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戴胜群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9,共4页
根据油藏注水开发的含水上升规律和含水率变化特征,对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Ⅰ+Ⅱ油组和Ⅲ+Ⅳ油组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研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Ⅰ+Ⅱ油组采出程度仅0.67%,含水已达48.2%,含水上升太快;Ⅲ+Ⅳ油组采出程度1.24%,含水达47.... 根据油藏注水开发的含水上升规律和含水率变化特征,对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Ⅰ+Ⅱ油组和Ⅲ+Ⅳ油组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研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Ⅰ+Ⅱ油组采出程度仅0.67%,含水已达48.2%,含水上升太快;Ⅲ+Ⅳ油组采出程度1.24%,含水达47.2%,含水和含水上升率同样太快。控制或延缓含水上升速度,对于保持油田稳产、降低开采成本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含水率 含水上升速度 采出程度 南翼浅油藏 上油砂山组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正星介爆发点与上油砂山组底界的确定 被引量:3
2
作者 路艳丽 张海泉 乔子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2-464,共3页
根据生物爆发等时性的原则,提出了柴达木盆地风西构造上油砂山组与下油砂山组对比的新界线,以这一原则对比到红沟子构造沟5井,提出了该井井深4000m上下的下干柴沟组油层应划为上干柴沟组油层。在岩屑录井微体化石地层对比中,提出了绘制... 根据生物爆发等时性的原则,提出了柴达木盆地风西构造上油砂山组与下油砂山组对比的新界线,以这一原则对比到红沟子构造沟5井,提出了该井井深4000m上下的下干柴沟组油层应划为上干柴沟组油层。在岩屑录井微体化石地层对比中,提出了绘制正星介丰度曲线和通过识别正星介属出现的爆发点来对比地层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上新统 正星介 上油砂山组 生物爆发 介形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新近系上油砂山组烃类流体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阳 杨帅 +2 位作者 尹永鹏 王军礼 郝关清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430-436,共7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新近系上油砂山组18个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酸解烃的分析结果表明,新近系上油砂山组砂岩层中烃类气体...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新近系上油砂山组18个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酸解烃的分析结果表明,新近系上油砂山组砂岩层中烃类气体为有机成因的油型气和煤型气的混合气。烃类气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是原油裂解气与原油伴生气的混合气,主要来源于路乐河组和下干柴沟组湖相腐泥型烃源岩。这些原油裂解气和原油伴生气的混合气主要沿断裂、微裂缝等通道向上运移到上油砂山组砂岩中,上油砂山组灰绿色砂岩即是烃类气体对红色砂岩还原的产物。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为原生红色—后生还原灰绿色的氧化还原作用过程,找矿标志为灰绿色含砾砂岩、砂砾岩,灰绿色砂岩层的古迎水面为该地区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 上油砂山组 砂岩型铀矿 酸解烃
下载PDF
柴西缘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黄铁矿与砂岩型铀矿化关系研究
4
作者 李强 赵兴齐 +8 位作者 陈擎 陈云杰 陈斌 荣骁 赵旭 康利刚 时志浩 李天石 龚奇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2024年第6期1274-1285,共12页
英东地区砂岩型铀矿是近年在柴达木盆地西缘古-新近系中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砂岩型铀矿。为了查明赋矿地层中黄铁矿成因及形成机理,探讨其与铀矿化之间关系,本文对含矿砂岩中的黄铁矿、铀矿物开展矿物学研究,并分析了黄铁矿微量元素... 英东地区砂岩型铀矿是近年在柴达木盆地西缘古-新近系中新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砂岩型铀矿。为了查明赋矿地层中黄铁矿成因及形成机理,探讨其与铀矿化之间关系,本文对含矿砂岩中的黄铁矿、铀矿物开展矿物学研究,并分析了黄铁矿微量元素和S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①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中黄铁矿主要以胶状和粒状形式存在,多与铀矿物相伴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其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黄铁矿显著富集As且Co/Ni值较低,表明其形成于低温沉积环境。②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中黄铁矿δ^(34)S_(CDT)分布范围为1.2‰~14.1‰,平均值为7.9‰,表明硫的分馏程度较低,岩石中硫的来源比较单一,认为黄铁矿的形成与有机物热解作用密切相关,其硫源主要为油气和沉积硫化物。③综合研究区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中黄铁矿为铀成矿提供了必要的还原剂,增加了目的层砂体还原容量,有利于砂岩型铀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S同位素 砂岩型铀矿 上油砂山组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宗马海湖地区中新统上油砂山组轮藻植物群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莎 王贺 +3 位作者 崔庆岗 张树淇 王启飞 张海春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351,共9页
我国西北地区的柴达木盆地沉积了巨厚而连续的新生代陆相地层,其北缘宗马海湖地区中新统上油砂山组非常发育,在一道梁剖面出露良好。本文首次报道并详细描述了该剖面上油砂山组的岩性特征,主要为褐红色、灰绿色和灰色砂岩、粉砂岩夹泥岩... 我国西北地区的柴达木盆地沉积了巨厚而连续的新生代陆相地层,其北缘宗马海湖地区中新统上油砂山组非常发育,在一道梁剖面出露良好。本文首次报道并详细描述了该剖面上油砂山组的岩性特征,主要为褐红色、灰绿色和灰色砂岩、粉砂岩夹泥岩,发育滨、浅湖沉积相。共发现轮藻化石2属2种:Nitellopsis(Tectochara)merianii和Lychnothamnus barbatus var.antiquus.这两个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前者的延限从晚始新世至更新世;后者在我国可能为首次报道,之前仅见于欧洲和土耳其某些地区的中新统地层。根据轮藻化石的时代延限,上油砂山组的沉积时代为中新世,与已有古地磁研究结果一致。对上述两种轮藻化石的现生相关类群的生活环境分析表明,N.(T.)merianii和L.barbatus var.antiquus可能生活于大型冷水、淡水湖泊,这与沉积相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 上油砂山组 藏卵器 古环境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游园沟油田下油砂山组N_2~1油藏储层岩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邹海燕 廖春 +5 位作者 林益康 李信 陈续琴 郭华粘 张煜 卢冲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年第8期111-114,共4页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分析化验资料等,对6口井的岩心资料进行分析,游园沟油田下油砂山组N21油藏,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极细砂岩。砂岩储层下油砂山组N_2~1油藏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单层厚度薄、层数多...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分析化验资料等,对6口井的岩心资料进行分析,游园沟油田下油砂山组N21油藏,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极细砂岩。砂岩储层下油砂山组N_2~1油藏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单层厚度薄、层数多,碎屑岩储层占总厚度比例约30%,单砂体厚0.9-4.8m,平均2.3m;砂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差别大,压实强度较弱,储集性能主要受填隙物含量、孔喉结构等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沟上油砂山组N21油藏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水上雅丹地貌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毛晓长 刘祥 +3 位作者 董颖 拜永山 徐亚东 宋博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5-1518,共14页
本文通过对青海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构成水上雅丹的地层序列和沉积相、地层形成时代、地层形成后演化为雅丹地貌的构造条件、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研究,认为构成研究区水上雅丹的地层为中新世上油砂山组,所含介形虫组合指示其形成时代为... 本文通过对青海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构成水上雅丹的地层序列和沉积相、地层形成时代、地层形成后演化为雅丹地貌的构造条件、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研究,认为构成研究区水上雅丹的地层为中新世上油砂山组,所含介形虫组合指示其形成时代为中新世晚期;沉积相和孢粉组合分析揭示本区在中新世晚期为温暖干旱的气候下的古湖环境,接受湖相和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上新世在区域构造抬升和干旱化气候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逐渐萎缩;更新世在极端干旱和强劲的季风环境中,被抬升到地表的上油沙山组上部地层在风蚀为主的外营力作用下形成雅丹;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由于末次间冰期的到来,气候转向温暖湿润,湖水再次入侵。近年人类活动改变了湖泊分布格局,导致湖泊淹没了部分陆地上的雅丹,呈现为奇特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雅丹 成因 地貌演化 上油砂山组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层序生物地层学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平 邓奎 +3 位作者 刘学会 秦恩朋 余水生 刘桂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6,575,共7页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咸东1井和咸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 在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原理,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咸东1井和咸8井为例,在新近系上油砂山组划分了一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作为与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标志。以红柳泉-跃进地区为例,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划分了两个层序生物地层单元。连井等时对比发现,下干柴沟组下段标志性的"红层"顶界由西向东时代变新,反映了在基准面旋回的波动过程中湖泊范围随时间由西向东的扩大。在乌南地区,进一步将层序生物地层单元与地震地层相结合,在标准化石的约束下建立了该区层序生物地层格架,为柴西南地层划分对比建立了标准。研究认为,古生物、地震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是层序生物地层学研究并建立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油砂山组 油砂 下干柴沟 基准面旋回 层序生物地层单元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盆地晚中新世深沟小哺乳动物群(英文) 被引量:11
9
作者 邱铸鼎 李强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4-306,共23页
描述了2002-2005年间在青海德令哈深沟上油砂山组采集的小哺乳动物化石。化石共有16种,隶属食虫目、啮齿目和兔形目的12科,代表了迄今青藏高原发现种类最多、材料最丰富的小哺乳动物群。深沟动物群的组成与陕西蓝田灞河组下部层位发现... 描述了2002-2005年间在青海德令哈深沟上油砂山组采集的小哺乳动物化石。化石共有16种,隶属食虫目、啮齿目和兔形目的12科,代表了迄今青藏高原发现种类最多、材料最丰富的小哺乳动物群。深沟动物群的组成与陕西蓝田灞河组下部层位发现的小哺乳动物组合最为接近,两者有相似的群体结构,共有Sciurotamias,Lophocricetus,Protalactaga,Myocricetodon,Nannocricetua,Pararhizomys和Ochotona 7属。但由于深沟动物群含有略进步的属、种,其时代似乎稍晚,很可能属晚中新世早期,或者中国陆生哺乳动物时代的保德期早期,与欧洲MN10上部或MN11下部的时代相当。深沟动物群指示了一个温带开阔干旱草原为主体的景观。晚中新世柴达木盆地的气候似乎没有现在这样干燥,在草原中尚有一些灌丛甚至林地。动物群的组成及所指示的生态环境都表明,青藏高原在中新世以后有过较大幅度的上升。深沟动物群中含有一鼠科新种——细弱许氏鼠(Huerzelerimys extguus sp.nov.)。Huerzele—rimys属过去只发现于欧洲,新种为该属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其特征为:与现知最小种H.minor相比,其臼齿更小,M1中t1的位置相对靠后,c6和t9间有超过50%的标本具一弱脊连接,m1和m2的唇侧齿带狭窄、附尖弱小。Ochotonoma primitiva(Zheng & Li,1982)是动物群中较为多见的一种鼠兔。该种最先发现于甘肃天祝,并作为Ochotona属描述。正型地点的标本不多,但尺寸和形态完全落入深沟标本的变异范围,因此认为同属一种。该种的特征增订为:中等大小的鼠兔。P2冠面长三角形,舌侧长度明显大。p3的下前边尖宽大,一般具有两个前褶或凹槽,而且至少有一褶具水泥质充填物;连接前边尖和后边尖间的齿桥(dentine isthmus)宽;前褶(paraflexis)比O.anatolica的短而狭窄,向后延伸没有O.csarnotana的那样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柴达木盆地深沟 晚中新世 上油砂山组 小哺乳动物群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缘砂岩型铀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强 陈擎 +4 位作者 王继斌 陈斌 邵恒博 时志浩 龚美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5-1164,共20页
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缘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含铀砂岩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以区内最新发现的工业铀矿孔ZKY01中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和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区内含矿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缘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含铀砂岩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以区内最新发现的工业铀矿孔ZKY01中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和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区内含矿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风化作用特征、物源特征及沉积构造背景,并结合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油气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结果显示,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铀矿物主要有钒钙铀矿、钒钾铀矿、沥青铀矿和铀石;分异指数CIA和风化指数ICV表明含矿砂岩成分变化程度低,为构造带首次沉积,没有经历沉积再循环过程。物源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源区具有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边缘弧的构造背景;δEu、δCe与U呈微弱正相关,U富集过程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变。结合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上油砂山组含矿目的层中铀矿化与油气关系密切,油气的上侵提升了砂体的还原能力,有利于砂岩型铀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还原作用 上油砂山组 柴达木盆地西缘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统介形类Cyprideis序列及其古生态特征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平 江小青 +2 位作者 铁成文 路艳丽 袁秀军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东柴山剖面上油砂山组和下油砂山组 Cyprideis 属化石的对比研究,划分出了如下四个种群类型: A.Cyprideis sp. (下油砂山组上部), B.C.shizigouensis (上油砂山组下部), C.C.posticlina (上油砂山组中下部), D.C.su...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东柴山剖面上油砂山组和下油砂山组 Cyprideis 属化石的对比研究,划分出了如下四个种群类型: A.Cyprideis sp. (下油砂山组上部), B.C.shizigouensis (上油砂山组下部), C.C.posticlina (上油砂山组中下部), D.C.subeboliangensis (上油砂山组中上部)。经与砂新 1 井和砂 38 井对比,厘定了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下油砂山组的 Cyprideis 生物地层序列,并对 Cyprideis 各种群化石的鉴定特征作了简要总结。古生态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变化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古生态 化石序列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上油砂山组 油砂 东柴剖面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