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虫下唇须陷窝器及其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3
1
作者 董钧锋 刘辉 +3 位作者 汤清波 刘杨 赵新成 王桂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1-687,共7页
【目的】明确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下唇须和陷窝器形态结构以及陷窝器内部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虫成虫下唇须及陷窝器形态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陷窝器内部的感器。【... 【目的】明确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下唇须和陷窝器形态结构以及陷窝器内部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虫成虫下唇须及陷窝器形态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陷窝器内部的感器。【结果】结果表明,粘虫成虫下唇须似管状,具3节,各节形态和长度不同,其中第2节最长。粘虫下唇须长度雌雄异形,雌性的下唇须长度为2 463.50±143.65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 566.11±70.28μm)(t=2.722,df=34,P=0.012)。陷窝器凹坑深约280μm,开口处直径约50μm,内部直径约32μm,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陷窝器内部的感器主要包括毛形感器和棒状感器2种类型。毛形感器位于陷窝器凹坑的上半部分,而棒状感器分布在陷窝器凹坑的下半部分。雌性毛形感器长为18.20±0.84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1.24±0.34μm(t=3.335,df=30,P=0.003)。而雌性的棒状感器长为14.69±0.48μm,显著长于雄性的12.31±0.49μm(t=3.452,df=21,P=0.002)。【结论】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分属2大类型,分布于陷窝器内不同的区域,其长度具有性别差异性。本文报道的这些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下唇须 陷窝器 感器 二氧化碳感器 雌雄异形
原文传递
三种隐翅虫下颚须和下唇须感器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鞘翅目:隐翅虫总科)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志萍 李燕飞 王进军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种隐翅虫成虫的下颚须和下唇须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种隐翅虫成虫的下颚须、下唇须末节感器变化较大。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下颚须末节有毛形感器、刚毛形感器、柱形感器、感器簇和板形感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3种隐翅虫成虫的下颚须和下唇须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种隐翅虫成虫的下颚须、下唇须末节感器变化较大。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下颚须末节有毛形感器、刚毛形感器、柱形感器、感器簇和板形感器,其中柱形感器、感器簇和板形感器在其它昆虫下颚须中未见报道,下唇须末节有锥形感器。闪蓝束毛隐翅虫Dianous coeruleotinctus Puthz和瘦突眼隐翅虫Stenus tenuipes Sharp下颚须、下唇须末节较光滑,仅闪蓝束毛隐翅虫下颚须末节有孔状结构。此外,文中还探讨了这些感器的功能及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隐翅虫科 下颚 下唇须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黄脊雷篦蝗下颚须和下唇须感觉器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艳 石福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黄脊雷篦蝗Rammeacriskiangsu(Tsai)口器的下颚须、下唇须上的感觉器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有3种类型的感觉器:毛形感觉器(sensillatrichodea)、刺形感觉器(sensillachaetica)和锥形感觉器(sensillabasiconica),...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黄脊雷篦蝗Rammeacriskiangsu(Tsai)口器的下颚须、下唇须上的感觉器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有3种类型的感觉器:毛形感觉器(sensillatrichodea)、刺形感觉器(sensillachaetica)和锥形感觉器(sensillabasiconica),其中毛形感觉器又分为2种类型,即毛形感觉器Ⅰ型和毛形感觉器Ⅱ型。比较研究发现,雌雄两性下颚须和下唇须的感觉器的类型相同,但雌雄两性在感觉器的数量、排列及分布上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雷篦蝗 下颚 下唇须 感觉器
下载PDF
美洲大蠊下唇须及腹刺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功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2期69+65-68,65-68,共5页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美洲大蠊下唇须和腹刺的细微结构,下唇须分四节,每节均分布若干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共有5种:刺形感受器A,形感受器B,带槽锥形感受器,有孔锥形感受器和钟形感受器.其分布从基部节段到端部节段在种类和数量上...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美洲大蠊下唇须和腹刺的细微结构,下唇须分四节,每节均分布若干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共有5种:刺形感受器A,形感受器B,带槽锥形感受器,有孔锥形感受器和钟形感受器.其分布从基部节段到端部节段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有增加.基节(第1节)仅见具有运动感受功能的刺形感受器A、第二节和第三节上均可见刺形感受器A、刺形感受器B和钟形感受器等3种感受器;而末节(第4节)可见分布于下唇须的所有5种感受器,且带槽锥形感受器和有局限性锥形感受器仅分布于该节.除毛形感受器缺如以外下唇须上所有感受器及其公布均与下颚须相似,行为和下颚须一样,下唇须也是与摄食有关的重要器官.腹刺上有许多刺形厂家器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下唇须 腹刺 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小菜蛾成虫下唇须感器的超微结构及其神经元中枢投射
5
作者 闫喜中 王志宇 +6 位作者 段雨 冯雪梦 邓彩萍 武爱华 付淑慧 孙学俊 郝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下唇须感器的形态结构及感器神经元的投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唇须结构和感器类型,利用神经回填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唇须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下唇须感器的形态结构及感器神经元的投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唇须结构和感器类型,利用神经回填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唇须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结果】小菜蛾成虫下唇须共3节,其上存在B&#x00F6;hm氏鬃毛、钟形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微毛形感器5种不同类型的感器和一个陷窝器结构。B&#x00F6;hm氏鬃毛短小尖细,钟形感器形如顶部凹陷的圆帽,两种感器均分布于下唇须第1节,且大小上均无雌雄二型差异;鳞形感器形同柳叶,锥形感器粗而直,均散生于下唇须的第2和3节,两种感器在大小上均存在雌雄二型差异,其中雌性的鳞形感器显著大于雄性的,根据其雌雄二型差异现象推测雌蛾的鳞形感器可能与感受寄主植物挥发物有关;下唇须第3节中上部具有一个圆形陷窝器结构,雄虫的陷窝器内径为5.68±0.33μm,雌虫的为6.03±0.23μm,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凹坑内长有表面光滑的微毛形感器。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神经元主要投射于脑部咽下神经节、每个触角叶的下唇须陷窝器神经纤维球和腹神经索3条通路。【结论】阐明了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形态特征及其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形态,为深入了解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下唇须 感器 陷窝器 雌雄二型 神经投射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黑胸大蠊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婧 王佳 +1 位作者 董鹏 王进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4-248,共5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Serville)成虫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感器形态。结果发现,在黑胸大蠊下颚须和下庸须末节顶端何感器密集区,尤其是下颚须第5节内侧顶端,有一狭长沟壑,内有大量的带槽锥形感器。通...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Serville)成虫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感器形态。结果发现,在黑胸大蠊下颚须和下庸须末节顶端何感器密集区,尤其是下颚须第5节内侧顶端,有一狭长沟壑,内有大量的带槽锥形感器。通过重点观察感器密集区,发现主要有5-6种类型感器,分别为带槽锥形、毛形、刺形、钟形、齿状、针形感器,其中有些感器又可分为几种亚类型。比较研究发现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感器类型除了带槽锥形感器以外基本相似,只是数量上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胸大蠊 下颚 下唇须 感器
下载PDF
宽胫夜蛾成虫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超微形态
7
作者 胡桂林 张传敏 路纪琪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6-767,共12页
触角和下唇须是昆虫头部的重要感觉器官,其上被有多种类型的感器。宽胫夜蛾Protoschinia scutos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但其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宽胫夜蛾的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 触角和下唇须是昆虫头部的重要感觉器官,其上被有多种类型的感器。宽胫夜蛾Protoschinia scutos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但其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宽胫夜蛾的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宽胫夜蛾的雌雄触角均为丝状,雌虫触角鞭节明显短于雄虫。雌雄触角均分布有8种类型感器,分别为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且雄性毛形感器的数量明显多于雌性。宽胫夜蛾的下唇须为长管状,雌雄下唇须长度无显著差异。共观察到5种类型感器,即毛形感器、钟形感器、鳞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棒形感器。毛形感器分布在下唇须基部第1节和端部第3节的陷窝器内,钟形感器位于第1节毛形感器簇之中,鳞形感器在各节均有分布,刺形感器和棒形感器只见于第3节。并对宽胫夜蛾的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功能进行初步的推测和讨论。为昆虫感器功能分析、分类学和行为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夜蛾科 宽胫夜蛾 触角 下唇须 感器
下载PDF
黑脉厚须螟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8
作者 姜芸 《生物灾害科学》 1991年第2期44-45,共2页
对危害樟树害虫黑脉厚须螟Propachys nigrivena 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观察。此虫在湖南浏阳一年发生2代。以老热幼虫在地表枯枝落叶层内或是表土层越冬,到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幼虫共有四龄,除取食樟叶外,目前还未发现危害其... 对危害樟树害虫黑脉厚须螟Propachys nigrivena 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观察。此虫在湖南浏阳一年发生2代。以老热幼虫在地表枯枝落叶层内或是表土层越冬,到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幼虫共有四龄,除取食樟叶外,目前还未发现危害其它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脉厚 生物学特性 枯枝落叶层 湖南浏阳 樟树叶 下唇须 越冬代 世代重叠 蛹羽化 成虫寿命
下载PDF
云斑天牛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诸葛飘飘 罗森林 +1 位作者 王满囷 张国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21,I0004,F0003,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云斑天牛成虫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感器类型、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分析比较雌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云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5类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乳突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云斑天牛成虫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感器类型、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分析比较雌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云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5类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乳突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刺形感器分2种亚型。云斑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存在性二型现象:1)虽然雄虫体型明显小于雌虫,但雄虫触角却显著长于雌虫触角;2)乳突形感器只在雌虫触角上发现,且雌虫触角上的粗长锥形感器(BⅠ)、粗短锥形感器(BⅡ)和长刺形感器(ChⅡ)在数量上多于雄虫,但发锥形感器(BⅢ)少于雄虫;3)雌虫触角上的刺形感器(包括ChⅠ和ChⅡ)的长度显著长于雄虫。其他感器的形态及数量在两性触角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都发现了毛形感器、长刺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包括TBⅠ和TBⅡ2个亚型)、钟形感器和隙缝感器5类。下颚须和下唇须的长度在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下颚须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下唇须,隙缝感器少于下唇须;雌虫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雄虫,钟形感器少于雄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触角 下颚 下唇须 感器
下载PDF
桑天牛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诸葛飘飘 葛红梅 +3 位作者 王满囷 吴胜兵 罗森林 张国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8-243,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感器的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雌、雄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棒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感器的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雌、雄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棒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刺形感器分2种亚型,且部分感器在雌雄成虫触角上的分布模式及数量存在差异,如棒形感器及角锥形感器丛模式仅在雄虫触角上发现,而雌虫触角上的细锥形感器和耳锥形感器多于雄虫,芽形感器少于雄虫;下颚须和下唇须存在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隙缝感器,各种感器在雌、雄天牛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分布和数量无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触角 下颚 下唇须 感器
下载PDF
为害龙眼的亥麦蛾属一新种记述(鳞翅目:麦蛾科)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集昆 陈玉妹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14-19,2,共7页
本文记述福建为害龙眼的一种新害虫,为鳞翅目麦蛾科亥麦蛾属的一个新种,按寄主植物命名为龙眼亥麦蛾Hypatima longanae,sp.n.,与近缘种进行了比较,并概述其幼期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与为害情况,以供进一步调查研究和防治参考。
关键词 麦蛾科 龙眼树 寄主植物 幼期 生物学特性 下唇须 导精管 亚背毛 近缘种 前翅
下载PDF
长小蠹科与检疫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乃中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7-114,共8页
长小蠹是林木害虫类群之一。近年木材进口量呈上升趋势,各口岸所截获频繁。据反映,鉴定困难,可以理解,因为世界上对长小蠹的研究很不详尽,系统混乱,文献零散,加之国内尚无专人进行研究。长小蠹似乎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山头。更系统全面地... 长小蠹是林木害虫类群之一。近年木材进口量呈上升趋势,各口岸所截获频繁。据反映,鉴定困难,可以理解,因为世界上对长小蠹的研究很不详尽,系统混乱,文献零散,加之国内尚无专人进行研究。长小蠹似乎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山头。更系统全面地,进一步地,诸如长小蠹与小蠹有何异同?有多少属,多少种?分布情况如何?寄主选择性如何?为害性多大?检疫重要性又如何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探索。为了解答这些谜团,笔者系统查阅了有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蠹 林木害虫 长小蠹科 寄主选择性 木材进口 系统混乱 Browne natus 下唇须 为害期
下载PDF
芦苇豹蠹蛾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任春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38-39,共2页
芦苇豹蠹蛾Phragmatoecia caslanea(Hübn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是芦苇钻蛀性害虫,国内尚少报道。近年来,在白洋淀地区呈发展趋势,一般被害率达15%左右,幼虫蛀茎后造成植株枯黄不能抽穗,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现将作者对此虫进行... 芦苇豹蠹蛾Phragmatoecia caslanea(Hübn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是芦苇钻蛀性害虫,国内尚少报道。近年来,在白洋淀地区呈发展趋势,一般被害率达15%左右,幼虫蛀茎后造成植株枯黄不能抽穗,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现将作者对此虫进行饲养及田间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蠹蛾科 被害率 田间调查 枯心苗 落卵量 雄蛾 苇田 羽化孔 钻蛀性害虫 下唇须
下载PDF
苹果园2种食心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14
作者 闫文涛 仇贵生 +2 位作者 张怀江 孙丽娜 岳强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5年第8期23-26,共4页
1桃小食心虫1.1危害特点以幼虫蛀害幼果,由入果孔溢出泪珠状汁液,干涸成白色蜡状物,受害幼果发育成凸凹不平的畸形果,幼虫钻出果外,果面留有较大虫孔,孔外有时附着虫粪(见封三图版)。1.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身体灰褐色,... 1桃小食心虫1.1危害特点以幼虫蛀害幼果,由入果孔溢出泪珠状汁液,干涸成白色蜡状物,受害幼果发育成凸凹不平的畸形果,幼虫钻出果外,果面留有较大虫孔,孔外有时附着虫粪(见封三图版)。1.2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身体灰褐色,复眼红褐色,前翅灰白色,中部近前缘有1个金色三角形蓝黑色斑,翅面有7-9簇斜立毛丛,后翅灰色;雌蛾下唇须长、前伸如剑(见封三图版);雄蛾下唇须短,向上弯曲(见封三图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三角形 幼果发育 后翅 毛丛 凸凹不平 成虫体 下唇须 形态特征 雌蛾 水乳剂
下载PDF
福建枯叶蛾二新种(鳞翅目:枯叶蛾科)
15
作者 侯陶谦 《武夷科学》 1985年第1期59-61,共3页
灰色杂毛虫,新种 Cyclophragma tephra Hou,sp.nov.(?)蛾身体和翅灰黑色,略带褐色,触角羽枝灰黑色,梗节浅灰色,下唇须呈角状前突,胸背具鼠灰色长鳞毛。翅上鳞片很薄,前翅横线纹不清楚,中室端白点明显,白点周围灰黑色。亚外缘斑列呈黑褐... 灰色杂毛虫,新种 Cyclophragma tephra Hou,sp.nov.(?)蛾身体和翅灰黑色,略带褐色,触角羽枝灰黑色,梗节浅灰色,下唇须呈角状前突,胸背具鼠灰色长鳞毛。翅上鳞片很薄,前翅横线纹不清楚,中室端白点明显,白点周围灰黑色。亚外缘斑列呈黑褐色,长形斜列,内侧衬不明显的灰白色,整个斑列略呈弧形排列,末二斑大而明显。后翅色浅,无斑纹,双翅外缘呈曲波状,翅反面污灰褐色,无斑纹。足胫节呈褐色和浅黄褐色相间的5枚花斑。翅展46毫米,体长24毫米。雄性外生殖器之大抱针略呈拇指状,抱囊距大抱针分离,尖桃形,抱足端部骨化较深,端缘具四枚齿突,端部齿突大而弯曲。阳具呈尖刀状,刃部具一缺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叶蛾 下唇须 雄性外生殖器
下载PDF
二疣犀甲成虫头部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车江萍 阎伟 +4 位作者 吕朝军 李朝绪 龚殿 马子龙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21-1925,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Linnaeus)]雌雄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嗅感器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疣犀甲(O.rhinoceros)成虫头部存在5种感受器。触角上有3种,以板型感器为主,分布在触角鳃片表... 利用扫描电镜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Linnaeus)]雌雄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嗅感器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疣犀甲(O.rhinoceros)成虫头部存在5种感受器。触角上有3种,以板型感器为主,分布在触角鳃片表皮内陷形成的凹腔里,此外还有毛型感器、腔锥形感器。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器的分布模式及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下颚须和下唇须存在4种感器,即腔锥形感器、毛型感器、末梢锥形感器、钟型感器,其中末梢锥形感器在下颚须上分布存在性二型现象,其余3种感器在雌、雄二疣犀甲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分布和数量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疣犀甲 触角 下颚 下唇须 扫描电镜 感受器
下载PDF
福建茶树四种天牛幼虫记述(鞘翅目:天牛科) 被引量:3
17
作者 钱庭玉 《武夷科学》 1984年第1期189-193,共5页
福建各茶区常见的天牛类害虫有黑跗眼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 Pic)、四脊茶天牛(Trachylophus sinensis Gahan)、油茶红翅天牛(Erythrus blairi Gressitt)和楝树天牛Aeolesthes indula(Newman),其中黑跗眼天牛和四脊茶天牛以闽北武夷... 福建各茶区常见的天牛类害虫有黑跗眼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 Pic)、四脊茶天牛(Trachylophus sinensis Gahan)、油茶红翅天牛(Erythrus blairi Gressitt)和楝树天牛Aeolesthes indula(Newman),其中黑跗眼天牛和四脊茶天牛以闽北武夷山区发生较普遍,油茶红翅天牛和楝树天牛以害油茶为主,亦偶害茶树。由于我国过去对天牛幼虫形态没有深入研究,上述幼虫种间区别较困难,往往需要长期饲养到成虫才能确切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胸气门 前腹片 油茶红翅天牛 前胸背板 下唇须 天牛幼虫 主腹片 幼虫体长 天牛科 鞘翅目
下载PDF
浙江黑松叶峰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友珍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3-45,共3页
浙江黑松叶蜂Nesodiprion zhejangensis zhou et xiao在湖南长沙地区主要危害火炬松、湿地松、黑松、马尾松。国内还分布于浙江(杭州),广西(合浦、柳州、博白、上思),广东(广州),湖北(安陆),江西,(南昌),云南(昆明),四川(西昌)。其生物... 浙江黑松叶蜂Nesodiprion zhejangensis zhou et xiao在湖南长沙地区主要危害火炬松、湿地松、黑松、马尾松。国内还分布于浙江(杭州),广西(合浦、柳州、博白、上思),广东(广州),湖北(安陆),江西,(南昌),云南(昆明),四川(西昌)。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报道,现将1986年—1988年在长沙地区观察结果初报如下: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6.5—7.8毫米,体黑色,触角第1、2节及下颚、下唇须暗黄色;前胸背板两侧后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黑松叶蜂 成虫体 松叶 长沙地区 下唇须 合浦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黑松 小盾片
下载PDF
昆虫口器和农药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艺兰 《生物学教学》 1983年第4期2-2,1-2,共3页
在自然界里,昆虫的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它们的口器构造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变异,有的适于咀嚼,有的适于刺吸,多种多样。了解昆虫口器的各种类型,可以指导我们在防治害虫时选用什么样的杀虫药剂。杀虫药剂的种类... 在自然界里,昆虫的种类繁多,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它们的口器构造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变异,有的适于咀嚼,有的适于刺吸,多种多样。了解昆虫口器的各种类型,可以指导我们在防治害虫时选用什么样的杀虫药剂。杀虫药剂的种类也很多,而且不断更新,同样必须分门别类,才便于我们选用。根据农药的杀虫性能,通常把它们分为如下四类:(1)胃毒剂——吃进体内,经过胃肠吸收,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2)触杀剂——接触虫体后,能透过表皮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死亡 下唇须 无机杀虫剂 口针 胃毒 砷酸铅 涎管
下载PDF
桃蛀螟的危害及防治
20
作者 侯建刚 《河北果树》 2015年第4期26-27,共2页
桃蛀螟的寄主植物除桃外,还有梨、李、苹果、石榴、山楂、向日葵、玉米、高粱、麻类、松等多种农作物、果树及林木,属于一种食性极杂的害虫。近年来在石榴、板栗、枇杷、龙眼、葡萄等果树,甚至扁豆、松杉、桧柏等植物上也发现被害。1形... 桃蛀螟的寄主植物除桃外,还有梨、李、苹果、石榴、山楂、向日葵、玉米、高粱、麻类、松等多种农作物、果树及林木,属于一种食性极杂的害虫。近年来在石榴、板栗、枇杷、龙眼、葡萄等果树,甚至扁豆、松杉、桧柏等植物上也发现被害。1形态特征1.1成虫为黄色而具有许多黑斑的小蛾子。体长12 mm左右,翅展约25 mm,体橙黄色。触角丝状,长约为前翅的一半。复眼发达,黑色,近圆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寄主植物 下唇须 翅展 松杉 镰刀状 形态特征 近圆球形 趋性 前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