谱理论,前者只对波速可很好用抛物线和传播距离足够远使菲涅尔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形有用,后者对于非抛物线各向异性的普遍情况,是一个精确的方法但须大量的计算时间。本文介绍任意各向异性介质中衍射计算的另一种方法。此法是由J.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几何理论 快速计算 抛物线 系数 角谱理论 效应 孔径大小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电气几何模型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计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博 鲁志伟 +1 位作者 贾茹 宋庆秋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9-44,共6页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准确计算绕击跳闸率较为困难。现有的传统二维电气几何模型法,在对绕击率进行计算时,取导地线平均高度,这只能反映线路整体水平,并不能表示线路某一段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大档距的输电线路来说,若采用平均高度进行计...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准确计算绕击跳闸率较为困难。现有的传统二维电气几何模型法,在对绕击率进行计算时,取导地线平均高度,这只能反映线路整体水平,并不能表示线路某一段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于大档距的输电线路来说,若采用平均高度进行计算,可能会得到该档距内绕击率较小的结论,但实际上在该档距内某一段线路绕击率是很大的。因此,结论存在较大误差,对二维电气几何模型的改进是十分必要的。在二维电气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三维拓展,将线路上每一点的对地高度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在三维电气几何模型下的绕击跳闸率计算公式;并以通化地区220 k V线路为例,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三维电气几何模型与实际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档距 击跳闸率 二维电气几何模型 三维电气几何模型
下载PDF
基于弹跳射线技术的三维GTD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金文 闫华 +1 位作者 张磊 殷红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28-2036,共9页
传统的基于弹跳射线(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技术的散射中心提取方法只考虑了理想点模型,但理想点模型无法描述散射中心的频率依赖特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弹跳射线技术的三维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G... 传统的基于弹跳射线(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技术的散射中心提取方法只考虑了理想点模型,但理想点模型无法描述散射中心的频率依赖特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弹跳射线技术的三维几何绕射理论(geometr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GTD)模型构建方法,在通过传统方法获取的理想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射线管数据正向推算散射中心的频率依赖参数并修正其径向位置,实现了高精度三维GTD模型构建。仿真结果表明,点频、单视角下构建的三维GTD模型不仅能准确重构相同条件下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还能实现宽带RCS外推,能够满足目标宽带散射数据高效压缩和快速重构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建模 三维几何绕射理论模型 径向位置修正 弹跳线技术
下载PDF
几何绕射理论及其应用
14
作者 黄明 龙云亮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0年第1期93-98,共6页
几何绕射理论是用于高频近似解电磁场散射和绕射问题的一种新的渐近计算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何绕射理论,并通过与Long-Rice模型的比较说明GTD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几何理论 GTD 路径损耗 电磁场 Long-Rice模型
全文增补中
利用统一的绕射理论对于数字地形模型的传播损耗预测
15
作者 张在豫 《电波与天线》 1996年第1期39-43,共5页
1.引言把几何光学(GO)基础理论最简单的应用于地形影响的研究导致被计算场强的不连续性,特别是在使用低天线高度时有崎岖地形的情况中。此缺点由于Kouyoumjian和Pathak所提出的统一的绕射理论(UTD)而被克服了,此理论涉及绕射射线。一种... 1.引言把几何光学(GO)基础理论最简单的应用于地形影响的研究导致被计算场强的不连续性,特别是在使用低天线高度时有崎岖地形的情况中。此缺点由于Kouyoumjian和Pathak所提出的统一的绕射理论(UTD)而被克服了,此理论涉及绕射射线。一种能够处理由微弱导电的不规则地形所引起的任意阶射线影响的射线光学模型已被研制出来。在全极化时,其接收场的振幅和相位可通过把GO射线(直射的、反射的及传输的)和UTD绕射射线的作用相加来算出。更高阶的射线也包括在内。某些作者指出通过稀薄的有耗掩蔽介质的传导会比围绕其轮廓线的绕射更显著。因此必须计入通过簇叶的传输射线。UTD模型一般从三个主要步骤着手,这就是地形模化、射线跟踪及用UTD进行场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测量 数字地形模型 理论 传播 损耗
下载PDF
一种新的室内射线追踪方法
16
作者 袁浩波 侯雨辰 +1 位作者 杨普 李莎莎 《遥测遥控》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针对现有射线寻迹方法在室内场景应用时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研究一种射线追踪的新方法,用于计算建筑物内部的电磁场分布。首先,引入一个可见面矩阵来描述所有平面的遮挡关系。在连接源点和场点的所有可能射线中,将最不可能的那些射线直... 针对现有射线寻迹方法在室内场景应用时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研究一种射线追踪的新方法,用于计算建筑物内部的电磁场分布。首先,引入一个可见面矩阵来描述所有平面的遮挡关系。在连接源点和场点的所有可能射线中,将最不可能的那些射线直接通过该矩阵排除掉,而剩余的射线通过严格的共轭梯度法进行识别,从而确定射线的准确路径。接着,采用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计算每一条射线的电磁场。这种通用的射线追踪算法能够对任意反射、折射和绕射射线进行分析,因此比镜像法更灵活。最后,通过计算一栋房子内电磁场分布表明:本文方法在室内应用场景中比WinProp(电磁波传播仿真软件)更快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梯度法 电磁场 线追踪 一致性几何理论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法500kV交流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欣楠 鲁志伟 +1 位作者 梁记云 庄鹏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87-95,共9页
现有的二维电气几何模型将导线、避雷线高度等效为平均高度,所计算出的绕击跳闸率不能反应出档距上任意位置的绕击情况,考虑到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准确性和工程实用性,文中建立了三维电气几何模型,综合考虑了各截面导线悬挂高度、不等... 现有的二维电气几何模型将导线、避雷线高度等效为平均高度,所计算出的绕击跳闸率不能反应出档距上任意位置的绕击情况,考虑到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准确性和工程实用性,文中建立了三维电气几何模型,综合考虑了各截面导线悬挂高度、不等高悬挂、导线工作电压及相位、雷电入射角、地面倾角、高空风速、保护角及导线高度等因素.运用该模型分析某地区500 kV交流输电线路的三维绕击跳闸情况,在三维曲面上计算输电线路任意截面的绕击跳闸率,并对暴露距离进行三维分析.结果表明:输电线路档距上不同截面的绕击跳闸率相互差别很大,运用等效的平均高度计算的跳闸率并不能反映出线路的实际跳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 交流 三维电气几何模型 暴露距离 雷电入
下载PDF
无源绕射栅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泽民 《电力系统通信》 1996年第1期4-10,共7页
根据几何绕射理论(GTD)对尖劈的绕射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在微波通信中继站具有实用价值的无源绕射栅。通过计算和实验,表明无源绕射栅可以有效地增强接收点的场强。
关键词 微波通信 无源 几何理论 微波中继站
全文增补中
断层相关褶皱的三维构造几何学分析:以川西三维地震工区为例 被引量:25
19
作者 贾东 李一泉 +1 位作者 王毛毛 李海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2-740,共9页
现有的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均基于平衡剖面原理而建立的二维几何学模型。所谓的假三维模型则是通过一系列的二维剖面复合而成的,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尚未确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Trishear4.0和GoCad软件,分别构建一... 现有的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均基于平衡剖面原理而建立的二维几何学模型。所谓的假三维模型则是通过一系列的二维剖面复合而成的,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尚未确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Trishear4.0和GoCad软件,分别构建一系列不同位移量的断层转折褶皱和三剪断层传播褶皱的二维正演剖面,将这些正演剖面按照一定的线性位移梯度平行排列,从而建立起断层转折褶皱和三剪断层传播褶皱的假三维理论模型并加以分析和讨论。进而选取川西南盆地中三维地震勘探所覆盖的邛西断层转折褶皱和盐井沟断层传播褶皱,作为真三维实际解释模型的两个实例。研究表明,邛西背斜是一个典型的剪切断层转折褶皱,盐井沟背斜是一个典型的三剪断层传播褶皱;断层相关褶皱的假三维理论模型与实际解释模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沿背斜走向的位移梯度是控制三维构造几何学特征的基本因素,然而自然界断层面几何学的复杂多变以及岩层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是造成断层相关褶皱真三维理论模型难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关褶皱 三维理论模型 三维解释模型 构造几何
下载PDF
地震勘探中的边缘绕射波及其动力学识别方法 被引量:20
20
作者 赵惊涛 王真理 于彩霞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4-206,共13页
深层、小尺度岩性体的高分辨率探测已超出常规的反射波地震勘探能力,而绕射波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综述国内外绕射波的研究现状,本文将发展已久却未受到高度重视的几何绕射理论引入到勘探地震中,从物理直观性上阐述了边缘绕射波的运动... 深层、小尺度岩性体的高分辨率探测已超出常规的反射波地震勘探能力,而绕射波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综述国内外绕射波的研究现状,本文将发展已久却未受到高度重视的几何绕射理论引入到勘探地震中,从物理直观性上阐述了边缘绕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详细分析了沉积不连续、透镜体和正断层产生的边缘绕射问题.目前主要依据走时差异识别边缘绕射波,本文基于边缘绕射波的绕射系数,提出绕射波的动力学识别方法 .通过比较沉积不连续共炮点和共偏移距的边缘绕射振幅变化曲线,得出共偏移距剖面中振幅主能量和极性反转特性均出现在绕射点在地表投影处,与共炮点记录相比,对信噪比要求不高,为绕射波识别的最佳剖面;透镜体的识别可根据两界面相交处和界面截断处边缘绕射波动力学特征共同分析;识别正断层要将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看成两个沉积不连续模式,根据相应的绕射系数变化曲线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理论 边缘 Kirchhoff积分解 波动力学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