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探讨肾血管解剖变异
1
作者 何大业 王星 +1 位作者 唐懿刚 卢景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3D-slicer软件进行重建后,根据模型,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角度对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肾动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动脉、肾动脉早发分支、混合型变异;肾静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静脉、肾静脉晚期汇合、混合型变异。结果:本研究222例患者(共444个肾),男性、女性的肾动脉变异比例分别为40.83%、40.20%,肾静脉变异比例为25.42%、31.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和肾静脉存在变异分别为180个(40.54%)和127个(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个(17.11%)肾存在多支肾动脉,右肾35个(15.76%),左肾41个(18.46%);132个(27.73%)肾存在肾动脉早发分支,分别为右肾92个(41.44%),左肾40个(1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7个(28.60%)肾存在多支肾静脉,右肾81个(36.47%),左肾46个(2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金标准”术中所见,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222例患者符合手术指征阳性的有195例,阴性27例,漏诊3例,误诊5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64、0.984、0.828。结论:3D-slicer软件对3D-DCE-MRA数据重建结果能够在手术前精准对患者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肾血管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解剖变异 3D-slicer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技术参数对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何嘉 王秀河 +1 位作者 史长征 陈汉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踪法;②test小剂量测试法;③经验法。同时将可变参数进行对比,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三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测试法成像质量优率最高。K空间中心充填和K空间顺序充填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K空间中心充填图像质量好于K空间顺序充填。结论:3种3D DCE MRA成像方法中,test小剂量团注测试法是3D-DCE MRA成像最佳的延时时间计算方法,其成像质量最佳。高质量的3D DCE MRA图像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合理的扫描序列及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把握、合理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态血管成像 扫描参数 扫描技术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进城 林建华 +2 位作者 李朝龙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 三维图像 MRI
下载PDF
动物血管狭窄模型评估中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科 孙立军 +1 位作者 宦怡 单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92-6093,i003,共3页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动脉狭窄模型,制成轻度狭窄6段(狭窄程度约为26%),重度狭窄模型6段(狭窄程度约为65%)。采用3DDCEMRA和DSA分别对狭窄模型血管进行检查,在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靶血管的狭窄长度和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中3DDCEMRA测得动脉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较DSA略高,且重度狭窄较轻度狭窄更为明显。但二者测得的狭窄程度(F=0.004,P>0.05)和长度(F=1.581,P>0.05)结果差异无显性意义。结论:3DDCEMRA对血管狭窄长度和程度的判定准确可靠,其结果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但3DDCEMRA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可能存在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程度 MRA 血管狭窄 DSA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轻度 结论 判定 准确
下载PDF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耀彬 梁宗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4期603-610,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LEASD的6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两者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以DSA金标准...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LEASD的6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两者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以DSA金标准作为对照组,3D 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的分级与DSA比较,Kappa值为0.84≥0.75,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 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有一定程度的高估及低估,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高估率分别为3.3%(11/332)、4.0%(5/125)、4.5%(5/112)。对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低估率分别为9.6%(12/125)、4.0%(5/112)、15%(20/132)。以DSA为标准,3D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701/753)、93.1%(563/605)、95.1%(701/737)、94.9%(563/599)。结论:3D CE-MRA下肢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有效的血管检查方法,可作为LEASD的优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宏 钟心 +1 位作者 董玉茹 董悦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三期扫描技术,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拟进行肝移植的183例患者进行术前3D DCE MRA成像扫描,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MRI扫描机,圆形极化相控阵体线圈,3D DCE MRA三...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三期扫描技术,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拟进行肝移植的183例患者进行术前3D DCE MRA成像扫描,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MRI扫描机,圆形极化相控阵体线圈,3D DCE MRA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技术,即对所得图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血管成像图像,肝动脉可显示2~3级分支,门静脉可显示2~5级分支,肝静脉可显示1~2级分支.183例肝移植患者,5例显示肝动脉变异,其中2例起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直接起自腹腔干,1例起自胃左动脉.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103例,其中,冠状静脉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3例、脐周静脉曲张5例、肠系膜静脉曲张2例、脾门周围静脉曲张30例,门静脉玻璃样变性1例;原发性肝癌79例,5例肝动脉包埋、僵直、推移,2例肝内动-静脉瘘,门静脉右支癌栓23例,门静脉左支癌栓7例,门静脉主干癌栓3例,同时发生门静脉左右支癌栓的2例,MRA表现为门静脉呈半月形或杯口形缺损或不显影.7例肝静脉出现栓塞,5例下腔静脉受压推移,1例下腔静脉瘤栓.结论 3D DCE MRA三期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系统病变,肝移植术前应用3D DCE MRA,基本达到临床要求,是术前血管评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态增强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患者 术前应用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门静脉主干癌栓 门静脉右支 肝动脉变异 Symphony 肠系膜上动脉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上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意义
7
作者 祝宇 吴瑜璇 +5 位作者 张翀宇 刘定益 周文龙 芮文斌 孙福康 邵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5-416,F007,共3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上腺肿瘤 术前 手术治疗 脂肪组织
下载PDF
颅内静脉系统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1
8
作者 查云飞 孔祥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05-308,共4页
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和对比剂团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克服了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诸多缺点,已经成为一种无创伤性评价颅内静脉系统的新技术。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对颅内静脉系统病变... 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和对比剂团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克服了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诸多缺点,已经成为一种无创伤性评价颅内静脉系统的新技术。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对颅内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对比剂 脑静脉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静脉系统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梯度回波技术 技术基础 无创伤性 成像原理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刘刚 全显跃 杨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A(3DDCEMRA)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 2 1例,肝内胆管癌(IHCC) 14例,后者包括肝门型胆管细胞癌10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 4例。MR检查包括平扫...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A(3DDCEMRA)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 2 1例,肝内胆管癌(IHCC) 14例,后者包括肝门型胆管细胞癌10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 4例。MR检查包括平扫、3DDCEMRA。结果 HCC组4 2支门脉主分支中,6支门脉侧壁虫噬样侵犯,8支门脉癌栓;IHCC组2 8支门脉主分支中,3支局部管壁受侵,5支缩窄,7支闭塞;两组病例的门脉受侵形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3DDCEMRA诊断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且在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细胞癌 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 诊断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
10
作者 于丽娟 张雪林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通过静脉内注射顺磁性对比剂,缩短血液T_1,使血液信号增强的血管成像方法。近几年MRI硬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日趋完善,尤其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上效果显著。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通过静脉内注射顺磁性对比剂,缩短血液T_1,使血液信号增强的血管成像方法。近几年MRI硬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日趋完善,尤其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上效果显著。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及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 肺动脉栓塞 成像原理 成像技术
下载PDF
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动态增强与透视触发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手部动脉血管成像质量比较
11
作者 梁良 孙勤学 +1 位作者 王波 傅丽晖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11期55-56,共2页
目的比较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动态增强与透视触发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扫描在手部动脉血管图像的质量差异,探讨手部血管磁共振成像扫描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2019年1—3月该院需要进行手部... 目的比较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LAVA)动态增强与透视触发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扫描在手部动脉血管图像的质量差异,探讨手部血管磁共振成像扫描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2019年1—3月该院需要进行手部增强扫描的患者40例,其中25例行LAVA动态增强扫描,另15例在常规增强扫描前行透视触发CE-MRA获得影像数据,选择显示动脉最好的一帧与蒙片减影,应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重建。采用3分评分法评估两种成像方法图像质量。结果25例采用动态增强LAVA扫描获得动脉图像评分:3分23例(92.0%),2分2例(8.0%);15例透视触发CE-MRA扫描获得动脉图像评分:3分2例(3/15),2分9例(9/15),1分4例(4/15)。结论采用动态增强LAVA成像扫描获得的手部动脉血管较透视触发CE-MRA成像操作更简单有效,获得的图像质量高,一次扫描除获得血管信息外,还可观察周围组织信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手动脉 动态增强 肝脏加速容积采集技术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朱希松 吴渭贤 +3 位作者 张露钢 毛明香 刘敏 俎德玲 《浙江实用医学》 2005年第3期160-162,共3页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52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3DDCE-MRA检查,15~20ml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采用3DFLASH序列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对肾动脉进行冠状位信号...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52例临床拟诊为肾动脉狭窄者行3DDCE-MRA检查,15~20ml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后,采用3DFLASH序列在一次屏气时间内对肾动脉进行冠状位信号采集,将所获得的原始图像行最大信号投影(MIP)重建。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3级评价。观察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对肾动脉狭窄显示情况。结果52例图像质量均达到优良,肾动脉显示满意。其中肾动脉正常89条,肾动脉狭窄24条,共113条。结论3DDCE-MRA合理的成像技术和综合的图像分析,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的狭窄部位和程度作出可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成像诊断 钆喷替酸葡甲胺 FLASH序列 DCE-MRA MR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MRA检查 信号采集 屏气时间 图像分析 成像技术 狭窄部位 注射后 肘静脉 冠状位 显示
下载PDF
血管病变64排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检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强 蔡卫东 《智慧健康》 2021年第33期13-15,共3页
目的使用64排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技术,对全身大血管病变进行检查、诊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于2020年5~11月收治60位血管病变患者,对60位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检查,其中脑动脉CT... 目的使用64排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技术,对全身大血管病变进行检查、诊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于2020年5~11月收治60位血管病变患者,对60位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检查,其中脑动脉CTA 8例;颈动脉CTA 7例;冠状动脉CTA 12例;主动脉CTA 23例;肺动脉CTA 4例;肠系膜CTA 3例;肾动脉CTA 2例;下肢深静脉CTV 1例。将扫描获得的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利用表面重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成像技术,对血管病变多角度观察,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脑动脉瘤8例;颈动脉狭窄7例;冠状动脉硬化12例;真性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15例(Ⅰ型2例,ⅠⅡ型5例,Ⅲ型8例);假性动脉瘤3例;肺动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肾动脉瘤2例;髂静脉栓塞1例。上述血管病变总个数为60个,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DSA检查相对照,符合率87%~100%。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对全身各部位血管成像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发现病变,有利于指导临床选择制定手术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64排螺旋CT 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脑动脉CTA 冠状动脉CTA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马赛赛 钟海红 +1 位作者 刘秋娥 秦培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2期72-73,共2页
目的: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当中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状况进行三维动态增... 目的:研究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血管成像当中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到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状况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扫描,主要对患者的肾平面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深、浅动脉、腘动脉、胫前、胫后动脉、腓动脉等进行相关的扫描检查。结果:本文存在24例患者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存在斑块形成,还有1例患者诊断为外伤之后,下肢血管存在损伤。本文25例患者均成功的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扫描,能够显示出清晰的图像,而且具有明确的诊断。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出155段病变的血管,而为患者进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显示患者的病变血管达到205段。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的病变阳性率明显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要高,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患者下肢血管成像进行检查能够提高对患者病变检查的阳性率,而且这种检查方式无创伤无辐射,不会对患者进行过多的对比剂注射,所以过敏反应比较少,患者不会产生严重的肝肾毒性,能够整体显示患者感兴趣区域的血管,所以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成像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肝脏血管系统与肝内占位病灶的MR三维重建与融合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勇 梁碧玲 +4 位作者 张嵘 许晓矛 任俊杰 叶瑞心 钟镜联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88-891,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肝内血管和肝内占位病灶解剖关系的确立,直接影响到治疗计划的选择。本研究利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3DDCEMRA)序列重建肝门及肝内血管系统并... 背景与目的:肝内血管和肝内占位病灶解剖关系的确立,直接影响到治疗计划的选择。本研究利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3DDCEMRA)序列重建肝门及肝内血管系统并与肝内的占位病灶进行融合,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上腹部3DDCEMRA扫描技术,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和表面容积再现(surfaceshadeddisplay,SSD)的方法重建血管及肝内占位病灶,并将两者融合及三维重建,共27例得到理想图像,包括血管瘤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腺瘤1例,巨结节性再生结节2例,肝囊腺癌2例,肝细胞癌17例;其中23例有手术证实,4例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对照。结果:肿块与血管的显示及相互关系包括:肝内血管系统主分支未见异常5例,可见由肝动脉发出的供血动脉6例,肝内血管主干受压移位13例,肝内血管主干受侵6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11例。9例合并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表现。MIP法在显示重建血管的级数方面高于SSD法。结论:肝脏血管系统和肝内占位病灶的三维重建和融合技术可较好地显示病灶和血管的立体解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能否手术及手术的方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内占位 融合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卓 梁碧玲 +4 位作者 李勇 张嵘 钟镜联 叶瑞心 区庆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3-624,共2页
门静脉高压症会导致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与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是一种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血管成像好的影像技术,我们通过总结3DDCEMRA显示门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症会导致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与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是一种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血管成像好的影像技术,我们通过总结3DDCEMRA显示门脉高压症的侧支血管,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的形成规律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门静脉高压症 侧支循环 成像诊断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发生率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CTA、DUS、CE-MRA诊断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思 刘玥 +2 位作者 兰姗 曾蕾 谭利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狭窄的106例患者,患者均通过CTA、DUS、CE-MRA任意一种诊断方法确诊,且均行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1~3级动脉分支为重度狭窄的动脉条数分别为17、38、11。DUS诊断动脉1级分支、动脉2级分支、动脉3级分支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75.00%、96.39%、88.78%、0.875;81.82%、90.91%、88.89%、0.909;55.56%、97.75%、93.88%、0.778。CE-MR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4.23%、93.65%、0.955;80.00%、94.74%、88.89%、0.880;55.00%、96.23%、88.89%、0.750。CT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7.30%、97.65%、0.964;94.12%、97.66%、96.47%、0.972;85.71%、89.72%、97.65%、0.988。结论CTA、DUS、CE-MRA3种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CTA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下肢动脉重度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与钆对比剂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黎明 赵俊功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5期206-208,共3页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是一种见于严重肾病人群的多系统性纤维化病变,常以广泛性皮肤增厚变硬为首发症状,继有广泛性多系统性纤维化。临床研究表明不当使用基于钆对比剂(gadolinium based contra...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是一种见于严重肾病人群的多系统性纤维化病变,常以广泛性皮肤增厚变硬为首发症状,继有广泛性多系统性纤维化。临床研究表明不当使用基于钆对比剂(gadolinium based contrast agents,GBCAs)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可导致NSF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病变 对比剂 肾源性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系统 相关性 systemic
下载PDF
3D CE-MRA检查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蔺世敏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0年第5期93-94,共2页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3D CE-MRA检查,7d后行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3D CE-MR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共存在170段下肢动脉血管,3...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3D CE-MRA检查,7d后行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3D CE-MR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共存在170段下肢动脉血管,3D CE-MRA在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中灵敏度为97.87%,特异度为94.74%,准确度为96.47%。结论3D CE-M RA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具有无创性、重复性高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DF) 下肢动脉病变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 血管数字减影(DSA)
原文传递
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可供选择的一种新疗法的30年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磊 陈积圣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1背景资料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为全球常见病,平均发病率为17.1/10万(WHO),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变者超过75万人,我国慢性乙肝患者最终有25%~40%死于肝硬变等相关病变。因此,对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向来是全球的热点问题。经过100多... 1背景资料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为全球常见病,平均发病率为17.1/10万(WHO),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变者超过75万人,我国慢性乙肝患者最终有25%~40%死于肝硬变等相关病变。因此,对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向来是全球的热点问题。经过100多年的沧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脾移植 自体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