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王堆导引术对上交叉综合征的作用探讨与相关动作分析
1
作者 陈烨彤 黎珊妃 +4 位作者 张斯琦 屈家宁 瞿启睿 许明 姚敬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头前倾、含胸、翼状肩等一系列体征为上交叉综合征(UCS)的典型表现,不良的身体形态可影响胸廓功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睡眠质量。马王堆导引术作为民族传统养生术,注重调身、调息、调心,即三调合一,以循经导意、形意相随为主要特点,... 头前倾、含胸、翼状肩等一系列体征为上交叉综合征(UCS)的典型表现,不良的身体形态可影响胸廓功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睡眠质量。马王堆导引术作为民族传统养生术,注重调身、调息、调心,即三调合一,以循经导意、形意相随为主要特点,利用肢体的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提落和开合动作锻炼,舒缓肌肉、调和气血。此文就马王堆导引术中的第一式挽弓、第四式龙登、第七式鸱视对UCS的作用展开探讨与动作剖析,以期为传统运动康复治疗UCS提供新的途径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伤 上交叉综合征 马王堆导引术 运动康复
下载PDF
浮针联合12周运动处方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田芳 张文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目的:评价浮针联合12周运动处方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UCS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浮针扫散时配合再灌注活动,同时遵医嘱进行肩背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浮针扫散时配合再灌注活动,同时... 目的:评价浮针联合12周运动处方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UCS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浮针扫散时配合再灌注活动,同时遵医嘱进行肩背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浮针扫散时配合再灌注活动,同时制定12周运动处方进行训练,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头前伸角度(FHA)和圆肩角度(FSA)、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程度[颈部障碍指数(NDI)评分]和浮针治疗总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DI评分、VAS评分、FHA、FSA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浮针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12周运动处方可改善UCS患者疼痛症状及颈部活动功能,且疗效较好,优于传统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上交叉综合征 筋伤 再灌注活动 运动处方
下载PDF
基于肌肉失衡理论应用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上交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邹艳 程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5-0078,共4页
观察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上交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永康市中医院门诊上交叉综合征(UCS)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微针刀组20例为颈部牵引+微针刀治疗。两组患者隔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 观察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上交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永康市中医院门诊上交叉综合征(UCS)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微针刀组20例为颈部牵引+微针刀治疗。两组患者隔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活动度测定(ROM)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 NPQ评分:微针刀组8.05±3.79;针刺组12.90±8.63。ROM评分:微针刀组1.30±0.73针刺组2.05±1.00;每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针刀组与针刺组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针刀疗法联合牵引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缓解肩背部疼痛纠正不良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失衡 微针刀 枕下肌群 上交叉综合征 NPQ ROM
下载PDF
上交叉综合征 夺走你的美
4
作者 沈金菁 《健康博览》 2024年第1期20-21,共2页
如今,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成为人们“甜蜜的负担”。地铁上手机、平板从不离手的低头族,办公室里趴在电脑前加班的上班族,健身房中过于注重锻炼胸大肌而忽视背部训练的健身族,这些人大多看起来圆肩驼背头前倾,甚至还伴... 如今,电子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成为人们“甜蜜的负担”。地铁上手机、平板从不离手的低头族,办公室里趴在电脑前加班的上班族,健身房中过于注重锻炼胸大肌而忽视背部训练的健身族,这些人大多看起来圆肩驼背头前倾,甚至还伴有颈痛肩痛手发麻,有这些症状或倾向的朋友可要注意了,你可能是被“体态第一杀手”——上交叉综合征“盯”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大肌 颈痛 上交叉综合征 电子产品 肩痛 健身房 低头族 上班族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分析
5
作者 刘启 李卫民 +1 位作者 刘照勇 张四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运动疗法对上交叉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上交叉综合征受试者共90例,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治...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运动疗法对上交叉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上交叉综合征受试者共90例,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ESWT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关节活动范围、头颈前伸角度(forward head angle,FHA)和圆肩角度(forward shoulder angle,FSA)。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FHA和FSA显著降低(P<0.05),颈椎各个方向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VAS、FHA和FS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各方向关节活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联合运动疗法对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关节活动范围和纠正患者静态头颈部前倾姿势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体外冲击波 运动疗法
下载PDF
综合矫正训练方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登轩 汪亚群 +2 位作者 黄墩兵 李莉 李华骅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是指因上半身长期处于不良姿势,造成相关肌群功能失衡,进而引起颈肩背部疼痛不适、胸闷、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不良症状的一种亚健康状态[1]。UCS常见的体态是圆肩、驼背、头前倾[2]。目前临床上... 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是指因上半身长期处于不良姿势,造成相关肌群功能失衡,进而引起颈肩背部疼痛不适、胸闷、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不良症状的一种亚健康状态[1]。UCS常见的体态是圆肩、驼背、头前倾[2]。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纠正局部的肌肉失衡来治疗UCS,常用的方法有运动疗法、肌肉能量技术、针灸和推拿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综合矫正训练方案 中药熏蒸 体态矫正
下载PDF
大学生上交叉综合征运动干预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果 王俊萍 张遥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16期18-21,共4页
网络时代在给人们学习和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一个新的健康隐患——上交叉综合征。上交叉综合征是一种形体异常现象,通常表现为圆肩、驼背、含胸、头前引的姿态,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临床不适感。为了更... 网络时代在给人们学习和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一个新的健康隐患——上交叉综合征。上交叉综合征是一种形体异常现象,通常表现为圆肩、驼背、含胸、头前引的姿态,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临床不适感。为了更好地改善上交叉综合征体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采用抗阻力和拉伸训练,对20名患有上交叉综合征并在“美克菲”健身房训练的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该人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上交叉综合征 抗阻力训练 拉伸训练
下载PDF
三圆桩与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孟乐天 姚由美 +3 位作者 门傲雪 柯贤超 姜贤洋 薛卫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782-788,共7页
目的:探究三圆桩对比康复训练治疗大学生上交叉综合征的优势与效果。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招募大学生采用区组随机设计将81例受试者随机分入3组,分别为三圆桩训练组、康复训练组、空白对照组。3组均在健康宣教基础上进行。其中三... 目的:探究三圆桩对比康复训练治疗大学生上交叉综合征的优势与效果。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招募大学生采用区组随机设计将81例受试者随机分入3组,分别为三圆桩训练组、康复训练组、空白对照组。3组均在健康宣教基础上进行。其中三圆桩训练组、康复训练组同步集中训练5次/周,30mins/次,共训练4周。空白对照组不实施训练。所有组试验完成后2周随访。在治疗前、第2周末、治疗后、第6周末记录VAS计分、矢状面静态姿势评估计分、头前倾角和圆肩角(FHA&FS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对试验前后数据采用SPSS2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矢状面静态姿势评估计分治疗前后差值中,三圆桩训练组为3.00(3.00,4.00),康复训练组为3.00(2.00,4.00),空白对照组为2.00(2.00,2.75),3组差值总体分布存在着统计学差异(H=13.992,P=0.001)。其中,空白对照组矢状面静态姿势评估计分治疗前后差值与三圆桩训练组、康复训练组存在统计学差异(adj.P=0.001,adj.P=0.025)。3组VAS、矢状面静态姿势评估计分、FHA数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空白对照组,三圆桩与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都具有良好的改善症状效果,健康宣教是纠正轻度上交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三圆桩 康复训练
下载PDF
McKenzie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剑峰 田菊升 +4 位作者 郑侠海 曾振明 周斌 邓松锋 邓文珊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0期32-35,68,共5页
目的 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over syndrome,UC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UCS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 目的 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over syndrome,UC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UCS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Mc Kenzie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静态颈肩部姿势[头前伸角度(forward head angle,FHA)和圆肩角度(forward shoulder angle,FSA)]、颈椎关节活动度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FHA、FSA、颈椎关节活动度和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FHA、FSA和N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Mc Kenzie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UC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调整异常姿势,改善颈椎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KENZIE疗法 肌内效贴 上交叉综合征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配合针刺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珊 戴家超 +2 位作者 娄梅 李姣妹 徐文文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配合针刺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UCS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PNF+针刺治疗,针刺组采...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配合针刺治疗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UCS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PNF+针刺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PNF组采用PNF疗法。比较3组颈部疼痛程度、颈部障碍指数、富贵包最大厚度、颈前倾角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3组颈部疼痛程度、颈部障碍指数、富贵包最大厚度、颈前倾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针刺组及PNF组(P<0.05)。结论:PNF疗法配合针刺治疗UCS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可更好地改善UCS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 针刺疗法 上交叉综合征
下载PDF
运动疗法结合太极拳对上交叉综合征康复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鲍珊菊 赵鹏 +2 位作者 周筱 李萌 何雨薇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8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结合太极拳对上交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某体育大学未受过专项运动训练的学生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n=29)和运动疗法联合太极拳组(n=31)。运动疗法组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的运动疗法干预,运动疗法联合太...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结合太极拳对上交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某体育大学未受过专项运动训练的学生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n=29)和运动疗法联合太极拳组(n=31)。运动疗法组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的运动疗法干预,运动疗法联合太极拳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太极拳训练。结果:运动疗法组的头前倾角和圆肩角测量结果较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运动疗法联合太极拳组较实验前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运动疗法组;运动疗法联合太极拳组对屈曲角度改善显著偏高,但运动疗法组实验前后屈曲角度显著降低;运动疗法联合太极拳组右旋角度显著性改善,其余均无显著性变化;两组颈椎活动障碍指数实验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独进行运动疗法或联合太极拳均能改善上交叉综合征症状,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均可有效平衡颈肩肌群肌力、纠正姿势异常,从而缓解颈肩疼痛,且后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运动疗法 太极拳 运动康复
下载PDF
推拿联合龙氏正骨牵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
12
作者 黄建峰 周小炫 郑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龙氏正骨牵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上交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观...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龙氏正骨牵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上交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龙氏正骨牵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前倾角(FHA)、圆肩角(FSA)、颈部疼痛和残疾量表(NPAD)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FHA、FSA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NPAD评分、ND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FEV_1/FVC%、P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龙氏正骨牵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明显,可纠正肩颈部姿势,改善颈部功能、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推拿 正骨 牵引 颈部功能
下载PDF
运动疗法结合针刺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朱彩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44-0047,共4页
研究运动疗法结合中医针刺治疗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以上交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头前伸角度、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述指... 研究运动疗法结合中医针刺治疗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以上交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头前伸角度、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交叉综合征患者通过运动疗法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筋结点 运动疗法 上交叉综合征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交叉综合征身体成分与肩关节肌力特征研究——以女大学生为例
14
作者 王帅 《运动与健康》 2023年第3期0038-0040,共3页
研究了上交叉综合征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肩关节等速肌力特征,为诊断上交叉综合征的病理特征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仪器对 12 名上交叉综合征(UCS)大学生和 12 名正常人在 60°/S 的角速度下,两侧肩关节向心收缩仰卧位前屈、后伸、内收... 研究了上交叉综合征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肩关节等速肌力特征,为诊断上交叉综合征的病理特征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仪器对 12 名上交叉综合征(UCS)大学生和 12 名正常人在 60°/S 的角速度下,两侧肩关节向心收缩仰卧位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肌肉力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UCS 组体重、BMI、基础代谢、骨骼肌含量、左右上肢肌肉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组间 UCS 女大学生和正常人在 60°/S 角速度下相比,两侧肩关节伸,内收,外展肌群峰力距均有显著性差异,其双肩伸和右肩外展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侧肩关节伸和外展下平均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其右肩伸和外展具有非常显著性,UCS 组屈伸比值和内收外展比值均大于正常组。研究得出结论:UCS 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较低,上肢肩关节外展,伸肌群肌肉力量薄弱,这可能是 UCS 患病率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上交叉综合征 身体成分 肩关节肌力 峰力距
下载PDF
呼吸训练联合推拿对上交叉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15
作者 李博林 丰丽媛 +1 位作者 张浩志 张思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135-0139,共5页
探讨呼吸训练联合推拿按摩对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疼痛、肩颈关节活动度、体态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上交叉综合征患者20例,对其进行呼吸训练联合推拿的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试验前和试验后受试者VAS,FMS,扳机点压痛点和体态变化。结果... 探讨呼吸训练联合推拿按摩对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疼痛、肩颈关节活动度、体态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上交叉综合征患者20例,对其进行呼吸训练联合推拿的治疗方法,观察并记录试验前和试验后受试者VAS,FMS,扳机点压痛点和体态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受试者VAS自我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受试者FMS深蹲测试评分提高(p<0.05);治疗后受试者扳机点压痛点数量减少,受试者姿态明显改善肩颈夹角减小,头前伸数值减小(p<0.05)。结论 呼吸训练联合推拿对上交叉综合征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前倾的姿态,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肩颈部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推拿 呼吸训练
下载PDF
“三部五法”推拿联合MET治疗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黄建峰 郑美 周小炫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9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三部五法”推拿联合肌肉能量训练技术(MET)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上交叉综合征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三部五法”推拿联合肌肉能量训练技术(MET)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上交叉综合征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MET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三部五法”推拿联合MET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患者前倾角(FHA)、圆肩角(FSA)、颈部疼痛与残疾量表(NPAD)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HA、FA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HA、FA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时,两组患者NPA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4周、8周时观察组患者NPA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各有1例失访,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为3.45%(1/29)与对照组的10.34%(3/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部五法”推拿联合MET能有效改善上交叉综合征患者颈部姿势,促进颈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肌肉能量训练技术 “三部五法”推拿
下载PDF
伴有上交叉综合征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检查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马明 张世民 +6 位作者 章永东 黎作旭 吴冠男 张秀江 靳蛟 刘昱彰 张兆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分析伴有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伴有和不伴有UCS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各20例,以及正常志愿者10例,予以颈椎侧位、前屈后伸位X线检查,观察颈椎夹... 目的:分析伴有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伴有和不伴有UCS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各20例,以及正常志愿者10例,予以颈椎侧位、前屈后伸位X线检查,观察颈椎夹角、角位移、相邻椎体滑移。结果:UCS组颈椎夹角为(-0.40±9.64)°,明显小于正常组的(14.35±9.01)°(P<0.05)和非UCS组的(9.55±14.69)°(P<0.05)。UCS组上颈椎前屈后伸位角位移变化为(8.18±4.81)°,明显小于正常组的(12.14±3.48)°(P<0.05)和非UCS组的(12.34±5.65)°(P<0.05)。UCS组前屈位下颈椎椎体后缘滑移为15.41±2.21,明显大于正常组的13.26±2.42(P<0.05),同非UCS组的15.64±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UCS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更倾向于变直或者反张,上颈椎屈伸活动受限,而下颈椎处于屈曲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上交叉综合征 青年期 X线
下载PDF
电针关键肌结合“颈—肩—胸”调整术治疗颈型颈椎病伴上交叉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占茂林 张宇 +2 位作者 吕子萌 栾国瑞 李业甫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关键肌结合“颈—肩—胸”调整术对颈型颈椎病伴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伴上交叉综合征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关键肌治疗,观察组在电针关键肌的基... 目的探讨电针关键肌结合“颈—肩—胸”调整术对颈型颈椎病伴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伴上交叉综合征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关键肌治疗,观察组在电针关键肌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筋骨并举”思想的“颈—肩—胸”调整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运用中文版颈部疼痛和废用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neck pain and disability scale,SC-NPDS)对患者颈椎疼痛水平、功能、残疾及情绪和认知进行评分,测量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的改变以及前肩角度(forward shoulder angle,FSA)、头前伸角度(forward head angle,FHA)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C-NPDS评分、FSA、FHA显著降低(P<0.05),颈椎左旋、右旋、左右侧屈、屈曲、伸展活动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NPDS评分、颈椎活动度及FSA、FHA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关键肌治疗颈型颈椎病伴上交叉综合征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大部分活动度及前倾姿势,而在此基础上采用“颈—肩—胸”调整术更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纠正患者静态头颈部前倾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上交叉综合征 关键肌 颈—肩—胸调整术 电针
下载PDF
运动机能贴布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舒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36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机能贴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运动机能贴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单纯采用运动疗法的上... 目的探讨运动机能贴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运动机能贴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单纯采用运动疗法的上交叉综合征患者48例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障碍指数(NDI)、睡眠质量评分(PSQI)、头前神角度(FHA)以及圆肩角度(FS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I评分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DI评分、PSQI评分小于参考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HA、F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HA、FSA小于参考组(P<0.05)。结论运动机能贴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可缓解患者疼痛,纠正颈肩肌肉异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交叉综合征 运动机能贴布 运动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