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8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观察
1
作者 王晓敏 杨猛 +1 位作者 刘波 陈淼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32)和眉下切口组(n=30),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32)和眉下切口组(n=30),联合治疗组行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术,眉下切口组行眉下缘切口提升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矫治效果,上睑缘至眉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eyelid margin and the eyebrow,DEE)、睑裂宽度(The height of the palpebral fissure,HPF)、瞳孔中点睑缘与重睑距离(Middle pupil margin-fold distance,MPMFD)、角膜内侧睑缘与重睑距离(Medial corneal margin-fold distance,MCMFD)以及外眦处睑缘与重睑距离(Lateral canthus margin-fold distance,LCMFD)、上睑皱纹改善效果(Lemperle评分)、术后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DEE、HPF、MPMFD、MCMFD、LCMFD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mperle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联合治疗组低于眉下切口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术后外观满意度96.88%高于眉下切口组76.67%(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眉下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眉下缘切口提升术联合重睑成形治疗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能够有效改善上睑松弛情况,减少上睑皱纹,且患者外观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 眉下缘切口提升术 成形术 美学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改良Park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的效果对比
2
作者 史迅 周彦鹏 李九旭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的效果。方法45例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和观察组(改良Park法重睑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眼睑形态、修复满意度及并发... 目的探讨改良Park法重睑术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的效果。方法45例上睑松弛伴臃肿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和观察组(改良Park法重睑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眼睑形态、修复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眼睑形态评分及修复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相比,改良Park法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伴臃肿的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可改善患者眼睑形态,提高修复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松弛 臃肿 改良Park法重 形态
下载PDF
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与传统重睑术治疗上睑松弛效果比较研究
3
作者 曹丽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3-0036,共4页
比较上睑松弛行不同重睑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上睑松弛患者为调查对象,样本量为36例,以2020年3月-2023年3月为调查时间,单双数分组,即改良组、传统组,均有18例调查对象,前者以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为方案,后者以传统重睑术为方案,比较有效... 比较上睑松弛行不同重睑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上睑松弛患者为调查对象,样本量为36例,以2020年3月-2023年3月为调查时间,单双数分组,即改良组、传统组,均有18例调查对象,前者以改良三点式重睑术为方案,后者以传统重睑术为方案,比较有效率,评估美观度,记录恢复指标,调查满意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统计后有差异,改良组高于传统组,分别为100.00%、77.78%,P<0.05。经四个方面评估术后上睑美观度,均有差异,改良组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1d、3d时得到的VAS评分有差异,改良组低于传统组,且恢复时间在改良组短于传统组,一期愈合率在改良组(100.00%)高于传统组(77.78%),P<0.05。手术满意率评估后有差异,改良组高于传统组,分别为100.00%、72.22%,P<0.05。结论 改良三点式重睑术能维持高一期愈合率和满意度,且能恢复上睑美观度,恢复进程短,建议上睑松弛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松弛 恢复指标 传统重 有效率 改良三点式重
下载PDF
通过上睑缘切口入路矫正上睑下垂的术式应用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远琨 李函聪 +6 位作者 卿勇 廖连平 周顺波 邵文辉 周柯 郭世伟 伍俊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通过睑缘切口入路方式来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采用上睑缘切口矫正上睑下垂患者共28例(32只眼),其中提上睑肌前徙6例、提上睑肌缩短12例、CFS8例、上睑提肌缩短联合CFS2例。术前术后评估... 目的:探讨一种通过睑缘切口入路方式来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采用上睑缘切口矫正上睑下垂患者共28例(32只眼),其中提上睑肌前徙6例、提上睑肌缩短12例、CFS8例、上睑提肌缩短联合CFS2例。术前术后评估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上眼睑外形满意度、睑缘切口瘢痕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眼睑闭合不全、结膜脱垂、上睑下垂矫正不足、上睑下垂矫正过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1.6月,术后满意率高(96.43%);所有患者MRD1、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眼睑外形满意度及睑缘切口瘢痕满意度高;未出现结膜脱垂、上睑下垂矫正不足、上睑下垂矫正过度等并发症。结论:通过睑缘切口矫正上睑下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术后消肿快、瘢痕不明显恢复后上睑自然美观等优点,较传统切口入路方式有更高的满意率,更具有美容应用的实际意义,可作为上睑下垂矫正术的一种补充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缘切口 矫正 上睑提肌缩短术 瘢痕 术后满意度
下载PDF
提上睑肌缩短术在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的应用与体会
5
作者 郭云 鲍继东 张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27-,共1页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较常见的疾患.按上睑下垂的程度可分为3度:(1)上睑覆盖角膜上缘及瞳孔;(2)上睑覆盖角膜上方2厘米可诊断为上睑下垂;(3)上睑提肌的功能减弱或消失,在无额肌收缩的情况下,上睑部分遮住瞳孔,可阻扰视线.日常生活中轻...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较常见的疾患.按上睑下垂的程度可分为3度:(1)上睑覆盖角膜上缘及瞳孔;(2)上睑覆盖角膜上方2厘米可诊断为上睑下垂;(3)上睑提肌的功能减弱或消失,在无额肌收缩的情况下,上睑部分遮住瞳孔,可阻扰视线.日常生活中轻度上睑下垂人们很少认为是疾病,而认为是"眼睛睁不开",可行"重睑术",但往往术后效果不佳.我们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治疗上睑下垂,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肌缩短术 治疗上睑下垂 轻度上睑下垂 先天性上睑下垂 现报道如下 效果不佳 瞳孔 上睑提肌 膜上 肌收缩 诊断 应用 眼睛 术后 视线 疾病 功能 程度
下载PDF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不全性上睑下垂的体会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林宏 王亚强 +4 位作者 郭建 孟安锋 王柏林 时永强 李永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60-1461,共2页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由于上睑提肌机能障碍,上睑缘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上睑提肌功能完全丧失的称完全性上睑下垂,部分丧失的称不全性上睑下垂或部分性上睑下垂[1]。笔者从2003~2009年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单纯性不全性先天性上睑下垂90...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由于上睑提肌机能障碍,上睑缘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上睑提肌功能完全丧失的称完全性上睑下垂,部分丧失的称不全性上睑下垂或部分性上睑下垂[1]。笔者从2003~2009年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单纯性不全性先天性上睑下垂9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上睑肌缩短术 治疗 上睑提肌功能 完全性上睑下垂 2009年 机能障碍 部分性
下载PDF
上睑除皱术 被引量:11
7
作者 亓发芝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上睑除皱术 上睑提肌腱膜 老年性上睑下垂 面神经麻痹 不同程度 上睑皮肤 美容效果 矫正手术 皮肤老化 功能正常
下载PDF
眉下切口上睑松弛矫正术皮肤去除量的准确测算方法
8
作者 王朝慧 易阳艳 +3 位作者 廖洪跃 吴舒 杨娟敏 甘沛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眉下切口矫正术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皮肤去除量的精确测算方法。方法:就医者取端坐位,贴眉下缘勾画出切口上线,该线中外1/3交界处标记为a点,然后用无齿镊夹持皮肤,使睫毛微微上翘,与a点重叠的夹捏点即确定为b点,通过b点画出... 目的:探讨采用眉下切口矫正术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皮肤去除量的精确测算方法。方法:就医者取端坐位,贴眉下缘勾画出切口上线,该线中外1/3交界处标记为a点,然后用无齿镊夹持皮肤,使睫毛微微上翘,与a点重叠的夹捏点即确定为b点,通过b点画出切口下线,a、b之间为最大去皮宽度。卧位局麻后,通过缝合a、b点模拟去皮效果,以睫毛微微翘起或者上睑微微闭合不全为标准,将新缝合点标记为b’点。经b’点画出切口下线,两线间为新的去皮范围。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57例就医者上睑松弛均有效改善,94.73%的就医者改善情况好,5.17%的就医者改善情况一般。54例就医者对手术效果满意,3例基本满意。未出现视物模糊、上睑闭合不全、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在夹持法测量上睑皮肤松弛的基础上,结合缝合法,可以准确判断上睑皮肤松弛的去皮量,提高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下切口 上睑皮肤松弛 去皮量 准确测算方法 缝合法
下载PDF
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9
作者 陈敬丽 金书红 鲁晓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9期64-66,70,共4页
目的:探讨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安阳市眼科医院诊治的80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36只患眼),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与B组。A组40例(66只患眼)行筋膜鞘悬吊... 目的:探讨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安阳市眼科医院诊治的80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36只患眼),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与B组。A组40例(66只患眼)行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缩短矫正术治疗,B组40例(70只患眼)行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矫正效果、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矫正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5.71%)较A组(75.76%)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2.86%、8.57%)较A组(33.33%、16.67%)均略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早期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仍需加以改良以获得更好、更持久的疗效及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上睑下垂 筋膜鞘悬吊 上睑提肌复合体无张力缩短矫正术
下载PDF
劈裂式ROOF切除技术治疗上睑臃肿
10
作者 李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劈裂式分层去除眼轮匝肌下脂肪(Retro-orbicularis oculi fat,ROOF)治疗上睑臃肿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2018年至2022年,上睑臃肿患者行重睑术共456例,均采用劈裂式ROOF去除方法。术中将ROOF充分游离后,从游离缘将脂肪往眉部... 目的探讨使用劈裂式分层去除眼轮匝肌下脂肪(Retro-orbicularis oculi fat,ROOF)治疗上睑臃肿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2018年至2022年,上睑臃肿患者行重睑术共456例,均采用劈裂式ROOF去除方法。术中将ROOF充分游离后,从游离缘将脂肪往眉部劈开,完整保留眶隔前壁的同时,最大程度去除ROOF,同时适量去除眶隔脂肪及部分眼轮匝肌。分层缝合眼睑,使眼轮匝肌的张力不直接作用在眼睑皮肤上。456例中有158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在术中予以上睑提肌缩短矫正。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26.3月),454例形成了稳定的重睑皱褶,2例分别在术后15个月及术后18个月时重睑皱褶变浅消失,予以修复。所有患者臃肿的上睑外观都得到明显改善,20例患者手术切口位置有色素脱失,无凹陷性瘢痕、三眼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劈裂式ROOF去除结合眼睑分层缝合技术,能有效改善上睑臃肿,同时形成稳固的重睑,并能防止术后凹陷性瘢痕和三眼皮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下脂肪 上睑臃肿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上睑成形术后美学效果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11
作者 王晓静 汪效仿 +1 位作者 赵喜群 甘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9-12,共4页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上睑成形术后美学效果的预测模型,并分析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9例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上睑成形术治疗,评价治疗后6个月患者治疗效果,并...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上睑成形术后美学效果的预测模型,并分析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9例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上睑成形术治疗,评价治疗后6个月患者治疗效果,并根据患者治疗美学效果分析满意组和不满意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临床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老年患者上睑成形术后效果的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睑皮肤松弛分级越高患者术后美学效果不满意风险越高,此外高龄(OR=1.542)、术后消肿时间长(OR=1.648)是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症上睑成形术后美学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白蛋白水平高(OR=0.878)是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症上睑成形术后美学效果的保护因素;联合上述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症上睑成形术后美学效果的AUC为0.881,敏感度为77.42%,特异度为84.06%。结论:年龄、上睑皮肤松弛分级、术后消肿时间、白蛋白水平是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症上睑成形术后美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联合上述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老年上睑皮肤松弛症上睑成形术后美学效果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症 老年 上睑成形术 美学效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治疗上睑退缩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方涛 杨宏刚 +1 位作者 张承武 胡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治疗上睑退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上睑退缩患者59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术后6个月,记录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治疗上睑退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上睑退缩患者59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术后6个月,记录临床效果、眼睑及眼表指标、并发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59例上睑退缩患者中,完全矫正42例(71.19%),改善16例(27.12%),无效1例(1.69%),总有效率为98.31%(58/59)。术后,患者睑裂高度、上方巩膜露白均低于术前,上睑覆盖角膜高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患者上睑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试验长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上睑退缩患者中,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睑肿胀,患者均无感染、血肿、颞侧巩膜暴露、复发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在上睑退缩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退缩 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 Müller肌切除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眶隔后壁-提上睑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在重睑术中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田甜 刘茜楠 杨芷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分析眶隔后壁-提上睑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在重睑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10月我院行重睑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由同一手术医生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重睑手术,实验组采... 目的分析眶隔后壁-提上睑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在重睑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10月我院行重睑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由同一手术医生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重睑手术,实验组采取眶隔后壁-提上睑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行重睑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皮肤-睑板-皮肤重睑术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肿胀淤青程度、瘢痕情况、重睑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肿胀评分为5.42±0.76,对照组为6.10±0.93。术后1周实验组肿胀评分为3.40±0.75,对照组为4.00±0.99。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肿胀评分为1.72±0.64,对照组为2.08±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瘢痕评分为2.58±0.70,对照组为3.20±0.67。术后6个月实验组瘢痕评分为1.14±0.40,对照组为1.50±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重睑形态评分及自身满意度评分为4.00±0.45,4.00±0.49,对照组评分结果为3.84±0.42,3.72±0.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肉条感、台阶感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前存在轻度上睑下垂的2例病人,术后下垂情况改善,效果稳定。结论眶隔后壁-上睑提肌复合体与真皮眼轮匝肌复合瓣内固定重睑手术方式结合多种重睑手术的优点进行改良,适应范围广,解剖精简,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重睑形态灵动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隔后壁-上睑提肌复合体 成形术 上睑形态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额肌筋膜瓣下移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14
作者 赵玉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额肌筋膜瓣 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先天性上睑下垂 裂闭合不全 上睑臃肿 矫治 皮肤切口 上睑肌缩短 上睑 下移
下载PDF
重睑术联合提眉术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李小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74-0076,共3页
分析重睑术联合提眉术对于上睑皮肤松弛的矫正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06-2022.06期间治疗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前组提供重睑术治疗,后组增加提眉术的使用。最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 分析重睑术联合提眉术对于上睑皮肤松弛的矫正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06-2022.06期间治疗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前组提供重睑术治疗,后组增加提眉术的使用。最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均P<0.05;随访2个月发现,所有患者的皮肤松弛情况基本恢复正常,美观度也基本改善,没有发生明显的切口痕迹。结论:提供重睑术+提眉术对上睑皮肤松弛患者进行矫正治疗,可以解决因此产生的视力障碍问题,改善皮肤松弛情况,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 提眉术 矫正治疗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上睑下垂发病机制与手术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康宛夏 郑大文 +1 位作者 任晓霞 冀春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病机制,为手术方法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73例(10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进行了上睑提肌肌力、肌电图、肌弹性的测量及解剖学、组织学方面的观察。结果 肌电图显示该肌收缩强度正常平均值为500μ...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病机制,为手术方法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73例(10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进行了上睑提肌肌力、肌电图、肌弹性的测量及解剖学、组织学方面的观察。结果 肌电图显示该肌收缩强度正常平均值为500μV/D,部分肌力较差的患者(18%)肌收缩强度达260~350μV/D接近正常平均值,少数肌力在3~5mm的患者(9.99%)肌收缩强度达到正常平均值。术中观察85%的患者上睑提肌弹性良好,肌伸展可达15~20mm。组织学观察发现17%的患者上睑提肌为正常组织。结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发生原因除肌发育不良外,上睑提肌内、外角过度紧张也是其重要因素。并根据病因制定了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发病机制 上睑提肌弹性 手术设计 上睑提肌内角
下载PDF
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斌 彭学红 +1 位作者 王为农 杜立群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64-665,共2页
 目的 探讨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 13例 18眼腱膜性上睑下垂 ,经一个 10mm长的眼睑皱折皮肤切口施行上睑提肌腱膜修复术。手术前后测量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 ,并于术后观察上睑形态。...  目的 探讨矫治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 13例 18眼腱膜性上睑下垂 ,经一个 10mm长的眼睑皱折皮肤切口施行上睑提肌腱膜修复术。手术前后测量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 ,并于术后观察上睑形态。结果 术前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 ( 0 8± 0 3 )mm。随访时间 4~ 13月 ,平均 6 8月。术后上睑缘与角膜中心反光之间的距离平均为 ( 3 8± 0 4)mm。 1眼轻度欠矫 ,1眼轻度成角畸形。 16眼上睑高度和弧度令人满意。结论 本术式方法简单 ,可于门诊进行 ,创伤较轻 ,恢复较快 ,适用于经仔细选择的腱膜性上睑下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膜性上睑下垂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上睑提肌腱膜修复术 上睑提肌腱膜缺损
下载PDF
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治中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文华 杨娇娇 王雪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06例(113只眼),先天性或复发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均采用上睑联合筋膜鞘(CFS)悬吊同时... 目的:探讨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06例(113只眼),先天性或复发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均采用上睑联合筋膜鞘(CFS)悬吊同时行提上睑肌缩短的方法进行矫正。术后6~12个月随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随访6~12个月,患者术后睁眼有力,眼睑及眼球活动自由协调。106例患者中99例满意、4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率97.2%(103/106)。结论:采用上睑联合筋膜鞘(CFS)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中重度上睑下垂,术后眼睑活动自如,重睑弧度自然,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上睑联合筋膜鞘(CFS) 上睑肌缩短术 中重度
下载PDF
额肌动力上睑SMAS提紧治疗上睑下垂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卫峻 张杏梅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度上睑下垂的动力选择、上睑提升传动结构再造、传动方向设置和再造动力的起止点。方法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及尸体解剖研究 ,以治疗 2例家族性先天肌原性上睑下垂的过程 ,确定额肌作为上睑动力的解剖结构的命名 ;动力源滑车... 目的 研究重度上睑下垂的动力选择、上睑提升传动结构再造、传动方向设置和再造动力的起止点。方法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及尸体解剖研究 ,以治疗 2例家族性先天肌原性上睑下垂的过程 ,确定额肌作为上睑动力的解剖结构的命名 ;动力源滑车设计 ,动力传动组织结构 ;动力传布的方向 ;动力源额肌瓣的起点和止点设计 ,以及动力源额肌瓣的长宽设计等。结果 以额肌作为动力 ,额骨眶上缘作为滑车 ,上睑SMAS瓣为动力传动组织结构 ,取宽 12~ 15mm ,长 15~ 2 0mm的长方形额肌上睑SMAS瓣 ,置于眼轮匝肌后方。眶缘上 1cm额肌和SMAS结合处 ,作为上睑动力源的起点 ,上睑睑板上 1/ 3,为再造上睑动力的止点。修复后静态时 ,使矫正的上睑缘高于健侧 1~2mm ,即位于角膜上缘 ,或角膜上缘 1mm。 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功能和外形得到改善。结论 额肌上睑SMAS提紧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和复发性上睑下垂的良好方法 ,手术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额肌 上睑SMAS 额肌上睑SMAS提紧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行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的量化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鑫宇 王星星 +1 位作者 黄惠真 杜园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67-1773,共7页
目的:探寻一种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时术前量化的方法。方法:收集64例102眼儿童上睑下垂患者,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将其分为三组:轻度(<2 mm),中度(3~4 mm)及重度(>4 mm)。所有病例均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前采集标准照片,... 目的:探寻一种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时术前量化的方法。方法:收集64例102眼儿童上睑下垂患者,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将其分为三组:轻度(<2 mm),中度(3~4 mm)及重度(>4 mm)。所有病例均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前采集标准照片,并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患眼上睑缘至角膜下缘的高度,利用公式计算出术中上睑缘需达到的高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实施手术。术后评价标准包括上睑缘高度,巩膜暴露度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wk,1mo、6mo时进行随访。结果:在术后早期阶段,轻、中度组各1眼出现过矫情况,轻度组和中度组所有患者的上睑缘位置均位于正常高度。术后6mo时,中度组的过矫眼有所提高,轻度组的过矫眼仍处于过矫状态,重度组中有7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欠矫。术后眼睑闭合良好,未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结论:这种术前通过公式计算全身麻醉下上睑下垂患者术中需要达到的上睑缘高度的方法,不仅为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同时也提高了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上睑 上睑缘高度 软件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