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肖洲 陈巧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5期95-97,100,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评估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0月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梗死组,同时选取6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均行常规...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评估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0月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梗死组,同时选取6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3D-ASL检查,分析异常灌注情况。结果:梗死组的正常灌注占比、平均rCBF值均低于健康组(P <0.05);脑梗死灌注异常患者患侧DWI高信号区及周边低灌注区3、6、9、12点钟方向感兴趣区(ROI)的ASL-CBF值均低于对侧,且患侧DWI高信号区的ASL-CBF值低于同侧周边低灌注区3、6、9、12点钟方向ROI(P <0.05);治疗后,脑梗死灌注异常患者DWI高信号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周边低灌注区3、6、9、12点钟方向ROI的ASLCBF值均高于治疗前(P <0.05);梗死组的3D-ASL灌注异常检出率高于DWI(P <0.05);健康组的3D-ASL、DWI灌注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灌注异常患者3D-ASL图显示灌注异常面积大于DWI(P <0.05)。结论:3D-ASL技术可良好评估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改变,筛查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 缺血性脑梗死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效果的评价意义
2
作者 张娴 边灿军 +2 位作者 吕钿 潘瑞根 冯建钜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493-495,49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根据溶栓前3D-ASL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不同匹配情况将患者分为3...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根据溶栓前3D-ASL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不同匹配情况将患者分为3D-ASL>DWI组(22例)、3D-ASL=DWI组(14例)和3D-ASL<DWI组(7例)。比较三组患者溶栓前后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脑血流量(CBF)值和NIHSS评分的变化,比较三组患者的溶栓疗效,分析溶栓疗效与3D-ASL/DWI匹配的相关性。结果3D-ASL>DWI组和3D-ASL=DWI组患者溶栓治疗后7 d的ADC值和CBF值均增加,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D-ASL<DWI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C值、CBF值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的溶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溶栓疗效与3D-ASL/DWI匹配有明显相关性(r=0.789,P<0.001)。结论3D-ASL可用于评价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灌注的效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再灌注治疗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梗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廖林 周晶 傅志颖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1期68-70,7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梗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I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梗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I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MRA、DWI、3D-ASL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3D-ASL联合DWI和MRA评估ICVD患者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DSA诊断脑梗死患者32例,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3D-ASL诊断脑梗死患者24例,DWI诊断脑梗死患者21例,MRA诊断脑梗死患者22例。3D-ASL联合DWI、MRA检查诊断梗死的灵敏度、准确度为93.75%、86.67%(Kappa=0.730)。结论3D-ASL联合DWI、MRA检查可提高脑梗死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标记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3.0 T磁共振血管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的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洪进 王荣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起病隐匿、最终会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甚至痴呆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CS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痴呆及死亡风险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CSV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起病隐匿、最终会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甚至痴呆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CS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痴呆及死亡风险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CSV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脑血流量(CBF)的减少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评估CBF对CSVD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能无创、可靠地测量CBF,对CSVD伴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就3D-ASL在CSVD相关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标记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评估缺血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5
作者 刘建康 王丹 罗欢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评估缺血性脑白质疏松(I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重庆黔江民族医院收治的102例ILA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按照性别、年龄相匹配原则纳入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评估缺血性脑白质疏松(I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重庆黔江民族医院收治的102例ILA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按照性别、年龄相匹配原则纳入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名为健康对照组。102例患者又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67例)。进行3D-ASL检查获取全脑感兴趣区域(ROI)脑血流量(CB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LA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BF对ILA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CBF值中脑室旁(13.15±3.25)ml/(100g·min)、皮质下(10.38±3.45)ml/(100g·min)和全脑(43.59±7.81)ml/(100g·min),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4.45±5.10)、(22.65±5.64)和(59.42±10.29)ml/(100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30、10.276、8.195,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ILA分级较高、糖尿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1、4.965,P<0.05);年龄偏大、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脑室旁、皮质下和全脑CBF值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94、2.983、4.155、3.243、7.443、8.114、10.2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脑室旁、皮质下和全脑CBF是ILA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57、0.498、0.56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脑室旁、皮质下和全脑CBF预测ILA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792和0.784,三者联合预测的ROC为0.918显著高于各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8、3.542、4.112,P<0.05)。结论:磁共振3D-ASL成像对ILA患者脑血管灌注情况有较好的评估价值,CBF值降低则显著增加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多部位ROI联合评估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更高,能够为临床决策和指导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三维动脉自标记(3D-ASL) 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 脑血流量
下载PDF
新生儿脑结构的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加权成像观测及临床应用
6
作者 岳学强 付钰蕾 +2 位作者 李品品 杜亚非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定量诊断提供新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选取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加权成像检查的20名不同日龄正常新生儿和40例不同程度新生儿HIE患儿,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划分脑结构的感兴趣区(ROI),测量ROI的脑... 目的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定量诊断提供新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选取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加权成像检查的20名不同日龄正常新生儿和40例不同程度新生儿HIE患儿,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划分脑结构的感兴趣区(ROI),测量ROI的脑血流量(CBF)。比较不同日龄脑结构ROI及其与HIE患儿相应ROI的CBF值。结果不同日龄脑结构的尾状核头、豆状核、背侧丘脑、额叶白质和各日龄组ROI的CBF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F值随着出生日龄增大则逐渐升高,且脑神经核的CBF值明显大于额叶白质。观测组的尾状核头、豆状核、背侧丘脑、额叶白质的CBF值分别为(30.75±1.05)mL/100g·min、(32.02±0.97)mL/100g·min、(39.13±1.36)mL/100g·min、(15.89±0.89)mL/100g·min,与轻、中、重度病变组相应ROI的CBF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尾状核头、豆状核和背侧丘脑的CBF值随着病情加重则逐渐升高,而额叶白质的CBF值则随着病情加重则逐渐降低。结论基底神经核和背侧丘脑是新生儿脑结构中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的部位,ASL灌注加权成像的CBF值可以早期反映HIE患儿脑结构的再灌注水平和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结构 动脉自标记灌注加权成像 新生儿 CBF值 缺氧缺血性脑病
原文传递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中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行3D-ASL、MRA、DWI技术检查。分析ASL与DW...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行3D-ASL、MRA、DWI技术检查。分析ASL与DWI检出率、ASL与MRA检出率及MR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行DWI检查均可见弥散受限高信号,检出率可达100%,其中73例患者为大面积脑梗死,行ASL检查时可见灌注异常;另27例患者均为小面积脑梗死,ASL检查可见11例脑部灌注显示。大面积脑梗死ASL>DWI组患者检出IP概率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L<DWI组及ASL≈DWI组患者在不同梗死情况中IP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小面积脑梗死的27例患者中经MRA检出2级狭窄5例,3级狭窄6例,行ASL检查时可见病灶区域均呈低灌注表现,16例患者在ASL检查中均未见明显异常。而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73例患者中经MRA检出0~2级狭窄56例,行ASL检查可见高低不等灌注及高灌注各2例,52例患者均表现为低灌注。经MRA检查检出3级狭窄17例,行ASL检查可见内低周高灌注及高灌注各2例,其余13例均表现为低灌注。ASL<DWI组MRA狭窄中以4级为主,ASL≈DWI组MRA狭窄以2~3级为主,ASL>DWI组狭窄以0~1级为主。结论3D-ASL、MRA、DWI在IP诊断中能够及时明确病灶灌注情况及病灶位置,同时还可明确责任血管情况,对判断IP病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 三维动脉自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基于多延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早产儿脑灌注模式研究
8
作者 常苗 岳松虹 张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3,共7页
目的基于多延迟动脉自旋标记(multidelay arterial spin labeling,MDASL)探讨早产儿脑灌注随经后年龄(postmenstrual age,PMA)的变化轨迹以及足月等效年龄(term equivalent age,TEA)早产儿与正常足月儿的脑灌注差异。材料与方法前瞻性... 目的基于多延迟动脉自旋标记(multidelay arterial spin labeling,MDASL)探讨早产儿脑灌注随经后年龄(postmenstrual age,PMA)的变化轨迹以及足月等效年龄(term equivalent age,TEA)早产儿与正常足月儿的脑灌注差异。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早产儿(胎龄<37 w)36例及正常足月儿(胎龄≥37 w)18例,其中18例TEA早产儿与14例正常足月儿的经后年龄相匹配;受试者均在3.0 T GE premier上行常规MRI及MDASL扫描,MDASL通过8次采集生成来自7个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PLD)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像,原始图像经Functool软件处理得到动脉通过时间(arterial transit time,ATT)图和经ATT校正CBF(transit time–corrected cerebral blood flow,tCBF)图。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早产儿与正常足月儿tCBF值随PMA的变化趋势,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分析TEA早产儿与足月儿的tCBF和ATT值差异。结果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所有区域(脑桥除外)tCBF值均随PMA增加而增长(P<0.05),其中小脑半球tCBF值变化程度最大,正常足月儿小脑半球的变化程度(b=0.829,P<0.05)较早产儿(b=0.518,P<0.05)更大;与正常足月儿相比,TEA早产儿额叶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额叶皮质、枕叶皮质、豆状核、尾状核、丘脑、海马、小脑半球及脑桥的tCBF值显著较高(P<0.05);正常足月儿额叶皮质、丘脑及海马的ATT值较TEA早产儿长(P<0.05)。结论MDASL可以更准确显示早产儿与正常足月儿脑灌注的区域差异以及早期脑发育的时空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血流 多延迟动脉自标记 磁共振成像 动脉通过时间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序列与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小静 郝巧梅 张海三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4期258-261,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序列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8例高度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入院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分析患者的3D-ASL、...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序列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8例高度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入院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分析患者的3D-ASL、DWI图像表现,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评估3D-ASL序列与DWI的诊断效能。结果108例疑似患者临床综合诊断,确诊阳性100例,而3D-ASL序列确诊急性脑梗死者97例,DWI确诊急性脑梗死者78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3D-ASL高于DWI(P<0.05);3D-ASL、DWI成像参数值对比,病灶侧局部脑血流量(rCBF)、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三维D-ASL、DWI成像参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3D-ASL诊断符合率与灵敏度要高于DWI,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自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早产儿脑血流量的影响
10
作者 王彬 张晨 +4 位作者 秦璠玥 张萌 马徜徉 薛倩茹 徐发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1-824,共4页
目的: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ASL)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对早产儿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37例NEC早产儿,按胎龄(±3 d)、出生体重(±300 g)1∶... 目的: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ASL)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对早产儿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37例NEC早产儿,按胎龄(±3 d)、出生体重(±300 g)1∶1匹配同期未患NEC的早产儿作为对照;所有早产儿均于纠正胎龄35~40周完善头颅常规MRI及ASL检查,获取脑血流值。应用线性回归分析NEC对不同脑功能区脑血流值的影响。2组患儿均于矫正胎龄40~44周时进行NBNA评分。结果:控制混杂因素后,NEC可升高早产儿右侧额叶、双侧颞叶、右侧枕叶、双侧基底神经节及双侧丘脑的脑血流值[β′(95%CI)分别为0.281(0.267~6.117)、0.234(0.055~4.088)(左侧)、0.318(0.601~5.736)(右侧)、0.272(0.234~8.523)、0.386(1.702~8.032)(左侧)、0.377(1.690~8.755)(右侧)、0.389(2.297~10.890)(左侧)、0.318(0.919~8.884)(右侧),P<0.05]。纠正胎龄40~44周,NEC组和对照组NBNA评分分别为36(34,37)、37(35,3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结论:早产儿发生NEC后脑血流值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动脉自标记成像技术 脑血流值 早产儿
下载PDF
MR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王茂雪 周飞 +1 位作者 魏良鹏 张冰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动脉自旋标记(ASL)为无需对比剂的MR脑灌注成像技术,与金标准对比剂灌注成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ASL在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多延迟ASL、4D ASL和超选择单支血管标记技术在脑血管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大... 动脉自旋标记(ASL)为无需对比剂的MR脑灌注成像技术,与金标准对比剂灌注成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ASL在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多延迟ASL、4D ASL和超选择单支血管标记技术在脑血管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大幅提升了ASL的应用效能。就ASL的技术进展及其在脑血管病和相关认知障碍疾病中的应用进行评述,以期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ASL新技术,为病人提供简便易行和经济的影像检查方法,为个体化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标记 磁共振成像 脑灌注 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疾病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评估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潘俊华 《贵州医药》 2025年第2期270-272,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在评估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疑似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ASL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A与ASL诊断结果,统计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在评估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疑似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ASL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A与ASL诊断结果,统计影像学诊断结果,对比ASL不同灌注组患者的入院NHISS评分与梗死面积。结果 68例患者经病理诊断,脑缺血疾病49例,非脑缺血疾病19例;ASL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A诊断;ASL阳性47例,其中6例患者高灌注,3例患者延迟高灌注,其中2例患者高灌注在梗死区,3例患者高灌注在梗死区与梗死周围,4例患者高灌注在梗死区周围;9例正常灌注,27例低灌注。非高灌注组患者的NHISS评分明显高于高灌注组、延迟高灌注组(P<0.05);非高灌注组、延迟高灌注组、高灌注组患者的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非高灌注组患者的Ⅳ度最高。结论 ASL可提高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且ASL非高灌注患者的NHISS评分更高、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标记灌注成像 脑缺血性疾病 磁共振血管成像 高灌注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3
作者 范凌燕 邢国平 +2 位作者 吴晓丽 于海宁 郭国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小血管病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MoCA量表认知功能评估并分为认知障碍组(30例)及认知正常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PLD(1.5 s、2.5 s)行3D-ASL脑灌注成像,应用GE AW4.5工作站对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进行镜面对称测量(CBF_(1.5)、CBF_(2.5)),比较两组WMLs评分差异,分析WMLs评分/MoCA量表评分与各脑区CBF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WM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及颞顶交界处的CBF_(1.5)值均明显较低,认知障碍组双侧额叶、颞叶与海马区的CBF_(2.5)值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PLD下,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双侧额叶CBF_(1.5)与CBF_(2.5)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额叶CBF_(1.5)值/CBF_(2.5)值与WML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双侧额叶、颞叶、海马CBF_(1.5)值及双侧额叶、海马、左侧颞叶CBF_(2.5)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3D-ASL技术中PLD=1.5 s指标下对识别VCI患者脑低灌注的敏感度较高,而PLD=2.5 s指标下特异度较高;WMLs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标记成像 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流动力学 脑白质损害
下载PDF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探讨胎儿窘迫对极早产儿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14
作者 薛倩茹 秦璠玥 +4 位作者 张晨 孔祥博 薛艳然 郭笑婵 徐发林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263-270,共8页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评估存在胎儿窘迫的极早产儿出生后脑血流灌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3例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评估存在胎儿窘迫的极早产儿出生后脑血流灌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3例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胎儿窘迫分为窘迫组(n=22)和非窘迫组(n=31),分析两组患儿脑组织不同感兴趣区域脑血流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胎儿窘迫与脑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或校正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窘迫组的单胎比例高于非窘迫组[81.8%(18/22)与54.8%(17/31),χ^(2)=4.176,P<0.05]。两组极早产儿在双侧额叶[左侧:23.9(21.7,28.0)ml/(100 g·min)与21.5(18.2,23.8)ml/(100 g·min),t=-2.826;右侧:(24.5±0.9)ml/(100 g·min)与(21.2±0.8)ml/(100 g·min),t=2.773]、双侧颞叶[左侧:(22.8±0.9)ml/(100 g·min)与(19.8±0.6)ml/(100 g·min),t=2.834;右侧:(23.2±0.9)ml/(100 g·min)与(20.8±0.7)ml/(100 g·min),t=2.108]、双侧顶叶[左侧:(24.0±1.1)ml/(100 g·min)与(19.4±0.8)ml/(100 g·min),t=3.377;右侧:25.6(18.9,28.1)ml/(100 g·min)与19.6(16.3,22.5)ml/(100 g·min),t=-2.311]、双侧枕叶[左侧:(25.7±1.4)ml/(100 g·min)与(21.2±0.9)ml/(100 g·min),t=2.796;右侧:(26.3±1.6)ml/(100 g·min)与(21.7±1.0)ml/(100 g·min),t=2.583]、双侧基底节[左侧:(35.4±1.5)ml/(100 g·min)与(29.0±0.8)ml/(100 g·min),t'=3.872;右侧:(34.9±1.4)ml/(100 g·min)与(29.3±1.0)ml/(100 g·min),t=3.457]、双侧丘脑[左侧:(40.0±2.0)ml/(100 g·min)与(35.0±1.3)ml/(100 g·min),t=2.157;右侧:(40.5±1.7)ml/(100 g·min)与(35.1±1.1)ml/(100 g·min),t=2.783]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比较中,窘迫组高于非窘迫组(P值均<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单胎、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纠正胎龄、性别、ASL成像技术检查时最近一次红细胞压积、辅助通气时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糖尿病、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后,胎儿窘迫与双侧颞叶(左侧,95%CI:0.208~4.941;右侧,95%CI:0.047~4.636)、左顶叶(95%CI:0.896~6.466)、双侧基底节(左侧,95%CI:2.230~8.983,右侧,95%CI:1.503~8.912)的CBF仍相关(P值均<0.05)。结论利用ASL成像技术对极早产儿出生后大脑各感兴趣区的CBF进行定量测量,发现胎儿窘迫可使极早产儿双侧颞叶皮质、左顶叶双侧基底节血流灌注升高,可能导致极早产儿脑损伤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窘迫 脑血流灌注 磁共振 动脉自标记成像技术 早产儿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代允义 林光耀 +4 位作者 路文革 王燕 汪晶晶 黄文起 张建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16期1408-1416,共9页
目的运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技术测量不同脑区的脑血流量(CBF),探讨其在脑小血管病(CSV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01—2021-03在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CSVD患者,依据认知功能障碍评... 目的运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技术测量不同脑区的脑血流量(CBF),探讨其在脑小血管病(CSV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01—2021-03在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CSVD患者,依据认知功能障碍评分,分为CSV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CSVD-VCI)和CSVD无认知功能障碍组(CSVD-NCI),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CN)。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各组磁共振3D-ASL不同脑区CBF值,分析各组脑血流灌注特点、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SVD-VCI组认知功能较CSVD-NCI组和CN组均有下降(P<0.05),后2组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MMSE与MoCA两种评分量表呈正相关。3组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颞叶、双侧半卵圆区和双侧丘脑的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枕叶的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VD-NCI组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双侧丘脑的CBF值低于C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VCI组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颞叶、双侧半卵圆区、双侧丘脑的CBF值较CSVD-NCI组和CN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VD-VCI组患者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颞叶、双侧枕叶、左侧丘脑、左侧半卵圆区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颞叶、左侧枕叶、双侧半卵圆区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3D-ASL能敏感监测CSVD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且脑血流灌注随认知障碍的出现进一步下降。MMSE联合MoCA可作为临床筛查CSV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动脉自标记 灌注成像技术 认知功能障碍 脑血流量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华 卢东霞 +1 位作者 王殿峰 张凤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TIA患者60例,均行MRA和3D-ASL检查,对比分析MRA、3D-ASL及联合检查对TIA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查的诊断正...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断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TIA患者60例,均行MRA和3D-ASL检查,对比分析MRA、3D-ASL及联合检查对TIA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查的诊断正确率高于3D-ASL检查及MRA检查。3D-ASL检查发现,随着梗死病灶由急性向慢性转变,T1W1信号逐渐降低,T2W1信号逐渐升高,FLAIR T2W1显示佳,可反映脑血流灌注低信号区,而MRA检查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中断中度血管狭窄。结论 MRA与3D-ASL检查各具优势,但MRA联合3D-ASL检查对TIA的诊断正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丽波 徐广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7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医院收治的1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其中10例高级别胶质瘤、8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测量3D-ASL血流灌注图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及对...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医院收治的18例颅内胶质瘤患者,其中10例高级别胶质瘤、8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测量3D-ASL血流灌注图像肿瘤实质部分最大肿瘤血流量及对侧半球、白质、灰质的脑血流量,分析不同脑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灌注情况;通过MRI常规扫描序列做出脑肿瘤初步诊断联合3D-ASL灌注成像技术再次诊断后,将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3D-ASL灌注成像技术所得rCBF定量参数在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t=4.65,t=4.89;P<0.05)。通过常规MRI扫描得出的脑肿瘤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为88.9%,联合应用3D-ASL灌注成像技术的诊断符合率为100%,两种方法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3D-ASL能定量反映肿瘤微循环的灌注情况,与MRI常规序列联合应用,可作为其重要补充,对脑肿瘤的定性诊断以及胶质瘤的术前分级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 脑胶质瘤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致性。方法我院收治的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均通过MRA、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MR...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致性。方法我院收治的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均通过MRA、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MRA成像与3D-ASL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0.794高于MRA诊断Kappa=0.462(P<0.05);3D-ASL诊断正常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小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8,0.767,0.868高于MRA诊断Kappa值0.541,0.563,0.642(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大面积脑梗死与金标准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AS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诊断一致性高于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三维动脉自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明辉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9期1977-1982,共6页
目的:分析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 目的:分析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河南省中医院住院且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92例,均行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及3D-ASL检查,对病变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TIA患者,MR-DWI均显示阴性。MRA联合3D-ASL检查诊断的敏感度为78.26%(72/92),明显高于单一MRA(51.09%)或3D-ASL检查(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A与3D-ASL均显示阳性37例,MRA显示阳性而3D-ASL显示阴性14例,MRA显示阴性而3D-ASL显示阳性21例,二者均显示阴性20例。结论:3D-ASL联合MRA检查能够提高TIA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标记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双参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振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7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双参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为对象,采用1.5T MRI进行头颅轴位平扫MRI... 目的:探讨双参数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8月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为对象,采用1.5T MRI进行头颅轴位平扫MRI、3D-ASL成及DWI检查,以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ASL、DWI及二者联合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32例入组病例经“金标准”检查确诊74例,确诊率为56.06%;DWI检出阳性病例63例,3D-ASL检出阳性病例65例,3D-ASL联合DWI检出阳性病例71例;金标准下阳性患者DWI参数中ADC值和DCavg值均低于阴性患者(P<0.05);3D-ASL联合DWI检查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影像检查(P<0.05);74例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51例病例经DWI检查可见弥散受限并呈高信号,23例患者未见异常;63例3D-ASL成像可见病灶部位为低灌注,11例患者未见异常,高信号患者CBF绝对值降低。结论:3D-ASL成像及DWI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检出率,且二者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三维动脉自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诊断效果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