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内合并纵隔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1
作者 路威 魏育涛 +1 位作者 孙波 高国栋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于1982年由Weiss等^([1])在对41例罕见病例的研究中首次报道。其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或前内皮细胞等间叶细胞,以血管内皮为病理基础,恶性程度介于血管瘤与...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于1982年由Weiss等^([1])在对41例罕见病例的研究中首次报道。其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或前内皮细胞等间叶细胞,以血管内皮为病理基础,恶性程度介于血管瘤与血管肉瘤之间,中低恶性程度,有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2-3])。EHE以多发为主,多见于软组织,亦可见于部分实质器官,如肝、脑等,这与中等大静脉有关,原发于肺或纵隔较为罕见^([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肺肿
下载PDF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董淑慧 杨勇 +3 位作者 刘爱东 熊光宜 徐瑾 王瑞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天津市天津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诊断的2例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例,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代测序(NGS)及荧...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天津市天津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诊断的2例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例,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代测序(NGS)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例1,女性,46岁,发生于右股骨近端及骨盆多发性溶骨性病变;例2,男性,54岁,发生于左胫骨中段单发溶骨性病变。免疫表型瘤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CD31,ERG,FLi-1,例1灶状表达EMA,例2部分表达SATB2,2例均表达TFE3;CKpan及CAMTA1均阴性;高通量测序法(NGS)检测发现例1伴有YAP1:exon1-TFE3:exon4基因融合;例2行TFE3的FISH检测可见基因断裂信号。结论发生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血管源性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以上皮样细胞形态为主,常可见胞质内空泡或有血管腔形成,表达血管内皮标记物,本文2例均伴有TFE3的基因改变。形态学结合影像学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必要时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骨原发 免疫组化 二代测序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王帅 吕明 梅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9期1075-1078,共4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是由上皮样或梭形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肿瘤细胞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该病除了发生在肺脏和周围软组织外,还可以发生于肝脏、头颈部、口腔黏膜、骨骼、纵隔...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是由上皮样或梭形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肿瘤细胞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该病除了发生在肺脏和周围软组织外,还可以发生于肝脏、头颈部、口腔黏膜、骨骼、纵隔、膈肌等部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血管内皮细胞 低度恶性 口腔黏膜 血管源性肿 临床病理分析 周围软组织 头颈部
下载PDF
两例肺穿刺活检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与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特征分析
4
作者 徐励 陈芳芳 +3 位作者 何惠华 任家材 袁静萍 李文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79-582,597,共5页
目的探讨肺穿刺活检小标本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穿刺活检诊断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男女各一,年龄分别为55岁和70岁),对穿刺标本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 目的探讨肺穿刺活检小标本诊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穿刺活检诊断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男女各一,年龄分别为55岁和70岁),对穿刺标本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电话随访。结果肺部CT提示多发散在实性结节。病理显示:肿瘤呈结节状或息肉增生,突向肺泡腔内。1例未见明显软骨样基质,另1例有较多黏液软骨样基质。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或多角状,巢片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核小呈卵圆形,部分细胞内可见空泡,空泡内含红细胞。1例可见成熟血管腔,另一例无明显血管结构。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31、CD34、ERG、Fli-1均阳性,EMA、CK7、D2-40、TFE-3、napsin A、P40、TTF-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30%和10%。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为罕见恶性肿瘤,易误诊为转移癌或肺腺癌。尽管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穿刺活检诊断具有较大难度,需结合免疫组化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活检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5
作者 谷子君 徐蕊 +2 位作者 贾如皓 林盟 王翔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466-470,共5页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将其归人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本病例在诊断及治疗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键词 肝脏肿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氢吗啡酮PCIA治疗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难治性癌痛1例
6
作者 董蕙 庄莉 +3 位作者 陈学波 周春艳 任敬 王志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1.一般资料病例:女性,67岁,因“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4月,腰痛加重2天”于2023-12-19入住我科。病人于2023-04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影响睡眠,自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每日2次后症状改善,未进一步诊治。后因疼痛逐渐加重.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塞来昔布胶囊 氢吗啡酮 症状改善 腰痛 难治性癌痛
下载PDF
肝脏、双肺同时发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一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陈少芳 庄丹萍 +1 位作者 金红涛 胡根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89,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深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LL-KY-2021059。患者女,35岁。因发现肝内占位10天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实...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深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LL-KY-2021059。患者女,35岁。因发现肝内占位10天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及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秦雅静 孙德志 +1 位作者 张力 张晓彤 《癌症进展》 2024年第6期600-605,共6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的低至中级别的恶性血管肿瘤,全身多器官均可受累,常发生于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目前认为,90%的EHE中存在常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基因融合,这可能驱动了EHE的发生。EHE的诊断主要依...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的低至中级别的恶性血管肿瘤,全身多器官均可受累,常发生于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目前认为,90%的EHE中存在常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基因融合,这可能驱动了EHE的发生。EHE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血管内皮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如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又称CD31)、Friend白血病病毒整合蛋白1(FLI1)、ERG的表达,融合基因的检测可能会是新的诊断工具。目前,EHE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局限性EHE的治疗多采用手术等局部处理,对于广泛性EHE根据症状及进展快慢多采用观察等待、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案。总之,EHE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诊断仍具挑战,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基于此,本文对EH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EHE的认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林航 程远大 张春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70-476,共7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以软组织(四肢)、骨骼、肝脏和肺为主。相比肺部其他肿瘤而言,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以软组织(四肢)、骨骼、肝脏和肺为主。相比肺部其他肿瘤而言,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P-EHE)比较少见。国外报道约百例,国内有数十例报道。由于P-EHE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经常被误诊或漏诊且未接受适当治疗,从而导致其预后不良。目前,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鉴于P-EHE较为少见,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若病灶小且结节数量有限,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本文现就有关P-EH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预后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骏 丁洁 +2 位作者 贾支俊 吴鸿雁 孟凡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3例肝脏EHE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70、75和36岁。2例为肝...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3例肝脏EHE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70、75和36岁。2例为肝脏内多发,1例为单发。典型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短梭形上皮样细胞伴多量胶原化的纤维间质,肿瘤细胞形成网眼状结构,并可见印戒样细胞,胞质内可包含单个红细胞。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延肝窦及肝内小血管生长。免疫表型:vimentin()、FⅧRAg()、CD34()、CD31()、D2-40()。而CK、CK7、CK8/18、Hep-1、AFP均(-)。结论肝脏EHE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并且预后有差别,部分病例可迅速死亡。D2-40在肿瘤中有一定的阳性表达,是鉴别诊断中有价值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全保 陶一峰 +4 位作者 李瑞东 邹丽萍 马震宇 张晓飞 王正昕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9-65,77,共8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疗效及相关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为肝脏广泛多发EHE合并脾脏多发梗死灶的患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脾切除术;例2为肝脏多发EHE患者,仅实施了原位肝...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疗效及相关治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为肝脏广泛多发EHE合并脾脏多发梗死灶的患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脾切除术;例2为肝脏多发EHE患者,仅实施了原位肝移植。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肝脏EHE患者的病理学特点、肝移植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两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康复出院。病理结果证实为肝脏EHE,例1合并脾脏EHE。例1术后1个月抗排斥反应药由他克莫司换为西罗莫司,术后4个月EHE复发,给予卡培他滨口服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术后6个月考虑肝脏EHE复发并多发性骨转移,予索拉非尼口服抗肿瘤治疗,术后7个月患者死于恶病质、肝衰竭。例2随访至投稿日(术后8个月),未见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迹象。国内外文献报道提示肝脏EHE首选手术切除,肝内广泛多发而无法手术切除者,甚至有肝外病灶者,肝移植疗效最佳。另外,化疗、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结论肝脏EHE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对于肝内广泛多发者,肝移植被认为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应重视肝脏EHE移植术后复发的防治,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脏 肝肿 原位肝移植 预后
下载PDF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4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军 印洪林 +4 位作者 张海芳 马捷 余波 金行藻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4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原发于骨的EHE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分析并随访,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4例骨EHE中男性和女性各2例,中位年... 目的探讨4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原发于骨的EHE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分析并随访,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4例骨EHE中男性和女性各2例,中位年龄24岁,发生部位包括右肩胛骨、腰4~5椎体、胫骨下段和左足。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影像学资料提示溶骨性改变;镜下示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呈巢状、索状或小梁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间或梭形,常见明显的胞质内空泡并伴有周围间质的玻璃样或黏液样变性。免疫表型:瘤细胞CD31、CD34、α-SMA均阳性(100%),CKpan有1例阳性(25%),EMA均阴性(100%),肿瘤增殖标记Ki-67呈低表达。结论原发于骨的EHE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它的诊断要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依据其病理学特征及相关的免疫组化特点综合判断,需与骨转移性癌、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S)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顾莹莹 刘芳 +1 位作者 曾庆思 刘慕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PEH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形态,瘤细胞为...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PEH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具有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形态,瘤细胞为圆形或多角形,呈小巢状、索状甚至腺样结构或不规则状,分布于黏液间质中;间质可见少量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瘤细胞内含有原始血管腔,核分裂象、多形性及坏死少见。肿瘤细胞表达CD34、FⅧRAg、CD31等血管内皮细胞标记,部分病例同时表达CK和(或)Vim。结论PEH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时需要与肺转移癌、肺上皮样血管肉瘤、肺淋巴管肌瘤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渊 周丽菲 +2 位作者 毛卫波 朱忆凌 吕益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5-496,共2页
关键词 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病理检查 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 诊断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诊治体会 被引量:8
15
作者 宁周雨 陈其文 +5 位作者 朱晓燕 徐立涛 王海永 庄丽萍 张晨月 孟志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04-1011,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很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HEHE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为今后HEHE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 背景与目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很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HEHE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为今后HEHE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的5例经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的疗效。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26-65岁,平均45.6岁,2例肝内多中心发生,3例全身多组织、多中心发生。B超为等低回声,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CT平扫为等低密度,MR平扫为低T1高T2信号,内密度及信号不均匀,CT/MR增强扫描时病灶呈“慢进慢出”式明显、环状强化特点。PET/CT为明显高FDG摄取,且呈延迟显像的特点。DSA造影下见肿瘤血管纤细,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病灶碘油沉积不理想。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分化并出现细胞质内血管腔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例均呈CD31和CD34阳性。5例患者均存活,其中2例经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和(或)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肿瘤局部控制效果显著。结论:HEHE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目前对于全身多组织、多中心发生的晚期患者,TACE联合HIFU和(或)RFA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诊断 肝动脉化疗栓塞 高强度聚焦超声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穿刺活检诊断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贾旭春 颜临丽 +1 位作者 储玮 王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通过穿刺活检诊断的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合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7例中男性4例,女...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通过穿刺活检诊断的原发性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合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7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胀痛,少数仅于体检时发现肝占位,2例肝功异常,5例影像学显示肝多发性占位。镜下上皮样或梭形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条索状和巢状分布,可见细胞质内空泡及红细胞,伴有黏液样或纤维样间质,免疫组化染色ERG、CD31、CD34、F8因子均弥漫(+),CD10大部(+),少数AE1/AE3、SMA和CK8/18(+)。3例出院后1~3个月内死亡,3例带瘤生存,1例失访。结论 HEHE为少见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检查无特异性,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必要时用FISH或RT-PCR检测WWTR1-CAMTA1融合基因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穿刺活检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肺TFE3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连花 林俐 +1 位作者 杜娟 肖华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9-1401,共3页
目的探讨肺TFE3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肺的EHE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7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结... 目的探讨肺TFE3阳性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肺的EHE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7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2周入院。镜检:瘤细胞上皮细胞样,有明显的血管形成,瘤细胞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伴胞质内空泡形成,核分裂象未见,间质显著的黏液样变或透明变。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CD31、FⅧRAg、FLI-1和TFE3。Ki-67增殖指数为3%。结论TFE3阳性的EHE罕见,其可能为EHE的一种少见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TFE3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和病理基础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吕鹏 林江 +1 位作者 周易 曾蒙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10例,10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其中1例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将影像学结果与病理...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10例,10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检查,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成像;其中1例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将影像学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共检出病灶80个,最大直径3.0~44.6mm,平均(17.8±7.0)mm,病灶分布于肝脏各段,其中31个病灶紧邻肝包膜下生长。5例患者MR检出40个病灶,T1WI均示低信号,T2WI示中高信号。5例均可见包膜回缩征,增强后10个病灶呈晕征。CT平扫10例患者共80个低密度灶,其中26个出现融合。2例患者病灶内见钙化,8例见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38个病灶呈晕征,且门脉期显示更清晰。1例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肝实质边缘斑片状染色伴周围细小血管。组织学上示病变纤维组织及血管样结构增生,其间见散在的形态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其内见印戒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10例CD34全部阳性,5例CD31阳性,4例FVIIIRAg阳性。结论:肝脏EHE可表现为单发结节和弥漫结节,多位于肝包膜下生长,结节可融合,可具有晕征及包膜回缩征,MRI对晕征的显示较CT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基础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越 龙世亮 +5 位作者 田执南 邓莹莹 刘端才 郑启文 杨春雨 沈比先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4期563-569,共7页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HEHE 10例患者资料。结果:10例均主要表现为肝内多发包膜下结节。8例出现"包膜皱缩征";6例出现"晕环征&qu...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HEHE 10例患者资料。结果:10例均主要表现为肝内多发包膜下结节。8例出现"包膜皱缩征";6例出现"晕环征";2例出现"棒棒糖征";8例出现"瘤内血管征"。增强扫描8例表现为动脉期轻中度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向心性强化;2例表现为动脉期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肝脏多发包膜下结节,"包膜皱缩征"、"晕环征"、"棒棒糖征"、"瘤内血管征"等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棒棒糖征"或"瘤内血管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HEH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0
作者 甘梅富 吴影 +1 位作者 余心如 陈汉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1例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HE切片、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观察 ,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上皮样 ,无明显核分裂象 ,组织结构... 目的 探讨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1例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HE切片、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观察 ,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上皮样 ,无明显核分裂象 ,组织结构多种 ,呈单个细胞条索、实性巢状及管腔样结构排列 ,瘤细胞形成小的细胞内管腔 ,见胞质内空泡 ,并见红细胞 ,此特征为细胞原始管腔结构。玻璃样间质。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血管腔隙结构。肿瘤细胞表达Vim、CD31、FⅧRAg ,少数细胞表达CD34。结论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极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性肿瘤 ,可出现多种组织结构 ,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与转移性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诊断 鉴别诊断 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