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前突畸形遗传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熊雪妍 马嘉磊 +2 位作者 陆嘉玲 夏润芃 徐余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下颌前突(MP)是一种以下颌骨发育过度为特征的颌面部畸形,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严重影响患者口颌功能和颜面美观。MP相关的遗传学研究相继报道了许多可疑致病基因座位和变异位点,这些研究进展为阐明M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 下颌前突(MP)是一种以下颌骨发育过度为特征的颌面部畸形,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严重影响患者口颌功能和颜面美观。MP相关的遗传学研究相继报道了许多可疑致病基因座位和变异位点,这些研究进展为阐明M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现从家系连锁分析、病例对照关联研究、microRNA水平研究和相关遗传综合征等几方面对下颌前突的遗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遗传学病因 基因变异 家系连锁分析 关联研究 遗传综合征
下载PDF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影响下颌前突患者颏唇区轮廓变化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邹维娜 张昆 +3 位作者 胡小蓓 蒲玉梅 王育新 刘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501,共6页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颏唇区轮廓变化。方法:纳入16名下颌前突患者,手术方式为BSSRO或BSSRO+Le Fort I型截骨术。收集术前1周(T0)、术后6~8个月(T1)螺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建模...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颏唇区轮廓变化。方法:纳入16名下颌前突患者,手术方式为BSSRO或BSSRO+Le Fort I型截骨术。收集术前1周(T0)、术后6~8个月(T1)螺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建模并导入3-matic软件拟合、测量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及下唇区、颏部和颏唇区体积变化。并对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移动距离、各分区体积变化和平均移动距离行Pearson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在三维方向变化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下唇区及颏部软硬组织体积变化以及平均移动距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下颌前突患者BSSRO术后颏唇区软硬组织变化在三维方向均有显著相关性,且能够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下颌前突 BSSRO 相关性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滕利 任敏 +5 位作者 张智勇 吴国平 丁波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1.3岁。单纯下颌前突53例,下颌前突合并偏颌28例,上颌后缩11例,大舌2例,双侧颧骨突出1例。X线头影测量: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A point,SNA)80~83°,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B point,SNB)80~84°,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point—nasion—B point,ANB)-3~1°。采用改良术式43例,经典术式52例。结果 患者术后面型及咬黯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经典术式组患者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患者术后下唇区感觉障碍2例,畸形轻度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7年,复查X线并进行头影测量:SNA角81~83°,SNB角78~81°,ANB角1~4°。结论 改良术式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而对轻度至中度下颌前突患者则既可应用改良术式也可应用经典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对比分析 矫治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同期行下颌角修整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 被引量:6
4
作者 周会喜 艾伟健 +1 位作者 刘曙光 刘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12-1713,共2页
目的评价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同期行下颌角修整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采用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下颌角修整术+颏... 目的评价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同期行下颌角修整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采用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下颌角修整术+颏成型术的7例,采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并旋转颌平面+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下颌角修整术+颏成型术的12例。结果所有患者的唇颏关系改善明显,面部基本无偏斜,口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同期行下颌角修整可较好地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 下颌角修整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 被引量:6
5
作者 任敏 滕利 +5 位作者 张智勇 丁波 吴国平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的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单...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的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11例,严重出血1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4例。结论: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骨折、感染和复发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可能危及生命。必须根据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或避免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并发症
下载PDF
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对骨性下颌前突舌骨位置和气道宽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琳 马卫东 +2 位作者 曲卫国 吴平 王明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骨性下颌前突患者施行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其舌骨位置及气道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16例(男性5人,女性11人)严重骨性下颌前突,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且只施行下颌SSRO术式的患者,对... 目的:探讨严重骨性下颌前突患者施行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其舌骨位置及气道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16例(男性5人,女性11人)严重骨性下颌前突,用固定矫治器治疗且只施行下颌SSRO术式的患者,对其正畸-正颌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下颌前突患者施行SSRO后,气道宽度(P<0.05)、颏舌骨肌附着点间的距离(P<0.01)减小;而男性患者茎突舌骨肌附着点间的距离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骨性下颌前突患者单纯施行下颌骨SSRO后,气道宽度以及舌骨与下颌骨颏部间的距离明显减小,但未发现舌体和气道明显的临床症状。提示下颌施行SSRO后,舌体以及气道软组织可能存在某种生理性代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下颌前突 SSRO 舌骨 气道
下载PDF
下颌前突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邓诚 肖水生 +2 位作者 王涛 李颖 刘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29-530,共2页
目的 总结分析下颌骨前突畸形患者应用微动力手术系统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的治疗特点。方法 术前正畸治疗、X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制作咬板 ;手术选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术后颌间固定 1~ 2周。结果 下颌骨... 目的 总结分析下颌骨前突畸形患者应用微动力手术系统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的治疗特点。方法 术前正畸治疗、X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制作咬板 ;手术选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术后颌间固定 1~ 2周。结果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骨前突畸形 ,其关系恢复正常 ,面容改善 ,效果满意。结论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可有效地矫正下颌骨前突畸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矢状劈开截骨术 正颌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匡威 段建民 +7 位作者 汪维健 谭家莉 王桥 李潇 何黎升 商洪涛 赵晋龙 刘彦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观察期内不经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较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减小,术后应防止发生舌咽功能紊乱,并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
下载PDF
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神经管的锥状束CT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叶丽娟 郭斐 +2 位作者 康非吾 廖建兴 张雪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71-276,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锥状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来观察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与走行,避免术中损伤下颌神经。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术前均使用CBCT机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锥状束CT(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来观察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与走行,避免术中损伤下颌神经。方法:选取28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男10例,女18例),术前均使用CBCT机拍摄下颌管影像,从下颌孔至第一磨牙区域共分为5个层面测量,在每个层面分别测量下颌管内外径、下颌骨厚度、下颌管至颊舌侧骨皮质及下颌骨下缘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l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骨的厚度自下颌升支到下颌角前部呈逐渐增厚趋势,自下颌第一磨牙位置往前牙区方向又有变薄趋势。下颌管入下颌孔后,从下颌升支到下颌体部内外径均呈逐渐变小趋势。下颌升支部颊侧骨皮质厚度呈逐渐增厚趋势,到下颌体部时又呈逐渐变薄趋势。在每一层测量值中,颊侧骨髓腔的宽度均大于舌侧。舌侧骨髓腔的宽度左右差异有显著性,下颌骨厚度、下颌管内外径及颊侧骨髓腔的宽度性别差异有显著性。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的关系分为3种类型,分开类型占总测量平面(n=280)的92.5%,接触和融合型分别占6.07%和1.43%。结论:使用CBCT能够精确的显示下颌神经管的走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下颌神经管入下颌孔后先偏颊侧走行,随后再偏向舌侧。建议颊侧骨髓腔缺失的患者可采用垂直截骨术等其他术式,以避免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管 锥状束CT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下载PDF
下颌支斜行骨切开矫正下颌前突的术后软组织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静 王大章 +1 位作者 罗颂椒 陈扬熙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通过计算机对16例接受下颌支斜行骨切开矫正术的下颌前突患者的术前和术后X线头影测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软组织伴随牙骨组织块移动的比率和回归方程,为施行该术式后退下颌的治疗效果预测分析提供了参考标准。
关键词 下颌前突 斜行骨切开 软组织变化
下载PDF
下颌前突患者胸锁乳突肌和咀嚼肌的肌电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波 卢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前突患者在下颌运动和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为临床进行正颌手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前突患者32名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下颌前突患者在下颌运动和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为临床进行正颌手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前突患者32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美国BioEMGⅡ八道表面肌电仪和BioFLEX带状双极表面电极记录患者在下颌不同功能运动时咀嚼肌的肌电幅值。同时选取口腔专业本科生36人,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姿势位时,除MM外,其他咀嚼肌的肌电幅值均增高,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牙尖交错位(最大紧咬)时,下颌前突患者TA、MM的肌电幅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前伸位时,除DA外,下颌前突组咀嚼肌的肌电幅值较正常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后退位时,除MM和DA外,TA、SCM的肌电幅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颌前突患者咀嚼肌的肌电活动发生变化,颅面骨骼形态影响颈部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咀嚼肌 肌电图
下载PDF
下颌前突Ⅲ类的术前和术后正畸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文钧 张壁 +1 位作者 叶翁三杰 吴中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5-736,739,共3页
目的:总结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Ⅲ类错的疗效观察。方法:2004~2008年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序列,治疗下颌前突Ⅲ类错80例。全组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43岁。全部选用了以SSRO为主体的手术方案。结果:8... 目的:总结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Ⅲ类错的疗效观察。方法:2004~2008年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序列,治疗下颌前突Ⅲ类错80例。全组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43岁。全部选用了以SSRO为主体的手术方案。结果:80例患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面形改善和咬关系重建效果。全组病例中坚持完成矫治程序的占97.3%(75/80)。而由于患者居住地址远离城市和其它原因未能完成术后正畸的占6.3%(5/80)。前者关系稳定性优于后者,防止了复发。结论:从医患两方面仍需加强对外科-正畸联合矫治的认识,坚持做到每一例患者完成术前术后正畸,对提高正颌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Ⅲ类(牙合)术前术后正畸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
下载PDF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融生 杨小平 王大为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对于提高矫治效果及稳定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2 1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矫治过程 ,并与同期 2 9例单纯正颌手术病例比较 ,观察矫治后的颌面外... 【目的】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对于提高矫治效果及稳定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2 1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矫治过程 ,并与同期 2 9例单纯正颌手术病例比较 ,观察矫治后的颌面外形 ,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 ,咀嚼功能改善率为81 0 % ( 17/ 2 1) ,畸形复发率为 4 8% ( 1/ 2 1) ;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 5 8 6 % ( 17/ 2 9) ,畸形复发率为 10 3% ( 3/2 9)。【结论】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是提高矫治效果 ,达到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颌 正畸学 正颌手术 下颌前突畸形 矫治
下载PDF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敏 滕利 +1 位作者 归来 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383-1385,I000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经典术式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麻木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术后感觉障碍2例,术后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7年,所有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术式具有经典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增加了下颌体的后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因而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畸形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的首选术式,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口内入路
下载PDF
手术优先的BSSRO-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莉亚 李澍源 +4 位作者 滕利 孙晓梅 徐家杰 卢建建 张超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探讨手术优先的双侧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Mandibular prognathism,MP)的稳定性。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18位MP伴/不伴面部不对称患者进...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探讨手术优先的双侧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Mandibular prognathism,MP)的稳定性。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18位MP伴/不伴面部不对称患者进行手术优先的BSSRO-术后正畸治疗。术前(T0)、术后5天(T1)及术后1年及以上(T2)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骨骼标志点的移动距离及相关角度的变化。结果在水平向,B点在T1较T0平均后退7.5 mm,在T2较T1平均前移2.1 mm(28.0%);Pog点在T1较T0平均后退6.6 mm,在T2较T1平均前移2.9 mm(43.9%)。在垂直向上,B点(1.3 mm)和Pog点(1.0 mm)在T1平均向下移;B点和Pog点在T2都出现了上移,分别为0.1 mm(7.7%)和0.3 mm(30.0%)。Ramus angle在T1较T0平均增加4.3°,在T2较T1平均减小1.1°(25.6%)。在水平向和垂直向,B点和Pog点的后退距离(T1-T0)与术后长期改变的距离(T2-T1)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水平向,Ramus angle、Go和Condylion的改变(T1-T0)与Pog点的改变(T2-T1)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优先的BSSRO-术后快速正畸治疗MP在水平向、垂直向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无论在水平向还是垂直向,B点和Pog点的复发程度与其后退幅度无显著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矢装劈开截骨术 复发
下载PDF
下颌前突畸形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佳 吕长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891-1894,共4页
下颌前突(mandibular prognathism)是整形外科中最常见也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早在1778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牙合,咬合关系紊乱以及容貌的破坏,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合关系的错... 下颌前突(mandibular prognathism)是整形外科中最常见也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早在1778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牙合,咬合关系紊乱以及容貌的破坏,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合关系的错乱,前牙反牙合或伴开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畸形 整形外科 手术治疗 咬合关系紊乱 反牙合 下颌 前牙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敏 滕利 +3 位作者 汪英 孙晓梅 归来 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共矫治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共矫治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43例患者通过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基本建立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结论:下颌前突畸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不但能够显著地改善颌骨畸形,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快速正畸 下颌前突畸形
下载PDF
髁突增生性下颌前突畸形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桂梅 王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3-1244,共2页
关键词 髁突增生 下颌前突畸形 肌电图
下载PDF
下颌前突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展 樊瑜波 钱英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2-916,共5页
下颌前突是最常见的颌面畸形,其下颌骨的力学环境不同于正常人。基于一位下颌前突患者的头部CT片,建立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关节盘和关节软骨层间考虑接触,对其施加模拟正中咬合的载荷,分析下颌骨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特点,为下颌前突... 下颌前突是最常见的颌面畸形,其下颌骨的力学环境不同于正常人。基于一位下颌前突患者的头部CT片,建立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关节盘和关节软骨层间考虑接触,对其施加模拟正中咬合的载荷,分析下颌骨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特点,为下颌前突的治疗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下颌骨的高应力区出现在乙状切迹和下颌角,分别为13.337MPa和13.850MPa;下颌骨的最大变形发生在颞下颌关节(TMJ)区域。通过与正常人下颌骨的比较,发现下颌骨大部分区域的应力分布较为吻合,但TMJ内的应力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下颌前突可能导致TMJ内紊乱症,甚至髁突吸收、关节盘穿孔。可见,除了必要的矫形或手术治疗外,有时还需要针对TMJ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正中咬合 下颌 接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单纯BSSRO联合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的颞下颌关节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莉亚 滕利 +5 位作者 孙晓梅 徐家杰 卢建建 张超 解芳 许美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探讨单纯双侧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联合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Mandibularprognathism,MP)患者的TMJ变化情况。方法 2012年至2014年,24例(男性8例,女性16例)MP伴/不... 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探讨单纯双侧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联合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Mandibularprognathism,MP)患者的TMJ变化情况。方法 2012年至2014年,24例(男性8例,女性16例)MP伴/不伴面部不对称患者入组,面部对称及不对称的患者各12例,均行BSSRO联合术后快速正畸。测量术前及术后1年TMJ间隙及髁突和升支的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偏颌侧面部对称组与面部不对称组相比,各参数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非偏颌侧面部对称组冠状位升支角明显大于面部不对称组(P=0.016 1)。术后偏颌侧面部对称组水平位髁突角明显小于面部不对称组(P=0.017 9),非偏颌侧两组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面部对称组中,偏颌侧术前术后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非偏颌侧冠状位髁突角(P=0.035 5)及前间隙(P=0.041 2)术后明显大于术前。面部不对称组中,偏颌侧术前术后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非偏颌侧冠状位升支角(P=0.017 5)及矢状位升支角(P=0.039 8)术后明显大于术前;上间隙术后明显小于术前(P=0.031 9)。结论单纯BSSRO联合术后快速正畸,面部对称组的非偏颌侧术后冠状位髁突角及前间隙出现了扩张,面部不对称组的非偏颌侧术后冠状位升支角及矢状位升支角增加,上间隙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矢装劈开截骨术 下颌关节间隙 不对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