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侯玉芬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重症缺血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政 刘明 +2 位作者 张玥 宋福晨 王冠 《光明中医》 2015年第2期239-241,共3页
侯玉芬教授是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本文总结侯玉芬教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重症缺血的临证经验。侯教授临证注重辨证论治,提出湿热瘀阻是下肢重症缺血的主要病机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 侯玉芬教授是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擅长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本文总结侯玉芬教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重症缺血的临证经验。侯教授临证注重辨证论治,提出湿热瘀阻是下肢重症缺血的主要病机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同时重视体位疗法及治未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下肢重症缺血 名老中医
下载PDF
特定皮肤区域血供研究应用于中国人群下肢重症缺血腔内治疗价值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喆 皋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讨特定皮肤区域血供(Angiosome)研究指导膝下动脉腔内重建术(EVR)治疗下肢重症缺血(CLI)的临床疗效。评估特定皮肤区域血供研究指导膝下动脉EVR术治疗CLI的应用价值。同时分析CLI病人通过EVR治疗开放流出道(RO)数量与保肢率相关... 目的:探讨特定皮肤区域血供(Angiosome)研究指导膝下动脉腔内重建术(EVR)治疗下肢重症缺血(CLI)的临床疗效。评估特定皮肤区域血供研究指导膝下动脉EVR术治疗CLI的应用价值。同时分析CLI病人通过EVR治疗开放流出道(RO)数量与保肢率相关性,评价流出道再通数量与病人保肢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EVR的58名CLI患者(58条患肢)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为直接组(DR)与间接组(IR)。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随访(11.60±1.40)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保肢率以及生存率等指标。结果:本组膝下动脉EVR术58例(58条患肢),围手术期死亡0例,随访死亡率8.62%。(1)ABI:术前术后相比,两组患者AB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ABI增加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伤口愈合率:DR组90.3%(28/31)较IR组74.7%(20/27)显著提高(P=0.048),卡普兰-迈耶分析(K-M)Log Rank=1.490,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患者术后12月保肢率为81.0%(47/58),DR组87.1%(27/31)较IR组74.1%(20/27)显著提高(P=0.027),K-M分析Log Rank=2.504,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12月累积生存率:DR组97%(30/31)较IR组85.1%(23/27)显著提高,Log Rank=1.299,P=0.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随访发现,EVR重建RO数量对应保肢率分别为1条83.3%(30/36)、2条80%(14/18)、3条75%(3/4),P=0.842。EVR术重建RO数量与保肢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特定皮肤区域血供研究指导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能帮助建立精准有效的下肢血液循环,对改善CLI患者下肢缺血情况,促进缺血损伤组织愈合和提高保肢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皮肤区域血供 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 下肢重症缺血 保肢率
原文传递
下肢重症缺血治疗中血管区域概念运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喆 张纪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2,共2页
1987年Taylor初次提出血管区域(angiosome)概念,即特定血管支配特定皮肤区域及皮下组织,并用于整形科的皮瓣移植。近年来血管区域概念已扩展运用于评估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limbischemia,CLI)的术前情况、诊疗方法、远期预后。... 1987年Taylor初次提出血管区域(angiosome)概念,即特定血管支配特定皮肤区域及皮下组织,并用于整形科的皮瓣移植。近年来血管区域概念已扩展运用于评估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limbischemia,CLI)的术前情况、诊疗方法、远期预后。本文就血管区域概念及其在CLI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区域 下肢重症缺血
原文传递
微创技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昌伟 管珩 +3 位作者 李拥军 郑曰宏 刘卫 王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6-7,17,共3页
目的 探讨术中血管微创治疗技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7月至2000年10月,采用术中同时行髂动脉腔内微创治疗技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肢体远端动脉重建术治疗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 目的 探讨术中血管微创治疗技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7月至2000年10月,采用术中同时行髂动脉腔内微创治疗技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肢体远端动脉重建术治疗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5例(20条肢体)。结果 术中17条髂动脉微创介入治疗均获成功,11 条肢体同时行股-膕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3条肢体行股-股- 动脉入工血管旁路系列转流术,5条肢体行股深动脉成形术。其中有1条肢体股- 动脉旁路术失败。本组患者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1-16个月),髂动脉腔内支架通畅率l00%,3条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均通畅,而股-膕动脉人工血管通畅率78.6%,截肢率10.0%。结论 术中髂动脉腔内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同时结合远端动脉重建术是治疗广泛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人工血管支架 微创介入治疗 血管外科手术 重症下肢缺血
下载PDF
骼动脉支架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昌伟 管珩 +3 位作者 李拥军 郑曰宏 刘景 张杰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 探讨术中髂动脉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下肢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 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5月 ,采用术中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9例 (13条肢体 ... 目的 探讨术中髂动脉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下肢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 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5月 ,采用术中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高危重症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9例 (13条肢体 )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 76岁 ,均以静息痛为主诉。术前踝肱指数为 0 .2 2± 0 .17。 结果 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10条 ,股深动脉成形 11条 ,股 -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3条 ,均获得成功。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踝肱指数 0 .41± 0 .15 ,与术前相比有提高 (P <0 .0 5 )。平均随访 11个月 (1- 2 3个月 ) ,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 ,均无静息痛 ,仅 3例残余有轻度间歇性跛行。 结论 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是治疗高危重症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骼动脉支架 股深动脉成形术 手术治疗 高危患者 重症下肢缺血 临床研究 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人工血管
下载PDF
重症下肢缺血外科治疗的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燎 吴庆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32-535,共4页
重症下肢缺血为下肢缺血发展到Fontaine 3到4期,已经出现静息痛、肢体溃疡坏疽甚至肢体丢失等表现。此时,单纯的内科治疗已无法达到治疗目的,需要外科干预治疗。目前血管外科对于重症下肢缺血最主要的方法包括腔内治疗和手术转流。
关键词 重症下肢缺血 腔内治疗 手术转流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重症下肢缺血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蒋米尔 殷敏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5期405-408,共4页
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极端严重状态,是指动脉硬化闭塞所引起的肢体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下肢的发生率远高于上肢。在未接受动脉重建的下肢CLI病人中,1... 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极端严重状态,是指动脉硬化闭塞所引起的肢体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下肢的发生率远高于上肢。在未接受动脉重建的下肢CLI病人中,1年截肢率为25%,死亡率高达3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下肢缺血 血运重建术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腔内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庄曦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3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缺血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整群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重症下肢缺血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18肢)临床资料。其中10肢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8肢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支架...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缺血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整群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重症下肢缺血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18肢)临床资料。其中10肢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8肢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经过手术治疗,该次研究中16例患者(18肢)手术成功率为83.33%(15/18),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32±0.10),跂行距离为(32.65±16.38)m,术后12个月患者踝肱指数(ABI)为(0.79±0.15),跂行距离为(259.36±38.58)。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下肢缺血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耐受较好,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重症下肢缺血 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重症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问题与对策
9
作者 刘昌伟 吴巍巍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11期91-93,共3页
重症下肢缺血(CLI)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导致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目前针对下肢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都难以取得非常理想的结果,CLI的1年截肢率高达30%,死亡率可以达到25%,仍然是严重困扰临床医生和难以解决的临床实... 重症下肢缺血(CLI)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导致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目前针对下肢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都难以取得非常理想的结果,CLI的1年截肢率高达30%,死亡率可以达到25%,仍然是严重困扰临床医生和难以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为什么CLI治疗方法很多,却难以得到理想的治疗结果?这主要与疾病本身的特点有关,也与当今医学发展的局限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下肢缺血 外科治疗 治疗方法 临床医生 人类健康 医学发展 CLI 截肢率
下载PDF
123例Fontaine Ⅳ级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
10
作者 张鸿颖 单爱静 施娅雪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1期2883-2885,共3页
关键词 重症下肢缺血 下肢动脉缺血 护理 动脉闭塞性病变 缺血性静息痛 缺血性溃疡 组织损害
下载PDF
重症下肢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川 郭发才 周栋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4-547,共4页
重症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指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病变导致的肢体缺血性静息痛和组织损害,长期血液供应不足导致严重肢体缺血,并掀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最终导致静息痛或腿部的营养性病变,或者二者均发生。后者... 重症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指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病变导致的肢体缺血性静息痛和组织损害,长期血液供应不足导致严重肢体缺血,并掀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最终导致静息痛或腿部的营养性病变,或者二者均发生。后者包括下肢远端缺血性溃疡或坏疽。因此,CLI被认为是"终末期"的外周动脉疾病(P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下肢缺血 腔内治疗 手术转流 动脉静脉化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瑞敏 余力伟 张在兴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82-88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88%,随访率88.89%...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88%,随访率88.89%,进行为期3-73个月的随访,平均(18±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3.01%。术后1-3年通畅率分别为(81±4)%、(68±6)%、(61±7)%。动脉闭塞25例,二次手术4例,截肢9例。溃疡或坏死创面术后半年愈合率78.85%,1年愈合率83.65%。术后l-3年保肢率分别为(81±4)%、(71±5)%、(65±6)%。结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通过联合腔内介入技术、外科旁路手术及干细胞移植方法的镶嵌式的血运重建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使血管通畅,降低截肢平面,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保肢率,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精准血管腔内血运重建联合通冠胶囊治疗重症下肢缺血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导 李锦伟 +3 位作者 孟凡喆 陈捷晗 张敏州 常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灌注区段(angiosome)理念指导下精准腔内膝下动脉血运重建联合通冠胶囊治疗对重症下肢缺血(C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LI患者110例,其中74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中精准建立angiosome区域直通血流患者纳入直接血运... 目的观察血管灌注区段(angiosome)理念指导下精准腔内膝下动脉血运重建联合通冠胶囊治疗对重症下肢缺血(C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CLI患者110例,其中74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中精准建立angiosome区域直通血流患者纳入直接血运重建组(DR组),36例开通邻近angiosome区域血管血流患者为间接血运重建组(IR组),两组再分别随机分为通冠胶囊治疗组、安慰剂对照组。对比DR、IR组治疗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疗效指标及术后6个月终点指标。结果 DR、IR组治疗、对照组患者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皮肤温度和经皮氧分压随术前术后时间变化(P<0.05),术后各指标参数均值较术前升高;两组治疗、对照组间各参数均值差别随时间变化(P<0.05),各参数均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血管通畅率、溃疡愈合率、保肢率,DR组对照组均优于IR组对照组(P<0.05),DR组治疗组与其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R组治疗组均优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 Angiosome理念下精准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可重建CLI患者病变区直通血流,改善缺血症状,联合通冠胶囊可进一步改善缺血症状,改善跛行距离、ABI、 TBI、皮肤温度和经皮氧分压,也可用于未能获得直通血运重建患者,从而提高术后靶血管通畅率、溃疡愈合率和保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灌注区段 重症下肢缺血 通冠胶囊 精准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脉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连勇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5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5月,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于介入术后给予...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5月,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于介入术后给予中药熏洗泡脚、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ABI评分及术后血管通畅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后ABI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方联合中药熏洗泡脚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脉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越 聂皓 +4 位作者 任华亮 李方达 田翠 李汇华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9.84)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13.67μg/L诊断效果最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间歇性跛行 重症下肢缺血 诊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相江 张纪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5-458,共4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腔内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重症下肢缺血 弥漫性病变 发病因素 治疗作用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微创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17
作者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微创介入治疗 重症下肢缺血 动脉硬化 闭塞性疾病 间歇性跛行 肢端溃疡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外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重建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皓 孟庆杰 刘俞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9期915-91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外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重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4条肢体),对照组18例(22条肢体)。两组患者术前行MRA、CTA或DSA,选择合适的血管重建术,术后治疗组中药...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外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重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4条肢体),对照组18例(22条肢体)。两组患者术前行MRA、CTA或DSA,选择合适的血管重建术,术后治疗组中药组方外敷;对照组应用碘伏湿敷。比较两组患者在缓解疼痛、溃疡愈合时间及经皮氧分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经皮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组方外治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缓减疼痛,提高局部组织氧分压,加快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重症下肢缺血 中药外治 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昌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3期4-5,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重症下肢缺血 年死亡率 间歇性跛行 手术时机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涛 张欢 张福先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06-108,112,共4页
目的探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应用DCB治疗股腘动脉长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19例患者的术前、术中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2例下肢股腘... 目的探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应用DCB治疗股腘动脉长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19例患者的术前、术中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2例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患者经术前评估计划行紫杉醇DCB治疗,其中19例患者成功采用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2例患者术中导丝经内膜下通过病变段,遂更改治疗方案行支架成形术,1例患者普通球囊扩张后出现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夹层,亦更改治疗方案为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通畅率为89.5%,6个月随访期间没有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干预,患者术后ABI较术前明显升高,平均升高0.36±0.20(P<0.05)。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死亡、截肢等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D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可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下肢缺血 闭塞性动脉硬化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