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上地幔结构--近震反射观测结果 |
姜枚
王有学
NABELEK John
钱辉
王亚军
刘因
张立树
赵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2
|
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
赵国泽
刘国栋
詹艳
江钊
刘铁胜
汤吉
王继军
李文军
梁竞阁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31
|
|
3
|
中国东部海域地壳-上地幔瑞利波速度结构研究 |
郑月军
黄忠贤
刘福田
李红谊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7
|
|
4
|
中国大陆东部及海域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 |
李红谊
刘福田
孙若昧
郑月军
彭艳菊
黄忠贤
|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5
|
深反射地震揭示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上地幔的复杂结构 |
赵文津
车敬凯
徐中信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27
|
|
6
|
河北廊坊-天津大港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 |
徐新学
陈宇坤
刘俊昌
张宝华
夏训银
|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7
|
各国地壳上地幔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与进展 |
梁慧云
张先康
|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
1996 |
5
|
|
8
|
中国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序幕——从1958年柴达木沉积盆地深部地震反射探测看半个世纪来该科学领域的发展导向和启迪 |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9
|
从地壳上地幔构造看大陆碰撞作用(上) |
杨文采
于常青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6
|
|
10
|
浙皖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华南与扬子块体边界 |
熊绍柏
刘宏兵
|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
2000 |
19
|
|
11
|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南海北缘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遗迹 |
张路
邓小凡
蔡晨
周卉
高锐
|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东太平洋海隆之下的上地幔地震反射 |
董贻平(摘译)
李延成(校)
|
《海洋地质动态》
|
1992 |
0 |
|
13
|
从新疆地学断面的成果讨论中国西北盆-山区的地壳构造演化 |
刘训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14
|
松潘—甘孜造山带地壳速度结构 |
王椿镛
韩渭宾
吴建平
楼海
白志明
|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29
|
|
15
|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及其邻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 |
胥颐
刘建华
刘福田
宋海斌
郝天珧
江为为
|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9
|
|
16
|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上地幔倾斜构造与陆-陆碰撞过程 |
吴庆举
曾融生
赵文津
|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4
|
|
17
|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地壳上地幔特征 |
徐鸣洁
王良书
刘建华
钟锴
李华
胡德昭
徐震
|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18
|
冈瓦纳型和扬子型地块地壳结构:以滇西孟连-马龙宽角反射剖面为例 |
张中杰
白志明
王椿镛
吕庆田
滕吉文
李继亮
孙善学
王新征
|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3
|
|
19
|
华北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其大地震深部构造成因 |
王椿镛
吴庆举
段永红
王志铄
楼海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0
|
|
20
|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六盘山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 |
童蔚蔚
王良书
米宁
徐鸣洁
李华
于大勇
李成
刘绍文
Mian Liu
Eric Sandvol
|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