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布尼茨论可能性、永恒真理与上帝存在的证明——对罗素批评性解释的反驳
1
作者 任梓远 《德国哲学》 2023年第1期1-11,259,共12页
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声称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有神论证明:倘若可能性和永恒真理中存在有实在性,那么这种实在性必然建立在某种现实性和存在上,并最终源自一个必然的存在者。罗素对此论证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果从矛盾律这种源初的永恒... 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声称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有神论证明:倘若可能性和永恒真理中存在有实在性,那么这种实在性必然建立在某种现实性和存在上,并最终源自一个必然的存在者。罗素对此论证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果从矛盾律这种源初的永恒真理出发来推导上帝存在,我们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然而,这种判断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原则之上,因此其结论也是不可靠的;罗素在阐释莱布尼茨哲学时,坚持以“同一性”为根本原则,而充足根据律从属于矛盾律。这种观点并不适用于莱布尼茨的模态理论,因为在应用于可能之物和永恒真理时,根据律并不是从属性原则,而是有其独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 可能性 实在性 充足根据律 上帝存在
下载PDF
上帝存在是如何可能的?——康德的理性神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会永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2年第4期98-101,105,共5页
康德的理性神学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证明上帝存在这一问题。他把理性神学划分为思辨神学和道德神学,指出历史上的各种思辨神学都误解了人类理性的认识能力,超越经验的界限去认为超越经验的上帝概念,因而这种证明方式是失败的。他认为只有... 康德的理性神学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证明上帝存在这一问题。他把理性神学划分为思辨神学和道德神学,指出历史上的各种思辨神学都误解了人类理性的认识能力,超越经验的界限去认为超越经验的上帝概念,因而这种证明方式是失败的。他认为只有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通过至善这一道德目的建立起来的道德神学,才是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上帝存在 思辨神学 道德神学 实践公设
下载PDF
从上帝存在的证明视角看康德对宗教理性根基的内在转换 被引量:1
3
作者 闻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4,共5页
着眼于对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这一宗教哲学的基础和核心的分析,详尽地展示了康德对传统的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和建构新的道德论证明的转换过程。通过对这一转换过程的深入分析得出其实质(宗教哲学的根基从知识论基础向道德论基础的转... 着眼于对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这一宗教哲学的基础和核心的分析,详尽地展示了康德对传统的上帝存在证明的批判和建构新的道德论证明的转换过程。通过对这一转换过程的深入分析得出其实质(宗教哲学的根基从知识论基础向道德论基础的转换),最后对这种转换的意义及影响作了总结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存在的证明 道德论证明 知识论基础 道德论基础
下载PDF
神是目的?人是目的?——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
4
作者 韩秋红 史巍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4,共4页
众所周知,托马斯·阿奎那在其《神学大全》中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被称为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宇宙论证明是为目的论证明服务的,五大证明共同证明了上帝的存在,以上帝存在为其神学目的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托马斯... 众所周知,托马斯·阿奎那在其《神学大全》中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被称为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宇宙论证明是为目的论证明服务的,五大证明共同证明了上帝的存在,以上帝存在为其神学目的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是神学目的论没有疑问,但其神学目的论掩盖了其人学目的论。透视其神学目的论,挖掘其人学目的论思想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 上帝存在 五大证明 神学目的论 人学目的论
下载PDF
休谟证伪“上帝存在”与批判宗教神学道德观研究
5
作者 张雷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0,共5页
启蒙运动时期的休谟通过对传统"神义论"及"设计论证明"的批判驳斥了宗教神学的道德基础—"上帝存在"的观念。休谟认为宗教不但无关道德,而且宗教还危害道德。同时,休谟还认为宗教观念源自人的情感而非理... 启蒙运动时期的休谟通过对传统"神义论"及"设计论证明"的批判驳斥了宗教神学的道德基础—"上帝存在"的观念。休谟认为宗教不但无关道德,而且宗教还危害道德。同时,休谟还认为宗教观念源自人的情感而非理性。由于生活情感是人之必然,那么宗教不可避免,从应然层面来说,"真正的宗教"应该为资本主义新社会服务。休谟对宗教神学道德观的批判有助于厘清宗教与道德的关系,启迪民智,进而为资本主义新时代确立道德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神学道德观 上帝存在 情感 道德批判
下载PDF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上帝存在”证明行为探析
6
作者 李银兵 罗金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上帝作为西方文化中一个最具形而上性的概念,其对整个西方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们试图通过理性方式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力图把信仰中的上帝和知识体系中的上帝有机结合起来。殊不知,这种证明行为不但没有证明上... 上帝作为西方文化中一个最具形而上性的概念,其对整个西方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们试图通过理性方式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力图把信仰中的上帝和知识体系中的上帝有机结合起来。殊不知,这种证明行为不但没有证明上帝的存在,反而证伪了上帝的存在,最终结局则是导致了上帝在西方近代社会的消逝。中世纪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行为是偶然的,但其背后推动的理性发展则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上帝存在 基督教哲学 证明行为
下载PDF
詹姆斯对上帝存在的实用主义证明
7
作者 陈四海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詹姆斯否定了理性神学关于上帝存在的种种证明,通过意识分析把宗教内的神圣对象归结为我们自身心灵的一部分。这种潜意识的自我通过某种方式与我们的生命相连,拓展并改善我们的生活。上帝的实在性依赖于个人的神秘宗教经验而不是先验... 詹姆斯否定了理性神学关于上帝存在的种种证明,通过意识分析把宗教内的神圣对象归结为我们自身心灵的一部分。这种潜意识的自我通过某种方式与我们的生命相连,拓展并改善我们的生活。上帝的实在性依赖于个人的神秘宗教经验而不是先验的教义。这种关于上帝存在的实用主义证明在为个人信仰辩护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于上帝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 上帝存在的证明 实用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对上帝存在本体论的实践终结
8
作者 符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46-551,共6页
自11世纪安瑟尔谟首先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本体论就成了西方近代哲学绕不过去的核心问题。笛卡尔试图从"我思"出发改造本体论证明,但终究离不开形式逻辑的前提推演,也遭到了康德哲学的猛烈抨击。此后,黑格尔批判康... 自11世纪安瑟尔谟首先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本体论就成了西方近代哲学绕不过去的核心问题。笛卡尔试图从"我思"出发改造本体论证明,但终究离不开形式逻辑的前提推演,也遭到了康德哲学的猛烈抨击。此后,黑格尔批判康德将上帝高悬于道德领域割裂了思维和存在二者的关系,他打破了传统哲学对思存关系二元对立的僵化理解,在逻辑学中探究本体论的实质内涵。而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以实践的方式终结了传统本体论,实现了本体论的维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存在 本体论证明 安瑟尔谟 笛卡尔 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下载PDF
论黑格尔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恢复
9
作者 李遥 高飞 刘一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4-56,共3页
如果从康德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批判出发,考察黑格尔对该证明的典型形式——安瑟伦证明——的同情性理解和批判性改造,可见黑格尔在思辨哲学基础上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恢复。这一恢复表明了黑格尔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上明确立场... 如果从康德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批判出发,考察黑格尔对该证明的典型形式——安瑟伦证明——的同情性理解和批判性改造,可见黑格尔在思辨哲学基础上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恢复。这一恢复表明了黑格尔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上明确立场,即以哲学的概念形式取代宗教的表象形式,从而以理性取代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康德 安瑟伦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下载PDF
论黑格尔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恢复
10
作者 刘一 《社科纵横》 2010年第4期109-110,共2页
在哲学史上,除了安瑟伦的证明形式外,还有黑格尔提出的对本体论证明的恢复性改造。黑格尔在肯定了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在内容上的正确性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一证明在形式上的错误,并为恢复这一证明指出了方向。我们认为,黑格尔对上帝存... 在哲学史上,除了安瑟伦的证明形式外,还有黑格尔提出的对本体论证明的恢复性改造。黑格尔在肯定了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在内容上的正确性的同时,也指出了这一证明在形式上的错误,并为恢复这一证明指出了方向。我们认为,黑格尔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恢复就存在于黑格尔自己的整个哲学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黑格尔 康德 安瑟伦
下载PDF
从阿维森纳的模态论证浅析“上帝存在论证”之“隐”
11
作者 郭结梅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0-26,共7页
本文从阿维森纳对"上帝存在"的模态论证出发,综合其他历史上著名的论证,指出上帝存在论证似乎不可能跨越理性这个难关。由此转入对"人类理性之维(逻辑之维)是否无法打通有限世界与无限世界之间的门?"问题的探究,并... 本文从阿维森纳对"上帝存在"的模态论证出发,综合其他历史上著名的论证,指出上帝存在论证似乎不可能跨越理性这个难关。由此转入对"人类理性之维(逻辑之维)是否无法打通有限世界与无限世界之间的门?"问题的探究,并对此问题背后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存在论证 阿维森纳 模态论证 理性
下载PDF
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12
作者 张莉 《哲学进展》 2015年第4期68-73,共6页
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著名哲学家和神学家,由他提出的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在世界范围内至今颇有影响。本文逐一考察了他的五路证明,认为他的每一个证明的前提中都至少包含一个假命题,因此至少都不是有说服力的论证;同时认为,从寻求... 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著名哲学家和神学家,由他提出的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在世界范围内至今颇有影响。本文逐一考察了他的五路证明,认为他的每一个证明的前提中都至少包含一个假命题,因此至少都不是有说服力的论证;同时认为,从寻求最佳解释的推理的角度来说,上帝存在也未必是对托马斯所断言的诸现象的最佳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 上帝存在 五路证明
下载PDF
卡里斯玛与“有灵魂的无神论者”的长成——论《上帝存在的36个理由:虚构作品》
13
作者 刘贻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96-104,159,共10页
《上帝存在的36个理由:虚构作品》着力表现卡斯从一个有哲理性精神追求的年青人转变为“有灵魂的无神论者”的过程。其间,卡里斯玛型人物对他产生深远影响。卡斯曾追随过庸俗化的假卡里斯玛,也受到真正具有卡里斯玛特质人物的感召。在... 《上帝存在的36个理由:虚构作品》着力表现卡斯从一个有哲理性精神追求的年青人转变为“有灵魂的无神论者”的过程。其间,卡里斯玛型人物对他产生深远影响。卡斯曾追随过庸俗化的假卡里斯玛,也受到真正具有卡里斯玛特质人物的感召。在真与假的交织中,卡斯找到了处理宗教信仰与无神论间关系的中庸之道——既坚持无神论的哲学观点,又须肯定宗教经验的重要作用;要摒弃两者间表面的、无谓的争论,以平和包容的心态融合二者之精华。“有灵魂的无神论者”即是对此精到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存在的36个理由:虚构作品》 卡里斯玛 “有灵魂的无神论者”
下载PDF
黑格尔的上帝存在证明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振华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9-106,共8页
历史上的上帝存在证明大都直接断定概念与存在的合一,康德从这一关键枢纽入手摧毁这些证明。然而黑格尔的历史梳理表明,双方都有其局限性: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作为问题的原发之地,扎根于充沛的超越性信仰之中,该证明对宇宙秩序的坚守... 历史上的上帝存在证明大都直接断定概念与存在的合一,康德从这一关键枢纽入手摧毁这些证明。然而黑格尔的历史梳理表明,双方都有其局限性: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作为问题的原发之地,扎根于充沛的超越性信仰之中,该证明对宇宙秩序的坚守值得肯定,但它忽视了尘世事物对上帝力量的体现;康德的批判及其代表的现代经验实在论直接断定而并未证明概念与存在的两分,陷入知性思维而不自知,因而取消了上帝概念及其主动实现的问题。要了解"存在""概念""理念"这些范畴的本性,审视黑格尔心目中真正的上帝存在证明,必须以他的《逻辑学》为依据,洞察"存在向概念的过渡"和"概念向存在的过渡"各自在不同层面支持对方这一思想实情。黑格尔的上帝观在各种新兴"实在论"对康德先验论构成重大挑战的当今时代,不失为一条既尊重现代理性,又坚守宇宙秩序的可参考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上帝存在证明 康德 思辨
原文传递
论上帝存在的语言分析
15
作者 李烜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上帝存在"这个句子与"上帝是"在意义上是有区别的。弗雷格认为存在是概念的性质而不是对象的性质,因此断定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失效。康德认为"是"不是真正的谓词,所以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失效。根据... "上帝存在"这个句子与"上帝是"在意义上是有区别的。弗雷格认为存在是概念的性质而不是对象的性质,因此断定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失效。康德认为"是"不是真正的谓词,所以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失效。根据对"上帝存在"的语言分析,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证明这个命题。康德的反驳意见使我们回归到"上帝"的宗教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存在 上帝 本体论证明 语言分析
原文传递
论莱布尼茨对“上帝存在”证明的完善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钰婷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8年第2期163-176,459,共15页
莱布尼茨在秉承了阿奎那理性神学传统后,便将关于'上帝存在'这类自然神学的命题归为'天主教证明'的首要问题。在莱布尼茨看来,尽管人类理性与神圣理性存在差异,但理性始终最大限度地助益人们获取宗教信念中的某种确定... 莱布尼茨在秉承了阿奎那理性神学传统后,便将关于'上帝存在'这类自然神学的命题归为'天主教证明'的首要问题。在莱布尼茨看来,尽管人类理性与神圣理性存在差异,但理性始终最大限度地助益人们获取宗教信念中的某种确定性。而在理性论证方面,莱布尼茨则以自己的版本完善了所有关于上帝存在的四种传统证明:即本体论的、宇宙论的、从永恒真理出发的,以及设计论证明。其中,虽然四种方式提供的论证都相当重要,但本体论和宇宙论证明却体现了莱布尼茨对自然神学所做的最为不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存在 宇宙论 本体论
原文传递
关于上帝存在问题的理论及其实践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F.布伦塔诺 许为勤 《世界哲学》 2004年第5期58-62,77,共6页
关键词 上帝存在问题 神学 衡量标准 真理 实践
原文传递
世俗世界中存在的上帝——论彼得·贝格尔《天使的传言——现代社会与超自然的再发现》中关于上帝存在的“新五路证明”
18
作者 许才义 《金陵神学志》 2010年第1期95-107,共13页
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一直是神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且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奥古斯丁到安瑟伦,从阿奎那到康德,这个问题引起了古今无数神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本文拟介绍当代著名宗教社会学者彼得·贝格尔的《天使的传言》一书... 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一直是神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且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奥古斯丁到安瑟伦,从阿奎那到康德,这个问题引起了古今无数神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本文拟介绍当代著名宗教社会学者彼得·贝格尔的《天使的传言》一书中所论述到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新五路证明"的问题。作者首先简单介绍贝格尔的这本书及其价值,其次分析古今哲学与神学思想史上颇有代表性的上帝存在的证明,最后通过阐释贝格尔的具有"现象学和心理学色彩"的"新五路证明",从而彰显其哲学和神学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尔 天使的传言 上帝存在 证明
原文传递
理查德·斯温伯恩的“上帝存在之论证”以及对此的反思
19
作者 郑争文 石帅锋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6年第2期354-365,524,共13页
斯温伯恩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来论证基督教的上帝信仰,他的论证先行开辟出了一个把异类存在者加工为同质者的布景式舞台,有了这种抢先一步的数学的加工,他就能把不可逆的、不可重复的一次性事件当做可逆的和可重复的事件来处理,... 斯温伯恩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来论证基督教的上帝信仰,他的论证先行开辟出了一个把异类存在者加工为同质者的布景式舞台,有了这种抢先一步的数学的加工,他就能把不可逆的、不可重复的一次性事件当做可逆的和可重复的事件来处理,但这样一来,其论证是欠妥的。其实,不能被证明的东西不一定就不存在,它还可以'显示'出来。斯温伯恩式的神学家可以考虑通过研究宗教体验来探讨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关涉到人之内在力量的交互作用维系于对尘世实施超越的界面上的另类生存态。人死死地咬定救赎等问题的时候,也就是人的心灵不依赖于尘世的时候,同时也就是创造、护佑、启示、人的有限性、终末、希望、神圣、爱和信仰一起聚集起来并合力锁定'万物之源'或者仰承'上帝'的时候.宗教信仰涉及到一个纵深的历史的动态进程,而非征用纯然横向的自然科学的最新静态成果以做论证所能胜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存在的论证 科学 信仰
原文传递
笛卡尔的上帝——浅析笛卡尔上帝存在的证明
20
作者 张墨 《才智》 2013年第16期155-155,共1页
本文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理论基石与时代背景;第二部分浅显地分析了笛卡尔证明的过程以及必要内容;第三部分梳理了部分哲学家对于笛卡尔证明内容的批判。由此对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进行一个... 本文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理论基石与时代背景;第二部分浅显地分析了笛卡尔证明的过程以及必要内容;第三部分梳理了部分哲学家对于笛卡尔证明内容的批判。由此对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进行一个整体的简要评析,也借此对欧洲中世纪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的理性与信仰的各种论断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存在理性存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