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效果对比
1
作者 徐庚池 张景华 +1 位作者 邵元春 王丹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对比隐适美下颌前导器(MA)与双颌垫矫治器(TB)两种矫治器前导下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8例有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病人,TB组10例,MA组8例。通过对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所表现出来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两种矫治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目的:对比隐适美下颌前导器(MA)与双颌垫矫治器(TB)两种矫治器前导下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8例有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病人,TB组10例,MA组8例。通过对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所表现出来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两种矫治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收集矫治前后的CBCT,测量气道治疗前后的体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SNA角、SNB角、ANB角等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下颌平面角(FH-MP)、前下面高与前面高比(ANS-ME/N-ME)、L1-NB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下颌向前后气道体积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气道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导下颌向前后口喉咽最小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口咽部最小截面积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治器都可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矢状向不调;与TB相比,MA矫治器在垂直方向上的旋转更小;前牙轴倾度可以很好地控制。两种矫治器均可以增加上气道的体积,改善上气道结构性狭窄,减小呼吸气流阻力,提升通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颌畸形 下颌后缩 下颌前导器 双颌垫矫治器 上气道
下载PDF
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气道形态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静 刘全惠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气道形态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 目的探讨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气道形态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早期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早期给予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治疗,观察两组牙齿角度相关指标、气道形态指标及舌骨位置变化。结果矫治前,两组上下齿槽座角(ANB)、颅底-下齿槽座角(SNB)、前下中切牙下颌平面(T-MP)、颅底-上齿槽座角(S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ANB、SNB、T-MP、SNA均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后鼻脊-咽顶点距(PNS-R)、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后鼻脊-上咽壁距(PNS-UPW)、会厌骨-下咽壁距(V-LP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PNS-R、SPP-SPPW、PNS-UPW、V-LPW均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舌骨-眶耳平面距(H-FH)、舌骨-下颌平面距(H-MP)、舌骨-颈椎前平面距(H-VL)、舌骨-颅底平面距(H-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H-FH、H-MP、H-VL、H-S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牙齿角度、气道形态,纠正舌骨的位置,改善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矫治 下颌后缩 气道形态 螺旋扩弓器 TWIN-BLOCK矫治器
下载PDF
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畸形中的效果观察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静 刘全惠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畸形中的效果观察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5例青少年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 目的探讨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畸形中的效果观察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5例青少年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早期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早期给予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治疗,比较两组颌面部形态指标、面部美容指标、牙齿咬合力及咀嚼能力。结果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蝶胺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角(SNA)、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SNB)、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下面高(ANS-Me)、上面高(N-ANS)、全面高(N-Me)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上唇角(ALs-FH)、面突角(G-Sn-Pg)、颌沟倾角(Pg B-FH)、颌唇沟角(Li-b-Pos)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牙齿咬合力、咀嚼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下颌后缩畸形患者的面部形态,提高面部美学效果,改善牙齿咬合力和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美学效果 螺旋扩弓器 TWIN-BLOCK矫治器 咀嚼能力
下载PDF
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治疗对其下颌发育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赵军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9-0032,共4页
探讨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MA)前导下颌治疗对其下颌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Fo... 探讨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MA)前导下颌治疗对其下颌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Forsus矫治器进行矫治的患儿25例设为对照组,将采用MA前导下颌治疗的25例设为观察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颌骨发育情况(SNA角、SNB角、ANB角)、牙齿变化(U1/NA、L1/NB)、软组织变化(UL-Eline、LL-Eline、上唇颏突角、下唇颏突角)。结果 治疗后,两组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观察组的SNB角大于对照组,ANB角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U1/NA、L1/NB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UL-Eline、LL-Eline短于对照组,上、下唇颏突角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采用MA前导下颌治疗效果优于常规Forsus矫治器治疗,可促进下颌骨发育,同时减少下切牙唇倾,有助于提升患儿侧貌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前导下颌治疗 安氏Ⅱ类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原文传递
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曹伟清 林汤毅 吕冬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MA(mandibular advance)矫治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至常熟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19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12....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MA(mandibular advance)矫治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至常熟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19例患者资料,平均年龄(12.32±1.51)岁。10例患者经MA导下颌向前治疗。9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矫治前后或观察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X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SNB、L1⁃NB、L1⁃NB距、L6⁃MP距、Z角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Co⁃Go、Co⁃Gn、SL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ANB、U1⁃SN、U1⁃NA、U1⁃NA距、L1⁃MP、FCA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SE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MA可以促进下颌发育,矫治下颌后缩畸形,改善骨性畸形和侧貌;且可以维持下前牙唇倾度及下颌平面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下颌向前 安氏Ⅱ类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樊文君 杜娟 +3 位作者 王颖 马然平 刘志利 杨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研究组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时间及治疗前后舌骨位置、上气道矢状径及上下颌形态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矫治时间(8.36±1.1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7.12±1.02)个月(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舌骨位置指标H-NP、H-CVP、H-Or、H-PP、H-MP、H-FH、H-PNS大于治疗前,上气道矢状径指标PNS-Ba、SPP-SPPW、Mc1-Mc2、U-MPW、V-LPW大于治疗前,上下颌形态指标ANB小于治疗前,且SNB、Go-Gn、Ar-Go、髁突内外径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H-FH、PNS-Ba、Go-Gn、Ar-Go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均有一定效果,前者改善舌骨位置、上气道矢状径效果更明显,但矫治时间稍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TWIN-BLOCK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舌骨位置 上气道矢状径
下载PDF
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莹 于向华 +1 位作者 杨丽娜 陈骊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市闵行区牙病防治所采用前导式双垫完成Ⅰ期矫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3例。在Ⅰ期矫治前后拍摄X... 目的探讨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市闵行区牙病防治所采用前导式双垫完成Ⅰ期矫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3例。在Ⅰ期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及上气道指标。结果Ⅰ期治疗后,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下颌平面角(MP-FH)、Y轴角(SGn-FH)、面角(NP-FH)、SNB、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下面高(ANS-Me)增大(P<0.05),ANB、上下中切牙角(U1-L1)、S-Co减小(P<0.01);软组织测量指标中下唇突度(LLP)、下唇长(LLL)、颏部长度(LL-Pos)增大(P<0.01),面型角(FCA)、上唇突度(ULP)、颏唇沟深度(Si-LLPos)减小(P<0.05);上气道测量指标中SPP-SPPW、U-MPW、TB-TPPW增大(P<0.01)。结论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前导式双垫可通过前导下颌骨协调上下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关系,并有效扩张腭咽与舌咽矢状向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导式双垫 下颌后缩 生长发育高峰期后 上气道
下载PDF
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CBCT分析研究
8
作者 宋剑玮 周洪 +1 位作者 白明海 汪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CBCT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3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8),观察组采用Fo...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CBCT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3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8),观察组采用Forsus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照组采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治,两组均佩戴1年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上下齿槽角指标、骨性指标及上下颌中切牙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下齿槽座角(AN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SNB升高,SNA、AN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下颌升支高度(C0-C0)、下颌长度(C0-Cn)、下齿槽座角到FHp平面垂直距离(Pg-FHp)、颏前点至FHp平面垂直距离(B-FHp)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0-C0、C0-Cn、B-FHp、Pg-FHp均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下中切牙角(L1-MPA)、上中切牙角(U1-PP)、上中切牙轴长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L1-MPA、U1-PP、U1-SN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和Forsus功能矫治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均有明显的矫治效果,可促使患者骨性下颌及牙性改变,但Forsus功能矫治器更利于改善下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功能矫治器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 骨性指标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移动在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亚欣 张涵 孙岳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移动在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2)给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试验... 目的探究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移动在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2)给予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试验组(n=42)给予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移动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软组织指标、舌骨位置测量结果以及上气道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软组织面角高于对照组,面突角、上下唇-审美平面距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舌骨点至锥前平面距离(H-CVP)、舌骨点至腭平面距离(H-PP)、舌骨点至下颌平面距离(H-MP)、舌骨点至后鼻棘点距离(H-PN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气道总体积(V总)、腭咽体积(V腭咽)、舌咽体积(V舌咽)均高于对照组、鼻咽体积(V鼻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移动对改善替牙列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面型、舌骨位置以及呼吸功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替牙列期安氏Ⅱ类 下颌后缩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王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04-0006,共3页
研究分析早期下颌后缩畸形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早期下颌后缩畸形共108例,依据患儿牙齿发育时期,9岁至12岁替牙期青少年54例分入观察组,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13岁至16岁恒牙早期青少... 研究分析早期下颌后缩畸形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早期下颌后缩畸形共108例,依据患儿牙齿发育时期,9岁至12岁替牙期青少年54例分入观察组,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13岁至16岁恒牙早期青少年54例分入对照组,使用金属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由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状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良好(P<0.05),咬合功能可见观察组有显著提高(P<0.05),生活质量评测,两组中观察组生活质量在实施治疗后评分较高(P<0.05)。结论 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Twin-block矫治器的使用利于患儿口腔功能恢复,可对其预后口腔健康做有效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早期下颌后缩畸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安氏Ⅱ类下颌后缩儿童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变化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史建陆 董丽玲 +1 位作者 李芸 贺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下颌后缩儿童患者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三维变化。方法: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儿童患者,拍摄其矫治前后的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11.5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功能矫治前后...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下颌后缩儿童患者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三维变化。方法: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儿童患者,拍摄其矫治前后的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11.5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舌咽、喉咽、口咽体积,软腭尖平面(SP)、会厌顶平面(TE)上气道的截面积,口咽段最小截面积,SP矢状径、横径,TE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气道形态在SP趋于圆形,而在TE趋于扁平(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能使下颌后缩儿童上气道增大,改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上气道 下颌后缩 功能矫治
下载PDF
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和舌骨位置的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车蓓 顾月光 +3 位作者 马俊青 张阳 倪媛媛 张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2-535,共4页
目的:观测下颌后缩对上气道结构和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测量患者ANB和SNB角,筛选下颌后缩患者102例和正常对照117例,拍摄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上气道宽度、体... 目的:观测下颌后缩对上气道结构和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测量患者ANB和SNB角,筛选下颌后缩患者102例和正常对照117例,拍摄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上气道宽度、体积、与颅底角度以及舌骨位置。结果:相对于正常组,下颌后缩患者的口咽下端宽度(LP3)、口咽气道体积(VOP)、气道总体积(VP)显著减小,口咽部气道明显后倾,舌骨向下向后移位,舌骨矢状向位置(H-VPS)与LP3、VOP、VP显著相关。结论:下颌后缩患者口咽部气道的体积和角度以及舌骨位置均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上气道 舌骨 CBCT
原文传递
外科矫正骨型下颌后缩畸形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扬熙 罗颂椒 +2 位作者 王大章 胡静 李声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近期连续收治的 17例骨型严重下颌后缩 (已作正颌手术 )的患者为例 ,重点介绍对该类畸形患者的术前准备 ,特别是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及导板的应用。正畸治疗内容包括 :去代偿扩大上牙弓 ,排齐牙齿 ,平整曲线 ,使上下牙弓形态协调 ,... 以近期连续收治的 17例骨型严重下颌后缩 (已作正颌手术 )的患者为例 ,重点介绍对该类畸形患者的术前准备 ,特别是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及导板的应用。正畸治疗内容包括 :去代偿扩大上牙弓 ,排齐牙齿 ,平整曲线 ,使上下牙弓形态协调 ,恢复平衡重建良好的咬合关系。作者的经验表明 ,对严重骨型下颌后缩患者 ,要获得形态和功能完美结合的理想治疗目标 ,外科和正畸联合治疗 ,特别是术前、术后的正畸准备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须和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畸形 正畸治疗 外科手术 正畸学 错HE
下载PDF
Forsus矫治器治疗发育高峰后期下颌后缩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颖萍 周洪 +1 位作者 邹敏 闵丽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评价Forsus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效果、颅面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应用Forsus矫治器对15例生长发育高峰后期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患者进行矫治,进行上、下颌尖牙及磨牙间宽度测量,填写问卷调查表和治疗... 目的:评价Forsus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高峰后期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效果、颅面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应用Forsus矫治器对15例生长发育高峰后期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畸形患者进行矫治,进行上、下颌尖牙及磨牙间宽度测量,填写问卷调查表和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侧位片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NB增加1.42°,ANB角减小1.65°,面突角减小2.12°,颏唇沟深度减小2.27mm,覆盖减小4.98mm,磨牙关系改善3.78mm。上切牙内收,下切牙唇倾;牙弓宽度增大。基本无异物感,不影响口腔功能。结论:Forsus矫治器能够有效促进下颌生长、改善磨牙远中关系及Ⅱ类软组织面型,适用于生长发育高峰后期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矫治器 下颌后缩 问卷调查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特征的Delaire头影测量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洁 宋锦璘 +2 位作者 陈梦苇 王涛 邓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3-636,641,共5页
目的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法分析重庆地区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颅颌面硬组织特征及其补偿机制,为进一步诊断、治疗设计及预后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地区11~14岁下颌后缩患者56例及正常青少年40例为研究对象,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传... 目的采用Delaire头影测量法分析重庆地区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颅颌面硬组织特征及其补偿机制,为进一步诊断、治疗设计及预后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地区11~14岁下颌后缩患者56例及正常青少年40例为研究对象,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传统头影测量法和Delaire头影测量法分析其颅颌面硬组织结构特征。结果传统头影测量法分析发现,与正常相比,下颌后缩患者∠SNB、Co-Go、Co-Pog、U1-L1减小,∠ANB、∠SN-MP、L1-MP增大,∠SNA、Go-Pog无统计学差异。Delaire头影测量法分析发现,下颌后缩患者∠1、∠5、(Cp-Oi)/C2减小,∠2、(M-Cp)/C2、∠3、∠4增大,C3/C2、NP-F1无统计学差异;Me-F1为-8.70mm±2.48mm,Me-Met为5.74mm±2.58mm。结论Delaire头影测量法可较直观地定量评估下颌后缩患者颅颌面骨骼结构特征及其补偿机制,下颌后缩畸形主要由下颌骨相对后移及下颌骨发育不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 下颌后缩 Delaire头影测量法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牙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方义玉 李江宁 +1 位作者 陈阳萍 陈扬熙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51-452,共2页
目的 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牙合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 ,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 ,用Panche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 下颌骨... 目的 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牙合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 ,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 ,用Panche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 下颌骨长度增加 ,上切牙内收 ;前牙覆盖减小 ,其中骨因素占 70 % ,牙因素占 3 0 % ;磨牙关系改善 ,其中骨因素占 96% ,牙因素占 4 %。结论 功能矫治器矫治Ⅱ类 1分类错牙合可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 ,促进下颌骨的生长 ,内收上切牙 ;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头影测量 治疗 下颌后缩 骨牙效果 Ⅱ类1分类 错HE
下载PDF
Forsus矫治恒牙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的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洪发 王雨生 +2 位作者 王伟 王悦 杨亚囡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Forsus应用于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恒牙期患者,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咬肌肌电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功能平衡与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临床选择19例(男9例,女10例)青少年晚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患者,年龄在14~16.5岁... 目的Forsus应用于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恒牙期患者,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咬肌肌电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功能平衡与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临床选择19例(男9例,女10例)青少年晚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患者,年龄在14~16.5岁,恒牙。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咬肌开颌反射、下颌姿势位咬肌肌电图、牙尖交错紧咬咬肌募集肌电图、咬肌咀嚼周期肌电图的检测。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肌电图测定:①开反射潜伏期无明显变化,静止期由原来延长趋于正常;②下颌姿势位图形稳定,无异常波形出现;③牙尖交错位紧咬由原来异常的混合相趋于正常的干扰相,图形密集,波幅增高,波形趋于一致;④咀嚼周期食物粉碎相异常停顿消失或减少,图形较一致,开口相、闭口相无异常收缩出现;⑤咀嚼周期总时程有缩短趋势。结论应用Forsus矫治器治疗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患者,引导下颌向前改变颌位后,影响咬肌功能发挥的周围条件发生改变,咬肌肌功能活动增强,肌电图规律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 安氏Ⅱ类错 下颌后缩 恒牙期 肌电图
下载PDF
下颌后缩患者的下颌形态测量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峰 段银钟 +1 位作者 马晓萍 陈巧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将几何形态测量法引入正畸学,对下颌后缩患者的下颌形态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方法:对30例下颌后缩患者的头颅定侧位片进行对照研究,分别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最小平方和重叠法、欧氏距离矩阵分析法、薄板分析法来评价下颌形态。... 目的:将几何形态测量法引入正畸学,对下颌后缩患者的下颌形态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方法:对30例下颌后缩患者的头颅定侧位片进行对照研究,分别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最小平方和重叠法、欧氏距离矩阵分析法、薄板分析法来评价下颌形态。结果:下颌后缩组的髁突宽度、长度以及升支高度明显较小,说明髁突和升支发育受到抑制。牙槽突在垂直向和水平向上都有明显增加,说明此处有代偿性生长。结论:几何形态测量法可以定量的对形变加以描述,输出结果也更为直观。并且排除了下颌旋转及位置变化对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使结果更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测量学 下颌后缩 头影测量 研究
下载PDF
下颌后缩畸形手术的三维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柯志勇 殷学民 +3 位作者 焦培峰 毕振宇 戴景兴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软件设计下颌后缩畸形手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Mimics 10.0对患者术前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模型导入Rapidform 2006测量相关参数后,再导入Geomagic 8.0模拟截骨手术,并在现实手术中验证术前模拟的可靠性。结果...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软件设计下颌后缩畸形手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采用Mimics 10.0对患者术前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模型导入Rapidform 2006测量相关参数后,再导入Geomagic 8.0模拟截骨手术,并在现实手术中验证术前模拟的可靠性。结果重建出下颌后缩模型并成功模拟手术,将模拟结果应用于手术中,术前模拟与术中所见吻合度高,手术效果较好。结论利用三维软件可以模拟手术、提高手术的可预测性和准确性,对术者把握手术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三维重建 模拟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