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5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腓肠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1
作者 史翠娟 邵天瑞 吴深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腓肠肌的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构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腓肠肌的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构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体质量变化,每周处死部分大鼠观察腓肠肌重量、腓肠肌血管生成情况和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精神状态、行动活跃性、体质量、腓肠肌重量、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荧光表达量、EPC细胞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S)。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干预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大鼠精神状态稍好,行动较活跃,血糖下降,体质量增加,腓肠肌的重量增加,CD31、α-actin荧光表达量均增加,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多,管腔结构也相对完整,EPC细胞数量逐渐增加(P<0.05,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增加缺血下肢的EPC细胞的生成,促进缺血下肢的血管生成,从而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秋 邱慧 李周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89-692,698,共5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极高,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得不到患者足够的重视。随着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发展,中西医治疗ASO的手段日益丰富,临床疗效也不断提高。本文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极高,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得不到患者足够的重视。随着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发展,中西医治疗ASO的手段日益丰富,临床疗效也不断提高。本文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治疗ASO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述,以期为ASO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脱疽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耳穴压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
3
作者 张忠晓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耳穴压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65)以及参考组(n=65);参考组... 目的:探讨中医耳穴压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65)以及参考组(n=65);参考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中医耳穴压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溃疡、斑块以及坏疽消失时间低于参考组(P<0.01);护理后,两组V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参考组(P<0.01);两组ADL评分明显提高,且实验组大于参考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疼痛 耳穴压豆 临床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跌倒预防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杰 樊景春 王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9,共5页
跌倒行为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有效的跌倒预防措施十分重要,本文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和预防跌倒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跌倒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步态异常、患肢疼痛... 跌倒行为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有效的跌倒预防措施十分重要,本文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和预防跌倒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跌倒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步态异常、患肢疼痛、镇痛镇静药物、下肢及足部疾病和外在环境因素等。而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跌倒风险评估、改善住院环境、保护工具的使用、运动锻炼、药物使用与管理、健康教育宣教、医护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等。我们针对以上方面进行系统性综述,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跌倒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护理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疾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清 张梅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疾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知识调...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疾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疾病知识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疾病知识总评分为(32.12±3.78)分,一般自我效能评分为(28.12±2.78)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90.25±3.5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疾病知识总评分、自我效能总评分与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疾病知识总评分、自我效能总评分是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欠佳,文化程度、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效能水平是导致自我护理能力欠佳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可通过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增强其自我效能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自我效能 疾病自我护理能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系统性炎症指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聂璐 杨启帆 +1 位作者 郑维淼 徐强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4-78,92,共6页
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C反应蛋白(CRP)等系统性炎症指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江苏... 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C反应蛋白(CRP)等系统性炎症指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的251例ASO患者。依据第三腰椎腰大肌指数(PMI)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血液指标,并计算SII、PLR、NLR和LMR。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SO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效果。结果:251例ASO患者中,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患者数分别为98例(39.0%)和153例(61.0%)。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患者年龄明显增加(P<0.001),SII、PLR、NLR和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BMI和LMR水平明显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BMI偏低、SII上升均为ASO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BMI、SII和3项指标联合预测肌少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0.678、0.644和0.746(P均<0.001)。结论:年龄、BMI及系统性炎症指标中的SII对ASO患者肌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炎指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肌少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蒋伟兴 丁晓娟 +4 位作者 白婧 马维江 袁美锦 王萍 郭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用TA治疗)、B组(n=90,采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22%(83/90),高于B组患者的78.89%(71/90)(P=0.011)。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均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ABI、TBI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VAS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3%(3/90),低于B组患者的13.33%(12/90)(P=0.015)。术后6个月,共51例患者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O患者在DSA引导下TA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下肢血供状况明显改善,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导致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992-2022年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邓俊林 曹芳 +2 位作者 王御震 蔡惠群 曹烨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1992年9月18日-2022年9月18日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1992年9月18日-2022年9月18日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3.6.0软件管理、去重,采用Excel2019分析发文量趋势,采用VOSviewer1.6.18.0和CiteSpace6.1.R6软件对纳入文献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时间线及突现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095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涉及1915位作者,发文最多的为陈柏楠,形成了以奚九一、曹烨民、葛建立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但各机构间合作较少;高频关键词有动脉硬化、糖尿病、临床疗效、脱疽、血液流变学等,形成气虚血瘀、四妙勇安汤、血管新生等13个聚类,研究热点为中医外治法、临床疗效、血脉瘀阻证、用药规律、补阳还五汤。结论1992-2022年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热度逐渐升高;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研究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中医内、外治法联合的中医特色综合治疗,以及结合介入治疗等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药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 CITESPACE
下载PDF
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
9
作者 赫兰 杨少玲 +2 位作者 张颖 张春爽 钟晓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支架术后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LEASO支架植入术后25根血管(20例患者)的常规血管超声、SMI和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支架术后再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LEASO支架植入术后25根血管(20例患者)的常规血管超声、SM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DSA为“金标准”,观察SMI对LEASO的诊断价值。结果再狭窄程度评估:DSA显示闭塞7枚(28.0%),重度狭窄14枚(56.0%),中度狭窄4枚(16.0%);常规血管超声显示闭塞13枚(52.0%),重度狭窄9枚(36.0%),中度狭窄3枚(12.0%);SMI显示闭塞9枚(36.0%),重度狭窄12枚(48.0%),中度狭窄4枚(16.0%)。一致性分析:常规血管超声与DSA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0.558),SMI与DSA一致性强度高(Kappa=0.868),SMI与常规血管超声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0.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MI评估再狭窄程度与DSA的一致性强,且优于常规血管超声,或可成为LEASO支架术后随访、判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术 超声微血管成像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人参黄芩配伍通过调控S100B信号通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内皮细胞功能、氧化应激的影响
10
作者 王璐鹏 张雅 +1 位作者 张欣 耿思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2-617,共6页
目的 探究人参黄芩配伍通过调控钙结合蛋白(S100B)信号通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内皮细胞功能、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曲美他嗪(T)组、人参黄芩配伍(G)组各10只,对M、E、G... 目的 探究人参黄芩配伍通过调控钙结合蛋白(S100B)信号通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内皮细胞功能、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曲美他嗪(T)组、人参黄芩配伍(G)组各10只,对M、E、G组采用高脂饮食加隐动脉内膜损伤法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N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T组灌胃30 mg/kg曲美他嗪,对G组灌胃2 g/kg人生黄芩,N组、M组同期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塔洛夫(Tarlov)评分评价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血管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内皮细胞功能相关指标,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Western印迹检测S100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N组比较,M组Tarlov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T、G两组Tarlov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T组相比,G组升高显著(P<0.05);N组血管结构清晰完整,血管内皮细胞无增生及脱落,未见动脉硬化斑块及炎性细胞浸润,M组动脉壁各层分界不清,血管壁明显变厚,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大量内皮细胞增生、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且出现明显动脉硬化斑块,与M组相比,T、G两组血管形态有所改善,动脉硬化斑块明显减少,且G组比T组改善明显;与N组比较,M组血清中内皮素(ET)-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显著升高,NO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T、G两组血清中ET-1、HGF明显降低,NO显著升高,且G组与T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N组比较,M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T、G两组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且G组比T组变化显著(P<0.05);与N组比较,M组血管组织中S100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T、G两组血管组织中S100B、ERK、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且G组比T组降低显著(P<0.05),而P组与G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O组比P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人参黄芩配伍可显著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内皮细胞功能及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100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黄芩配伍 S100B信号通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内皮细胞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曲泓宇 李永欣 郭明金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术后口服拜阿司匹灵(10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联合利伐沙班(5 mg/d)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峰值)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MD、FMD、NO、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MD、FMD、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血流速度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支架植入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支架植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皮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2
作者 黄文静 薛婷 +3 位作者 高娟 范美霞 于晓宁 杨东霞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750-755,共6页
目的:分析国内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为国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研究和管理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0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下肢动... 目的:分析国内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为国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护理研究和管理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0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表时间、国家/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70篇文献,中文文献520篇,英文文献150篇,2000—2022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研究呈波动上升式发展趋势;中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国内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度不高。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是日本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等,主要研究机构的合作度较高。病人自我健康管理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研究的热点及前沿。结论:未来研究中应注重作者、机构以及多学科间的合作,关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自我管理,提供智慧化护理,提高病人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对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周涛 孙志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对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对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普通球囊,观察组则应用巧克力球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术后两组动脉内膜厚度、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下降,踝臂血压指数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与术前比,术后两组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峰值及血流量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腔内血管成形术中采用巧克力球囊,对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取得了确切疗效,还能够改善患者动脉硬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动脉硬化指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超 刘梦伟 +3 位作者 鲍新颖 王烁 吴进 张忠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ic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是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预后极差。目前我国DLASO患病率呈现上涨趋势。现代医学以治疗基础病、对症治疗为主要方向,尚无特效的针对性...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iabetic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DLASO)是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甚至截肢的重要原因,预后极差。目前我国DLASO患病率呈现上涨趋势。现代医学以治疗基础病、对症治疗为主要方向,尚无特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传统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主。随着中药药物化学分析、药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整体调节及多靶向的治疗机制展现出了独有特色和优势。因此中药预防及治疗DLASO越来越受到重视。此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DLASO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痹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西医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康复运动行为动机的质性研究
15
作者 李锦莉 牛浩 +1 位作者 白桃 李胜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 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康复运动行为动机,以期为患者良好康复运动行为管理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8例LEASO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文本数据进行汇总、编码、提炼、求... 目的 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康复运动行为动机,以期为患者良好康复运动行为管理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8例LEASO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文本数据进行汇总、编码、提炼、求证。结果 影响LEASO患者康复运动行为动机的4个主题:康复运动相关知识的认知模糊、不良康复运动行为风险的感知、康复运动行为线索刺激和康复运动管理的自我效能。结论 护理人员可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其对康复运动益处、疾病严重性的感知,改善疾病管理的不良康复行为,激发患者康复运动行为线索和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促进患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疾病的恢复与管理,提高患者康复运动的行为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康复运动 行为动机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的影响
16
作者 林周美 罗翔 罗绍芳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300-305,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LLASO)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兴国县人民医院诊治的LLASO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目的:观察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LLASO)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兴国县人民医院诊治的LLASO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疼痛持续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证候积分、小腿和足趾皮温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有效率为93.94%,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肢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水平低于对照组,ABI、小腿皮温及足趾皮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围攻法联合穴位艾灸能减轻LLASO患者疼痛,减少疼痛持续时间,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焦虑情绪,提高ABI、小腿皮温、足趾皮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揿针围攻法 穴位艾灸 疼痛 踝肱指数 皮温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进展
17
作者 吴淑红 郭伟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7-0050,共4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好发的疾病之一,属于中医“脉痹”“脱骨疽”范畴。初期,患者对于本病并未重视,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该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及预防,仍是国内外医家的学习挑战。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治疗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好发的疾病之一,属于中医“脉痹”“脱骨疽”范畴。初期,患者对于本病并未重视,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该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及预防,仍是国内外医家的学习挑战。随着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效果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对中西医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进行汇总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张跃 郭芫睿 +2 位作者 张旭 赵萌 许博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71-0074,共4页
针对已确诊罹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并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落实延续性护理后取得临床效益展开探究。方法 根据入院的先后,将64个病例样本依次归入对照组、观察组,同等开展院内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观察组并加施行延续性... 针对已确诊罹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并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落实延续性护理后取得临床效益展开探究。方法 根据入院的先后,将64个病例样本依次归入对照组、观察组,同等开展院内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观察组并加施行延续性护理。结果 表2-3示,观察组所获数据更贴近满意护理效果的标准(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施行可助ASO术后患者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预后,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9
作者 李树森 姚书格 +2 位作者 吴广迎 张雪峰 刘皓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截肢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的106例ASD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截肢分为... 目的 探讨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截肢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的106例ASD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截肢分为截肢组20例和非截肢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感染严重程度、感染病原菌分布、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截肢的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和回归系数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患者术后截肢的预测价值。结果 截肢组年龄、ABI及合并糖尿病、卢瑟福6级、吸烟史比例高于非截肢组(P均<0.05)。截肢组重度感染比例高于非截肢组(P<0.05)。106份样本中共检出148株病原菌,其中截肢组检出34株病原菌,以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非截肢组检出114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截肢组WBC、NLR、PLR、CRP、PCT高于非截肢组,Alb、Hb低于非截肢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卢瑟福分级为6级、重度感染、ABI低、病原菌为奇异变形菌、Alb及Hb水平降低是ASD并发足部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截肢的危险因素(P均<0.05)。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为:0.865+0.860×糖尿病+1.651×卢瑟福6级+1.296×重度感染-1.308×ABI+1.607×奇异变形菌-1.153×Alb-1.183×Hb,该模型预测术后截肢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0.824~0.982),灵敏度为94.0%,特异度为87.4%。结论 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仍有较高截肢率,糖尿病、重度感染、ABI<0.52、奇异变形菌等会增加术后截肢风险,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坏疽 感染 截肢
下载PDF
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熊开军 金成勇 +3 位作者 何虎强 江琰 罗晗峰 袁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的97例慢性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的97例慢性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峰值、血流量]、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单蛋白(hs-CRP)]变化,1年后随访再狭窄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下肢ASO患者术后7 d、6个月、1年ABI、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均高于术前(P<0.05),血流速度峰值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ABI均低于术后7 d和6个月(P<0.05),足背动脉内径低于术后7 d(P<0.05),血流速度峰值高于术后7 d(P<0.05);血管再狭窄者31例(31.96%),未狭窄者66例(68.04%);再狭窄组术前ABI、术后1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未狭窄组(P<0.05);植入支架≥2个比率、术前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术后1年TG、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未狭窄组(P<0.05),植入支架长度大于未狭窄组(P<0.05);术前ABI、TG、LDL-C和术后1年TG、LDL-C、HDL-C、hs-CRP均为下肢ASO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TA治疗慢性下肢ASO短期疗效显著,但有术后再狭窄风险,术前ABI、TG、LDL-C,术后TG、LDL-C、HDL-C、hs-CRP水平均为下肢ASO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内再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