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微骨折术效果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薛雷 曹树业 刘庆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 分析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TKOA)患者行关节镜微骨折术效果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TKOA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 目的 分析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TKOA)患者行关节镜微骨折术效果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TKOA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常规膝关节手术,观察组行关节镜微骨折术,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另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分析影响关节镜微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4.00%,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血栓组比较,有血栓组年龄≥60岁、高血脂症、止血带应用时间>90 min、术后卧床时间≥3 d、手术时间≥1 h率和Caprini评分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脂症、止血带应用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手术时间、Caprini评分均是TKOA患者关节镜微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脂症、止血带应用时间>90 min、术后卧床时间≥3 d、手术时间≥1 h、Caprini评分均是TKOA患者关节镜微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关节镜微骨折术在TKOA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但受年龄过大、术后卧床时间和手术时间过长等因素影响极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只有加强对该类影响因素的预防干预,才能有效降低患儿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微骨折术 治疗效果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孙玉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干预,比较2组产妇的凝血功能、下肢疼痛程度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5 d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5 d及7 d的下肢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干预,可以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减轻产妇术后下肢疼痛,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间歇脉冲加压抗栓系统 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梦圆 朱艳菊 +2 位作者 赵宇 王茜 葛永梅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事件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栓结局情况将其分为血栓完全消失组(34例)和血栓机化残留组(24例)。比... 目的:探讨影响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事件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栓结局情况将其分为血栓完全消失组(34例)和血栓机化残留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产次、血栓形成部位、产前产后血红蛋白差值、产前产后血小板差值与下肢静脉血栓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产(aOR=0.268,95%CI为0.079~0.909)是血栓机化残留的保护因素,相对产前产后PLT差值(6~40)×10^(9)/L,产前产后PLT差值<6×10^(9)/L(aOR=0.076,95%CI为0.008~0.680)为血栓机化残留的保护因素。结论:产前产后血小板差值越小,静脉血栓完全消失的可能性越大;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静脉血栓机化残留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下肢静脉血栓 转归
下载PDF
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及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张飞 刘俊 杨晓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及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及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科Ⅰ号合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血栓最大强度(MA)和综合凝血指数(CI)],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双侧股静脉血流速度),患肢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髌骨上10 cm周径、髌骨下10 cm周径)及治疗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 <0.05);治疗后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R、K值均较治疗前升高,α、MA、C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凝指标PT、APTT、TT值均较治疗前升高,FIB、D-二聚体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髌骨上10 cm周径、髌骨下10 cm周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P <0.05)。结论:骨科Ⅰ号合剂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及血栓弹力图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Ⅰ号合剂 利伐沙班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患肢肿胀程度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多学科整合护理路径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影响
5
作者 吕丽霞 肖将娣 陈美 《广州医药》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学科整合护理路径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 目的 探讨多学科整合护理路径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下肢骨折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组患者实施多学科整合护理路径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二者住院时间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降低,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且联合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0%vs17.14%,P<0.05);联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多学科整合护理路径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可改善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和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整合 护理路径 优质护理 手术室 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骨折
下载PDF
预警风险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6
作者 薛青梅 胡月 张凤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究预警风险护理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2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预警风险护... 目的探究预警风险护理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2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预警风险护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及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护理干预前,两组GSES、ES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1个月后,研究组GSES、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术老年患者实施预警风险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与自护能力,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风险护理 髋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自我效能感 自护能力 术后康复
下载PDF
急性脊髓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在抗凝及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臀部血肿1例
7
作者 任勇 福婷 +9 位作者 马超 陈真 李宝宝 牛宁 洪建华 伏晓琳 孙小妮 曹雪 蒲秀玲 王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435-1437,共3页
臀部肿胀不单纯是肌肉组织水肿可能,也有出血或感染的可能。因臀部软组织丰厚,肌间深部出血一时难以快速发现,因此准确识别、快速评估臀部肿胀的原因、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控制出血的适当措施至关重要。该文报道了1例急性脊髓炎合并... 臀部肿胀不单纯是肌肉组织水肿可能,也有出血或感染的可能。因臀部软组织丰厚,肌间深部出血一时难以快速发现,因此准确识别、快速评估臀部肿胀的原因、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控制出血的适当措施至关重要。该文报道了1例急性脊髓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其在抗凝及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臀部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炎 下肢静脉血栓 臀部血肿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诊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探讨
8
作者 刘雪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82-0184,共3页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诊ICU患者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并探究此护理方式的临床运用优势。方法 筛选时间节点为2022.5-2023.5,样本构成均为急诊ICU收治的患者,收录样本计58例,分组指导为双色球随机法,拟定组别为参照组、实验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诊ICU患者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并探究此护理方式的临床运用优势。方法 筛选时间节点为2022.5-2023.5,样本构成均为急诊ICU收治的患者,收录样本计58例,分组指导为双色球随机法,拟定组别为参照组、实验组,各组29例,前者护理工作以常规护理进行,后者护理工作以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就统计临床相应指标展开分析,即:静脉血流状况(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速度峰值)、临床指标(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伤口引流量)、患肢肿胀程度、疼痛状况、满意度(满意、尚满意、不满意)。结果 静脉血流状况2组数据有差别,且实验组静脉血流平均速度(34.62±2.39)cm、静脉血流速度峰值(56.41±4.75)cm较参照组高P<0.05。术后指标2组有差异,且实验组首次排气时间(23.63±2.34)h、进食时间(22.25±2.26)h、伤口引流量(430.15±46.35)ml较参照组值更佳P<0.05。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状况护理后2组有差别,实验组患肢肿胀程度(0.74±0.21)cm、疼痛状况(3.09±0.99)分较参照组低P<0.05。满意度统计2组有差别,且实验组96.55%值高于参照组79.31%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诊ICU患者,对于下肢静脉血栓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且此护理方式的临床运用优势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急诊 ICU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9
作者 刘仙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68-0171,共4页
分析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2013年1月至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之间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 分析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2013年1月至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之间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26.67%),观察组1(3.33%),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另外,对照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可以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下肢静脉血栓的严重程度,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 影响
下载PDF
探讨血管超声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齐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12-0015,共4页
采用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LEVT),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高阳县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以及血管超声检查的288例疑似LEVT患者。LEVT的诊断金标准是DSA,以此分析血管超声检... 采用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LEVT),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高阳县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以及血管超声检查的288例疑似LEVT患者。LEVT的诊断金标准是DSA,以此分析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诊断情况,并比较血管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的病灶位置检出情况、LEVT与非LEVT患者血流参数水平。结果 经DSA检查证实,288例疑似LEVT患者中,阳性192例(66.67%),阴性96例(33.33%);血管超声检查阴性106例(36.81%),阳性182例(63.19%),与DSA检查比较,真阴性95例(32.99%),真阳性181例(62.85%)。经计算,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灵敏度为94.27%,诊断符合率为95.83%,阳性预测值为99.45%,特异度为98.96%,阴性预测值为89.62%,均处于较高水平;而误诊率为1.04%,漏诊率为5.73%,均处于较低水平。血管超声检查病灶位置检出率为63.19%,低于DSA检查的6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超声检查显示LEVT患者的收缩期流速峰值(PSV)、舒张末期速度(EDV)水平均低于非LEVT患者(P<0.05);LEVT患者血管阻力指数(RI)水平高于非LEVT患者(P<0.05)。结论 应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LEVT效果明确,可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较低,而且还可以有效诊断出不同病灶血栓,分析LEVT患者血流情况,为静脉血栓病情评估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下肢静脉血栓 病灶位置 准确率 诊断效能
原文传递
孕产妇要注意防范下肢静脉血栓
11
作者 张宁宁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2期20-20,共1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新妈妈们来说,产后恢复是她们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之一。然而,在众多的产后问题中,下肢静脉血栓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那么,产后如何防范下肢静脉血栓呢?下肢静脉血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新妈妈们来说,产后恢复是她们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之一。然而,在众多的产后问题中,下肢静脉血栓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那么,产后如何防范下肢静脉血栓呢?下肢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内形成血栓,阻塞了正常的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产后恢复 血液循环 孕产妇 健康隐患 关注度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
12
作者 周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84-0187,共4页
分析护理干预对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预防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疼... 分析护理干预对骨折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预防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骨折病人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可防止其发生,提高病人的凝血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下载PDF
久坐不动,当心下肢静脉血栓
13
作者 林洁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2期75-75,共1页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于下肢静脉内血液非正常凝结,导致静脉管腔堵塞,血液回流受阻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病症。该疾病会造成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及并发肺栓塞,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诱发因素有3个下肢静脉血栓的成因主要有静脉血流缓慢、静脉...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于下肢静脉内血液非正常凝结,导致静脉管腔堵塞,血液回流受阻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病症。该疾病会造成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及并发肺栓塞,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诱发因素有3个下肢静脉血栓的成因主要有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3种。静脉血流缓慢:主要因为长时间制动、长期卧床、久坐及静脉曲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血流 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回流受阻 临床病症 并发肺栓塞 静脉瓣膜 长期卧床
下载PDF
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14
作者 李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3-0076,共4页
探讨老年患者在手术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住院的624例骨科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其随机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每一组有312名患者。观察组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探讨老年患者在手术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住院的624例骨科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其随机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每一组有312名患者。观察组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两组血栓发生率,血栓部位,血栓类型,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 DVT的发病率为10.3%,对照组的 DVT发病率为1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χ2=4.549, P<0.05)。急性血栓发生率为12.5%,亚急性血栓形成率为2 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8,P<0.05)。结论 采用高质量的护理模式,能明显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延迟血栓的急性发作,提高病人对病人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马丽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94-0197,共4页
本项研究致力于评估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我们选定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0名下肢骨折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观察组实... 本项研究致力于评估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我们选定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0名下肢骨折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观察组实施了循证护理策略,对照组则仅接受标准的护理程序,本研究主要观察和比较了两组在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14%,显著超过对照组的71.43%(P<0.05),这些差异在统计上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踝泵运动对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思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4-0007,共4页
下肢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是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观念认为骨折术后 DVT发生主要与卧床、创伤等因素有关,然而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骨折术后 DVT发生与骨折部位、手术类... 下肢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是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观念认为骨折术后 DVT发生主要与卧床、创伤等因素有关,然而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发现骨折术后 DVT发生与骨折部位、手术类型等有关,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踝泵运动作为一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运动方式,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抗凝药物的效果,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本课题拟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踝泵运动的内容、机理、临床应用现状、意义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指导病人早期强化踝泵运动,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泵运动 下肢静脉血栓 骨折术后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曾佳 杨杰 蒋红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144-148,共5页
下肢静脉血栓是脊髓损伤(SCI)患者围术期伴随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围术期非预期性死亡的重要因素。引发SC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手术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泵等物理措施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预防下... 下肢静脉血栓是脊髓损伤(SCI)患者围术期伴随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围术期非预期性死亡的重要因素。引发SC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手术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泵等物理措施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降低S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途径。本文对SC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为降低SCI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弹力袜 间歇性充气加压泵 抗凝药物
下载PDF
“321”健康教育模式在下肢静脉血栓滤器植入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李菲菲 秦晶 +5 位作者 宋丽娜 余虎 王紫烟 栾香华 侯千 李亚萍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4605-4608,共4页
目的研究“321”健康教育模式在下肢静脉血栓滤器植入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腔内血管外科接受下腔静脉血栓滤器(IVCF)植入治疗的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研究“321”健康教育模式在下肢静脉血栓滤器植入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腔内血管外科接受下腔静脉血栓滤器(IVCF)植入治疗的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参照组(3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321”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入院当天、术前1 d、出院前1 d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干预前和干预后健康教育效果、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及干预期间并发症。结果术前1 d、出院前1 d两组SAS、SDS评分较入院当天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参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BREF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1”健康教育模式可缓解IVCF植入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掌握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1”健康教育模式 下肢静脉血栓滤器植入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成人重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证据总结
19
作者 徐博 赵振华 +2 位作者 邢星敏 季翠玲 袁萍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检索、评价并总结间歇性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用于成人重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文献,为临床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如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英国... 目的通过检索、评价并总结间歇性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用于成人重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文献,为临床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如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美国临床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Service System,SinoMed)、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ASH)等。检索其中关于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成人重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防治方面相关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对证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再按照主题提取与汇总证据资料。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12篇文献,通过阅读、提取和汇总,整理了关于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使用前评估患者、使用适应证、使用禁忌证、启动时机、实施前准备、充气方法、使用时长、停止时机、过程观察、并发症观察和文件记录11个主题的19条证据。结论通过证据总结,可帮助一线护理人员更高效地获取并理解和掌握证据,从而进一步规范IPC的临床使用,促进建立标准化IPC使用管理流程,提高IPC干预效果,防止患者的下肢静脉形成血栓,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间歇性充气加压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