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矢状向过矫治对无托槽隐形矫治下前牙压低位移与应力的影响
1
作者 黄钖钖 王诗语 +3 位作者 刘浩 杨丽 王鹏来 袁长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下前牙区骨壁较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存在唇侧骨板吸收风险。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唇舌向控制产生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特别是对牙颈部和根部位移和所受应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1例男... 背景:下前牙区骨壁较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存在唇侧骨板吸收风险。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唇舌向控制产生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特别是对牙颈部和根部位移和所受应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1例男性志愿者锥形束CT,在MIMICS和GEOMAGICS软件中三维重建下颌骨与下牙列,并且在SOLIDWORKS软件中构建牙周膜、附件和矫治器模型。实验首先分为双侧下尖牙压低组和下切牙压低组,接着在双侧下中切牙和侧切牙上依次添加0°,1°,2°过矫治,共计6组模型。模型装配完成后,在ANSYS软件中分析计算位移量和应力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压低尖牙时,尖牙舌倾压低,切牙舌倾伸长;压低切牙时,切牙舌倾压低,尖牙舌倾伸长;②无过矫治时,切牙颈部舌向移动,根部唇向移动;加入过矫治后,切牙位移逐渐直立,继而唇倾,并且1°过矫治下牙颈部和根部唇舌向位移量最少;③加入过矫治后,尖牙压低组中切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集中区由唇侧转为舌侧,切牙压低组切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集中区由舌侧转为唇侧;④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时,切牙易伴发舌向倾斜移动;矢状向过矫治设计有利于维持切牙唇舌向位置的稳定,但过矫治应适量,过量的过矫治会加重下切牙的唇倾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下前牙压低 过矫治 生物力学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成人深覆合患者下前牙压低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黄洁如 罗珊 林伟雄 《医药前沿》 2023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成人患者的下前牙压低的实现效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未进行正畸拔牙且需要进行下前牙压低的成人患者17例,根据每例患者的牙齿移动设计方案选择观测牙齿共57颗。利用Ortho CAD...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成人患者的下前牙压低的实现效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未进行正畸拔牙且需要进行下前牙压低的成人患者17例,根据每例患者的牙齿移动设计方案选择观测牙齿共57颗。利用Ortho CAD进行牙齿移动量的测量表获得各下前牙压低值,并与Clincheck中预计设计的移动量进行对比,测量预期与实际移动距离,得出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设计压低值与实际压低值的差距。结果:实验设计的下前牙平均压低1.43 mm,实际的平均下颌前牙的压低量为(0.63±0.54)。下颌中、侧切牙,下颌尖牙的设计平均压低量和实际平均压低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纳入实验的下颌前牙平均压低效率为(48.5±18.3)%。结论:压低下前牙的设计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具有可行性,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移动效率 压低下前牙
下载PDF
不同正畸方法压低下前牙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姒 吴占敖 周婷婷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压低下前牙的正畸疗效。方法:选择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0例,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多用途弓(MA)、微型种植体(MI)、多用途弓+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MP)压低下前牙,观测并比较3组疗程、牙根吸收量、平...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压低下前牙的正畸疗效。方法:选择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0例,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多用途弓(MA)、微型种植体(MI)、多用途弓+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MP)压低下前牙,观测并比较3组疗程、牙根吸收量、平面、下颌平面等指标。结果:MA组的疗程最长,MP组的牙根吸收量最少,MA组的下颌平面角变化量明显大于MI和MP组(P均<0.05)。结论: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可缩短疗程,减少牙根吸收和后牙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 微型种植体 多用途弓 下前牙压低
下载PDF
压低下前牙改良连续弓的设计及应用
4
作者 肖立伟 白丁 +2 位作者 陈扬熙 陈文雄 徐俊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压低下前牙 连续弓 设计 应用 口腔正畸
下载PDF
上前牙外伤后完成正畸矫治一例报告
5
作者 张丽军 《北京口腔医学》 CAS 1994年第4期171-171,共1页
上前牙外伤后完成正畸矫治一例报告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口腔科张丽军患者蔡×,女性,16岁,学生。门诊病例236,记存模型A73,于1990年3月18日因上下颌前牙前突来我科就诊。检查:前突无间隙,中性关系,深覆Ⅰ°... 上前牙外伤后完成正畸矫治一例报告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口腔科张丽军患者蔡×,女性,16岁,学生。门诊病例236,记存模型A73,于1990年3月18日因上下颌前牙前突来我科就诊。检查:前突无间隙,中性关系,深覆Ⅰ°,深覆盖Ⅰ°,上、下齿槽座略显陷。有牙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治 前牙 固定矫正器 外伤后 活动矫正器 矫治后 拔牙间隙 牙排列 深覆盖 压低下前牙
下载PDF
钛镍固定矫正前牙反
6
作者 咸鸾翔 石俊 +1 位作者 罗瑞云 王成林 《青岛医药卫生》 2000年第6期424-425,共2页
自1990年12月以来,笔者用钛镍(TN)固定矫正器治疗错(牙合)畸形三百余例。在前牙反(牙合)及早期骨性下颌前突畸形30例的矫治中,在缩短疗程和提高疗效方面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固定矫正器 前牙 反 前牙 弓丝 Ⅲ类颌间牵引 下颌前突畸形 矫治方法 上牙弓 压低下前牙
下载PDF
重度深覆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玉刚 田红 陈超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2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重度深覆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8例成年前牙Ⅲ度深覆、下颌前部牙槽发育过度的高角患者,均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在两侧下侧切牙牙根和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唇侧植入,每侧以50 g的牵引力压低下前牙。... 目的观察重度深覆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8例成年前牙Ⅲ度深覆、下颌前部牙槽发育过度的高角患者,均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在两侧下侧切牙牙根和尖牙牙根间牙槽骨唇侧植入,每侧以50 g的牵引力压低下前牙。比较治疗前及覆正常时L6-MP距(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至MP平面的距离)、L1-MP距(下中切牙切缘点至MP平面的距离差)和转矩(L1-MP角)。结果本组患者治疗4~8个月。治疗过程中微型种植体稳定,无松动和脱落。治疗前L6-MP距、Li-MP距、L1-MP角分别为(54.26±1.87)mm、(65.38±1.42)mm、92.57°±2.12°,治疗后分别为(54.47±1.48)mm、(60.13±1.25)mm、92.78°±2.03°,治疗前后Li-MP距相比,P<0.05,L6-MP距、Li-MP角相比,P均>0.05。结论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系统压低高角深覆患者的下前牙,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 支抗系统 压低下前牙
下载PDF
深覆合矫正有关切牙美观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蔡巧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用方丝弓技术矫治深覆合患者中,利用压低下颌切牙的方法达到理想的矫治外观的临床体会。方法:对40例患者使用方丝弓矫正技术结合下颌连续摇椅弓、片段压低唇弓、上颌平面导板、测量矫正前后X线头侧位片及正面像。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用方丝弓技术矫治深覆合患者中,利用压低下颌切牙的方法达到理想的矫治外观的临床体会。方法:对40例患者使用方丝弓矫正技术结合下颌连续摇椅弓、片段压低唇弓、上颌平面导板、测量矫正前后X线头侧位片及正面像。结果:治疗后上颌切牙伸长、下颌切牙压低,患者正侧面外观美观。结论:该技术为矫治深覆合达到牙、面美观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治深覆合 方丝弓 压低下前牙 切牙美观
下载PDF
活动平面、平斜面导板矫治深覆合深覆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控宇 邢跃玲 李玉如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6年第2期76-,55,共2页
活动平面、平斜面导板矫治深覆深覆盖李控宇,邢跃玲,李玉如深覆深覆盖是错畸形常见病之一。本文介绍的功能性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前期附有活动的平面导板,后期附有活动的平斜面导板。一、临床资料和方法病人10例,年龄9──1... 活动平面、平斜面导板矫治深覆深覆盖李控宇,邢跃玲,李玉如深覆深覆盖是错畸形常见病之一。本文介绍的功能性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前期附有活动的平面导板,后期附有活动的平斜面导板。一、临床资料和方法病人10例,年龄9──11岁,Angle'sⅡ1,M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面导板 平面导板 深覆合 矫治力 前牙 深覆盖 功能性矫治器 活动矫治器 压低下前牙 附属医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