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道两路”理论探讨天阴阳针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思路
1
作者 欧阳杰鹏 苏浩东 +2 位作者 黄子杰 欧明锋 庄子齐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三道两路”是人体内极其重要的5条通道,即气道、谷道、水道、龙路和火路,每一条通道都有其相应的枢纽脏腑。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转有赖于“三道两路”的通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正是“...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三道两路”是人体内极其重要的5条通道,即气道、谷道、水道、龙路和火路,每一条通道都有其相应的枢纽脏腑。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转有赖于“三道两路”的通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正是“三道两路”的阻塞。气道宣降失调,谷道升降调和失常,水道水液输布失司,龙路通利失常,火路传导失守,均可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生。脐环穴是广西壮医黄氏天阴阳针法流派的要穴,是壮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阴阳针法主要通过刺激其核心要穴脐环穴使三气同步,“三道两路”通畅。故以“三道两路”为理论指导,应用壮医黄氏天阴阳针法针刺核心要穴——脐环穴,从局部调理整体气机,激发“三道两路”各相应枢纽脏腑的生理功能,使“三道两路”通畅,天、地、人“三气同步”,可达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三道两路 脐环穴 壮医学 天阴阳针法
下载PDF
基于壮医“三道两路”论治焦虑症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围城 秦祖杰 +3 位作者 杨秋雨 黎仁权 廖健明 戴铭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3期91-95,共5页
壮医认为“三道两路”调畅、“三气”同步则人体健康无病,反之则百病丛生;“三道两路”或堵塞或失调,则影响“三气”同步,导致气血水运行失常或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大脑功能发为焦虑症;基于“三道两路”“三气同步”“毒虚致病”“气血均... 壮医认为“三道两路”调畅、“三气”同步则人体健康无病,反之则百病丛生;“三道两路”或堵塞或失调,则影响“三气”同步,导致气血水运行失常或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大脑功能发为焦虑症;基于“三道两路”“三气同步”“毒虚致病”“气血均衡”等理论得出“调气、解毒、补虚、祛瘀”治则,指导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祛瘀通路等;壮医针刺脐环穴可调整“三部之气”,使人体内气血水运行正常,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机体内外协调平稳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焦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 三道两路 壮医
下载PDF
三道两路理论探析鼻咽癌防治
3
作者 覃正萍 斯韬 +4 位作者 黄萍 肖敬 莫莲湘 卢燕文 黄瑾明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4期2714-2717,共4页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族医学的病理生理观,“三道”分别指气道、谷道、水道,“两路”指龙路和火路。“三道”及“两路”均以“通”为度,“三道”“两路”若壅塞不通或调节失衡致使人体气血失调则发而为病。“三道”通,“两路”畅,气血...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族医学的病理生理观,“三道”分别指气道、谷道、水道,“两路”指龙路和火路。“三道”及“两路”均以“通”为度,“三道”“两路”若壅塞不通或调节失衡致使人体气血失调则发而为病。“三道”通,“两路”畅,气血调节有度,从而使人体达到健康的状态。因此,此文将通过“三道两路”理论来探析鼻咽癌疾病的发展,以期为鼻咽癌在临床上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 民族医药 壮医 三道两路 鼻咽癌
下载PDF
基于壮医“三道两路”探讨治疗慢性胃炎
4
作者 蔡胜男 何依依 +1 位作者 张珺玲 韦安达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244-246,共3页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生理病理观,有关道路的论说内容是壮医学理论的特色内容。三道(指气道、谷道、水道)是气血生化之源,两路(指龙路、火路)运行气血并对全身功能活动进行调控。道路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生理病理观,有关道路的论说内容是壮医学理论的特色内容。三道(指气道、谷道、水道)是气血生化之源,两路(指龙路、火路)运行气血并对全身功能活动进行调控。道路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引起疾病。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越来越高。西医治疗主要以抑酸护胃、促进胃肠动力为主,临床疗效欠佳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壮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分析“三道两路”理论的学术内涵,探讨其对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壮医学理论及慢性胃炎的理解和认识,以期应用壮医学理论提高临床工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三道两路 壮医
下载PDF
基于“三道两路”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及壮医药防治策略
5
作者 黄丽玲 余玲玲 +2 位作者 陈炜莹 周崇基 李凤珍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1期219-221,316,共4页
“三道两路”理论为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三道两路”是人体气血、津液生化、运行及排泄糟粕的通道,“三道两路”通畅,则人体保持健康状态;“三道两路”不通则人体百病由生。类风湿关节炎亦是由于三道两路不通所导致的“通路病”,... “三道两路”理论为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三道两路”是人体气血、津液生化、运行及排泄糟粕的通道,“三道两路”通畅,则人体保持健康状态;“三道两路”不通则人体百病由生。类风湿关节炎亦是由于三道两路不通所导致的“通路病”,本文从“三道两路”理论的生理病理观,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以及目前壮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壮医 三道两路
下载PDF
“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论”与壮医体质治疗学内涵初探 被引量:17
6
作者 唐汉庆 黄岑汉 +3 位作者 黄秀峰 林朝文 李克明 李晓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3-1415,共3页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理论的生理观,"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理论的病因病机理论,"毒"、"虚"致病因素是导致"通路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后天因素,但先天禀赋遗传因素也值得重视。壮医理论中...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理论的生理观,"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理论的病因病机理论,"毒"、"虚"致病因素是导致"通路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后天因素,但先天禀赋遗传因素也值得重视。壮医理论中有关于体质类型的论说,涉及到先天禀赋遗传因素。先天禀赋遗传因素的不同是形成不同体质类型的重要基础因素,通过辨明不同的体质类型以及易感的"通路病",将辨病与辨质相结合,有利于壮医个体化治疗,同时通过对先天禀赋遗传因素与体质类型关系的探讨,也有助于补充"毒虚致病论"的病因病机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 三道两路 体质
下载PDF
壮医针灸理论之三道两路学说 被引量:7
7
作者 林华胜 黄瑾明 +1 位作者 黄贵华 李雪梅 《国医论坛》 2014年第4期63-64,共2页
三道两路是人体内五条极为重要的通道,三道指谷道、水道、气道,是三条直接与大自然相通的通道;两路指龙路、火路,是两条内封闭通道。
关键词 三道两路 壮医 针灸理论
原文传递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在“骆芡”病(骨关节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黄肖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77,122,共3页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骆芡"病是壮族地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其发病与当地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三道两路是指谷道、气道、水道三条通道及龙路、火路两条通路,三道两路形成网络样分布于人体躯...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骆芡"病是壮族地区常见的骨伤科疾病,其发病与当地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三道两路是指谷道、气道、水道三条通道及龙路、火路两条通路,三道两路形成网络样分布于人体躯干四肢及脏腑,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切,骨关节为网络中重要节点;运用三道两路理论可更深入地认识人体骨关节的生理功能,认识"骆芡"病的发病机理,同时为"骆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特别是为治疗"骆芡"病提供原则性方向,即"骆芡"病治疗以通为用,其组方用药施技均以此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医药 壮医 骆芡 三道两路
下载PDF
壮族医学“三道两路”核心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慧敏 刘兵 章梅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1,共7页
"三道两路"是壮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理论,其建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壮医研究者对壮族民间医药经验说法进行选择、提炼、整合的结果。在这一核心理论的确立过程中,相关研究者排除了"鬼神—巫医&q... "三道两路"是壮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理论,其建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壮医研究者对壮族民间医药经验说法进行选择、提炼、整合的结果。在这一核心理论的确立过程中,相关研究者排除了"鬼神—巫医"解释而选取"三道两路"概念,如此既符合现代医学理论的要求,又兼顾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与中医、西医理论的相通性,最后被成功纳入国家认可的民族医学体系,体现出壮医研究者独特的建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两路 壮族医学 身体理论 社会建构论
下载PDF
从壮医“三道两路”论治老年性痴呆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媛 陈炜 +3 位作者 劳祎林 陈静 吕燕 吴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三道两路"调畅,"三气"同步,达到中正平和,则身体健康无病。"三道两路"阻塞不通或调节失度,则"三气"无法同步,人体的气血平衡关系失调,导致心脑、肺、肾、脾胃等调节枢纽失衡,发为痴呆。故基于... "三道两路"调畅,"三气"同步,达到中正平和,则身体健康无病。"三道两路"阻塞不通或调节失度,则"三气"无法同步,人体的气血平衡关系失调,导致心脑、肺、肾、脾胃等调节枢纽失衡,发为痴呆。故基于"三道两路"理论,应用经络同气理念指导壮医筋经疗法从局部调理整体气机,使人体与"三气"同步,调和心脑肺脾胃肾的气机,使机体内外达到平衡状态,以此达到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三道两路 经络同气 壮医经筋疗法
原文传递
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探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宗迪 陈攀 +2 位作者 方刚 梁冬媚 曾诗睿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7期17-19,共3页
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探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机理及治则治法,并以"壮医热敏探穴针刺法"为例阐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旨在为壮医防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壮医 三道两路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原文传递
浅析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核心在于“通”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韦明婵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0年第12期60-61,共2页
"三道两路"学说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通"即"三道两路"必须保持畅通,以通为用,以通为要,以通为和,以通为顺。本文就"三道两路"理论的渊源及内涵进行阐述,浅析其核心在于"通",... "三道两路"学说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通"即"三道两路"必须保持畅通,以通为用,以通为要,以通为和,以通为顺。本文就"三道两路"理论的渊源及内涵进行阐述,浅析其核心在于"通",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为该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 三道两路 理论核心 畅通
下载PDF
浅析中医阴阳理论与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理论的异同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成海 刘佩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5期11-12,共2页
该文通过浅析中医阴阳理论与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理论,总结中医阴阳学说和壮医理论中"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为探索壮医理论提... 该文通过浅析中医阴阳理论与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理论,总结中医阴阳学说和壮医理论中"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为探索壮医理论提供有效的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阴阳理论 壮医 阴阳为本 气同步 三道两路
下载PDF
基于“三道两路”理论的壮医天阴阳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远带 潘明甫 +3 位作者 贺诗寓 刘莉 周红 黄瑾明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第3期87-90,共4页
目的:在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指导下,观察壮医天阴阳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索该疗法治疗失眠的特色和优势。方法: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壮医天阴阳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 目的:在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指导下,观察壮医天阴阳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索该疗法治疗失眠的特色和优势。方法: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壮医天阴阳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5次,共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改善PSQI积分、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改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PSQI各项积分上,两组组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80.36%,显效率分别为62.50%、50.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医天阴阳针法和常规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均具有临床疗效,但壮医天阴阳针法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在总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因其见效快,且无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症 三道两路”理论 壮医天阴阳针法 脐内环穴
下载PDF
应用壮医三道两路学说的药线点灸联合间歇导尿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琴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第10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三道两路学说的药线点灸结合间歇导尿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改善的观察。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例84例,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歇导尿,研究组应用三道两路学说指导药线点灸结合间歇... 目的:探讨三道两路学说的药线点灸结合间歇导尿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改善的观察。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例84例,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歇导尿,研究组应用三道两路学说指导药线点灸结合间歇导尿进行护理干预,两组于治疗前后按照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情况及尿路感染等膀胱平衡功能的评价。结果:6周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尿量(98. 6±38. 5) m L较对照组(136. 3±52. 2) m L明显减少;尿路感染情况:对照组23例、研究组12例,对照组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三道两路学说指导的药线点灸结合间歇导尿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促进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训练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接近生理状态并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为患者自行排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药线点灸 三道两路学说
下载PDF
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探析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振宇 李承义 +1 位作者 舒建龙 李凤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24期1-5,共5页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征主因邪毒和内虚(气阴两虚)导致三道两路阻滞不通而发病。壮医以“调气、解毒、补虚”为治病原则,壮医治疗本病临床上常加以益气健脾之法。文章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出发浅论类风湿关...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征主因邪毒和内虚(气阴两虚)导致三道两路阻滞不通而发病。壮医以“调气、解毒、补虚”为治病原则,壮医治疗本病临床上常加以益气健脾之法。文章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出发浅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继发干燥综合征 壮医 三道两路 益气健脾
下载PDF
基于“三道两路”理论探析壮医脐环穴治疗水肿的思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妍 蓝毓营 李力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5期187-190,共4页
“三道两路”是壮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气道交换枢纽在肺,谷道交换枢纽在脾,水道交换枢纽在肾,龙路交换枢纽在心,火路交换枢纽在脑。“三道两路”是否通畅与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水... “三道两路”是壮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气道交换枢纽在肺,谷道交换枢纽在脾,水道交换枢纽在肾,龙路交换枢纽在心,火路交换枢纽在脑。“三道两路”是否通畅与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水肿病的产生正是由于“三道两路”阻塞所致,如气道宣降失调,液则不布;谷道健运失职,湿则不化;水道开阖失司,水则不行;龙路通利失常,津则不畅;火路传导失守,邪则不去。故以“三道两路”理论为基础,通过针刺壮医脐环穴以激发“天部”的气道宣降之功、龙路通利之功、火路传导之功,“人部”的谷道健运之功,以及“地部”的水道开阖之功,促使天、地、人三气同步,脏腑调和以恢复机体内外水液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三道两路 壮医脐环穴 壮医学
下载PDF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的辨析及应用 被引量:57
18
作者 唐汉庆 黄岑汉 +5 位作者 赵玉峰 窦锡彬 李克明 郑建宇 黄春传 赵秋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236-4239,共4页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生理病理观,有关道路的论说内容是壮医学理论的特色内容。三道(指气道、谷道、水道)是气血生化之源,两路(指龙路、火路)运行气血并对全身功能活动进行调控。道路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天、地、...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生理病理观,有关道路的论说内容是壮医学理论的特色内容。三道(指气道、谷道、水道)是气血生化之源,两路(指龙路、火路)运行气血并对全身功能活动进行调控。道路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引起疾病。三道通过两路与人体天地人三部产生联系,构成统一整体,在两路的整体调节下,各通路各司其职,保持人体内部、人体与自然界三气同步的健康状态。通过分析"三道两路"理论的学术内涵,探讨其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壮医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以期应用壮医学理论提高临床工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学 三道两路 理论 分析 应用
原文传递
通调“三道两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理论探微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胜 李建锋 +6 位作者 刘礼剑 刘园园 黄晓燕 陈广文 杨成宁 谢洁如 黎丽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29-2531,共3页
'三道两路'是壮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谷道'调节枢纽在脾胃;'水道'调节枢纽在肾;'气道'调节枢纽在肺;'龙路'为人体血液、体液和精津的通路;'火路'为人体内为传感之路。故从'谷道&#... '三道两路'是壮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谷道'调节枢纽在脾胃;'水道'调节枢纽在肾;'气道'调节枢纽在肺;'龙路'为人体血液、体液和精津的通路;'火路'为人体内为传感之路。故从'谷道''气道''水道'揆度胃食管反流病病机,探讨应用壮医经筋疗法通调'三道两路'以润养、沟通脏腑,恢复机体的内外平衡和天、地、人三气同步,致脾胃、肺肾气机调和,而起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以期为胃食管返流病的防治提供一个崭新思路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道两路 胃食管反流病 壮医经筋疗法
原文传递
壮医“三道两路”理论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官志杰 韦艾凌 毛德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156-1158,共3页
本文通过总结慢性重型肝炎的典型症状,结合壮医“三道两路”理论,剖析三道失调、两路壅阻在慢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以期确立调三道、通两路为核心的慢性重型肝炎壮医治疗方案,为壮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壮族医学 三道两路 慢性重型肝炎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