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变电磁三维拟合建模方法在芨岭地区地质体三维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1
作者 雷阳 牛立群 王芳芳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825-834,共10页
构造变异部位是热液型铀矿定位的有利空间,解决构造变异部位复杂三维形态分析问题对热液型铀矿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瞬变电磁三维拟合技术在解决构造变异部位复杂三维形态分析中的效果,文章以甘肃龙首山芨岭地区为例,从定源回线装... 构造变异部位是热液型铀矿定位的有利空间,解决构造变异部位复杂三维形态分析问题对热液型铀矿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瞬变电磁三维拟合技术在解决构造变异部位复杂三维形态分析中的效果,文章以甘肃龙首山芨岭地区为例,从定源回线装置测量、三分量数据处理、地质体三维形态分析等角度对瞬变电磁三维建模方法进行了应用,并与前人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量视电阻率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认为:引入三分量测量提升了数据量,为地质体复杂三维形态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网格数据;瞬变电磁三维拟合建模结果的横向、纵向分辨率均优于前人测量视电阻率结果。甘肃龙首山芨岭地区瞬变电磁三维拟合应用表明:该技术对解决复杂构造变异部位三维形态分析问题,尤其是局部的形态、展布、埋深等具有较好效果,可较好的应用于热液型铀矿床浅部构造变异部位探测、断裂带及褶皱形态分析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热液型铀矿 三分量测量 三维拟合建模方法 三维形态分析
下载PDF
基于TIN的地质界面三维形态分析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毛先成 赵莹 +3 位作者 唐艳华 彭正林 陈进 邓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3-1499,共7页
现有的空间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地提取地质界面空间形态这种控矿因素,针对该问题,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空间插值、地质场分析等方法,提出基于TIN模型的地质界面三维形态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在使用三维TIN模型来模拟地质界面的基础上,使用空... 现有的空间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地提取地质界面空间形态这种控矿因素,针对该问题,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空间插值、地质场分析等方法,提出基于TIN模型的地质界面三维形态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在使用三维TIN模型来模拟地质界面的基础上,使用空间几何和计算机图形学原理计算地质界面的一般几何形态参数(坡度、夹角等)和距离场,然后利用空间插值和趋势剩余分析技术,分级提取出地质界面的总体形态趋势以及形态起伏,最后以栅格模型来表达控矿地质因素场,实现各种控矿地质因素的定量模拟。以福建丁家山铅锌矿床的主要控矿地质界面为例进行三维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TIN的地质界面三维形态分析方法能够更精确、更高效的提取地质界面的各种形态参数,有效的定量化表达控矿地质因素,在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界面 三维形态分析 不规则三角网 控矿地质因素
下载PDF
地质体的三维形态分析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毛先成 唐艳华 邓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8-595,共8页
针对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中复杂形态地质体的空间分析问题,利用数学形态学和欧氏距离变换理论,提出基于三维栅格模型的地质体三维形态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开闭滤波或闭开滤波的数学形态学变换,构建地质体表面形态趋势的提取算法;将形... 针对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中复杂形态地质体的空间分析问题,利用数学形态学和欧氏距离变换理论,提出基于三维栅格模型的地质体三维形态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开闭滤波或闭开滤波的数学形态学变换,构建地质体表面形态趋势的提取算法;将形态滤波、欧氏距离变换、全局集合运算结合起来,建立地质体形态起伏定量分析及分级提取模型;采用基于欧氏距离场的计算模型,提出地质体表面与趋势面夹角的提取方法。在建立地质体三维栅格模型的基础上,将地质体三维形态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的新屋里岩体分析,实现地质控矿因素指标的定量提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地质体进行形态分析,可计算出地质体的各种形态参数,并提取出地质控矿因素量化指标,能有效地应用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 三维形态分析 数学形态 欧氏距离变换
下载PDF
CT三维容积分析在实性肺结节恶性风险度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梦琦 韩融城 +5 位作者 宋文静 王欣悦 郭芳芳 苏大同 于铁链 王颖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9-285,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结节临床处理策略主要基于其恶性风险度评估,目前公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标准为结节直径。容积CT及三维分析软件的应用使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显示更加清晰。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肺结节的容积及三... 背景与目的肺结节临床处理策略主要基于其恶性风险度评估,目前公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标准为结节直径。容积CT及三维分析软件的应用使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显示更加清晰。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肺结节的容积及三维形态特征(边缘、形状、位置)在结节恶性风险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分析软件对200例直径小于3 cm实性结节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恶性结节经病理或组织学确认,良性结节经病理或两年随访无增大确认。对全部结节及亚厘米结节(直径小于10 mm)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节三维边缘(光滑、分叶、毛刺或不规则)、形状(球体、非球体)、位置(肺实质内、血管相贴、胸膜相贴)、结节容积的似然比(odds ratios,ORs),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结节容积评估恶性风险度的最佳阈值。结果纳入研究的200例中恶性78例,良性122例。对全部结节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容积(OR=3.3,P<0.001)、边缘形态(分叶、毛刺或不规则的OR值分别为13.4、9.8,P均=0.001)具有预测价值,而结节的位置及三维形状不具备预测价值(P>0.05)。ROC分析显示结节容积对恶性风险度评估有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28;P<0.01,最佳阈值为666 mm^3)。对亚厘米结节的分析显示仅边缘分叶、毛刺或不规则的结节恶性风险度高(OR=60.5,75.0;P=0.003,0.007)。结论结节的三维容积及边缘形态有助于判定结节的恶性风险度,容积大于666 mm^3可作为恶性高危结节的阈值;边缘分叶、毛刺或不规则是亚厘米结节的唯一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计算机体层摄影 容积 三维形态分析 风险度
下载PDF
基于定量三维形态特征的肺部肿瘤定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晓彤 罗立民 +2 位作者 汪家旺 潘晓敏 罗永刚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通过对肿瘤的三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来判别肿瘤的性质.依据CT数据图像的特点以及医生临床诊断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3个与肿瘤性质相关联的二维形状描述子;在此基础之上,构造了4个表征肿瘤三维形态的特征量,借助径向基神经网络实现肿... 通过对肿瘤的三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来判别肿瘤的性质.依据CT数据图像的特点以及医生临床诊断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3个与肿瘤性质相关联的二维形状描述子;在此基础之上,构造了4个表征肿瘤三维形态的特征量,借助径向基神经网络实现肿瘤的自动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的特征量较好地体现了肿瘤的性质,良性肿瘤的识别率达到87.5%,恶性肿瘤的识别率为69.44%,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三维形态分析 径向基神经网络 影像学检查 形状分析
下载PDF
气泡流动三维可视化成像与测量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丛山昊 刘竞婷 +3 位作者 吴大转 王贵超 魏雪松 陈颂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361,共8页
针对虚拟立体视觉系统测量汇算复杂、成像区域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气泡流动三维可视化成像与测量方法。搭建气泡流动三维可视化成像实验系统,分析影响系统成像的因素和优化设计方法,推导系统设备布置参数公式。以椭圆形喷管气泡生成过... 针对虚拟立体视觉系统测量汇算复杂、成像区域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气泡流动三维可视化成像与测量方法。搭建气泡流动三维可视化成像实验系统,分析影响系统成像的因素和优化设计方法,推导系统设备布置参数公式。以椭圆形喷管气泡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双垂直平面投影技术实现三维气泡形态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相对误差在0.72%以内,有效模拟上升过程中气泡三维形态演变过程和运动轨迹。该方法具有设备调试简单、数据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为不规则喷管气泡生成演化特性研究提供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流动 可视化实验 三维成像 三维气泡形态分析 轨迹重构
下载PDF
小窗人工镫骨手术优化设计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天宇 戴培东 +2 位作者 迟放鲁 李华伟 王正敏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4-425,共2页
治疗耳硬化症目前通用的人工镫骨手术方法是镫骨足板中心开一直径约为0.6mm的小窗,向前庭窗内插入直径0.4mm的人工镫骨小柱,入腔深度不超过0.5mm,手术效果良好,但是术后仍可能有感音神经性聋、眩晕、人工镫骨移位或脱出等并发症... 治疗耳硬化症目前通用的人工镫骨手术方法是镫骨足板中心开一直径约为0.6mm的小窗,向前庭窗内插入直径0.4mm的人工镫骨小柱,入腔深度不超过0.5mm,手术效果良好,但是术后仍可能有感音神经性聋、眩晕、人工镫骨移位或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引。人工镫骨手术对临床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极高。我们通过对镫骨足板与前庭器官的精确三维形态分析,设计出新的镫骨足板开窗位置、小柱插入前庭的深度与方向,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手术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镫骨手术 优化设计 临床应用 感音神经性聋 三维形态分析 前庭器官 手术方法 耳硬化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