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硅酸盐所成功研制出大尺寸和复杂形状透明陶瓷 被引量:1
1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5-935,共1页
钇铝石榴石(YAG)、氧化钇(Y2O3)等透明陶瓷是重要的激光基质材料,同时,它在可见-中红外波段透过率高,是高温窗口或中红外光学窗口、半球形整流罩的重要候选材料。
关键词 透明陶瓷 上海硅酸盐所 复杂形状 大尺寸 激光基质材料 红外光学窗口 钇铝石榴石 中红外波段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3-283,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立东研究员、姚琴副研究员的研究团队在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基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采用新型氧化剂,通过自抑制聚合法,获得了高膜厚无气孔PEDOT:DBSA-Te量子点复合热...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陈立东研究员、姚琴副研究员的研究团队在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基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采用新型氧化剂,通过自抑制聚合法,获得了高膜厚无气孔PEDOT:DBSA-Te量子点复合热电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 热电材料 上海硅酸盐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PEDOT 热电薄膜 研究员 氧化剂
原文传递
上海硅酸盐所等发现一种三维石墨烯管的“超级材料” 被引量:1
3
《新材料产业》 2015年第10期87-87,共1页
据报道,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研究,毕辉、陈一苇和黄富强等发现了一种三维石墨烯管的“超级材料”,属于一种新型的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cellular material,
关键词 超级材料 上海硅酸盐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石墨 三维 CELLULAR 宾夕法尼亚大学 北京大学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合作在超级电容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4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9-1279,共1页
轻质量、柔性的高效储能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超级电容器因其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而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材料。有序介孔碳作为超级电容器领域的明星材料,具有理论储能容量高、结构有序和稳定性高的优... 轻质量、柔性的高效储能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超级电容器因其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而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材料。有序介孔碳作为超级电容器领域的明星材料,具有理论储能容量高、结构有序和稳定性高的优点,引起了储能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然而,介孔碳的微结构高缺陷,电子导电率很低,导致潜在的储电能力无法发挥,而无法满足在柔性储能器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上海硅酸盐所 储能材料 合作 有序介孔 高功率密度 电子导电率 循环寿命
下载PDF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发出4英寸碳化硅单晶
5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47,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科技人员立足自主研发,在掌握直径2英寸、3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之后,近日成功生长出直径4英寸4H晶型碳化硅单晶,这标志着我国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关键词 碳化硅单晶 自主研发 上海硅酸盐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科院 单晶生长技术 科技人员 直径
下载PDF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础研究和医学应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6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3,共1页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形貌和尺寸可控的新型无机生物材料,近年来它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作为抗癌药物传输体系有望实现临床应用。但是。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生物相容性 临床应用 纳米材料 上海硅酸盐所 基础研究 中科院 医学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大颗粒储能负极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7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4-245,共2页
电极材料的新型结构合成设计对发展大容量和高倍率的锂/钠(离子)电池至关重要。基于大颗粒(高密度)电化学活性物质的混合导电网络有利于电极振实密度的提高、活性物质高载量的实现以及惰性配线网络占比的减少。然而与疏松纳米结构... 电极材料的新型结构合成设计对发展大容量和高倍率的锂/钠(离子)电池至关重要。基于大颗粒(高密度)电化学活性物质的混合导电网络有利于电极振实密度的提高、活性物质高载量的实现以及惰性配线网络占比的减少。然而与疏松纳米结构导电网络相比,基于大颗粒的紧凑型混合导电配线网络的构筑一直是难题,在循环过程中大颗粒的体积膨胀和相分离更易造成电极微结构的破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 上海硅酸盐所 负极材料 导电网络 储能 电极材料 活性物质 纳米结构
原文传递
上海硅酸盐所在黑色二氧化钛制备与太阳能利用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8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9-1529,共1页
二氧化钛,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材料,在光催化、太阳能发电、太阳能集热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然而,二氧化钛的太阳能利用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光吸收范围窄、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低。
关键词 太阳能利用 二氧化钛 上海硅酸盐所 制备 黑色 环境保护材料 电子-空穴对 太阳能发电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的多项关键材料成功应用于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及载荷组合体
9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5-266,共2页
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点火升空,成功将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上海硅酸盐所研制的耐磨涂层及多种材料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用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以及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 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点火升空,成功将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上海硅酸盐所研制的耐磨涂层及多种材料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用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以及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硅酸盐所 运载火箭 有效载荷 组合体 长征 应用 材料 大推力
原文传递
上海硅酸盐所成功研制出大尺寸和复杂形状透明陶瓷
10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4-474,共1页
钇铝石榴石(YAG)、氧化钇(Y2O3)等透明陶瓷是重要的激光基质材料,同时,它在可见-中红外波段透过率高,是高温窗口或中红外光学窗口、半球形整流罩的重要候选材料。此外,它们还具有极佳的抗等离子体侵蚀性能,在半导体刻蚀装备中... 钇铝石榴石(YAG)、氧化钇(Y2O3)等透明陶瓷是重要的激光基质材料,同时,它在可见-中红外波段透过率高,是高温窗口或中红外光学窗口、半球形整流罩的重要候选材料。此外,它们还具有极佳的抗等离子体侵蚀性能,在半导体刻蚀装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陶瓷 上海硅酸盐所 复杂形状 大尺寸 激光基质材料 红外光学窗口 钇铝石榴石 中红外波段
下载PDF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础研究和医学应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11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0-250,共1页
最近,上海硅酸盐所施剑林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药物制剂研究中心李亚平研究员的课题组和上海血液中心朱自严教授的课题组紧密合作,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础研究和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 最近,上海硅酸盐所施剑林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药物制剂研究中心李亚平研究员的课题组和上海血液中心朱自严教授的课题组紧密合作,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基础研究和生物医学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他们从体外到体内、从细胞到活体组织和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硅酸盐所 介孔二氧化硅 生物相容性 基础研究 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 中科院 应用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黑色二氧化钛制备与太阳能利用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12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7-1267,共1页
二氧化钛,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材料,在光催化、太阳能发电、太阳能集热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然而,二氧化钛的太阳能利用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光吸收范围窄、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低。二氧化钛只能吸收太阳光谱中~5%的紫外... 二氧化钛,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材料,在光催化、太阳能发电、太阳能集热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然而,二氧化钛的太阳能利用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光吸收范围窄、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低。二氧化钛只能吸收太阳光谱中~5%的紫外光,而无法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利用 二氧化钛 上海硅酸盐所 制备 黑色 环境保护材料 电子-空穴对 太阳能发电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稀土掺杂氟化物中红外激光晶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13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56,共1页
1.8~3μm中红外激光由于具备处于大气窗口波段、对人眼安全、对大气分子敏感以及液态水分子强吸收等特性,在雷达、激光通信、环境监测以及高精度手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红外激光 上海硅酸盐所 激光晶体 稀土掺杂 氟化物 大气窗口 人眼安全 大气分子
原文传递
上海硅酸盐所在新型氟基固态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4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2-293,共2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驰麟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氟基固态电解质方面取得进展,开发出一种纳米复合结构的开框架富锂相氟基固态电解质Li3GaF6,并实现了对固态电池的成功驱动。该团队之前分析总结了卤化策略在固态电池和锂...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驰麟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氟基固态电解质方面取得进展,开发出一种纳米复合结构的开框架富锂相氟基固态电解质Li3GaF6,并实现了对固态电池的成功驱动。该团队之前分析总结了卤化策略在固态电池和锂金属电池研究中的独特优势,针对SEI层中LiF体相导电率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 电池研究 纳米复合结构 导电率 富锂 研究团队 上海硅酸盐所
原文传递
上海硅酸盐所在多功能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15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3-283,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常江、吴成铁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原位光热治疗、荧光监测光热治疗温度并修复烫伤组织的光热测温生物活性材料研究方面获得进展。该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能产生光热效应以杀死肿瘤、通过荧光监测肿瘤...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常江、吴成铁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原位光热治疗、荧光监测光热治疗温度并修复烫伤组织的光热测温生物活性材料研究方面获得进展。该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能产生光热效应以杀死肿瘤、通过荧光监测肿瘤原位温度、修复过高光热对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烫伤的多功能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治疗 生物活性玻璃 生物活性材料 光热效应 烫伤 研究团队 上海硅酸盐所 肿瘤
原文传递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国产晶体成强子对撞机关键材料
16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113,共1页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近日正式运行。在这项投资数十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科学工程中,中国没有缺席——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实验结果的核心探测器,就使用了上海自主研制的由6000根人工晶体材料组成的“水晶洞”,我国自主创...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近日正式运行。在这项投资数十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科学工程中,中国没有缺席——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实验结果的核心探测器,就使用了上海自主研制的由6000根人工晶体材料组成的“水晶洞”,我国自主创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由此得到再一次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强子对撞机 上海硅酸盐所 材料组成 人工晶体 中科院 大科学工程 机关 国产
原文传递
上海硅酸盐所中红外激光晶体研究取得进展
17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4-265,共2页
中红外激光(2~5μm)覆盖多个大气传输窗口及众多分子化学键吸收峰“指纹”区域,在空间光通讯、环境监测、医疗、军事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产生中红外激光的技术众多,其中基于直接泵浦稀土掺杂晶体的中红外激光技术,具有结... 中红外激光(2~5μm)覆盖多个大气传输窗口及众多分子化学键吸收峰“指纹”区域,在空间光通讯、环境监测、医疗、军事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产生中红外激光的技术众多,其中基于直接泵浦稀土掺杂晶体的中红外激光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连续输出、光束质量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激光 上海硅酸盐所 激光晶体 激光技术 大气传输 环境监测 掺杂晶体 连续输出
原文传递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成功分子光动力控制释放纳米器件
18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4-84,共1页
最近,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构筑了分子光动力控制释放纳米器件,该纳米器件有望在医学诊断、药物输送、化学过程控制与检测等方面获得应用。该工作为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祝迎春与日本AIST研究结构研究员Fujiwara Masahiro共... 最近,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成功构筑了分子光动力控制释放纳米器件,该纳米器件有望在医学诊断、药物输送、化学过程控制与检测等方面获得应用。该工作为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祝迎春与日本AIST研究结构研究员Fujiwara Masahiro共同协作完成,并已申报专利1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器件 控制释放 上海硅酸盐所 分子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医学诊断 药物输送 过程控制
原文传递
上海硅酸盐所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用于骨、软骨及牙周组织工程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创新进展
19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6-536,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与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中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最近,该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含Li的介孔...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常江研究员与吴成铁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在多功能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中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最近,该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含Li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支架,并与浙江大学合作研究了其在关节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发现该类材料不仅能够促进关节软骨下骨的修复,同时还能够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愈合与再生,充分体现了该类材料修复骨-软骨的双向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组织工程支架 关节软骨 上海硅酸盐所 多功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介孔 创新
下载PDF
上海硅酸盐所在平面波导激光陶瓷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20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0-260,共1页
集成光学中的光波导结构对激光增益介质的几何形状设计是一种启示。波导结构是介质衬底表面上或内部形成的折射率相对较高的微型区域,这一区域被折射率较低的区域包裹,从而能将光限制在微米量级的结构内进行传输。将光波导结构应用于激... 集成光学中的光波导结构对激光增益介质的几何形状设计是一种启示。波导结构是介质衬底表面上或内部形成的折射率相对较高的微型区域,这一区域被折射率较低的区域包裹,从而能将光限制在微米量级的结构内进行传输。将光波导结构应用于激光增益介质,其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有效地限制光束发散,提高增益介质中的光密度,从而实现低阈值、高效率、高功率的激光输出。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陶瓷 上海硅酸盐所 平面波导 光波导结构 增益介质 几何形状设计 集成光学 衬底表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