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斜肌功能亢进对主导眼选择及屈光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宁玉贤 赵少贞 +3 位作者 钱学翰 华宁 魏楠 祁晓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对其主导眼选择及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病例回顾研究。选取2012年至2015年于我院斜视与儿童眼病中心行斜视治疗的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外斜... 目的探究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对其主导眼选择及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病例回顾研究。选取2012年至2015年于我院斜视与儿童眼病中心行斜视治疗的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外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以及内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非参数检验分别比较各组中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下斜肌功能亢进眼(或双眼亢进中较重眼)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结果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与外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主导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总和分别为5和52,均较对侧眼的94和81轻(均为P<0.05);内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总和分别为15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下斜肌功能亢进眼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较重眼多不被选择用于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对于屈光发育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主导眼 屈光不正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外斜V征伴下斜肌功能亢进45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思明 闫玉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1-601,共1页
关键词 下斜减弱术 Ⅴ征 下斜肌功能亢进 功能
下载PDF
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项道满 黄业贤 +1 位作者 冯光强 熊新云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获取先天性内斜视患者的数码图像 ,观察患儿的双眼水平、垂直眼位 ,对眼球运动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 ,分析垂直肌功能异常的类型。采用特殊电脑软件 ,分析得出水...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获取先天性内斜视患者的数码图像 ,观察患儿的双眼水平、垂直眼位 ,对眼球运动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 ,分析垂直肌功能异常的类型。采用特殊电脑软件 ,分析得出水平斜视度数。根据检查结果 ,设计斜视矫正手术。结果  6例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病人术前容易发现代偿头位 ,歪头实验 ( + )。本组病人水平斜视角度 2 4~ 43度 ,合并单眼或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全部病人在手术后 ,4例病人水平斜视与垂直斜视获得矫正。 2例病人术后残留内外斜。结论 引入数码影像分析手段 ,有助于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诊断。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病人 ,早期手术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内 下斜肌功能亢进 手术治疗 数码影像诊断
下载PDF
外直肌走行方向异常的外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手术设计
4
作者 孙建宁 张明 张忠红 《现代医学》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外直肌走行方向异常的外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手术设计。方法在外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斜视矫正术中,先测量外直肌走行方向异常的角度,根据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及术中外直肌走行方向偏斜角度的大小来设计手术方案。... 目的探讨外直肌走行方向异常的外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手术设计。方法在外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斜视矫正术中,先测量外直肌走行方向异常的角度,根据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及术中外直肌走行方向偏斜角度的大小来设计手术方案。术后随访观察眼位及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改善情况。结果23例(29眼)外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的外直肌均向颞下方偏斜,术后下斜肌功能亢进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外直肌斜向颞下方走行是引起继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或加重原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的重要原因;外直肌向颞下方偏斜的角度越大,将其矫正至水平子午线方向后对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改善效果越明显,部分患者只需做外直肌后徙术就可矫正合并的下斜肌功能亢进,手术方案得以简化,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直 下斜肌功能亢进 眼外走行
下载PDF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 被引量:7
5
作者 扶城宾 何瑞霞 +3 位作者 张素素 谢砺颖 郭桂花 林森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 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例,女12例,年龄3~28(平均12.32±6.81)岁,从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DVD疗效、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眼位及代偿头位、并发症等方面观察,术后随访6~18(平均10.05±3.87)mo。结果: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无双眼视功能者11例(50%);恢复Ⅰ级视功能者6例(27%);恢复Ⅱ级视功能者3例(14%);恢复Ⅲ级视功能者2例(9%)。DVD疗效:满意17例(77%),好转5例(23%),无效0例。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治愈13例(59%),好转9例(41%),无效0例。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1)水平眼位:外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内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过矫0例,正位20例;(2)垂直眼位:垂直斜视度≤5 △者13例,5 △<垂直斜视度<10 △者9例,平均5.55 △±2.35 △,垂直眼位无过矫;(3)代偿头位:术后6例代偿头位消失,1例代偿头位明显改善。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轻微抗上转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轻微睑裂缩窄,睑裂缩窄量<1mm。结论: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疗效满意,规范的术前检查、个性化手术设计以及手术技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 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 分离性垂直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28例报告
6
作者 乔芳 王淑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斜减弱术 治疗
下载PDF
肌肉延长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23例
7
作者 乔芳 王淑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769-770,共2页
关键词 下斜肌功能亢进 肉延长术 治疗
下载PDF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闫利霞 马琳 张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1期5848-5850,共3页
目的观察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观察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下斜肌功能亢进有效率、手术前后水平斜视度情况及视近、视远斜视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斜肌功能亢进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2.73%(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水平斜视度[(26.58±4.10)°]与对照组[(26.11±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水平斜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近、视远斜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视近、视远斜视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可有效治疗斜视,降低斜视度数,恢复下斜肌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功能亢进 水平加强减弱术 下斜切断减弱术
下载PDF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与下斜肌切除术治疗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砚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30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对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分别以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与下斜肌切除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0例。甲组采用下斜肌部分... 目的探讨对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分别以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与下斜肌切除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0例。甲组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乙组采用下斜肌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甲组中35例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率为87.5%,乙组中36例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矫正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甲组32例有视功能,乙组30例有视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与下斜肌切除术治疗均能够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下斜肌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明显改善患者的V型斜视症状,提高患者双眼的视功能,在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患者需要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功能亢进 眼外科手术
下载PDF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金彦 《实用防盲技术》 2020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IOOA)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斜视伴IOOA患儿72例(2018年2月~2019年4月),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6例,55只眼)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后徙术...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IOOA)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斜视伴IOOA患儿72例(2018年2月~2019年4月),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6例,55只眼)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后徙术,观察组(36例,57只眼)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比较两组斜视改善情况、IOOA改善率、术前、术后1个月斜视角度变化(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结果观察组斜视改善优良率97.22%(35/36)、IOOA改善率94.44%(34/36)较对照组77.78%(28/36)、75.00%(27/36)高(x1^2=4.571,P1=0.033;x2^2=5.258,P2=0.022);术后1个月观察组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小于对照组(t1=32.145,P1=0.000;t2=23.497,P2=0.000)。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减弱术对斜视伴IOOA患儿疗效确切,可调整斜视角度,矫正斜视症状,改善下斜肌功能,有助于恢复患儿正常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加强减弱术 下斜切断减弱术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兆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1期88-88,共1页
目的:分析下斜肌前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9例12眼。将下斜肌从距离止端4mm处离断,然后转位固定于下直肌止端顳侧1mm处。术后随访2周~6个月。结果:术前DVD平均19.7PD... 目的:分析下斜肌前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9例12眼。将下斜肌从距离止端4mm处离断,然后转位固定于下直肌止端顳侧1mm处。术后随访2周~6个月。结果:术前DVD平均19.7PD,术后平均3.6PD。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3+和2+各6只眼。术后仍有2只眼(16.7%,2/12)下斜肌功能亢进,但为1+。没有任何病人主诉原在位时有复视或垂直斜视,术后1只眼(8.3%,1/12)有轻度上转受限。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斜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功能亢进 垂直分离性 下斜前转位术 转位治疗 术后随访 手术治疗 垂直 止端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
12
作者 薛兆武 谭凤麟 +3 位作者 戴冬梅 段雪梅 高金梅 姜伟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3-505,共3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下斜肌功能亢进92例,以正前方的垂直斜视度为依据:斜视度在15△以内者(43例),采用下斜肌截除术;斜视度在15△以上者(49例),采用下斜肌截除术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或同侧眼上... 目的观察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下斜肌功能亢进92例,以正前方的垂直斜视度为依据:斜视度在15△以内者(43例),采用下斜肌截除术;斜视度在15△以上者(49例),采用下斜肌截除术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或同侧眼上直肌后徙术。结果79例(85.87%)原位眼垂直斜视度得到矫正,68例代偿头位患者中62例(91.18%)代偿头位消失或减轻。结论根据正前方的垂直斜视度采用不同的下斜肌减弱术,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功能亢进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下斜肌功能亢进及其合并V征眼球客观旋转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岩 刘玉秋 +1 位作者 张慧 杨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745-749,共5页
目的 分析下斜肌功能亢进(IOOA)及其合并V征外斜视患者术前及术后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眼球客观旋转状态,并分别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30例无斜视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51例伴有外斜视的IOOA患者根据有或无V征分成IOOA组... 目的 分析下斜肌功能亢进(IOOA)及其合并V征外斜视患者术前及术后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眼球客观旋转状态,并分别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30例无斜视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51例伴有外斜视的IOOA患者根据有或无V征分成IOOA组(21例)和IOOA合并V征组(30例),予下斜肌减弱术及水平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数据采用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下斜肌功能均无明显亢进,IOOA合并V征组患者术后V征均消失.IOOA合并V征组术前主导眼F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OA组术前主导眼F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主导眼F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0,P>0.05);2组术前及术后非主导眼F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7、1.383,P>0.05).IOOA组和IOOA合并V征组内旋例数增多,近方立体视锐度提高,分别为57%和60%,2组之间立体视提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下斜肌功能亢进合并V征患者主导眼较正常入主导眼外旋转倾向更明显.单纯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主导眼及非主导眼FDA较正常人无明显的外旋转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征 下斜肌功能亢进 眼球旋转状态 视手术
原文传递
V型斜视患者功能亢进的下斜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新平 麦光焕 +3 位作者 陈静嫦 吴河坪 林小铭 邓大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4-214,共1页
关键词 下斜肌功能亢进 组织学改变 视患者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组织细胞结构 组织细胞学 临床判断
下载PDF
下斜肌转位术对伴下斜肌功能亢进DVD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霞琳 陈金卯 +1 位作者 陶崇飞 魏艳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78-383,共6页
目的评价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偏斜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2例(26只眼)行下斜肌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 目的评价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偏斜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2例(26只眼)行下斜肌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33cm及5m垂直斜视度变化、下斜肌功能减弱情况以及单双眼下斜肌转位术后发生抑制上转综合征(AES)的情况。结果(1)22例患者术前33em平均垂直斜视度(21.12±9.49)PD,术后(3.92±6.35)PD(t=9.026,P=0.000);术前5m平均垂直斜视度(21.00±8.83)PD,术后(4.12±7.25)PD(t=8.819,P=0.000)。(2)术前下斜肌亢进平均(3.04±0.79),术后平均(0.20±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2,P=0.000)。(3)双眼下斜肌转位4例中1例以及单眼下斜肌转位加对侧眼下斜肌切断7例中1例术后出现抑制上转综合征(AES),仅行单眼下斜肌转位11例中6例术后出现AES。结论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合并下斜肌亢进的DVD的有效手术方式,双眼下斜肌亢进的DVD可采取双侧下斜肌转位或者单侧下斜肌转位联合对侧下斜肌切断,单眼下斜肌亢进的DVD不建议首选下斜肌转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转位术 下斜肌功能亢进 分离性垂直偏 抑制上转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下斜肌亢进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思明 钟海彬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857-858,共2页
目的 :探讨下斜肌部分切除对下斜肌功能亢进的作用。方法 :对 5 3例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将下斜肌部分切除 4~ 8mm,术前术后测量内转眼位和原在位上斜度。结果 :平均矫正原在位上斜视 11.3△ ,内转时已无下斜肌... 目的 :探讨下斜肌部分切除对下斜肌功能亢进的作用。方法 :对 5 3例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将下斜肌部分切除 4~ 8mm,术前术后测量内转眼位和原在位上斜度。结果 :平均矫正原在位上斜视 11.3△ ,内转时已无下斜肌亢进现象。结论 :下斜肌部分切除对消除下斜肌功能亢进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功能亢进 部分切除 矫正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处理对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患儿视功能、下斜肌功能和创伤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周美池 范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分析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基础上开展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后徙... 目的分析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基础上开展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后徙术)和观察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减弱术)两组,每组各32例。记录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伤口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记录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评估斜视疗效、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视功能分级,记录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伤口恢复时间更短;术后1-3个月两组垂直斜视角和水平斜视角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斜视治疗有效率(96.88%)、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有效率(93.75%)均高于对照组(71.88%、71.88%),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减弱术用于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中,能改善视功能,进一步提高斜视和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创伤小,伤口恢复快,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加强减弱术 下斜减弱术 儿童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载PDF
伴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乙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48-449,共2页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 下斜 治疗方法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上直后徙术 下斜止端 转位术 DVD
下载PDF
单眼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平 程浩 +2 位作者 赵恩登 张蓉 陈雪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7年第6期172-173,共2页
上斜肌麻痹是最常见的单根眼外肌麻痹,同时也是引起垂直斜视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上斜肌麻痹可以引起眼球的垂直、水平和旋转偏斜,因而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作者于1992年9月至1996年9月手术病人84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麻痹 手术治疗 下斜 下直 眼外麻痹 效果满意 下斜肌功能亢进 共同特点 垂直
下载PDF
原发性婴儿性内斜视合并上斜肌麻痹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军生 邵文强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2期1933-1933,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婴儿性内 麻痹 同视机检查 下斜肌功能亢进 全身情况 眼部情况 眼球运动 初步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