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骨不连后骨缺损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
作者 苗旭漫 徐莘香 +1 位作者 吴其常 张志刚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缺损性骨不连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证 ,提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意见。方法 回顾分析 1 2年来收治下肢缺损性骨不连 5 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髓内和 /或髓外植骨、加压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 4 2例 ,其中股骨3... 目的 探讨下肢缺损性骨不连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证 ,提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意见。方法 回顾分析 1 2年来收治下肢缺损性骨不连 5 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髓内和 /或髓外植骨、加压钢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 4 2例 ,其中股骨33例 ,胫骨 9例 ;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 1 1例 ,其中股骨 1例 ,胫骨 1 0例。结果 全部骨不连均顺利愈合 ,骨缺损均得到修复。植骨内固定方法骨愈合时间 4~ 2 4个月 ,平均 6个月 ,患肢负重及关节活动恢复较快 ;外固定器固定方法骨愈合时间 6~2 0个月 ,平均 9个月 ,患肢负重及关节活动恢复较慢。结论 明确提出应将局部软组织情况作为重要根据选择治疗方案的观点 ;植骨内固定方法要求植骨充分、内固定牢靠 ,强调植骨方式对骨结构重建有重要意义 ;对有骨与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 ,应采用Ilizarov技术 ,即先切除病损骨 ,行骨输送修复骨缺损 ,软组织创面可同时缩小、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不连 骨缺损 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 适应证 临床资料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小儿下肢骨不连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邓京城 潘少川 +2 位作者 于风章 祁新禹 孙保胜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运用 Ilizarov技术辅以手术治疗小儿胫 (股 )骨不连接。方法 本组共 9例 ,做骨不连处纵切口 ,切除骨不连处瘢痕、纤维瘤样组织、硬化骨、部分增厚的骨膜。骨不连处植骨。克氏针固定维持胫 (股 )骨轴线及对合。Ilizarov外固定器... 目的 运用 Ilizarov技术辅以手术治疗小儿胫 (股 )骨不连接。方法 本组共 9例 ,做骨不连处纵切口 ,切除骨不连处瘢痕、纤维瘤样组织、硬化骨、部分增厚的骨膜。骨不连处植骨。克氏针固定维持胫 (股 )骨轴线及对合。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患肢。结果 经 0 .6~ 5年随访 ,7例病人骨不连愈合 ,已拆除外固定器。结论 治疗骨不连接时 ,切除病变十分重要 ,胫 (股 )骨近端做骨延长术无助于远端骨不连接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下肢延长 儿童 下肢骨不连 治疗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髓内植骨一次性延长治疗下肢骨不连肢体短缩畸形 被引量:5
3
作者 苗旭漫 王亚军 徐莘香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年第2期88-89,共2页
为总结下肢骨不连肢体短缩畸形治疗经验,采用自体半侧腓骨髓内植骨,髂骨充填骨缺损区,梯型加压钢板固定术式一次性延长下肢骨不连后肢体短缩畸形16例16个骨。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显示股骨平均延长3.5cm,胫骨1.8cm,平均骨愈合时间14个月... 为总结下肢骨不连肢体短缩畸形治疗经验,采用自体半侧腓骨髓内植骨,髂骨充填骨缺损区,梯型加压钢板固定术式一次性延长下肢骨不连后肢体短缩畸形16例16个骨。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显示股骨平均延长3.5cm,胫骨1.8cm,平均骨愈合时间14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骨不愈合并发症发生。认为:髓内及延长区植骨加金属钢板固定牢靠,患肢功能恢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植骨 固定 下肢骨不连 肢体短缩畸形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下肢骨不连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舜喜 《中国康复》 2005年第5期304-304,共1页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下肢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下肢骨不连患者给予减重步行训练。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骨折愈合5例(33.3%);3-4个月时8例(53.3%);4-6个月时1例(6.7%)。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促进下肢骨不连的愈合。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下肢骨不连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骨(瓣)膜在下肢骨不连、骨缺损显微外科修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谭金海 陈振光 《医学新知》 CAS 1998年第4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骨膜 下肢骨不连 骨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三维支架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不连并短缩畸形2例报告
6
作者 邓春雷 郑朝东 彭建 《肇庆医学》 2003年第2期36-36,38,共2页
关键词 三维支架外固定器 下肢骨不连 下肢短缩畸形 胫腓骨骨折 合并症
下载PDF
Ender's针治疗下肢骨不连八例报告
7
作者 石金海 李荣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6年第3X期11-11,共1页
Ender's针治疗下肢骨不连八例报告石金海(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南昌330006)李荣金(南昌县人民医院骨科南昌县330200)我们用Ender's针治疗下肢骨不连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8例,男... Ender's针治疗下肢骨不连八例报告石金海(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南昌330006)李荣金(南昌县人民医院骨科南昌县330200)我们用Ender's针治疗下肢骨不连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8例,男7例,女1例,年龄在25~5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下肢骨 坚强内固定 股骨干 愈合时间 植骨 外固定 胫骨干 髓内针固定 关节僵硬
下载PDF
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照护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8
作者 龚雪 张萍 +3 位作者 廖少娜 黄文嫣 杨晨 宋慧娟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了解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照护过程中的体验与需求,为制订基于患者诉求的健康照护参与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2-3月,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骨科行下肢骨搬运术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半结... 目的了解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照护过程中的体验与需求,为制订基于患者诉求的健康照护参与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2-3月,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骨科行下肢骨搬运术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归纳出参与态度差异化(主动参与、被动接受)、参与过程存在障碍(角色思维固化、疾病负担制约、信息困境感知、医疗环境限制)、呈现多维度的参与需求(信息支持需求、情感支持需求、过渡期护理需求)3个主题。结论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照护过程中尚存在较多问题,医护人员应帮助其纠正角色认知偏差,提高其自我倡权意识和参与能力,关注其参与过程的障碍因素,优化多元支持系统,以促进患者围术期和过渡期自身健康照护的有效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搬运 患者参与 健康照护 体验 需求 质性研究
下载PDF
踝关节接触力学与下肢骨肌生物力学耦合模拟研究
9
作者 金鲲鹏 靳忠民 李俊言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7-307,共1页
目的关节接触力学的计算模拟有助于提高对踝关节病理的认识。然而,目前的骨肌模型大多是基于多刚体动力学,没有考虑肌肉力导致关节的变形和运动,进而改变肌肉的力臂和地面反作用力,影响肌肉力和接触力的预测。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和验证... 目的关节接触力学的计算模拟有助于提高对踝关节病理的认识。然而,目前的骨肌模型大多是基于多刚体动力学,没有考虑肌肉力导致关节的变形和运动,进而改变肌肉的力臂和地面反作用力,影响肌肉力和接触力的预测。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和验证一个踝关节接触力学与下肢骨肌生物力学耦合模型,该模型包含软骨柔性接触。方法建立了一个包括下肢骨骼、软骨、肌肉和韧带的有限元骨肌模型。将踝关节的柔性接触模型分别耦合和非耦合到下肢肌肉骨骼模型中。以步态时的关节角度和地面反作用力作为输入。直接对有限元肌肉骨骼模型进行肌肉力冗余优化,以同时求解踝关节的肌肉力、接触力和接触应力。结果模型预测的踝关节肌肉力和接触力的大小与趋势和文献一致,并且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变形对踝关节的肌肉力、接触力和接触应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本文开发了一个踝关节接触力学与下肢骨肌生物力学耦合模型,考虑了关节变形和运动对肌肉力和接触力影响,本研究为未来踝关节模型所需的复杂程度提供了指导,并可用于评估干预后的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骨骼系统 关节变形 下肢骨 生物力学 接触力学 踝关节 多刚体动力学 关节角度
原文传递
Anybody仿真太极不同步法时股骨及下肢骨主要关节的应力特征
10
作者 都志豪 朱宇童 +2 位作者 李浩杰 翟丰 李飞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21-3128,共8页
背景:Anybody骨肌建模系统,使用数学建模技术模拟人体骨骼、肌肉和环境的关系,可对人体的逆向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出下肢关节力等指标。目的:分析练习太极拳动作时下肢骨主要关节的应力分布规律,为其科学训练和锻炼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在... 背景:Anybody骨肌建模系统,使用数学建模技术模拟人体骨骼、肌肉和环境的关系,可对人体的逆向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出下肢关节力等指标。目的:分析练习太极拳动作时下肢骨主要关节的应力分布规律,为其科学训练和锻炼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选取8名太极拳健将级运动员进行7组步法动作和右腿股骨CT的数据采集。使用BTS红外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太极(八法五步)7组步法动作的运动和力学数据,利用Anybody 7.2骨肌模型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下肢关节动力学参数,结合Workbench 19.2对股骨进行应力计算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利用Workbench软件分析得出了7组步法动作的股骨应力结果,7组动作的应力峰值由大至小顺序是:退步捋势(22.00 MPa)、退步採势(19.379 MPa)、左右移步挤按(9.35 MPa)、左右移步肘靠(6.30 MPa)、进步掤势(4.68 MPa)、进步挒势(2.57 MPa)、中定独立势(0.31 MPa)。②在7组步法动作中2种向后退步动作股骨应力最大(P<0.05),且在7组动作运动过程中的股骨最大应力位置均不同。③上述结果证实,在太极(八法五步)7种步法动作练习时,股骨应力阈值和最大应力位置会随着5种方向(7组动作)运动不同而变化,通过连续训练能够全面地刺激股骨体,进步动作对于股骨体正面和外侧上端影响较大,退步动作对股骨体后面和内侧影响较大,左右横向步法动作主要是股骨体两侧对称受力。④初学者要根据不同步法动作的受力特点来进行针对训练,进步动作和退步动作训练时要注重太极拳的旋转用力以及左右横移步法动作训练时的内侧对抗用力,根据自身薄弱问题,对太极拳训练步法有所侧重,进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八法五步 股骨 Anybody骨肌模型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关节受力 下肢骨
下载PDF
诱导膜技术治疗下肢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徐皓月 杨明辉 +1 位作者 黄飞 罗刚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骨缺损是指骨感染、骨肿瘤、先天性疾病或严重创伤导致的骨结构缺失。由于高能量损伤发生率增加和自身解剖结构特点,下肢骨缺损尤其常见,成为创伤骨科领域的研究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技术、开放植骨技术和骨... 骨缺损是指骨感染、骨肿瘤、先天性疾病或严重创伤导致的骨结构缺失。由于高能量损伤发生率增加和自身解剖结构特点,下肢骨缺损尤其常见,成为创伤骨科领域的研究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技术、开放植骨技术和骨搬运技术等,但这些技术都存在固有的不足。近年来,诱导膜技术因其操作步骤标准化、简单高效而逐渐用于重建节段性骨缺损。诱导膜技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成具有生物效应的诱导膜,第二阶段是将骨填充物(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或生物活性物质等)填充到缺损区域,填充后,使用特定的固定方法将骨填充物固定在原有的骨骼结构中。本文对诱导膜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国内外治疗下肢骨缺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讨论其潜在的基础和临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 下肢骨缺损 骨移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术中的效果
12
作者 张衍平 李现虎 李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69-571,57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术中的效果。【方法】268例接受下肢骨折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134例)与对照组(全麻,134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苏醒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术中的效果。【方法】268例接受下肢骨折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134例)与对照组(全麻,134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拔喉罩时(T_(3))的MAP、HR与麻醉前(T_(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_(1)、T_(2)、T_(3)时的MAP、HR均显著高于T_(0)时,观察组在T_(1)、T_(2)、T_(3)时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_(2)、T_(3)时的PT、TT、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下肢骨折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麻醉效果更好,围术期患者体征稳定,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下肢骨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
原文传递
腰硬联合麻醉及静脉全身麻醉用于下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李超 焦明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静脉全身麻醉用于下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切开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CSEA,对照组行静脉全身...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静脉全身麻醉用于下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切开内固定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CSEA,对照组行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疼痛程度、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以及阻滞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PLT、FIB、D-D和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术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全身麻醉相比,CSEA对下肢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更佳,更利于改善凝血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且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损伤 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麻醉
原文传递
腰硬联合麻醉在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田宗华 罗宗永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于建始县中医医院实施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0月于建始县中医医院实施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凝血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6、12、24 h,两组疼痛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4 h、术后24 h,两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麻醉前,但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麻醉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低于麻醉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关节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老年下肢骨创伤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不同的麻醉与镇痛方法的关联性
15
作者 陈诗渝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68-0171,共4页
探究不同镇痛与麻醉方法与手术后下肢骨创伤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联性。方法 本次从2023.08内开始选取病例,病例均为实施手术的下肢骨创伤老年病例,选取结束于2024.04内,共50例病例受试,按不同镇痛与麻醉方法分组,其中实施硬... 探究不同镇痛与麻醉方法与手术后下肢骨创伤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联性。方法 本次从2023.08内开始选取病例,病例均为实施手术的下肢骨创伤老年病例,选取结束于2024.04内,共50例病例受试,按不同镇痛与麻醉方法分组,其中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25例设为CSEA组,实施静脉自控镇痛(PCIA)+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25例设为全麻组。检验对比各时点的VAS(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表)、MMSE(简易精神状态评估表)等评分变化及不良事件比例。结果 与全麻组相比而言,CSEA组VAS量表在术后6h、12h、1d、2d时均为更低得分值(P<0.05)。与术前相比而言,两组MMSE量表在术后1d、3d、1w时的得分均降低,但术后各时点CSEA组得分值均较高,而全麻醉均较低(P<0.05)。与全麻组相比而言,CSEA组的不良事件比例更低(P<0.05)。结论 不同镇痛与麻醉方法对手术后下肢骨创伤老年患者的早期认知均有一定的损伤,但选择PCEA+CSEA处理的影响更小,且镇痛作用更强,还可减少副作用,后续可作为优先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麻醉方 下肢骨创伤 老年 手术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依从性干预护理对下肢骨关节损伤康复患者关节活动度影响
16
作者 赵林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3-0106,共4页
分析依从性干预护理对下肢骨关节损伤康复患者活动度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2例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1例,依从性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患肢骨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大于... 分析依从性干预护理对下肢骨关节损伤康复患者活动度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2例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1例,依从性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患肢骨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依从性干预护理有利于扩大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患肢骨关节活动度,促进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关节损伤 关节活动度 依从性干预护理
下载PDF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联合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下肢骨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梅晓龙 张涛 +1 位作者 徐卫国 陆娜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缺损采取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骨缺损6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下肢骨缺损采取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骨缺损6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Ilizarov骨搬移治疗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更短,骨愈合指数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合端植骨内固定与Ilizarov骨搬移联合治疗下肢骨缺损,不仅可缩短康复时间,更好地改善炎症,而且安全性高,术后生活质量更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缺损 Ilizarov骨搬移 对合端植骨内固定 生活质量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克氏针可调节固定装置于下肢骨牵引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德慧 高远 +1 位作者 孔丹 陈雪梅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66-768,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克氏针可调节固定装置,并观察其应用于下肢骨牵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的168例行下肢骨牵引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实施... 目的设计一种克氏针可调节固定装置,并观察其应用于下肢骨牵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创伤骨科收治的168例行下肢骨牵引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实施常规的骨牵引护理,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22~67岁,平均(41.5±6.5)岁。观察组患者在原有克氏针上使用可调节固定装置,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18~65岁,平均(38.7±7.3)岁。术后评价克氏针偏移发生率和克氏针感染发生率,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克氏针偏移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无效牵引发生率、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可调节固定装置能够增强骨牵引的稳定性,为骨牵引患者专科护理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 克氏针 骨牵引 创伤 护理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天鹏 马昀欣 周晓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418-420,424,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简...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中医症状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关节功能(HSS)评分、关节最大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肿胀、瘀斑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ADL、BBS、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FAC分级、HSS评分、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损伤 骨折/针灸疗法 骨折/康复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在下肢骨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王艳平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5期21-25,共5页
目目的:探讨下肢骨手术后康复中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一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双色球分组,抽到绿色球的患者为观察组,橙色球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各100例。2组分别实施外科快速... 目目的:探讨下肢骨手术后康复中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一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双色球分组,抽到绿色球的患者为观察组,橙色球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各100例。2组分别实施外科快速康复和传统康复训练理念,对2组患者的下肢骨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和记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骨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20/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00%(38/1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术后30天再入院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天VAS评分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在下肢骨手术患者中应用,有助于使关节活动度提高,同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降低术后疼痛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与住院花费,临床应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的康复措施,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手术 术后康复 外科快速康复理念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