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场景的三维重建研究综述
1
作者 孙水发 汤永恒 +4 位作者 王奔 董方敏 李小龙 蔡嘉诚 吴义熔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1-860,共30页
随着静态场景三维重建算法的不断成熟,动态场景三维重建算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难点。现有的静态场景三维重建算法对静止的对象有较好的重建效果,一旦场景中对象出现变形或者是相对运动,其重建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发展对动态场景... 随着静态场景三维重建算法的不断成熟,动态场景三维重建算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难点。现有的静态场景三维重建算法对静止的对象有较好的重建效果,一旦场景中对象出现变形或者是相对运动,其重建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发展对动态场景的三维重建研究工作是相当重要的。简要介绍三维重建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知识、静态场景三维重建和动态场景三维重建的研究分类及研究现状;全面总结了动态场景三维重建研究最新进展,将动态场景三维重建按照基于RGB数据源的动态三维重建和基于RGB-D数据源的动态三维重建进行分类,其中RGB数据源下又可划分为基于模板的动态三维重建、基于非刚性运动恢复结构的动态三维重建和RGB数据源下基于学习的动态三维重建,RGB-D数据源下主要总结归纳基于学习的动态三维重建,对各类典型重建算法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分析;介绍了动态场景三维重建在医学、智能制造、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动态场景三维重建的未来研究方向,并对这个快速发展领域中的各个方向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场景三维重建 模板先验 运动恢复结构 深度学习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黎佩建 魏崴 +2 位作者 杨剑填 黄文聪 李勇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88-591,I0006,共5页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病人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病人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的精准治疗组(n=41)、接受传统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的传统治疗组(n=59),对比其手术情况相关指标、肺功能参数值、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精准治疗组病人的手术时间(102.31±19.38)min短于传统治疗组(118.64±21.23)min,术中出血量(62.45±8.34)mL少于传统治疗组(77.23±10.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精准治疗组病人的用力肺活量(FVC)(3.40±0.56)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31±0.40)L、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17.95±2.68)mL·mmHg-1·min-1水平分别高于传统治疗组的(2.86±0.41)L、(2.08±0.36)L、(14.53±2.10)mL·mmH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FVC、FEV1、DLC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内,两组病人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可优化手术过程、改善早期肺腺癌病人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可能是一种更为精准可靠的手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 肺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肺段 磨玻璃结节 CT三维重建 预后
下载PDF
双目视觉三维重建下的植保机作业优化研究
3
作者 张振山 王建军 +1 位作者 武秋俊 马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0-243,共4页
以喷雾植保机自动化作业路径规划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目视觉摄像机对作业环境区域内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并基于三维重建技术构建障碍物空间位置坐标,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位置信息对喷雾植保机的避障路径进行规划,以保证喷雾植保机作业过程可... 以喷雾植保机自动化作业路径规划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目视觉摄像机对作业环境区域内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并基于三维重建技术构建障碍物空间位置坐标,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位置信息对喷雾植保机的避障路径进行规划,以保证喷雾植保机作业过程可实时避障。试验结果表明:喷雾植保机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作业路径行进,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及时进行障碍检测,并根据规划路径进行避障,保证了喷雾作业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 自动喷雾 双目视觉 三维重建 路径规划
下载PDF
基于细化等值面拓扑的病灶切片三维重建方法
4
作者 谈玲 梁颖 +2 位作者 马雯杰 夏景明 朱吉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脑组织病灶切片的三维重构对于了解神经胶质神经瘤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鉴别诊断、手术模拟等。移动立方体(MC)算法是经典的多边形曲面重建算法,具有简单易实现的优点,但其存在低效且梯级现象明显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 脑组织病灶切片的三维重构对于了解神经胶质神经瘤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鉴别诊断、手术模拟等。移动立方体(MC)算法是经典的多边形曲面重建算法,具有简单易实现的优点,但其存在低效且梯级现象明显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细化等值面拓扑的病灶切片空间堆叠重建方法(SSR-RI),旨在实现拓扑构形与运行效率的优化。SSR-RI通过构建空间坐标系对磁共振图像(MRI)切片邻近图进行处理,为了改善双线性插值法中图像分量易受损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空间插值法,根据灰度值变化自适应选择插值点,对周围进行扩充。在结合等法线顶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细化等值面提取方式的堆叠重建方法,以提高堆叠速度,并减少梯级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SSR-RI的三维重建效果,提出一种改进的局部反射光照法(PR)以绘制三维病变,利用镜面颜色反射(SCR)与镜面指数(SE)对重建体进行渲染优化。使用公开脑肿瘤分割数据集BraTS的618例病例开展三维重建实验,以验证所提出方法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的重建时间只需2.124 s,F-score值达到0.845,SSIM值达到0.81,相较于MC算法减少了38%的重建时间,F-score值和SSIM值分别提高了30.89%和38.4%。重构体序列间结构紧密,视觉效果更富立体感和纹理感,有效地提高了三维重建的绘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图像 三维重建 自适应空间插值 细化等值面 局部反射光照
下载PDF
基于变分立体匹配算法的GMAW熔池形貌三维重建
5
作者 梁志敏 高旭 +3 位作者 任政 武子琴 王立伟 汪殿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6,I0006,共7页
为实现完整熔池表面形貌三维传感,构建了双棱镜单摄像机立体视觉传感系统.针对熔池图像纹理缺乏造成的立体匹配困难的问题,引入了全局优化的变分立体匹配算法,通过建立包含灰度差异数据项和空间连续性约束项的能量函数的可行性泛函,经... 为实现完整熔池表面形貌三维传感,构建了双棱镜单摄像机立体视觉传感系统.针对熔池图像纹理缺乏造成的立体匹配困难的问题,引入了全局优化的变分立体匹配算法,通过建立包含灰度差异数据项和空间连续性约束项的能量函数的可行性泛函,经过迭代求解获得具有丰富细节的熔池表面稠密视差图.对自制非标准凹面形状进行立体匹配和三维重建,结果表明,宽度误差小于3.16%,深度误差小于4.82%.基于该算法实现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的堆焊及V形坡口对焊条件下,不同熔透状态熔池稠密视差图计算和表面形貌的三维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池形貌 三维重建 变分立体匹配算法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下载PDF
基于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水下图像增强式视觉三维重建方法
6
作者 梅杰 覃嘉锐 +1 位作者 陈定方 陈昆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9,共12页
针对仿生机器鱼水下作业时面临的水下图像质量偏低、水下自主定位难的问题,提出一种颜色均衡与G-B通道先验融合的水下图像增强式算法。将该算法和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方法结合,实现了水下图像增强式的视觉三维重建。在不同水... 针对仿生机器鱼水下作业时面临的水下图像质量偏低、水下自主定位难的问题,提出一种颜色均衡与G-B通道先验融合的水下图像增强式算法。将该算法和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方法结合,实现了水下图像增强式的视觉三维重建。在不同水域环境下进行了水下图像处理实验、水下环境视觉三维重建实验和运动轨迹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水下图像综合质量,特征匹配效率提高了16.03%,真实轨迹与估计轨迹的误差平均约为7.9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三维重建 运动轨迹跟踪 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舰船模型三维重建方法
7
作者 王玉 孙红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64,共4页
为保证舰船模型三维重建的完整性以及细节程度,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舰船模型三维重建方法。基于双目立体视觉计算全局舰船目标点云坐标,生成舰船全局的三维点云数据;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对该数据进行配准后,输入多尺度特征递归卷积的稠... 为保证舰船模型三维重建的完整性以及细节程度,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舰船模型三维重建方法。基于双目立体视觉计算全局舰船目标点云坐标,生成舰船全局的三维点云数据;多视角点云配准方法对该数据进行配准后,输入多尺度特征递归卷积的稠密点云重建网络模型中,通过该模型生成舰船模型三维深度图,在此基础上,利用运动结构法完成舰船深度图中的三维曲线重建,对舰船模型进行颜色渲染,输出舰船模型三维重建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完成不同图像之间对应点的可靠匹配,确定各点的坐标位置;三维重建后模型的空间偏差均在0.015以下;能够较好地完成舰船结构的重建,重建后舰船模型的完整性较好,清晰呈现舰船的结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舰船模型 三维重建 多视角 颜色渲染 三维曲线重建
下载PDF
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技术在骨外科住院医师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皓桓 颜欣心 +1 位作者 李建平 胡金凤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96-198,114,共4页
目的 探究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骨科住院医师影像学规范化培训的9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12月接受培训的46名学员纳入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2021... 目的 探究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笔者医院接受骨科住院医师影像学规范化培训的9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12月接受培训的46名学员纳入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培训的46名学员纳入观察组,给予三维重建结合有限元技术教学结合教学路径教学。培训3个月后,比较两组学员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阅片考核成绩、讨论发言成绩)、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技能、病例书写)、岗位胜任能力评价(360度评价)及教学满意度评价(问卷调查)。结果 培训3个月后,观察组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岗位胜任能力评分及教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技术能够激发骨科住院医师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有限元技术 影像学 教学路径 骨科住院医师培训
下载PDF
PBL教学法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9
作者 冒平 王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64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64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住培学员。观察组采用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教学。带教老师将示教病例的颅脑多模态影像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建立可视化的三维解剖模型,并在课堂中展示颅脑、病变、血管及颅骨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调查问卷评分对比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住培学员的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观察组住培学员在教学总体满意度、学习兴趣提高程度及颅脑解剖的理解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临床教学 神经外科 三维重建 颅脑多模态影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信号博弈的三维重建形变识别算法
10
作者 滕少华 屈政烨 霍颖翔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78,共6页
现有双目立体视觉算法常常需要双目相机位置固定,在现实应用中,这类算法难以重构空间三维几何关系.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受位置限制的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与形变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sift算法获取成对图像的特征点,以获取形变前后比... 现有双目立体视觉算法常常需要双目相机位置固定,在现实应用中,这类算法难以重构空间三维几何关系.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受位置限制的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与形变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sift算法获取成对图像的特征点,以获取形变前后比对点对图像的特征信息;其次,利用信号博弈方法确定图像拍摄时相机的空间位置与视角,以准确获取图像的空间位置坐标;再次,依据上述信息完成物体的三维点云重建;进而,利用三维数据信息比对实现物体形变识别.最后,本文利用真实物体的实验,验证了三维重建形变识别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立体视觉 形变识别 信号博弈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基于图像三维重建的隧道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测定方法研究
11
作者 阳军生 王子建 +2 位作者 汤宇 梁雄 刘德安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针对复杂隧道施工环境下如何快速、准确测量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三维重建技术中的主要理论和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测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坐标标记版和手持相机快速采集图像,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M)算... 针对复杂隧道施工环境下如何快速、准确测量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三维重建技术中的主要理论和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测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坐标标记版和手持相机快速采集图像,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M)算法、基于面片的密集匹配(PMVS)算法与三角剖分原则实现隧道实际开挖轮廓及初支内轮廓的三维曲面网格模型的建立;通过网格射线法,将隧道实际开挖轮廓与初支内轮廓三维网格模型进行空间差值求解,获得初支实际有效的喷射混凝土体积;最后,结合实际喷射混凝土总用量,完成喷射混凝土回弹量的测定,并以郑万高铁巴东隧道为依托进行现场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测得的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比传统现场称重法测试结果更为合理,准确性更高,说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测试;在现场应用中,结合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测试结果提出的降低回弹率的施工质量控制建议,现场采用后施工良好,保证了隧道施工质量;该测定方法简便高效、成本低、不干扰施工,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喷射混凝土回弹率 三维图像点云 图像三维重建
下载PDF
机械臂环境三维重建与避障算法研究
12
作者 陈新度 徐学 +1 位作者 高萌 孔德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7-352,358,共7页
为了解决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避障规划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与避障规划方法。通过深度相机(RealSense D435i)与机械臂组成手眼系统,首先,根据目标物体与ArUco码的相对关系,通过相机获取的ArUco标记上的特征点坐标,求解出... 为了解决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避障规划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三维重建与避障规划方法。通过深度相机(RealSense D435i)与机械臂组成手眼系统,首先,根据目标物体与ArUco码的相对关系,通过相机获取的ArUco标记上的特征点坐标,求解出目标物姿态;然后,改进三维重建方法,通过融合机械臂工具末端位姿和多帧点云数据,对环境进行较高精度的三维重建,作为后续规划的障碍空间;最后,应用了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的改进算法进行机械臂的避障运动规划。研究搭建了仿真及控制平台,来进行验证。实验表明:环境三维建模的精度维持在8mm以内,避障成功率为96.5%,平均规划时间为1.2s,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视觉定位 三维重建 避障规划 ROS
下载PDF
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杨浩 武乐乐 +1 位作者 曹阿丹 胡舸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的图像,完成最大密度投影和血管三维重建,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的诊断特点,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更高,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982条血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86.97%(854/982),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颅内侧支动脉1422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97.54%(1387/1422)。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以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分辨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脑血管疾病 动脉狭窄 诊断
下载PDF
基于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的水下三维重建研究
14
作者 刘舜 徐亚楠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水下三维重建成本大、设备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和视觉三维重建理论的水下三维重建方案。首先使用Rentinex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恢复目标的原有信息,再将处理前后的水下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匹配、... 为了解决传统水下三维重建成本大、设备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和视觉三维重建理论的水下三维重建方案。首先使用Rentinex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恢复目标的原有信息,再将处理前后的水下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匹配、稀疏重建、稠密重建和泊松重建等视觉三维重建处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Rentinex图像增强算法处理后的图像,可有效改进水下三维重建技术,对现有的水下三维重建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水下图像 图像增强
原文传递
影像三维重建联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下正骨技术在骨科PBL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刘燚 张金龙 周小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2期0153-0156,共4页
探索正骨技术通过影像三维重建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联合辅助下在骨科PBL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08月期间,对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及全科专业共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 探索正骨技术通过影像三维重建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联合辅助下在骨科PBL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08月期间,对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及全科专业共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48人,女生52人,平均年龄(24.3±0.7)岁。采用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参与调查研究者共100名,赞同多种技术联合辅助下的骨外科正骨教学、不赞成和无所谓的比例分别是 92例(92%),5例(5%),3例(3%)。优势组得分均值为1.8±0.2,无优势组得分均值为0.9±0.2,优势组和无优势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学习效率组得分均值为1.8±0.2,低学习效率组得分均值为0.3±0.3,高学习效率组和低学习效率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知识掌握度组得分均值为1.9±0.2,低知识掌握度组得分均值为0.4±0.3,高知识掌握度组和低掌握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像三维重建联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正骨教学在骨科PBL教学中取得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技术 影像三维重建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骨科教学 PBL教学 医学生教学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三维重建技术的建筑施工进度管理自动化系统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阳 毛超 郭鹏飞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1,共9页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自动化、智能化的施工进度方法受到传统管理领域的关注。然而受到成本高昂且使用复杂等限制,现有的主流方法难以适用于复杂的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场景。通过对比各类三维重建技术特点,搭...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自动化、智能化的施工进度方法受到传统管理领域的关注。然而受到成本高昂且使用复杂等限制,现有的主流方法难以适用于复杂的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场景。通过对比各类三维重建技术特点,搭建了基于深度学习三维重建技术的建筑施工进度协同管理自动化系统(DLR-P),利用高速摄像头采集施工现场实时图像信息,完成由二维信息到三维信息的重建,并结合BIM动态模型技术实现对建筑施工进度的自动化管控。以重庆市巴南区某项目施工现场为例对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DLR-P系统平均三维重建时间为61 s,满足基本进度管理需求,能够实现建筑施工进度自动化管理,有效提升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效率。相较于目前已有的管理方式,其在运行成本及使用便捷性方面均表现出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施工进度管理 智能建造
下载PDF
CT用于非人体目标几何体的三维重建
17
作者 董静娴 马婧闻 +3 位作者 蔡鸿森 李欣 邓先波 侯文广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9,共10页
当被扫描物体存在镂空、遮挡和狭小空间时,需要大量图像拍摄或激光扫描工作;利用三维点云构建三角网格时,需要大量人工交互操作,且三维面绘制容易丢失特征信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采用CT对非人体目标几何体进行三维重建,再用体绘制... 当被扫描物体存在镂空、遮挡和狭小空间时,需要大量图像拍摄或激光扫描工作;利用三维点云构建三角网格时,需要大量人工交互操作,且三维面绘制容易丢失特征信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采用CT对非人体目标几何体进行三维重建,再用体绘制进行显示的方法。基于医用CT对瓷器、陶器、木器和青铜器等材质的工艺品进行三维扫描,直接基于体绘制算法进行三维显示,同时提取CT图像轮廓点实现面绘制建模。结果表明,CT扫描重建精度高、体绘制效果好且人工工作量小、速度快。因此CT扫描及体绘制在非人体目标的三维重建中具有可行性,并且可以提高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CT扫描 面绘制 体绘制 逆向工程
下载PDF
基于多视图传播的无监督三维重建方法
18
作者 罗锦锋 袁冬莉 +2 位作者 张蓝 屈耀红 宿世鸿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提出一种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框架,从多视图中计算深度图从而重建出三维模型。针对目前大多数研究方法通过3D卷积实现3D成本体积正则化并回归得到初始深度图带来巨大的GPU内存消耗,以及由于设备受限导致有监督的方法中深度图真值难以获取... 提出一种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框架,从多视图中计算深度图从而重建出三维模型。针对目前大多数研究方法通过3D卷积实现3D成本体积正则化并回归得到初始深度图带来巨大的GPU内存消耗,以及由于设备受限导致有监督的方法中深度图真值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多视图传播的无监督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借鉴Patchmatch算法思想,在深度范围内将深度划分n层,通过多视图传播得到深度假设,并利用多个视图之间的光度一致性、结构相似性和深度平滑度构建多指标损失函数,作为网络中学习深度预测的监督信号。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在DTU、Tanks&Temples和自制数据集上的性能和泛化性非常有竞争力,比采用3D成本体积正则化的方法快1.7倍以上,内存使用量减少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图传播 无监督 三维重建 Patchmatch算法 多指标损失函数
下载PDF
三维重建指导单孔分体内镜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标志点
19
作者 刘昌震 刘鑫 +3 位作者 李岳飞 王建业 冯志萌 孙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944,共6页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6例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CT扫描,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L_(1/2)-L_(3/4)节段相关影像学参数:(1)测量垂直距离:在冠状位,上关节突冠状位关节面内侧缘和上终板交点(N)至上关节突尖部(S)距离(a);在冠状位,N所在矢状位和下终板交点(M)至下关节突尖部(X)距离(b);(2)测量水平距离:N至N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N_(2))距离(c);N至N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交点(N_(1))距离(d);N_(1)至N_(2)距离(e);M至M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外侧缘交点(M_(1))距离(f);M至M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交点(M_(2))距离(g);M_(1)至M_(2)距离(h);M_(2)至N_(1)距离(i);上关节突矢状位关节面后缘(R)至M_(2)距离(j)。结果与结论:(1)随着节段的降低,a、b距离逐渐增大,j距离逐渐减小,L_(1/2)节段和L_(2/3)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随着节段降低,d距离先减小后增大,f距离逐渐减小,c、e、g、h、i距离逐渐增大,L_(2/3)节段和L_(3/4)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i距离为自然状态无牵拉神经根情况下的最短距离,M_(1)、M_(2)、N_(1)、N_(2)四点之间即为安全区面积,通过S、X分别向下、向上咬除骨质到上下终板,暴露椎间隙,向外开窗g距离到M_(2),可避免损伤出口神经根;(4)综上所述,上腰椎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通过对神经根、硬脊膜、椎间隙进行相关测量,所得参数可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上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重建 影像学解剖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书杰 宋红霞 +1 位作者 陈佳 王琳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3年2月28日100例行肝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健康教育,研究组使用计算机辅助肝...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3年2月28日100例行肝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健康教育,研究组使用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围术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两组术前1 h健康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入院次日(P<0.05)、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低于入院次日(P<0.05),研究组术前1 h健康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整体分析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素(NE)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h、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 h,研究组NE及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h、手术开始30 min、术后1 h,两组患者NE及COR水平均高于入院次日(P<0.05);手术开始30 min,两组患者NE及COR水平高于术前1 h(P<0.05);术后1 h,两组患者NE及COR水平低于手术开始30 min(P<0.05)。结论:使用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辅助围术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肝癌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健康教育 计算机辅助肝脏三维重建技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